浙教版科学 九上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2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九上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7 18:40:0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 九上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2
一、单选题
1.(2019九上·绍兴月考)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纯碱 ⑤生石灰 ⑥食盐
A.①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
2.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选用的试剂是(  )
A.氯化钡 B.碳酸钠 C.硝酸银 D.石蕊
3.(2018九上·慈溪期末)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  )
A.脱水性 B.吸水性 C.挥发性 D.腐蚀性
4.(2018九上·余姚期中)实验室里的化学试剂都是分类存放的,小科在帮老师整理化学药品时,应将纯碱和哪些试剂放在一起(  )
A.Cu、Ag B.NaCl、KNO3
C.HCl、H2SO4 D.NaOH、Ca(OH)2
5.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A.硫酸的质量分数 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C.溶液的pH D.生成氢气的质量
6.(2020九上·吴兴月考)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液体试剂,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KNO3 BaCl2 B.Na2CO3 NaOH C.Zn Ba(NO3)2 D.MgCO3 NaNO3
7.(2019九上·绍兴月考)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王新兴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B.
C. D.
8.(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关于固体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需要密封保存 B.都有强烈的腐蚀性
C.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D.敞口放置在空气中,都会变质
9.(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pH,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近似pH如下:
液体 胃液 胰液 胆汁 血浆
pH 0.9-1.5 7.5-8.0 7.1-7.3 7.35-7.45
下列液体中,碱性最强的是(  )
A.胃液 B.胰液 C.胆汁 D.血浆
10.(2022九上·余姚期末)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X是稀盐酸,a可能是紫色石荔试液
B.若X是稀盐酸,b可能是氧化物
C.若X是稀硫酸,c不可能是单质
D.若X是稀硫酸,d不一定是碱类物质
二、填空题
11.(2022九上·柯桥期末)实验室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往往附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物质,其主要成分是:    (用化学式表示),该物质可以用   清洗去除(选填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
C.盐酸
D.纯碱
12.(2022九上·柯桥期末)用试管取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可见碳酸钠的水溶液呈   性。农作物生长需要改良酸性土壤,同时又要求增强抗倒伏性,应该给土壤施用   .
A.KOH
B.Na2CO3
C.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
D.NH4Cl
13.(2022九上·丽水期末)小科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和分析:
(1)如图是酸、碱与指示剂的实验,反应后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废液呈红色,说明废液显   性;
(2)在做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通常不需要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
A.量筒 B.试管 C.滴管
(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本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   分子。
14.(2022九上·金东期末)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
(2)原混合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为    g。
15.(2022九上·越城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请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空(选填字母):
A.熟石灰B.食盐C.浓硫酸D.干冰E.稀盐酸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可用于除铁锈的是    ;
(3)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选择即可。
【解答】①浓盐酸会挥发出HCl氢气,使自身的质量减小,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即不会变质;
②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自身质量增大,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即不会变质;
③烧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然后再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质量增大且变质;
④纯碱在空气中质量几乎没有变化;
⑤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质量增大且变质;
⑥食盐在空气中,质量几乎没有变化。
因此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③⑤。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区别同类物质时要从不同点出发,而不是找共性和利用共性.硫酸和盐酸同样都是酸,所以如果利用共性,比如使石蕊试液变色,那么他们引起的颜色变化是相同的,就无法进行区别。所以要通过个性来进行实验和区别。对于方案,要注意从细节入手考虑,比如硫酸和盐酸的最大不同是阴离子不同,所以要想办法去鉴别对应的阴离子,而不是阳离子。
【解答】解:酸的共性或者叫通性是:都能和指示剂发生变色,和某些金属反应(活泼的),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和某些盐的反应。以上所谓共性都是在消耗酸中的氢离子的才能称之为叫共性.在和盐类的反应中,有些反应,氢元素最终没有转化为H2O或者氢气就不是酸的通性。
A、BaCl2溶液,在遇到硫酸时,发生的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有白色沉淀,而BaCl2溶液,在遇到稀盐酸时无现象。可以鉴别;故正确;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现象相同,是共性,无法区别,故错误;
C、AgNO3溶液.由于2AgNO3+H2SO4═Ag2SO4↓+2HNO3(硫酸银微溶于水,浓度稍大也相当于沉淀),AgNO3+HCl=AgCl↓+HNO3.都生成沉淀,且还都是白色的(这不是酸的共性)。无法区别,故错误;
D、石蕊试液,由于都是酸,所以现象相同,无法区别,故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B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浓硫酸性质上与稀硫酸有很多不同,浓硫酸特有的特点有:强氧化性、脱水性、吸水性和腐蚀性。
【解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作一些气体的干燥剂,所以B选项正确。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根据纯碱属于盐类物质分析。
【解答】纯碱属于盐类物质,所以要和NaCl、KNO3放在一起;
故答案为:B。
5.【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过程分析,先确定横纵坐标表示的量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再判断起点转折点是否正确。
【解答】A.随着反应的发生,硫酸的质量会越来越少,则质量分数会减小,符合题意;
B.随着锌粒的加入,锌与硫酸反应,则硫酸锌的质量会增加,直到反应结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发生反应时,酸性变弱,溶液的pH会随着酸的反应不断增加,直到恰好完全反应pH=7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随着锌粒的加入,锌与硫酸反应,则氢气的质量会增加,直到反应结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中固体和稀硫酸反应产生了气体,且能与乙中的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硝酸钾不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故A错误;
B.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关闭止水夹,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甲中的压强增大,将稀硫酸压入乙试管,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不会变浑浊,故B错误;
C.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关闭止水夹,生成的氢气使甲中的压强增大,将稀硫酸压入乙试管,硫酸与Ba(NO3)2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是不溶于水和酸的沉淀,使溶液变浑浊,故C正确;
D.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二氧化碳,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关闭止水夹,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甲中的压强增大,将稀硫酸压入乙试管,稀硫酸与硝酸钠溶液不反应,溶液不会变浑浊,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必须借助其它相关的现象来反应,据此判断即可。【解答】A.装置中的烧瓶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胶头滴管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现象明显,故A可行不合题意;
B.瓶内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U形管内水柱左侧升高、右侧降低,现象明显,故B可行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无法判断反应的进行,故C不可行符合题意;
D.通入二氧化碳时,如果有二氧化碳气体进入氢氧化钙溶液,那么肯定会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如果右侧锥形瓶内没有沉淀生成,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被前面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现象明显,故C可行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
【解答】固体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稀释,因此都需要密封保存,故A正确不合题意;
二者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B正确不合题意;
二者都是重要的化工材料,故C正确不合题意;
浓硫酸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后被稀释,并没有新物质生成,不会变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解答】A.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
B.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
C.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
D.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胰液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有与金属氧化物或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可生成盐和金属。
【解答】A、 若X是稀盐酸,加入a呈红色溶液,a可能是紫色石荔试液 ,不符合题意;
B、 若X是稀盐酸,与b反应生成黄色溶液,b可能是氧化物或碱 ,不符合题意;
C、 若X是稀硫酸,蓝色溶液为硫酸铜,与c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c可能是单质 ,符合题意;
D、 若X是稀硫酸,与d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则d可能是氢氧化铜可能是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CaCO3;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与盐酸能发生反应分析。
【解答】 石灰水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实验室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往往附着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物质, 该物质为碳酸钙,碳酸钙能溶于酸,可用稀盐酸除去。
故答案为:CaCO3;C。
12.【答案】溶液(或酚酞)变红;碱;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及钾肥可增强作物抗倒伏性分析。
【解答】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钾溶液呈碱性,可改良酸性土壤,且可作钾肥增强作物抗倒伏性;
故答案为:溶液(或酚酞)变红;碱;C 。
13.【答案】(1)碱
(2)A
(3)水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酚酞遇碱性溶液呈红色分析;
(2)根据酸和碱反应的操作步骤分析;
(3)根据中和反应实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分析。
【解答】(1)酚酞遇碱性溶液呈红色,加入酚酞后废液变红,说明呈碱性;
(2) 做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需在试管中进行,为使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需用滴管滴加液体,但不会使用到量筒;
(3)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本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故答案为:(1)碱;(2)A;(3)水。
14.【答案】(1)Na2SO4、NaOH
(2)4.9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硫酸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及图像中加入氢氧化钠质量与反应现象分析。
【解答】(1) 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硫酸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 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Na2SO4、NaOH ;
(2)由图像可知,当硫酸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克,氢氧化钠质量为40g×10%=4g,设原混合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为x
2NaOH +H2SO4= Na2SO4+ H2O
80 98
4g x
80:98=4g:x
x=4.9g
故答案为:(1) Na2SO4、NaOH ;(2)4.9。
15.【答案】(1)A
(2)E
(3)C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浓硫酸、盐酸的性质分析,由其性质确定用途。
【解答】(1)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俗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铁锈成分为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可用盐酸除铁锈;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
故答案为:(1)A;(2)E;(3)C。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 九上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2
一、单选题
1.(2019九上·绍兴月考)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纯碱 ⑤生石灰 ⑥食盐
A.①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
【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选择即可。
【解答】①浓盐酸会挥发出HCl氢气,使自身的质量减小,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即不会变质;
②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自身质量增大,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即不会变质;
③烧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然后再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质量增大且变质;
④纯碱在空气中质量几乎没有变化;
⑤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质量增大且变质;
⑥食盐在空气中,质量几乎没有变化。
因此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③⑤。
故选D。
2.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选用的试剂是(  )
A.氯化钡 B.碳酸钠 C.硝酸银 D.石蕊
【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区别同类物质时要从不同点出发,而不是找共性和利用共性.硫酸和盐酸同样都是酸,所以如果利用共性,比如使石蕊试液变色,那么他们引起的颜色变化是相同的,就无法进行区别。所以要通过个性来进行实验和区别。对于方案,要注意从细节入手考虑,比如硫酸和盐酸的最大不同是阴离子不同,所以要想办法去鉴别对应的阴离子,而不是阳离子。
【解答】解:酸的共性或者叫通性是:都能和指示剂发生变色,和某些金属反应(活泼的),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和某些盐的反应。以上所谓共性都是在消耗酸中的氢离子的才能称之为叫共性.在和盐类的反应中,有些反应,氢元素最终没有转化为H2O或者氢气就不是酸的通性。
A、BaCl2溶液,在遇到硫酸时,发生的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有白色沉淀,而BaCl2溶液,在遇到稀盐酸时无现象。可以鉴别;故正确;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现象相同,是共性,无法区别,故错误;
C、AgNO3溶液.由于2AgNO3+H2SO4═Ag2SO4↓+2HNO3(硫酸银微溶于水,浓度稍大也相当于沉淀),AgNO3+HCl=AgCl↓+HNO3.都生成沉淀,且还都是白色的(这不是酸的共性)。无法区别,故错误;
D、石蕊试液,由于都是酸,所以现象相同,无法区别,故错误;
故答案为:A
3.(2018九上·慈溪期末)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  )
A.脱水性 B.吸水性 C.挥发性 D.腐蚀性
【答案】B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浓硫酸性质上与稀硫酸有很多不同,浓硫酸特有的特点有:强氧化性、脱水性、吸水性和腐蚀性。
【解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作一些气体的干燥剂,所以B选项正确。
故选B
4.(2018九上·余姚期中)实验室里的化学试剂都是分类存放的,小科在帮老师整理化学药品时,应将纯碱和哪些试剂放在一起(  )
A.Cu、Ag B.NaCl、KNO3
C.HCl、H2SO4 D.NaOH、Ca(OH)2
【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根据纯碱属于盐类物质分析。
【解答】纯碱属于盐类物质,所以要和NaCl、KNO3放在一起;
故答案为:B。
5.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A.硫酸的质量分数 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C.溶液的pH D.生成氢气的质量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过程分析,先确定横纵坐标表示的量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再判断起点转折点是否正确。
【解答】A.随着反应的发生,硫酸的质量会越来越少,则质量分数会减小,符合题意;
B.随着锌粒的加入,锌与硫酸反应,则硫酸锌的质量会增加,直到反应结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发生反应时,酸性变弱,溶液的pH会随着酸的反应不断增加,直到恰好完全反应pH=7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随着锌粒的加入,锌与硫酸反应,则氢气的质量会增加,直到反应结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0九上·吴兴月考)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液体试剂,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KNO3 BaCl2 B.Na2CO3 NaOH C.Zn Ba(NO3)2 D.MgCO3 NaNO3
【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中固体和稀硫酸反应产生了气体,且能与乙中的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硝酸钾不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故A错误;
B.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关闭止水夹,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甲中的压强增大,将稀硫酸压入乙试管,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不会变浑浊,故B错误;
C.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关闭止水夹,生成的氢气使甲中的压强增大,将稀硫酸压入乙试管,硫酸与Ba(NO3)2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是不溶于水和酸的沉淀,使溶液变浑浊,故C正确;
D.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二氧化碳,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关闭止水夹,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甲中的压强增大,将稀硫酸压入乙试管,稀硫酸与硝酸钠溶液不反应,溶液不会变浑浊,故D错误。
故选C。
7.(2019九上·绍兴月考)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王新兴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必须借助其它相关的现象来反应,据此判断即可。【解答】A.装置中的烧瓶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胶头滴管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现象明显,故A可行不合题意;
B.瓶内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U形管内水柱左侧升高、右侧降低,现象明显,故B可行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无法判断反应的进行,故C不可行符合题意;
D.通入二氧化碳时,如果有二氧化碳气体进入氢氧化钙溶液,那么肯定会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如果右侧锥形瓶内没有沉淀生成,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被前面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现象明显,故C可行不合题意。
故选C。
8.(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关于固体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需要密封保存 B.都有强烈的腐蚀性
C.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D.敞口放置在空气中,都会变质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
【解答】固体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稀释,因此都需要密封保存,故A正确不合题意;
二者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B正确不合题意;
二者都是重要的化工材料,故C正确不合题意;
浓硫酸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后被稀释,并没有新物质生成,不会变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pH,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近似pH如下:
液体 胃液 胰液 胆汁 血浆
pH 0.9-1.5 7.5-8.0 7.1-7.3 7.35-7.45
下列液体中,碱性最强的是(  )
A.胃液 B.胰液 C.胆汁 D.血浆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解答】A.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
B.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
C.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
D.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胰液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B。
10.(2022九上·余姚期末)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X是稀盐酸,a可能是紫色石荔试液
B.若X是稀盐酸,b可能是氧化物
C.若X是稀硫酸,c不可能是单质
D.若X是稀硫酸,d不一定是碱类物质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有与金属氧化物或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可生成盐和金属。
【解答】A、 若X是稀盐酸,加入a呈红色溶液,a可能是紫色石荔试液 ,不符合题意;
B、 若X是稀盐酸,与b反应生成黄色溶液,b可能是氧化物或碱 ,不符合题意;
C、 若X是稀硫酸,蓝色溶液为硫酸铜,与c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c可能是单质 ,符合题意;
D、 若X是稀硫酸,与d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则d可能是氢氧化铜可能是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1.(2022九上·柯桥期末)实验室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往往附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物质,其主要成分是:    (用化学式表示),该物质可以用   清洗去除(选填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
C.盐酸
D.纯碱
【答案】CaCO3;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与盐酸能发生反应分析。
【解答】 石灰水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实验室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往往附着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物质, 该物质为碳酸钙,碳酸钙能溶于酸,可用稀盐酸除去。
故答案为:CaCO3;C。
12.(2022九上·柯桥期末)用试管取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可见碳酸钠的水溶液呈   性。农作物生长需要改良酸性土壤,同时又要求增强抗倒伏性,应该给土壤施用   .
A.KOH
B.Na2CO3
C.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
D.NH4Cl
【答案】溶液(或酚酞)变红;碱;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及钾肥可增强作物抗倒伏性分析。
【解答】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钾溶液呈碱性,可改良酸性土壤,且可作钾肥增强作物抗倒伏性;
故答案为:溶液(或酚酞)变红;碱;C 。
13.(2022九上·丽水期末)小科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和分析:
(1)如图是酸、碱与指示剂的实验,反应后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废液呈红色,说明废液显   性;
(2)在做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通常不需要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
A.量筒 B.试管 C.滴管
(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本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   分子。
【答案】(1)碱
(2)A
(3)水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酚酞遇碱性溶液呈红色分析;
(2)根据酸和碱反应的操作步骤分析;
(3)根据中和反应实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分析。
【解答】(1)酚酞遇碱性溶液呈红色,加入酚酞后废液变红,说明呈碱性;
(2) 做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需在试管中进行,为使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需用滴管滴加液体,但不会使用到量筒;
(3)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本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故答案为:(1)碱;(2)A;(3)水。
14.(2022九上·金东期末)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
(2)原混合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为    g。
【答案】(1)Na2SO4、NaOH
(2)4.9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硫酸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及图像中加入氢氧化钠质量与反应现象分析。
【解答】(1) 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硫酸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 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Na2SO4、NaOH ;
(2)由图像可知,当硫酸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克,氢氧化钠质量为40g×10%=4g,设原混合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为x
2NaOH +H2SO4= Na2SO4+ H2O
80 98
4g x
80:98=4g:x
x=4.9g
故答案为:(1) Na2SO4、NaOH ;(2)4.9。
15.(2022九上·越城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请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空(选填字母):
A.熟石灰B.食盐C.浓硫酸D.干冰E.稀盐酸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可用于除铁锈的是    ;
(3)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的是   。
【答案】(1)A
(2)E
(3)C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浓硫酸、盐酸的性质分析,由其性质确定用途。
【解答】(1)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俗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铁锈成分为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可用盐酸除铁锈;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
故答案为:(1)A;(2)E;(3)C。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