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2022-2023学年必修(上)历史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高三下·沈阳开学)据记载,清廷在绥服蒙古各部过程中,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结合蒙古原有社会制度,逐步建立起盟旗制度。盟旗的重大军政事宜由朝廷的理藩院裁决,地方性重大事件则报有关地区将军、都统和办事大臣会办。可见,盟旗制度( )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扩大了地方上的行政权力
C.使民族平等原则得到贯彻落实 D.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答案】A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材料信息“盟旗的重大军政事宜由朝廷的理藩院裁决”“地方性重大事件则报有关地区将军、都统和办事大臣会办”说明盟旗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选A项;
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数旗合成盟,由清政府任命旗长、盟长,对加强蒙古地区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排除BD两项;
民族平等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族政策,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考生可结合材料“据记载,清廷在绥服蒙古各部过程中,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结合蒙古原有社会制度,逐步建立起盟旗制度。盟旗的重大军政事宜由朝廷的理藩院裁决,地方性重大事件则报有关地区将军、都统和办事大臣会办”进行分析。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2.(2021高二下·辽宁月考)史料记载:“世祖章皇帝(顺治帝)亲政之初,即日至票本房,使大学士在御前票拟。康熙中虽有________拟旨之例,而机事仍属________。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________承旨……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矣。”其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 )
A.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
B.南书房——内阁——军机大臣
C.中书省——南书房——参知政事
D.南书房——宰相——军机大臣
【答案】D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康熙时期为分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设置南书房,使中枢机构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当时处理机事的仍然是内阁;到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外,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因此空白处依次是南书房——内阁——军机大臣,D正确;A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史实,难度较小,注意不同时期对应不同的机构名称。
3.(2021高一上·阜新月考)如图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如图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
A.嫡长子继承制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D.大、小宗的身份相对的
【答案】B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供泰和祭祀祖先”反映的是宗法制,君主专制不是宗法制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故B正确;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族权和政权相结合,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严格区分大小宗关系,大、小宗的身份相对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结合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即可。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4.秦朝时开始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到清朝时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主要是指(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中外朝 D.设置军机处
【答案】D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正确;
A错误,废除丞相是明朝朱元璋的措施;
B错误,内阁是明成祖朱棣设置的;
C错误,中外朝是汉武帝设置 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下列事件中,属于清政府打击分裂势力,巩固国家统一的是( )
A.雅克萨之战 B.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答案】D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清朝前期,中央政府为打击分裂势力,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对新疆管辖,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后来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D正确;雅克萨之战是反击沙俄侵略的战役,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是抗击日本的侵扰,ABC不属于分裂势力,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所学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加强对新疆管辖进行分析即可。
6.(2021·宝鸡二模)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的模式。军机处主要处理全国机密要务,具有封闭性,内阁则负责处理大量公开性政务。这说明了清初( )
A.国家行政体系最终形成 B.军机处的权限大于内阁
C.行政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D.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君权
【答案】D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的“双轨辅政”,即封建国家需要公开的政务交内阁处理,封闭性的机密要务则在军机处,由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理,说明清初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君权,D项正确;
内阁与军机处在中央合作处理政务不能说明国家行政体系最终形成,A项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军机处的权限大于内阁,B项错误;
行政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7.(2021高二下·湖州期末)《国家宝藏》第三季介绍了一件珍贵壁画,该壁画描绘了数千名工匠修建某一宫殿的过程,“巍峨的宫殿、层台耸峙、气势磅礴,克服了地理的束缚,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以下与该壁画相关的文化遗产是( )
A.故宫 B.长城 C.布达拉宫 D.秦始皇陵
【答案】C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根据“巍峨的宫殿层台耸峙、气势磅礴,克服了地理的束缚,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可得出这一宫殿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结合所学可得出这是西藏的布达拉宫,C正确;
AD项不存在“层台耸峙、气势磅礴,克服了地理的束缚”这一问题,排除;
B项不是宫殿,排除B。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考生可结合材料“巍峨的宫殿、层台耸峙、气势磅礴,克服了地理的束缚,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进行分析。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
8.(2021·温州模拟)论及清朝中枢权力演变,有清人说:“国家初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其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起草)。自雍正初年设军机处……机要章奏皆下焉”“而政本悉出机庭,兼议政、视草而一之”。这一演变反映了( )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各衙门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
C.地方政治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D.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
【答案】A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 A项根据“而政本悉出机庭,兼议政、视草而一之”并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A符合题意;
B项说法与题干主旨无关,B不符合题意;
C项军机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的,而不是加强对地方控制的,C不符合题意;
D项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了丞相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军机处的是设置和影响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21高一下·宾川开学考)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说明上发现这样的信息“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
A.丞相权力的削弱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古代礼仪制度的完善
【答案】B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是“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从中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就已废除丞相制度,A项错误;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C项错误;
“古代礼仪制度的完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军机处设置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10.(2022高三上·安徽月考)据下表可推知,当时的统治者( )
时间 大事
1623年 努尔哈赤“着每旗出小旗长一人”,带领人马“前往朝鲜边界一带驻守”,并要求“谨慎防守”。
1689年 《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猎户人等,不论因何事故,不得擅越已定边界”。
A.坚持发展平等的对外关系 B.因地制宜地处理民族事务
C.已形成近代民族国家意识 D.具备一定的疆域边界观念
【答案】D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根据“谨慎防守”“不得擅越”可知材料主旨,当政者对边界管理都有了相关规定,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疆域边界观念,D项正确;
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割据东北地方,不可能与明朝藩属国朝鲜发展关系,而且“坚持发展平等的对外关系”与材料主旨边界管理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
材料表达的是对外关系的内容而非处理民族事务,排除B项;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强调的是国家主权和民族认同,处在17世纪的努尔哈赤大汗和康熙皇帝不可能形成这些观念,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俄《尼布楚条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题意并结合中俄《尼布楚条约》的意义分析。考查了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清史稿》记载:迨光绪变法,三十二年,改刑部为法部,统一司法行政,改大理寺为大理院,配置总检察长,专司审判,并不会都察院,而三法司之制废。……司法事务有年度,判断有评议,刑事有检察官莅临,人命有检察官相验,法院行之而不能行之于州县。这表明,此时( )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现代监察体制得以建立
C.司法改革成效显著 D.司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答案】D
【知识点】清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解析】【分析】材料中介绍光绪三十二年(1906)的司法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司法行政,改大理寺为大理院,配置总检察长,专司审判,体现了当时司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在清末得到强化,且这一论述也不符合晚清史实,排除A项;
材料没有说明现代监察体制的建立,强调的是司法改革中确定的司法独立原则,排除B项;
材料只体现了司法改革内容,没有体现改革效果,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清末新政,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迨光绪变法,三十二年,改刑部为法部,统一司法行政,改大理寺为大理院,配置总检察长,专司审判,并不会都察院,而三法司之制废。……司法事务有年度,判断有评议,刑事有检察官莅临,人命有检察官相验,法院行之而不能行之于州县”。
12.(2021高二上·广州期末)康煕帝在批复曹寅的奏折时,一再嘱咐曹寅:“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这一论述说明奏折制度( )
A.弱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B.具有非正式的特点
C.使政府决策效率大大提高 D.强调高度的保密性
【答案】D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材料中“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说明清代奏折制度强调高度的保密性,D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A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奏折制度具有非正式的特点,B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不是强调政府决策效率,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进行分析。
13.(2022·八省联考)1689年.清政府反击正在侵略东北地区的沙俄.并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为抽身应对国内的准噶尔部叛乱,清政府在随后的边界谈判中让出一定的利益,双方签订了清代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签订后的150年间,中俄双方的边界都很稳定。由此我们可以认为( )
A.这是割让土地的不平等条约 B.赢得和平比保卫领土更重要
C.尼布楚地区自古是中国领土 D.清政府的对外关系正在转型
【答案】D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以相对平等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展开边境谈判、签订边界条约,这意味着清政府对外关系正在转型,所以D正确。
在谈判中清政府做出了一定让步,但条约是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所以A错误;
材料并非围绕和平与领土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所以B不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表明尼布楚地区归入中国版图的时间,所以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疆域的巩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体关键信息是“清政府在随后的边界谈判中让出一定的利益,双方签订了清代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反映了一定程度上平等外交的色彩。
14.(2022高二下·扬州月考)吕思勉先生认为,清代督、抚、司、道、府、县几乎成为五级,存在“压制重而展布难,统辖广而威权大”的情况。以下对清代督抚制的认识,符合吕先生观点的是(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地方控制
C.完善了官僚体系 D.影响了国家治理
【答案】D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存在‘压制重而展布难,统辖广而威权大’的情况”等信息可知,吕思勉先生认为清代地方形成五级行政体制,存在过度制约而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影响了国家治理,D项正确;
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过度制约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而不是提高,排除A项;
清代五级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这方面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清代五级制度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没有强调官僚体系完善的问题,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督抚制,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清朝督抚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效率,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国家的治理。
15.(2021·信阳一模)努尔哈赤在八天贝勒(旗主)会议的基础上,增设若干名理政听讼大臣,责成他们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皇太极时正式有“议政大臣”职名,并任命更多较低品秩贵族参与议政。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日益显露。为此,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设立南书房。南书房的设立( )
A.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彻底解决
B.中枢机构一分为三,最后集权于皇帝
C.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D.挑选太学学生入值,参与机要事务
【答案】B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较大,对皇权造成威胁。康熙时设立南书房,其目的在于为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预机务,分割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使得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最后集权于皇帝,B项正确;
“彻底解决”说法错误,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彻底解决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A项;
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排除C项;
南书房的设立,有利于皇帝集权,“挑选太学学生入值,参与机要事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清代政治制度,解答本题根据“ 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日益显露。为此,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设立南书房。 ”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材料问题的能力。
16.(2022·苏州模拟)“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据材料可知( )
A.内阁制度强化了君权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B.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C.乾纲独断导致大臣无法有效地参与决策
D.是否有贤臣辅佐是国家治理好坏的关键
【答案】C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可知,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皇帝乾纲独断,导致大臣无法有效地参与决策,C项正确;
选项A,内阁制度强化了君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国家的治理,排除A项;
选项B,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排除B项;
选项D,“是否有贤臣辅佐是国家治理好坏的关键”说法绝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的能力,扣住材料的信息“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7.(2022高二下·宁海期中)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今新疆一带设置西域都护府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进行了有效的军政管辖。判断下列有关新疆历史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②清朝时在昭莫多地区平定噶尔丹叛乱
③晚清时收复新疆并且在新疆设立行省
④新中国在新疆成立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今新疆一带),①正确;
昭莫多在今内蒙古,康熙帝是在今蒙古一带平定噶尔丹叛乱的,②错误;
晚清时左宗棠收复新疆并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③正确;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④正确,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②错误,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中国古代政府通过设置机构、册封、和亲等方式,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和管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18.(2021高一上·丽江月考)明朝规定“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这些规定( )
A.抑制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B.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国家主权的安全
C.推动了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D.禁绝包括外贸在内的一切对外交往
【答案】A
【知识点】清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抑制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故A项符合题意;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消极防御措施,不能有效维护中国国家主权的安全,故B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涉及的是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与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无关,故C项不符合题意;
D项说法绝对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判断出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然后结合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分析。
19.(2022高二下·安塞期末)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
叙述 出处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
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清世宗实录》
今朕虽逾六衮,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机之劳贳力。尝欲俟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 《清高宗实录》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
B.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
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
D.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
【答案】D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康熙、雍正、乾隆总揽政务,日理万机,独断专制,因此D正确;
A错误,三帝勤于政务,但是并不能保证政令的执行情况;
B错误,勤政作风与王朝衰落没有直接关系;
C错误,材料涉及三帝批阅奏章,但是不是材料主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雍正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0.(2021高二下·宁波期中)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曾说:“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下列描述,不属于军机处的是( )
A.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B.地近宫廷,便于宣召,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C.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D.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答案】C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清朝军机处设置后,军机处成为最高行政机构,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其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但并无决策权,对皇帝旨意,负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机处有官无吏,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机处的设立,一切大权集皇帝一身,标志着封建专制达到顶峰。因此对照选项,ABD项都正确,只有C项是明朝内阁的特点,而不是军机处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清朝的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专制发展到顶峰。本题考查对军机处的特点准确理解,军机处的设立,是清王朝对中央行政机构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出清代前期政治制度高度集权的趋向。军机处成立以后,逐渐代替了清建国以来所依靠的满洲亲王,贝勒参预议政的制度,废除了议政处;同时也削弱了内阁参预国政的权力。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1高一上·江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 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 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 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指出清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答案】(1)继承并发展历代治边思想; 因俗而治;设置行政机构管辖。
(2)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有利于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可知,继承并发展历代治边思想;根据材料“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部领,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可知,因俗而治;根据材料”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播,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落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可知,设置行政机构管辖。
(2)根据材料”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落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了边强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等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1) 继承并发展历代治边思想; 因俗而治;设置行政机构管辖。
(2) 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有利于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点评】本题考查了清代边疆治理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需掌握清代治理边疆的措施以及意义、特点等。
22.(2022高二下·山西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以视为多民族融合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它民族的成分,扩大成为人口近6000万(公元2年)的民族,后来遂称为汉族。魏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一方面,西部和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与汉族在纷争中交往融合,逐渐同化;另一方面,大量汉族人南下,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与南方各民族融合。唐代统治者采取和亲、册封、会盟等各种政策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如北方和西北的东、西突厥、东北的契丹、西南的藏族、彝族和白族都与汉族有进一步的融合。在宋辽金时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起,进一步开发了北部的广大地区。而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建立起规模空前的统一国家,汉族和蒙古族的交融也得到空前的发展。
——摘编自齐涛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通向中亚和西方的大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自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这里就成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虽分裂势力对新疆地区的阴谋从未停止,但历代统治者坚决捍卫了国家统一,其中1757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地区的噶尔丹叛乱是比较突出的历史事件。
——摘编自知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以来民族交融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这一事件的认识。
【答案】(1)原因:统一、疆域扩大;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灵活的民族政策和方针;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民族迁徙和杂居,各族人民的交往等。影响: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统治;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等。
(2)认识:新疆是通向欧亚内陆交通的重要门户(沟通中亚和西方的交通要道);新疆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平定叛乱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扩大战略纵深,保障西北战略屏障等。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以视为多民族融合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一、疆域扩大;根据材料“唐代统治者采取和亲、册封、会盟等各种政策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如北方和西北的东、西突厥、东北的契丹、西南的藏族、彝族和白族都与汉族有进一步的融合”可知,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灵活的民族政策和方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大量汉族人南下,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与南方各民族融合”可知,民族迁徙和杂居,各族人民的交往等。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融合有利于巩固统治;民族融合有助于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等。
(2)认识:根据材料“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通向中亚和西方的大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可知,新疆是通向欧亚内陆交通的重要门户(沟通中亚和西方的交通要道);根据材料“自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这里就成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可知,新疆自古是中国领士的一部分;根据材料“虽分裂势力对新疆地区的阴谋从未停止,但历代统治者坚决捍卫了国家统一,其中1757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地区的噶尔丹叛乱是比较突出的历史事件”可知,平定叛乱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平定新疆叛乱有利于扩大战略纵深,保障西北战略屏障等。
故答案为:(1) 原因:统一、疆域扩大;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灵活的民族政策和方针;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民族迁徙和杂居,各族人民的交往等。影响: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统治;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等。
(2) 认识:新疆是通向欧亚内陆交通的重要门户(沟通中亚和西方的交通要道);新疆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平定叛乱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扩大战略纵深,保障西北战略屏障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秦朝以来民族交融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来分析;第二问结合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3.(2021高一下·东莞开学考)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朝遣迹文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论述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答案】①玉玺是皇帝至高权力的象征,中央集权是古代中国以皇帝为核心的地方服从中央的国家治理体制,有利于自上而下推行和落实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交流。
②开凿运河、修筑水利工程等,体现中央集权国家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能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建设以及救济赈灾,利于社会安定和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进行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订天文、历法,如元《授时历》,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人类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关于本题作答可结合上述分析的影响和材料进行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①玉玺是皇帝至高权力的象征,中央集权是古代中国以皇帝为核心的地方服从中央的国家治理体制,有利于自上而下推行和落实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交流。
②开凿运河、修筑水利工程等,体现中央集权国家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能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建设以及救济赈灾,利于社会安定和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进行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订天文、历法,如元《授时历》,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徐理解掌握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过程及规律。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难度一般。
24.(2021·包头模拟)[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636年,清太宗设立了蒙古衙门以负责处理蒙古事务,由于需要处理的事务日益增多,蒙古衙门随后改为理藩院。1644年清军入关,蒙古诸部纷纷率师相从。清朝统治者认为少教民族居住地区是中原内地的“屏藩”,故乾隆皇帝说:“变、户、刑三部及理藩院均属紧要。”作为主管藩部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理藩院由管理漠南蒙古诸部,扩及到管理少教民族地区及参与对各族上层人士叛乱活动的镇压,并会同刑部制定少教民族刑法,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刑事诉讼案件,还办理满蒙联姻,管理喇嘛教、会盟、驿站等。清朝覆灭,理藩部机构也随之瓦解。中华民国建立后,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成立蒙藏委员会。
——摘编自赵云田《清朝的理藩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藩院设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简析理藩院的历史作用。
【答案】(1)历代民族政策成功的经验:原有蒙古衙门不适应更多政务的需要;清朝统治者认识到边疆“屏藩”地位的重要;新政权不稳定需要巩固。
(2)理藩院的活动加速了清朝统一全国的进程;维护了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为中华民国时期蒙藏委员会的成立提供了借鉴。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1)根据“ 1636年,清太宗设立了蒙古衙门以负责处理蒙古事务”得出:历代民族政策成功的经验;根据“由于需要处理的事务日益增多”得出:原有蒙古衙门不适应更多政务的需要;根据“清朝统治者认为少教民族居住地区是中原内地的‘屏藩’”得出:清朝统治者认识到边疆“屏藩”地位的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权不稳定,尚需巩固角度进行补充说明。
(2)根据“理藩院由管理漠南蒙古诸部,扩及到管理少教民族地区”得出:理藩院的活动加速了清朝统一全国的进程;根据“参与对各族上层人士叛乱活动的镇压,并会同刑部制定少教民族刑法”得出:理藩院的设置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根据“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刑事诉讼案件,还办理满蒙联姻,管理喇嘛教、会盟、驿站等”得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有利于地方稳定与发展;根据“中华民国建立后,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成立蒙藏委员会”可知:理藩院 的设置对 后世产生积极影响。
故答案为:(1)历代民族政策成功的经验:原有蒙古衙门不适应更多政务的需要;清朝统治者认识到边疆“屏藩”地位的重要;新政权不稳定需要巩固。
(2)理藩院的活动加速了清朝统一全国的进程;维护了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为中华民国时期蒙藏委员会的成立提供了借鉴。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理藩院设置的原因和作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侧重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概括,难度较低、
25.(2021高二下·桂林期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嘉庆末年的边疆危机引发士大夫对西北史地学的高度关注。龚自珍的《对策》虽然是在西北边疆善后的背景下所作,但更是一个充满经世思想的治国之策。龚自珍把西北和东南的经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筹划清王朝的国计民生。龚自珍规划的虽是全局性的国家要务治理方案,但其中的边疆治理是重要组成部分。尤需注意的是,龚自珍分析当时“游民旷土”的社会形势时,指出西北多旷土,东南多游民,再次强调西北与东南相互关联的边疆结构。同年,其《御试安边绥远疏》指出西域新疆天山南北两路情势不同,“以边安边”的政策也应不同。如何做到“足食足兵”,军事上依靠北路;经济上在南路实行“改屯丁为土著”的人口政策,“撤屯田为私田”的土地政策。
——摘编自王鹏辉《龚自珍和魏源的舆地学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的意义。
【答案】(1)背景:嘉靖末年的边疆危机;经世致用学风的兴起;龚自珍的爱国主义情怀。
(2)意义: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稳定;保障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知识点】清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解析】【分析】(1)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可以联系所学并根据材料中的“嘉庆末年的边疆危机引发士大夫对西北史地学的高度关注”“但更是一个充满经世思想的治国之策”“龚自珍把西北和东南的经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筹划清王朝的国计民生”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的意义,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并根据材料中的“再次强调西北与东南相互关联的边疆结构”“如何做到‘足食足兵’,军事上依靠北路;经济上在南路实行‘改屯丁为土著’的人口政策,‘撤屯田为私田’的土地政策”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点评】第一问考查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晚清时期,边疆出现了危机,经世致用学风逐渐兴起。第二问考查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解材料的能力,晚清兴起的经世致用和边疆建设思想,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国家的统一。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2022-2023学年必修(上)历史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高三下·沈阳开学)据记载,清廷在绥服蒙古各部过程中,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结合蒙古原有社会制度,逐步建立起盟旗制度。盟旗的重大军政事宜由朝廷的理藩院裁决,地方性重大事件则报有关地区将军、都统和办事大臣会办。可见,盟旗制度( )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扩大了地方上的行政权力
C.使民族平等原则得到贯彻落实 D.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2.(2021高二下·辽宁月考)史料记载:“世祖章皇帝(顺治帝)亲政之初,即日至票本房,使大学士在御前票拟。康熙中虽有________拟旨之例,而机事仍属________。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________承旨……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矣。”其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 )
A.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
B.南书房——内阁——军机大臣
C.中书省——南书房——参知政事
D.南书房——宰相——军机大臣
3.(2021高一上·阜新月考)如图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如图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
A.嫡长子继承制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D.大、小宗的身份相对的
4.秦朝时开始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到清朝时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主要是指(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中外朝 D.设置军机处
5.下列事件中,属于清政府打击分裂势力,巩固国家统一的是( )
A.雅克萨之战 B.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6.(2021·宝鸡二模)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的模式。军机处主要处理全国机密要务,具有封闭性,内阁则负责处理大量公开性政务。这说明了清初( )
A.国家行政体系最终形成 B.军机处的权限大于内阁
C.行政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D.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君权
7.(2021高二下·湖州期末)《国家宝藏》第三季介绍了一件珍贵壁画,该壁画描绘了数千名工匠修建某一宫殿的过程,“巍峨的宫殿、层台耸峙、气势磅礴,克服了地理的束缚,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以下与该壁画相关的文化遗产是( )
A.故宫 B.长城 C.布达拉宫 D.秦始皇陵
8.(2021·温州模拟)论及清朝中枢权力演变,有清人说:“国家初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其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起草)。自雍正初年设军机处……机要章奏皆下焉”“而政本悉出机庭,兼议政、视草而一之”。这一演变反映了( )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各衙门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
C.地方政治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D.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
9.(2021高一下·宾川开学考)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说明上发现这样的信息“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
A.丞相权力的削弱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古代礼仪制度的完善
10.(2022高三上·安徽月考)据下表可推知,当时的统治者( )
时间 大事
1623年 努尔哈赤“着每旗出小旗长一人”,带领人马“前往朝鲜边界一带驻守”,并要求“谨慎防守”。
1689年 《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猎户人等,不论因何事故,不得擅越已定边界”。
A.坚持发展平等的对外关系 B.因地制宜地处理民族事务
C.已形成近代民族国家意识 D.具备一定的疆域边界观念
11.《清史稿》记载:迨光绪变法,三十二年,改刑部为法部,统一司法行政,改大理寺为大理院,配置总检察长,专司审判,并不会都察院,而三法司之制废。……司法事务有年度,判断有评议,刑事有检察官莅临,人命有检察官相验,法院行之而不能行之于州县。这表明,此时( )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现代监察体制得以建立
C.司法改革成效显著 D.司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12.(2021高二上·广州期末)康煕帝在批复曹寅的奏折时,一再嘱咐曹寅:“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这一论述说明奏折制度( )
A.弱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B.具有非正式的特点
C.使政府决策效率大大提高 D.强调高度的保密性
13.(2022·八省联考)1689年.清政府反击正在侵略东北地区的沙俄.并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为抽身应对国内的准噶尔部叛乱,清政府在随后的边界谈判中让出一定的利益,双方签订了清代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签订后的150年间,中俄双方的边界都很稳定。由此我们可以认为( )
A.这是割让土地的不平等条约 B.赢得和平比保卫领土更重要
C.尼布楚地区自古是中国领土 D.清政府的对外关系正在转型
14.(2022高二下·扬州月考)吕思勉先生认为,清代督、抚、司、道、府、县几乎成为五级,存在“压制重而展布难,统辖广而威权大”的情况。以下对清代督抚制的认识,符合吕先生观点的是(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地方控制
C.完善了官僚体系 D.影响了国家治理
15.(2021·信阳一模)努尔哈赤在八天贝勒(旗主)会议的基础上,增设若干名理政听讼大臣,责成他们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皇太极时正式有“议政大臣”职名,并任命更多较低品秩贵族参与议政。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日益显露。为此,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设立南书房。南书房的设立( )
A.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彻底解决
B.中枢机构一分为三,最后集权于皇帝
C.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D.挑选太学学生入值,参与机要事务
16.(2022·苏州模拟)“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据材料可知( )
A.内阁制度强化了君权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B.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C.乾纲独断导致大臣无法有效地参与决策
D.是否有贤臣辅佐是国家治理好坏的关键
17.(2022高二下·宁海期中)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今新疆一带设置西域都护府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进行了有效的军政管辖。判断下列有关新疆历史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②清朝时在昭莫多地区平定噶尔丹叛乱
③晚清时收复新疆并且在新疆设立行省
④新中国在新疆成立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1高一上·丽江月考)明朝规定“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这些规定( )
A.抑制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B.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国家主权的安全
C.推动了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D.禁绝包括外贸在内的一切对外交往
19.(2022高二下·安塞期末)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
叙述 出处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
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清世宗实录》
今朕虽逾六衮,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机之劳贳力。尝欲俟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 《清高宗实录》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
B.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
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
D.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
20.(2021高二下·宁波期中)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曾说:“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下列描述,不属于军机处的是( )
A.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B.地近宫廷,便于宣召,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C.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D.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1高一上·江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 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 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 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指出清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22.(2022高二下·山西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以视为多民族融合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它民族的成分,扩大成为人口近6000万(公元2年)的民族,后来遂称为汉族。魏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一方面,西部和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与汉族在纷争中交往融合,逐渐同化;另一方面,大量汉族人南下,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与南方各民族融合。唐代统治者采取和亲、册封、会盟等各种政策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如北方和西北的东、西突厥、东北的契丹、西南的藏族、彝族和白族都与汉族有进一步的融合。在宋辽金时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起,进一步开发了北部的广大地区。而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建立起规模空前的统一国家,汉族和蒙古族的交融也得到空前的发展。
——摘编自齐涛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通向中亚和西方的大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自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这里就成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虽分裂势力对新疆地区的阴谋从未停止,但历代统治者坚决捍卫了国家统一,其中1757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地区的噶尔丹叛乱是比较突出的历史事件。
——摘编自知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以来民族交融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这一事件的认识。
23.(2021高一下·东莞开学考)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朝遣迹文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论述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24.(2021·包头模拟)[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636年,清太宗设立了蒙古衙门以负责处理蒙古事务,由于需要处理的事务日益增多,蒙古衙门随后改为理藩院。1644年清军入关,蒙古诸部纷纷率师相从。清朝统治者认为少教民族居住地区是中原内地的“屏藩”,故乾隆皇帝说:“变、户、刑三部及理藩院均属紧要。”作为主管藩部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理藩院由管理漠南蒙古诸部,扩及到管理少教民族地区及参与对各族上层人士叛乱活动的镇压,并会同刑部制定少教民族刑法,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刑事诉讼案件,还办理满蒙联姻,管理喇嘛教、会盟、驿站等。清朝覆灭,理藩部机构也随之瓦解。中华民国建立后,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成立蒙藏委员会。
——摘编自赵云田《清朝的理藩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藩院设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简析理藩院的历史作用。
25.(2021高二下·桂林期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嘉庆末年的边疆危机引发士大夫对西北史地学的高度关注。龚自珍的《对策》虽然是在西北边疆善后的背景下所作,但更是一个充满经世思想的治国之策。龚自珍把西北和东南的经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筹划清王朝的国计民生。龚自珍规划的虽是全局性的国家要务治理方案,但其中的边疆治理是重要组成部分。尤需注意的是,龚自珍分析当时“游民旷土”的社会形势时,指出西北多旷土,东南多游民,再次强调西北与东南相互关联的边疆结构。同年,其《御试安边绥远疏》指出西域新疆天山南北两路情势不同,“以边安边”的政策也应不同。如何做到“足食足兵”,军事上依靠北路;经济上在南路实行“改屯丁为土著”的人口政策,“撤屯田为私田”的土地政策。
——摘编自王鹏辉《龚自珍和魏源的舆地学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的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材料信息“盟旗的重大军政事宜由朝廷的理藩院裁决”“地方性重大事件则报有关地区将军、都统和办事大臣会办”说明盟旗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选A项;
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数旗合成盟,由清政府任命旗长、盟长,对加强蒙古地区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排除BD两项;
民族平等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族政策,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考生可结合材料“据记载,清廷在绥服蒙古各部过程中,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结合蒙古原有社会制度,逐步建立起盟旗制度。盟旗的重大军政事宜由朝廷的理藩院裁决,地方性重大事件则报有关地区将军、都统和办事大臣会办”进行分析。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2.【答案】D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康熙时期为分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设置南书房,使中枢机构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当时处理机事的仍然是内阁;到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外,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因此空白处依次是南书房——内阁——军机大臣,D正确;A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史实,难度较小,注意不同时期对应不同的机构名称。
3.【答案】B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供泰和祭祀祖先”反映的是宗法制,君主专制不是宗法制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故B正确;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族权和政权相结合,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严格区分大小宗关系,大、小宗的身份相对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结合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即可。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4.【答案】D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正确;
A错误,废除丞相是明朝朱元璋的措施;
B错误,内阁是明成祖朱棣设置的;
C错误,中外朝是汉武帝设置 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答案】D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清朝前期,中央政府为打击分裂势力,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对新疆管辖,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后来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D正确;雅克萨之战是反击沙俄侵略的战役,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是抗击日本的侵扰,ABC不属于分裂势力,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所学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加强对新疆管辖进行分析即可。
6.【答案】D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的“双轨辅政”,即封建国家需要公开的政务交内阁处理,封闭性的机密要务则在军机处,由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理,说明清初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君权,D项正确;
内阁与军机处在中央合作处理政务不能说明国家行政体系最终形成,A项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军机处的权限大于内阁,B项错误;
行政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7.【答案】C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根据“巍峨的宫殿层台耸峙、气势磅礴,克服了地理的束缚,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可得出这一宫殿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结合所学可得出这是西藏的布达拉宫,C正确;
AD项不存在“层台耸峙、气势磅礴,克服了地理的束缚”这一问题,排除;
B项不是宫殿,排除B。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考生可结合材料“巍峨的宫殿、层台耸峙、气势磅礴,克服了地理的束缚,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进行分析。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
8.【答案】A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 A项根据“而政本悉出机庭,兼议政、视草而一之”并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A符合题意;
B项说法与题干主旨无关,B不符合题意;
C项军机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的,而不是加强对地方控制的,C不符合题意;
D项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了丞相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军机处的是设置和影响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B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是“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从中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就已废除丞相制度,A项错误;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C项错误;
“古代礼仪制度的完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军机处设置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根据“谨慎防守”“不得擅越”可知材料主旨,当政者对边界管理都有了相关规定,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疆域边界观念,D项正确;
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割据东北地方,不可能与明朝藩属国朝鲜发展关系,而且“坚持发展平等的对外关系”与材料主旨边界管理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
材料表达的是对外关系的内容而非处理民族事务,排除B项;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强调的是国家主权和民族认同,处在17世纪的努尔哈赤大汗和康熙皇帝不可能形成这些观念,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俄《尼布楚条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题意并结合中俄《尼布楚条约》的意义分析。考查了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清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解析】【分析】材料中介绍光绪三十二年(1906)的司法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司法行政,改大理寺为大理院,配置总检察长,专司审判,体现了当时司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在清末得到强化,且这一论述也不符合晚清史实,排除A项;
材料没有说明现代监察体制的建立,强调的是司法改革中确定的司法独立原则,排除B项;
材料只体现了司法改革内容,没有体现改革效果,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清末新政,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迨光绪变法,三十二年,改刑部为法部,统一司法行政,改大理寺为大理院,配置总检察长,专司审判,并不会都察院,而三法司之制废。……司法事务有年度,判断有评议,刑事有检察官莅临,人命有检察官相验,法院行之而不能行之于州县”。
12.【答案】D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材料中“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说明清代奏折制度强调高度的保密性,D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A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奏折制度具有非正式的特点,B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不是强调政府决策效率,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进行分析。
13.【答案】D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以相对平等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展开边境谈判、签订边界条约,这意味着清政府对外关系正在转型,所以D正确。
在谈判中清政府做出了一定让步,但条约是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所以A错误;
材料并非围绕和平与领土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所以B不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表明尼布楚地区归入中国版图的时间,所以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疆域的巩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体关键信息是“清政府在随后的边界谈判中让出一定的利益,双方签订了清代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反映了一定程度上平等外交的色彩。
14.【答案】D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存在‘压制重而展布难,统辖广而威权大’的情况”等信息可知,吕思勉先生认为清代地方形成五级行政体制,存在过度制约而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影响了国家治理,D项正确;
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过度制约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而不是提高,排除A项;
清代五级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这方面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清代五级制度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没有强调官僚体系完善的问题,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督抚制,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清朝督抚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效率,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国家的治理。
15.【答案】B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较大,对皇权造成威胁。康熙时设立南书房,其目的在于为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预机务,分割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使得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最后集权于皇帝,B项正确;
“彻底解决”说法错误,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彻底解决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A项;
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排除C项;
南书房的设立,有利于皇帝集权,“挑选太学学生入值,参与机要事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清代政治制度,解答本题根据“ 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日益显露。为此,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设立南书房。 ”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材料问题的能力。
16.【答案】C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可知,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皇帝乾纲独断,导致大臣无法有效地参与决策,C项正确;
选项A,内阁制度强化了君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国家的治理,排除A项;
选项B,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排除B项;
选项D,“是否有贤臣辅佐是国家治理好坏的关键”说法绝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的能力,扣住材料的信息“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7.【答案】C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今新疆一带),①正确;
昭莫多在今内蒙古,康熙帝是在今蒙古一带平定噶尔丹叛乱的,②错误;
晚清时左宗棠收复新疆并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③正确;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④正确,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②错误,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中国古代政府通过设置机构、册封、和亲等方式,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和管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18.【答案】A
【知识点】清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抑制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故A项符合题意;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消极防御措施,不能有效维护中国国家主权的安全,故B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涉及的是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与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无关,故C项不符合题意;
D项说法绝对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判断出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然后结合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分析。
19.【答案】D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康熙、雍正、乾隆总揽政务,日理万机,独断专制,因此D正确;
A错误,三帝勤于政务,但是并不能保证政令的执行情况;
B错误,勤政作风与王朝衰落没有直接关系;
C错误,材料涉及三帝批阅奏章,但是不是材料主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雍正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0.【答案】C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清朝军机处设置后,军机处成为最高行政机构,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其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但并无决策权,对皇帝旨意,负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机处有官无吏,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机处的设立,一切大权集皇帝一身,标志着封建专制达到顶峰。因此对照选项,ABD项都正确,只有C项是明朝内阁的特点,而不是军机处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清朝的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专制发展到顶峰。本题考查对军机处的特点准确理解,军机处的设立,是清王朝对中央行政机构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出清代前期政治制度高度集权的趋向。军机处成立以后,逐渐代替了清建国以来所依靠的满洲亲王,贝勒参预议政的制度,废除了议政处;同时也削弱了内阁参预国政的权力。
21.【答案】(1)继承并发展历代治边思想; 因俗而治;设置行政机构管辖。
(2)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有利于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可知,继承并发展历代治边思想;根据材料“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部领,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可知,因俗而治;根据材料”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播,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落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可知,设置行政机构管辖。
(2)根据材料”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落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了边强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等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1) 继承并发展历代治边思想; 因俗而治;设置行政机构管辖。
(2) 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有利于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点评】本题考查了清代边疆治理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需掌握清代治理边疆的措施以及意义、特点等。
22.【答案】(1)原因:统一、疆域扩大;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灵活的民族政策和方针;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民族迁徙和杂居,各族人民的交往等。影响: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统治;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等。
(2)认识:新疆是通向欧亚内陆交通的重要门户(沟通中亚和西方的交通要道);新疆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平定叛乱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扩大战略纵深,保障西北战略屏障等。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以视为多民族融合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一、疆域扩大;根据材料“唐代统治者采取和亲、册封、会盟等各种政策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如北方和西北的东、西突厥、东北的契丹、西南的藏族、彝族和白族都与汉族有进一步的融合”可知,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灵活的民族政策和方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大量汉族人南下,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与南方各民族融合”可知,民族迁徙和杂居,各族人民的交往等。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融合有利于巩固统治;民族融合有助于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等。
(2)认识:根据材料“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通向中亚和西方的大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可知,新疆是通向欧亚内陆交通的重要门户(沟通中亚和西方的交通要道);根据材料“自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这里就成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可知,新疆自古是中国领士的一部分;根据材料“虽分裂势力对新疆地区的阴谋从未停止,但历代统治者坚决捍卫了国家统一,其中1757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地区的噶尔丹叛乱是比较突出的历史事件”可知,平定叛乱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平定新疆叛乱有利于扩大战略纵深,保障西北战略屏障等。
故答案为:(1) 原因:统一、疆域扩大;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灵活的民族政策和方针;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民族迁徙和杂居,各族人民的交往等。影响: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统治;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等。
(2) 认识:新疆是通向欧亚内陆交通的重要门户(沟通中亚和西方的交通要道);新疆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平定叛乱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扩大战略纵深,保障西北战略屏障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秦朝以来民族交融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来分析;第二问结合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3.【答案】①玉玺是皇帝至高权力的象征,中央集权是古代中国以皇帝为核心的地方服从中央的国家治理体制,有利于自上而下推行和落实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交流。
②开凿运河、修筑水利工程等,体现中央集权国家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能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建设以及救济赈灾,利于社会安定和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进行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订天文、历法,如元《授时历》,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人类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关于本题作答可结合上述分析的影响和材料进行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①玉玺是皇帝至高权力的象征,中央集权是古代中国以皇帝为核心的地方服从中央的国家治理体制,有利于自上而下推行和落实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交流。
②开凿运河、修筑水利工程等,体现中央集权国家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能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建设以及救济赈灾,利于社会安定和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进行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订天文、历法,如元《授时历》,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徐理解掌握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过程及规律。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难度一般。
24.【答案】(1)历代民族政策成功的经验:原有蒙古衙门不适应更多政务的需要;清朝统治者认识到边疆“屏藩”地位的重要;新政权不稳定需要巩固。
(2)理藩院的活动加速了清朝统一全国的进程;维护了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为中华民国时期蒙藏委员会的成立提供了借鉴。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解析】【分析】(1)根据“ 1636年,清太宗设立了蒙古衙门以负责处理蒙古事务”得出:历代民族政策成功的经验;根据“由于需要处理的事务日益增多”得出:原有蒙古衙门不适应更多政务的需要;根据“清朝统治者认为少教民族居住地区是中原内地的‘屏藩’”得出:清朝统治者认识到边疆“屏藩”地位的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权不稳定,尚需巩固角度进行补充说明。
(2)根据“理藩院由管理漠南蒙古诸部,扩及到管理少教民族地区”得出:理藩院的活动加速了清朝统一全国的进程;根据“参与对各族上层人士叛乱活动的镇压,并会同刑部制定少教民族刑法”得出:理藩院的设置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根据“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刑事诉讼案件,还办理满蒙联姻,管理喇嘛教、会盟、驿站等”得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有利于地方稳定与发展;根据“中华民国建立后,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成立蒙藏委员会”可知:理藩院 的设置对 后世产生积极影响。
故答案为:(1)历代民族政策成功的经验:原有蒙古衙门不适应更多政务的需要;清朝统治者认识到边疆“屏藩”地位的重要;新政权不稳定需要巩固。
(2)理藩院的活动加速了清朝统一全国的进程;维护了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为中华民国时期蒙藏委员会的成立提供了借鉴。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理藩院设置的原因和作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侧重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概括,难度较低、
25.【答案】(1)背景:嘉靖末年的边疆危机;经世致用学风的兴起;龚自珍的爱国主义情怀。
(2)意义: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稳定;保障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知识点】清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解析】【分析】(1)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可以联系所学并根据材料中的“嘉庆末年的边疆危机引发士大夫对西北史地学的高度关注”“但更是一个充满经世思想的治国之策”“龚自珍把西北和东南的经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筹划清王朝的国计民生”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的意义,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并根据材料中的“再次强调西北与东南相互关联的边疆结构”“如何做到‘足食足兵’,军事上依靠北路;经济上在南路实行‘改屯丁为土著’的人口政策,‘撤屯田为私田’的土地政策”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点评】第一问考查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晚清时期,边疆出现了危机,经世致用学风逐渐兴起。第二问考查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解材料的能力,晚清兴起的经世致用和边疆建设思想,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国家的统一。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