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恩
格
斯
人类由猿到人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
生产力迅速发展 从刀耕火种
到蒸汽轮机
人们常常思考
推动社会历史进程的
决定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一直以来
人们莫衷一是
没有答案
直到......
他们的出现!!!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恩格斯
作者简介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恩
格
斯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820年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1844年,与马克思在巴黎会见,两人志同道合,成为最亲密的战友;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开始着手整理、出版马克思的著作;1895年,恩格斯在伦敦去世。
主要作品:《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合著)等。
【了解作者】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四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和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资料链接——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资料链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作了精辟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写作背景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恩
格
斯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因素。但是,马克思逝世之后,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恩格斯1894年1月25日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恩格斯以自己丰富的学识、深厚的理论素养回答了当时人们的疑惑,拨开了笼罩在马克思主义周围的迷雾,使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入人心。
【本文写作背景】
解 题
这是恩格斯1894 年1 月25日在伦敦给当时德国的青年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的一封回信。"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一个偏正短语,"决定性基础"是中心语,"社会历史"是定语。标题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分析了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什么。
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
了解“书信”
内涵: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作用: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促进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 情怀,还起到了报平安的作用。在现代,书信较多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书,用于正式的场合,是书面语体的应用文体的重要形式之一。
格式:
①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在下一行写日期。
(一)书信的人称
1、恩格斯是如何称呼博尔吉乌斯的?从这样的称呼你感受到什么?
写信者:已经72岁高龄的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日理万机的国际工人运动领袖恩格斯
回复对象:一位20岁左右的大学生
所讨论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言谈之间都始终用“您”来指称对方,字里行间丝毫没有任何居高临下的傲慢;
称对方为“尊敬的先生”,没有任何对青年学子思想上存有的困惑误解的批判和指示,始终秉持着对来信者的尊重。
恩格斯以探讨的口吻耐心细致地为读者澄清困惑,指点学法。
我们不仅从恩格斯的书信中读懂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更感受到了这位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的崇高风范、人格力量。
(一)书信的人称
2、文中出现了许多“我们”的指称,请问这些“我们”的含意一样吗?如果不同,分别指什么?
明确:本文出现的“我们”所指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者在严谨陈述如何理解经济关系及其相关概念,如何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时所使用的“我们”,“我们”代表的是能够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马克思主义者们。
比如:“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
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来看,也决定了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
“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
另一类是作者将自己和这封信的读者合称为“我们”。
比如: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的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
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
“我们”所研究的领域越是远离经济,越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我们”就越是发现它在自己的发展中表现为偶然现象,它的曲线就越是曲折。
这是一封私人书信,作者亲切的对像古尔齐乌斯一样的对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理解、存在疑惑的青年称“我们”,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是一位蔼然长者带领青年层层理清经济关系的基础性和决定性。恳切的谈话态度,便于与对方达成共识。
文章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段):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4-6段):论述上层建筑和经济关系互相作用,以及历史发展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
第三部分(7-12段):点明当下的问题,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文本探究
1.作者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二是经济条件制约着历史发展。
①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什么是经济关系?
经济关系和社会历史是什么关系?
“经济关系”中的“技术”决定了“上层建筑”,尤其是对“科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
经济关系和社会历史是什么关系?
【立论基础】:
② 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可惜在德国,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经济关系取决于科学发展吗?
科学的发展取决于技术发展的需要,即取决于经济关系发展的需要。
【作者观点】:
阅读课文第3-6段回答:
经济关系是制约上层建筑、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吗?
经济关系取决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吗?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
“所以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
阅读第4段:经济关系是制约上层建筑、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吗?
【观点】上层建筑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所以经济关系不是制约上层建筑的唯一因素。
⑤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的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
阅读第5段:经济关系取决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吗?
【观点】伟大人物创造历史有偶然性,但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⑦在德国,达到正确理解的最大障碍,就是著作界对于经济史的不负责任的忽视。不仅很难抛掉学校里濯输的那些历史观,而且更难搜集为此所必需的材料。例如,老古·冯·居利希在自己的枯燥的材料汇集中的确收集了能够说明无数政治事实的大量材料,可是他的著作又有谁读过呢!
⑧此外,我认为马克思在《雾月十八日)一书中所作出的光辉范例,能对您的问题给予颇为圆满的回答,正是因为那是一个实际的例子。我还认为,大多数问题都已经在《反杜林论》第一编第九至十一章、第二编第二至四章和第三编第一章或导言里, 后来又在《费尔巴哈》最后-一章里谈到了。
阅读课文第7-8段回答:作者认为在德国,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很难正确理解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应该如何获得正确的途径?
【明确】恩格斯认为,最大的障碍在于著作界对于经济史的不负责任的忽视。这种忽视主要体现在很难抛掉学校里灌输的那种历史观,而且更难搜集为此所必需的材料。要想真正地解决问题,就要从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阅读课文第7-8段回答:作者认为在德国,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很难正确理解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应该如何获得正确的途径?
论证思路
"结构"是指作者对文章材料组织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的表现形式。文章的结构反映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靠文章的结构表现出来。分析出文章段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段落内部的层次关系就能知道文章的结构思路了。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 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三者之间,根据观点和材料的性质或角度,可分为总分式结构和破立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可分为总一分、总一分一总、分一总等几种结构方式。
【梳理文章论述思路】
首先阐明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然后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之间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接着分析了历史发展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阐明了伟大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最后归结到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重经济史的学习,学会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
引论∶经济关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本论∶不应当忽视的两个问题①上层建筑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两个② 偶然性的基础是经济的必然性问题
结论∶经济的决定作用(历史、德国)其他文章已经分析结束语∶书信格式,表现谦逊
采用了"总一分"式结构,文章开篇"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包含着作者的中心观点—一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之后阐述中间重点论述经济关系是上层建筑和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最后指出正确理解的办法。
论证方法
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①举例论证。“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这里使用了举例论证,证明伟大人物的出现有其偶然性。
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②比喻论证。“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这里使用了比喻论证,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必然性。
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③假设论证。如“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来论证伟人出现的必然性。
语言特点
文章语言的特点
严谨性
生动性
用词的准确
使用修辞手法
文章语言的特点
严谨性
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
观点提出鲜明有力,不蔓不枝;“归根到底”言辞准确,语气恳切;“不过”巧妙引起转折,引人思考。
文章语言的特点
严谨性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但是”“并不是”“只有”“才”等关联词语的使用,使表达的意思跌宕起伏,但又缜密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体现了社会科学论著的语言特色,也显示了恩格斯高超的理论思维水平。
文章语言的特点
严谨性
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
“在很大程度上”“在更大程度上”,表达准确严谨,强调了科学对“技术的状况和需的依赖性”。
文章语言的特点
生动性
可惜在德国,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从天上掉下来的”,讽刺意味强烈,令人忍俊不禁。
文章语言的特点
生动性
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把“经济关系”比喻为“一根红线”,强调其重要性,形象生动。
文章语言的特点
生动性
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婢膝),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
“可怜”“疲惫”“软弱”“多愁善感”“奴颜婢膝”等词语运用得形象生动,使抽象的“影响”变得具体形象,如同浮现在读者眼前。
文章语言的特点
生动性
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婢膝),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
“可怜”“疲惫”“软弱”“多愁善感”“奴颜婢膝”等词语运用得形象生动,使抽象的“影响”变得具体形象,如同浮现在读者眼前。
文章语言的特点
生动性
如果您画出曲线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恩格斯用“曲线的中轴线”来概括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他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经济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经济的必然性。以形象的语言,进一步说明经济关系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第二人称的运用,语气亲切,体现了革命导师的平易近人、朴实谦逊。
文章主旨
本文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关系,指出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经济不是制约历史发展和上层建筑的唯一因素。
【概括恩格斯在信中回答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