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上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2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上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7 17:05:32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 八上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2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海宁月考)4 个边长均为 L 的相同的立方体木块,用胶水(胶水质量不计)粘在一起放入水中,露 出水面的高度为 L/2,如图所示。当胶水溶于水后,木块散开,这时(  )
A.a、b 露出水面高度为 L/2,c、d 为零
B.a、b 露出水面高度为 L/2,c、d 沉入水底
C.a、b、c、d 露出水面高度都是 L/2
D.a、b、c、d 露出水面高度都是 L/4
【答案】D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四个相同的木块,密度相同,组合在一起时的密度仍与一个的相同,根据组合在一起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L/2,说明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浮沉条件木块能漂浮在水面上。
(2)由组合成整体时露出液面的高度L/2可以计算得出水的密度与木块密度的关系。由这个密度关系可以得出分散之后各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
【解答】由四个相同的木块组合在一起时处于漂浮状态可知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当胶水溶于水木块分散后每块小木块由于密度小于水,也都将漂浮于水面。故A、B选项错误。
根据组合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L/2,可知露出液面的体积占组合木块总体的1/4,排开液体的体积是3/4。由于漂浮时浮力=重力,F=G总,ρ水g(3/4)V木=ρ木gV木,所以(3/4)ρ水=ρ木。当木块分散后,由水和木块的密度关系可知,每个小木块都将有3/4的体积浸入水中,有1/4体积露出水面,由木块程立方体可知,将有1/4的高度露出水面,D选项正确。
故选D
2.(2018八上·衢州月考)如下表是物质 A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现向 100g 水中不断加入固体 A 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 A 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 A 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解度为一定温度下,100g水溶解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结合甲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溶液变化流程中的条件,判断物质的溶解及所得溶液的状态或组成。
【解答】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5℃时,A的溶解度大于37.2g,小于41.4g,则100g水中加入A物质,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即①;
再加入4.2gA,即一共加入41.4gA,不能够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有固体,即②;
升温到60℃时,此时溶解度为55.2g,则41.4g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固体全部溶解,即③;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②,故A错误;
再加入9gA,则此时加入固体的总质量为41.4g+9g=50.4g,固体能全部溶解,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即④,故C错误;
降温到50℃时,溶解的溶解度变为50.4g,此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且无固体析出,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③,故B错误;
综合可知,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2019八上·秀洲期末)小陈泡脚时,很好奇盆内起按摩作用的凸起甲、乙(如图所示)是否也受浮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受到浮力作用
B.甲、乙不受浮力作用
C.甲受浮力作用,乙不受浮力作用
D.甲不受浮力作用, 乙受浮力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存在着压力差。
【解答】水对凸起甲的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故甲受浮力作用;凸起乙的下表面不受水的压力,故乙不受浮力作用。
故答案为:C。
4.把一个木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溢出50g酒精;若将此木球从酒精中取出,擦干后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则溢出的质量是(  )
A.等于50g B.小于50g C.大于50g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题知,木块的密度小于酒精和水的密度,放入酒精或水中将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重,也等于排开酒精或水的重,再根据重力公式分析质量关系。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将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结合使用(F浮=G木=G排)是本题的关键。
【解答】由题知,ρ木<ρ酒精,
所以木块在酒精面上将漂浮,
则木块受到酒精的浮力:
F浮=G木=G排=m排g;--------①
因为ρ木<ρ水,
所以木块在水面上漂浮,
则木块受到水的浮力:
F浮′=G木=G排′=m排′g;---------② 由①②可知木块排开酒精和水的质量(溢出的质量):m排=m排′=30g。
故答案为:A
5.(2017八上·杭州月考)把一个质量为 80g,体积为 120cm3 的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溢出水的质量为 8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B.溢出水的质量为 8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C.溢出水的质量为 12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D.溢出水的质量为 12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知道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物块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比较,确定在水中存在的状态,是下沉在水底、悬浮还是漂浮?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和液体压强公式分析求解。
【解答】因为物块的密度:ρ物= = ≈0.67g/cm3<ρ水,所以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将漂浮。因为物块漂浮,所以F浮=G排=G物,即m排g=m物g,所以m排=m物=80g,因为烧杯原来盛满水,所以溢出水的质量为80g;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物块漂浮,水深h不变,因为P=ρgh,所以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所以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6.(2018八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a、b、c 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 a 与 b 质量相等,b 与 c 体积相同,放入水中后,a 球漂浮、b 球悬浮、c 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体积关系是:VaB.它们的重力关系是:Ga=Gb>Gc
C.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a=Fb=Fc
D.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a>ρb>ρc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G物>F浮,物体下沉,G物=F浮,物体漂浮或悬浮,G物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或漂浮。
【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a漂浮,b悬浮,则V排a<Va,V排b=Vb,
当G物=F浮,物体漂浮或悬浮,
所以Fa=Ga,Fb=Gb;
因为ma=mb,则Fa=Fb,
因为F浮=ρgV排,
所以V排a=V排b,
所以Va>Vb,
由题干可知:Vb=Vc,
所以Va>Vb=Vc,故A错误;
B、由于b悬浮,c沉入底部,
则Fb=Gb,Fc因为b与c体积相同,
所以根据F浮=ρgV排可知:Fb=Fc,
所以Gb<Gc;则Ga=Gb<Gc,
故B错误;
D、因为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或漂浮,
所以根据a漂浮、b悬浮、c沉入底部可知:ρa<ρb<ρc,故C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Fa=Fb=Fc,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7.(2018八上·义乌月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溶解度曲线反映了某物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关系;(2)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解答】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这句要正确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温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当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A错误;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由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所以100g水中最多都只能溶解40g水,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B正确;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此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但由于选项中甲乙溶液都没有明确是否是饱和溶液所以无法比较,C错误;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未明确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所以析出的晶体无法比较,D错误。
故选B
8.(2018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一船在某水域作业时,将装满金属工具的大铁箱用绳子悬放入水。第一次放,因水太深,铁箱没触碰到水底,此时船的吃 水线在A处。换个地方第二次再放,铁箱才接触到水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箱在船上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下方
B.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仍在A处
C.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下
D.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上
【答案】C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分析清楚一、铁箱在船上时船排开水的体积;二、铁箱悬入水中未触碰水底时船排开水的体积;三、铁箱悬入水中触碰水底时船排开水的体积。从三种情况中船受到的力的变化来分析船排开液体的体积。
【解答】由题意第一次放,因水太深,铁箱没触碰到水底,此时船的吃 水线在A处。将船和铁箱看成一个整体,此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和铁箱的总重力,V排包括铁箱的体积和船吃水线A以下的部分体积。第二次再放,铁箱才接触到水底。此时水底对铁箱应该有一个支持力,所以船和铁箱这个整体受到的浮力减小,排开的总体积减小,由于铁箱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所以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下,C选项正确;BD错误;当铁箱在船上时,船和铁箱的总浮力等于船和铁箱的总重力,此时铁箱放在船上,V排由船承担,所以船的吃水线在A处上方,A错误。
故选C
9.(2018八上·金华月考)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A.遨游太空的“天宫一号” B.空中上升的热气球
C.海上航行的“辽宁号” D.海中下潜的“蛟龙”号
【答案】A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解答】A、太空中没有空气,太空中的“天宫一号”不受到浮力,故A符合题意;
B、空中上升的热气球受到空气向上的浮力,故B不符合题意;
C、海上航行的“辽宁号”受到海水向上的浮力,故C不符合题意;
D、海中下潜的“蛟龙”号虽然下沉,但受到海水向上的浮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2017八上·乐清月考)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圆柱形容器,内盛相等质量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其中,鸡蛋静止时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盐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  )
A.F1> F2 p1>p2 B.F1= F2 p1>p2
C.F1< F2 p1=p2 D.F1= F2 p1=p2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状态可以确定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内液体和物质的总重力有关.
【解答】由题可知容器内盛相等质量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其中,甲中鸡蛋悬浮,F1=G,乙中鸡蛋漂浮,F2=G,所以F1=F2;甲中容器底受到的压强,P1= ,F甲为甲盐水的重力+鸡蛋的重力,P2= ,F乙为乙盐水的重力+鸡蛋的重力,因为甲与乙盐水的质量相等所以F甲=F乙,所以P1=P2,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1.如表是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2)60 ℃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克。
(3)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加热蒸发10克水后,再恢复到50 ℃,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
【答案】(1)KNO3
(2)不饱和;167.6
(3)大于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由硝酸钾和氯化钠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出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由此确定所给物质是否全部溶解,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解的固体质量与溶剂质量和。
【解答】(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2)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0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A溶液是100克水中加入40克硝酸钾,为不饱和溶液,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C溶液是60 ℃时100g水中溶解了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钠的B溶液降温到20 ℃形成的,氯化钠和硝酸钾都不能全部溶解,C溶液的总质量为100g+31.6g+36.0g=167.6g;(3)5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所以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加热蒸发10克水后,再恢复到50 ℃,硝酸钾析出的固体质量大于氯化钠析出的固体质量,剩余溶液的质量氯化钠溶液大于硝酸钾溶液。
12.(2019八上·天台月考)盘秤上放一只盛有足量水的大烧杯(水未加满),盘秤的示数为10牛顿,现将一个5牛顿的木块用细绳吊在弹簧秤下,慢慢放入水中(水不溢出),当弹簧秤的示数是3.5牛时,该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盘秤的示数是    N。
【答案】1.5;11.5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当木块静止在弹簧测力计下时,它受到平衡力,根据G=F+F浮计算浮力;
(2)木块受到的浮力和木块对水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据此判断木块对水的压力,而这个压力会传递到盘秤上,因此盘秤的示数应该等于原来的示数加上木块对水的压力,即F示=F示'+F压计算即可。
【解答】(1)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G-F=5N-3.5N=1.5N;
(2)木块受到的浮力和木块对水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因此木块对水的压力等于浮力,即F压=1.5N;
现在盘秤的示数为:F示=F示'+F压=10N+1.5N=11.5N。
13.(2020八上·杭州月考)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丙球悬浮,如图所示。
(1)三个小球的浮力F甲、F丙、F乙大小关系是   。
(2)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丙、P乙大小关系是   。
【答案】(1)F甲=F丙>F乙
(2)P甲>P丙=P乙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小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
(2)首先根据F浮力=G排和浮沉条件确定排出水的重力与小球重力的大小关系,然后比较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最后根据比较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排开水的体积V甲=V丙>V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甲=F丙>F乙;
(2)甲在水中下沉,那么它受到的浮力F甲F乙=F丙。根据公式可知,容器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相同,那么受到的压强p甲>p丙=p乙。
三、实验探究题
14.(2019八上·绍兴期末)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g取10N/kg)
(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   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
(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   ,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
【答案】(1)液体密度;2.4
(2)增大
(3)1.2×103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浮力受到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影响,哪个因素不同,实验就是探究哪个因素与浮力的关系;已知物体重力和在液体中测力计的示数根据公式 计算浮力;
(2)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3)首先利用A、C两个实验根据 求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计算出物体的体积,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盐水的密度。
【解答】(1)C、E实验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但液体密度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根据A与E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3)通过A、C两个实验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
物体的体积为: ;
那么盐水的密度为: 。
故答案为:(1)液体密度,2.4;(2)增大;(3)
15.(2017八上·海宁月考)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填“是” “否”或“无法判断”)。
(2)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   (填序号)。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3)20℃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 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药匙、量筒(100mL)、   。
【答案】(1)无法判断
(2)②③⑥
(3)胶头滴管、玻璃棒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判断是否饱和的方法可以通过加入溶质是否继续溶解,观察溶液中是否有晶体析出等。如果溶液恰好达到饱和溶液中是没有晶体析出的,只能通过加入溶质进行判断。(2)由表格数据可知此固体随温度的降低溶解度是减小的。要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方法有:一、加溶质;二、蒸发溶剂、三、降低温度。(3)溶液配制时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在称量和溶解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仪器,称量时需要用到的有,固体质量用天平(带砝码盒)、药匙,液体用量筒量取、胶头滴管。溶解时用烧杯,玻璃棒。
【解答】(1)从记录表中可知温度降到65℃时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继续降温到50℃有晶体析出,65℃时有两种情况,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还没饱和但很接近饱和,所以从表格数据是无法判断是否已经饱和;(2)从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可知,此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减小,所以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一、降温;二、加溶质;三、恒温蒸发水,②③⑥能达到目的;(3)根据溶液配制的步骤和用到的仪器可知,还需要胶头滴管和玻璃棒。
故答案为:(1)无法判断;(2)②③⑥;(3)胶头滴管、玻璃棒
1 / 1浙教版科学 八上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2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海宁月考)4 个边长均为 L 的相同的立方体木块,用胶水(胶水质量不计)粘在一起放入水中,露 出水面的高度为 L/2,如图所示。当胶水溶于水后,木块散开,这时(  )
A.a、b 露出水面高度为 L/2,c、d 为零
B.a、b 露出水面高度为 L/2,c、d 沉入水底
C.a、b、c、d 露出水面高度都是 L/2
D.a、b、c、d 露出水面高度都是 L/4
2.(2018八上·衢州月考)如下表是物质 A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现向 100g 水中不断加入固体 A 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 A 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 A 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3.(2019八上·秀洲期末)小陈泡脚时,很好奇盆内起按摩作用的凸起甲、乙(如图所示)是否也受浮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受到浮力作用
B.甲、乙不受浮力作用
C.甲受浮力作用,乙不受浮力作用
D.甲不受浮力作用, 乙受浮力作用
4.把一个木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溢出50g酒精;若将此木球从酒精中取出,擦干后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则溢出的质量是(  )
A.等于50g B.小于50g C.大于50g D.无法确定
5.(2017八上·杭州月考)把一个质量为 80g,体积为 120cm3 的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溢出水的质量为 8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B.溢出水的质量为 8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C.溢出水的质量为 12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D.溢出水的质量为 12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6.(2018八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a、b、c 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 a 与 b 质量相等,b 与 c 体积相同,放入水中后,a 球漂浮、b 球悬浮、c 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体积关系是:VaB.它们的重力关系是:Ga=Gb>Gc
C.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a=Fb=Fc
D.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a>ρb>ρc
7.(2018八上·义乌月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8.(2018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一船在某水域作业时,将装满金属工具的大铁箱用绳子悬放入水。第一次放,因水太深,铁箱没触碰到水底,此时船的吃 水线在A处。换个地方第二次再放,铁箱才接触到水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箱在船上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下方
B.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仍在A处
C.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下
D.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上
9.(2018八上·金华月考)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A.遨游太空的“天宫一号” B.空中上升的热气球
C.海上航行的“辽宁号” D.海中下潜的“蛟龙”号
10.(2017八上·乐清月考)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圆柱形容器,内盛相等质量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其中,鸡蛋静止时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盐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  )
A.F1> F2 p1>p2 B.F1= F2 p1>p2
C.F1< F2 p1=p2 D.F1= F2 p1=p2
二、填空题
11.如表是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2)60 ℃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克。
(3)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加热蒸发10克水后,再恢复到50 ℃,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
12.(2019八上·天台月考)盘秤上放一只盛有足量水的大烧杯(水未加满),盘秤的示数为10牛顿,现将一个5牛顿的木块用细绳吊在弹簧秤下,慢慢放入水中(水不溢出),当弹簧秤的示数是3.5牛时,该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盘秤的示数是    N。
13.(2020八上·杭州月考)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丙球悬浮,如图所示。
(1)三个小球的浮力F甲、F丙、F乙大小关系是   。
(2)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丙、P乙大小关系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4.(2019八上·绍兴期末)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g取10N/kg)
(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   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
(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   ,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
15.(2017八上·海宁月考)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填“是” “否”或“无法判断”)。
(2)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   (填序号)。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3)20℃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 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药匙、量筒(100mL)、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四个相同的木块,密度相同,组合在一起时的密度仍与一个的相同,根据组合在一起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L/2,说明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浮沉条件木块能漂浮在水面上。
(2)由组合成整体时露出液面的高度L/2可以计算得出水的密度与木块密度的关系。由这个密度关系可以得出分散之后各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
【解答】由四个相同的木块组合在一起时处于漂浮状态可知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当胶水溶于水木块分散后每块小木块由于密度小于水,也都将漂浮于水面。故A、B选项错误。
根据组合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L/2,可知露出液面的体积占组合木块总体的1/4,排开液体的体积是3/4。由于漂浮时浮力=重力,F=G总,ρ水g(3/4)V木=ρ木gV木,所以(3/4)ρ水=ρ木。当木块分散后,由水和木块的密度关系可知,每个小木块都将有3/4的体积浸入水中,有1/4体积露出水面,由木块程立方体可知,将有1/4的高度露出水面,D选项正确。
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解度为一定温度下,100g水溶解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结合甲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溶液变化流程中的条件,判断物质的溶解及所得溶液的状态或组成。
【解答】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5℃时,A的溶解度大于37.2g,小于41.4g,则100g水中加入A物质,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即①;
再加入4.2gA,即一共加入41.4gA,不能够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有固体,即②;
升温到60℃时,此时溶解度为55.2g,则41.4g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固体全部溶解,即③;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②,故A错误;
再加入9gA,则此时加入固体的总质量为41.4g+9g=50.4g,固体能全部溶解,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即④,故C错误;
降温到50℃时,溶解的溶解度变为50.4g,此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且无固体析出,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③,故B错误;
综合可知,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C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存在着压力差。
【解答】水对凸起甲的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故甲受浮力作用;凸起乙的下表面不受水的压力,故乙不受浮力作用。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题知,木块的密度小于酒精和水的密度,放入酒精或水中将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重,也等于排开酒精或水的重,再根据重力公式分析质量关系。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将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结合使用(F浮=G木=G排)是本题的关键。
【解答】由题知,ρ木<ρ酒精,
所以木块在酒精面上将漂浮,
则木块受到酒精的浮力:
F浮=G木=G排=m排g;--------①
因为ρ木<ρ水,
所以木块在水面上漂浮,
则木块受到水的浮力:
F浮′=G木=G排′=m排′g;---------② 由①②可知木块排开酒精和水的质量(溢出的质量):m排=m排′=30g。
故答案为:A
5.【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知道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物块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比较,确定在水中存在的状态,是下沉在水底、悬浮还是漂浮?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和液体压强公式分析求解。
【解答】因为物块的密度:ρ物= = ≈0.67g/cm3<ρ水,所以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将漂浮。因为物块漂浮,所以F浮=G排=G物,即m排g=m物g,所以m排=m物=80g,因为烧杯原来盛满水,所以溢出水的质量为80g;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物块漂浮,水深h不变,因为P=ρgh,所以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所以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G物>F浮,物体下沉,G物=F浮,物体漂浮或悬浮,G物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或漂浮。
【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a漂浮,b悬浮,则V排a<Va,V排b=Vb,
当G物=F浮,物体漂浮或悬浮,
所以Fa=Ga,Fb=Gb;
因为ma=mb,则Fa=Fb,
因为F浮=ρgV排,
所以V排a=V排b,
所以Va>Vb,
由题干可知:Vb=Vc,
所以Va>Vb=Vc,故A错误;
B、由于b悬浮,c沉入底部,
则Fb=Gb,Fc因为b与c体积相同,
所以根据F浮=ρgV排可知:Fb=Fc,
所以Gb<Gc;则Ga=Gb<Gc,
故B错误;
D、因为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或漂浮,
所以根据a漂浮、b悬浮、c沉入底部可知:ρa<ρb<ρc,故C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Fa=Fb=Fc,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溶解度曲线反映了某物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关系;(2)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解答】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这句要正确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温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当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A错误;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由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所以100g水中最多都只能溶解40g水,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B正确;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此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但由于选项中甲乙溶液都没有明确是否是饱和溶液所以无法比较,C错误;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未明确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所以析出的晶体无法比较,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分析清楚一、铁箱在船上时船排开水的体积;二、铁箱悬入水中未触碰水底时船排开水的体积;三、铁箱悬入水中触碰水底时船排开水的体积。从三种情况中船受到的力的变化来分析船排开液体的体积。
【解答】由题意第一次放,因水太深,铁箱没触碰到水底,此时船的吃 水线在A处。将船和铁箱看成一个整体,此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和铁箱的总重力,V排包括铁箱的体积和船吃水线A以下的部分体积。第二次再放,铁箱才接触到水底。此时水底对铁箱应该有一个支持力,所以船和铁箱这个整体受到的浮力减小,排开的总体积减小,由于铁箱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所以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下,C选项正确;BD错误;当铁箱在船上时,船和铁箱的总浮力等于船和铁箱的总重力,此时铁箱放在船上,V排由船承担,所以船的吃水线在A处上方,A错误。
故选C
9.【答案】A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解答】A、太空中没有空气,太空中的“天宫一号”不受到浮力,故A符合题意;
B、空中上升的热气球受到空气向上的浮力,故B不符合题意;
C、海上航行的“辽宁号”受到海水向上的浮力,故C不符合题意;
D、海中下潜的“蛟龙”号虽然下沉,但受到海水向上的浮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状态可以确定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内液体和物质的总重力有关.
【解答】由题可知容器内盛相等质量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其中,甲中鸡蛋悬浮,F1=G,乙中鸡蛋漂浮,F2=G,所以F1=F2;甲中容器底受到的压强,P1= ,F甲为甲盐水的重力+鸡蛋的重力,P2= ,F乙为乙盐水的重力+鸡蛋的重力,因为甲与乙盐水的质量相等所以F甲=F乙,所以P1=P2,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1)KNO3
(2)不饱和;167.6
(3)大于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由硝酸钾和氯化钠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出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由此确定所给物质是否全部溶解,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解的固体质量与溶剂质量和。
【解答】(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2)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0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A溶液是100克水中加入40克硝酸钾,为不饱和溶液,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C溶液是60 ℃时100g水中溶解了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钠的B溶液降温到20 ℃形成的,氯化钠和硝酸钾都不能全部溶解,C溶液的总质量为100g+31.6g+36.0g=167.6g;(3)5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所以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加热蒸发10克水后,再恢复到50 ℃,硝酸钾析出的固体质量大于氯化钠析出的固体质量,剩余溶液的质量氯化钠溶液大于硝酸钾溶液。
12.【答案】1.5;11.5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当木块静止在弹簧测力计下时,它受到平衡力,根据G=F+F浮计算浮力;
(2)木块受到的浮力和木块对水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据此判断木块对水的压力,而这个压力会传递到盘秤上,因此盘秤的示数应该等于原来的示数加上木块对水的压力,即F示=F示'+F压计算即可。
【解答】(1)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G-F=5N-3.5N=1.5N;
(2)木块受到的浮力和木块对水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因此木块对水的压力等于浮力,即F压=1.5N;
现在盘秤的示数为:F示=F示'+F压=10N+1.5N=11.5N。
13.【答案】(1)F甲=F丙>F乙
(2)P甲>P丙=P乙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小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
(2)首先根据F浮力=G排和浮沉条件确定排出水的重力与小球重力的大小关系,然后比较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最后根据比较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排开水的体积V甲=V丙>V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甲=F丙>F乙;
(2)甲在水中下沉,那么它受到的浮力F甲F乙=F丙。根据公式可知,容器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相同,那么受到的压强p甲>p丙=p乙。
14.【答案】(1)液体密度;2.4
(2)增大
(3)1.2×103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浮力受到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影响,哪个因素不同,实验就是探究哪个因素与浮力的关系;已知物体重力和在液体中测力计的示数根据公式 计算浮力;
(2)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3)首先利用A、C两个实验根据 求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计算出物体的体积,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盐水的密度。
【解答】(1)C、E实验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但液体密度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根据A与E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3)通过A、C两个实验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
物体的体积为: ;
那么盐水的密度为: 。
故答案为:(1)液体密度,2.4;(2)增大;(3)
15.【答案】(1)无法判断
(2)②③⑥
(3)胶头滴管、玻璃棒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判断是否饱和的方法可以通过加入溶质是否继续溶解,观察溶液中是否有晶体析出等。如果溶液恰好达到饱和溶液中是没有晶体析出的,只能通过加入溶质进行判断。(2)由表格数据可知此固体随温度的降低溶解度是减小的。要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方法有:一、加溶质;二、蒸发溶剂、三、降低温度。(3)溶液配制时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在称量和溶解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仪器,称量时需要用到的有,固体质量用天平(带砝码盒)、药匙,液体用量筒量取、胶头滴管。溶解时用烧杯,玻璃棒。
【解答】(1)从记录表中可知温度降到65℃时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继续降温到50℃有晶体析出,65℃时有两种情况,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还没饱和但很接近饱和,所以从表格数据是无法判断是否已经饱和;(2)从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可知,此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减小,所以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一、降温;二、加溶质;三、恒温蒸发水,②③⑥能达到目的;(3)根据溶液配制的步骤和用到的仪器可知,还需要胶头滴管和玻璃棒。
故答案为:(1)无法判断;(2)②③⑥;(3)胶头滴管、玻璃棒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