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科学 八上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3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鄞州期末)有甲、乙两个溢水杯,甲溢水杯盛满酒精,乙溢水杯盛满某种液体。将一不吸水的小球轻轻放入甲溢水杯中,小球下沉到杯底,溢出酒精的质量是40g;将小球从甲溢水杯中取出擦干,轻轻放入乙溢水杯中,小球漂浮且有 的体积露出液面,溢出液体的质量是50g,已知ρ酒精=0.8×103kg/m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①小球的质量是40g
②小球的体积是50cm3
③液体的密度是1.1×103kg/m3
④小球的密度是0.9×103kg/m3.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2.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
B.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5:3
C.甲图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是5:2
D.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3.(2020八上·苍南期末)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其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t0温度(℃) t0 t1 t2
硝酸钾溶解度/克 31.6 44 60
氯化铵溶解度/克 37.6 40 41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C.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4.(2019八上·天台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汽油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
D.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5.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甲>m乙>m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甲=F丙<F乙
C.三个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6.(2019八上·温州期中)在不久前的海上阅兵中,中国正式向外界公开了094级战略核潜艇,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潜艇;当潜艇从深海中加速上浮而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它受到的( )
A.浮力大于重力 B.浮力小于重力
C.浮力变大 D.浮力变小
7.(2019八上·义乌月考)一个大物块甲,先后再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用细绳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
B.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
C.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小
D.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大
8.(2020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在t1℃
B.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t2℃时,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D.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9.(2018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 t1℃时,a 的溶解度等于 c 的溶解度
B.c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
C.a 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 a 中含有少量 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
10.(2020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水面低于溢水口;将一块质量为m、体积为V的物块甲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用空的小烧杯接住;物块甲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块甲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mg
B.物块甲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ρ水gV
C.小烧杯中水的重力一定等于mg
D.小烧杯中水的重力一定小于ρ水gV排
二、填空题
11.(2017八上·海宁月考)用所学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可以模拟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从水下的 500 米下潜到 1000 米过程中,所受浮力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向外拉动甲图注射器 的活塞,那么模拟潜水艇的试管将 (填“上浮”、“下沉”或“位置不变”)。
(2)乙图表示水循环模拟图,B 表示水循环中的 环节;水循环的动力来自 。
(3)能够使丙图中的石蜡熔化,塑料片掉落的物质是 。(填“氢氧化钠”、“食 盐”或“硝酸铵”)。
(4)丁图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电极上都有 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号试管产生的气体。
12.(2018八上·金华月考)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分散在水中,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
(2)它们都属于 。
13.(2019八上·柯桥月考)将一小物块A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A静止后,有72g的水溢出;再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A静止后,有64g的酒精溢出。则A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 N,A的体积是 cm3,A的密度是 g/cm3。(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
三、实验探究题
14.(2017八上·海宁月考)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 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小刚在学习了该原理后思考: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难道只跟物体 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吗?于是他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还跟物体的密度和 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选取了两块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实心铜块和 铁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刚应该选取图中的 进 行对比。小刚已经知道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那么根据他所选择的几个图中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可以知道铜块所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铁块所受到的浮力。由此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 (选填“有关” 或“无关”)。
(2)小刚根据图中 B、C、D 三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的增加, 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也在变大,于是他就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的结论。你认为小刚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错误”),原因是: 。
15.(2018八上·台州月考)小明在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时,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
(1)如图甲、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装水的容器是 ( 选 填 “ 甲 ” 或“乙”)。
(2)小明将一支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 1.0g/cm3;
b.将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 0.9g/cm3;
c.像标示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方法一样,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 0.1g/cm3 将整个
铅笔均匀标上刻度;
d.他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 0.8g/cm3 刻度处。
①如丙图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你认为刻度 0.9 应该在 点(选填“p”或“q”)。
②在实验步骤 c 中,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不正确的原因是 ;
16.在实验课上,老师要同学们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水的体积为 mL;
(2)甲同学按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错误的操作步骤有 (填字母序号)。
(3)乙同学在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时,不小心有一部分氯化钠固体撒出,则其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15%相比 (答“偏低”、“偏高”、或“相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根据浮力的大小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2)物体浸没时溢出的液体的体积即是物体的体积;(3)由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计算出液体的密度;(4)根据密度公式ρ=m/V求出小球的密度。
【解答】①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小球的浮力为50g液体的重力,所以小球的质量是50g,错误;
②小球的体积与40g酒精的体积相等,V酒==,正确;
③=1.1g/cm3=1.1×103kg/m3,正确;
④ρ=错误。
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B
2.【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条件,利用密度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木块密度;
(2)首先判断甲乙两图中排开水的体积之比,然后根据F浮=ρ水gV排判断浮力之比;
(3)根据F=F浮甲-G计算出木块受到的拉力,然后再计算它和木块浮力的比值;
(4)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上面所有物体的总重力。【解答】A.根据图乙可知,木块漂浮在水面上,
则木块的重力等于浮力,
即:F浮乙=G;
ρ水gV排=ρgV;
;
解得:ρ=0.6×103kg/m3,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甲图中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甲=ρ水gV;
乙图中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乙=ρ水gV;
则木块受到浮力之比:F浮甲:F浮乙=ρ水gV:ρ水gV=5:3,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甲图中,木块受到的拉力:F=F浮甲-G=ρ水gV-ρ水gV=ρ水gV;
那么细线对木块的压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F:F浮甲=ρ水gV:ρ水gV=2:5,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甲、乙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容器、水和木块的总重力,那么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所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关系与溶解度对比确定出M为硝酸钾,再由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定值且大于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A、由图示可知,150克水中 t1℃ 时60克M能全部溶解,蒸发50克水即00克水后 t2℃ 时没有溶质析出,降温后析出溶质,氯化铵 t2℃ 时溶解度为41克,60克时不能全部溶解,硝酸钾 t2℃ 时溶解度为60克,所以M为硝酸钾,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刚好饱和,溶液③为有固体剩余,为饱和溶液,正确,不符合题意;
C、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溶液①②③中,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③的质量分数要比2小,不一定比①大,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解答】A、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无色透明液体;故A错误;
B、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故B错误;
C、汽油能洗去油污是因为汽油和油污两者互溶;故C正确;
D、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浮沉条件比较小球的密度大小,再根据m=ρV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比较容器底部受到压强的大小;
(4)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烧杯的重力+水的压力+小球的压力,据此比较压力大小,再根据压强公式比较对桌面的压强大小。
【解答】A.甲在水中下沉,那么ρ甲>ρ水;乙在水面漂浮,那么ρ乙<ρ水;丙在水里悬浮,那么ρ丙=ρ水,三者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甲>ρ丙>ρ乙。三个小球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m=ρV可知,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甲>m丙>m乙,故A错误;
B.三个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排=V丙排F乙,故B错误;
C.放入小球后,三个容器中有水排出,但是水面仍然保持相平,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为:p甲=p乙=p丙,故C错误;
D.三个烧杯中,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都相等,根据F=pS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都相等。
乙和丙中,小球都没有与烧杯底部接触,因此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力都由水产生,那么烧杯对桌面的压力F=G容器+F水;甲中,小球沉在底部,肯定会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力,那么烧杯对桌面的压力F=G容器+F水+F球,因此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F甲>F乙=F丙。根据公式可知,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大小为:p′甲>p′乙=p′丙,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A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物体漂浮时,浮力应等于重力;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将下沉。
【解答】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判断甲受到浮力的变化;
(2)根据浮沉条件对甲进行受力分析,比较绳的拉力和丙的重力的大小;
(3)根据浮沉条件对乙进行受力分析,比较绳的乙和丙的质量大小;
(4)分析细绳剪断后乙的状态,然后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和水的密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两种情况下,甲都完全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甲受到的浮力相等,故A正确不合题意;
左边甲在水中悬浮,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浮力F浮甲=G甲+F拉;右边甲在水中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的浮力F浮甲=G甲+G丙;因此绳的拉力和丙的重力相等,故B正确不合题意;
乙在水中静止,那么它受到的重力G乙=F浮乙+F拉;因为G丙=F拉,所以G乙>G丙;根据公式G=mg可知,m乙>m丙,故C错误符合题意;
剪断细线后,乙肯定下沉,那么它的密度肯定大于水的密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当它们的溶解度相同时,溶质质量分数才会相同;
(2)当物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明显时,才可以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
(3)将30g与甲的溶解度进行比较,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再根据计算即可;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比较即可。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时,温度在0~t1之间,那么此时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像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因此50g水中最多溶解度甲物质25g。因为30g>25g,所以此时溶液饱和,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t1℃时,甲、乙和丙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甲=丙。升温到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增大,因此没有晶体析出,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即乙>甲。而丙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那么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依次为:乙>甲>丙,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确定通过降温还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A、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a的饱和溶液从t℃降温至t℃时就会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混有少量b的a,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即可。
【解答】由于溢水杯没有装满水,因此放入物块甲后,水不会立即流出来,而是先上升。当水面到达水嘴的高度时,才会有水排出,因此流到小烧杯内水的体积肯定小于静止时的V排,
即V水ρ水gV水<ρ水gV排;
G水<ρ水gV排,故D正确;
如果物体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F浮力=G=mg,没有说明状态,故A错误;
物体甲受到的浮力为F浮力=ρ水gV排,而V排不一定等于V,故B错误;
溢水杯装满水时,且甲漂浮或悬浮时,小烧杯中水的重力才等于mg,由于状态未知且没有装满水,故C错误。
故选D。
11.【答案】(1)不变;下沉
(2)水汽输送;太阳辐射
(3)氢氧化钠
(4)气泡;2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潜水艇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只与潜水艇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浮沉条件可知,浮力大于重力时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
(2)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从图中可以看到是哪一个环节。水循环的动力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内部因素是水在三态间的转化。
(3)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比较三种物质在溶解时热量的变化可以判断。
(4)水电解时有氢气和氧气产生,其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在阳极和阴极产生的气体量是1:2的关系,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
【解答】(1)潜水艇从水下的 500 米下潜到 1000 米过程中,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受到的浮力大小将不变。向外拉动甲图注射器 的活塞,试管内气压减小,外面的水会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总重力增加,浮力不变,当重力大于浮力时,试管将下沉。
(2)乙图中的B箭头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可确定表示的是水汽输送。水循环的动力来自水太阳辐射。
(3)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使水温上升,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使温度下降。所以能够使丙图中的石蜡熔化,塑料片掉落的物质是氢氧化钠。
(4)电解水能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由试管中气体的体积1号试管:2号试管=1:2可知,1号试管内的气体是氢气,2号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所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2号试管产生的气体。
故答案为:(1)不变;下沉;(2)水汽输送;太阳辐射;(3)氢氧化钠;(4)气泡;2
12.【答案】(1)①⑧⑨;②④⑥;③⑤⑦
(2)混合物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解答】(1)①食盐水、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均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②钡餐、④血液、⑥泥水均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③牛奶、⑤肥皂水、⑦色拉油分散在水中均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①⑧⑨;②④⑥;③⑤⑦;(2)混合物。
13.【答案】0.72;80;0.9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F浮=G排=m排g计算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首先对物块A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状态进行分析,然后根据V=V排=计算出它的体积,最后根据公式计算A的密度即可。
【解答】(1)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排=m排g=0.072kg×10N/kg=0.72N;
(2)如果物块A在水中和酒精中都是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相等,即排开液体的质量应该相等,因此它不可能全部漂浮;
如果物体A全部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之比应该是:1:0.8=5:4,而实际上浮力之比为:72g:64g=9:8,因此它不可能都是浸没。
那么它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下沉;
那么它的重力为:G=F浮=0.72N;
它的体积为:V=V排=;
那么A的密度为:。
14.【答案】(1)AE和BD;等于;无关
(2)错误;探究过程不完整,没有探究物体浸没后受到的浮力大小和进入液体深度的关系。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如果涉及多个因素我们可以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时,对要研究的变量进行控制使之不同,而使其余的量保持相同,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就与这一控制的因素有关,从而得出结论。
(2)在研究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实验的原则,只能使浸入深度发生变化,而使其它的因素都相同。据此可进行判断。
【解答】(1)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刚选取的实验组要满足物体的密度不同而使其余的因素都相同,所以通过铜块和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进行比较得出结论,铜块浮力通过AE,铁块浮力通过BD,所以应该选取图中的AE和BD进行对比。由AE知铜块受到的浮力为4.4N-3.9N=0.5N,铁块受到的浮力为4.0N-3.5N=0.5N,所以铜块所受到的浮力等于铁块受到的浮力。由此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2)在研究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实验的原则,只能使浸入深度发生变化,而使其它的因素都相同。而题中小刚选取了图中的B、C、D进行对比,由于三者浸入液体的体积没有保持一致,随浸入的深度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在增大,所以通过B、C、D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探究过程不完整,没有探究物体浸没后受到的浮力大小和进入液体深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1)AE和BD;等于;无关;(2)错误;探究过程不完整,没有探究物体浸没后受到的浮力大小和进入液体深度的关系。
15.【答案】(1)不变;乙
(2)P;液体密度与排开液体体积成反比,所以密度与浸没深度也不成正比,刻度不均匀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判断它浮力的大小关系;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利用和的反比关系判断即可;
(2)①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液体密度越小越大,液面就越靠上;
②利用液体密度和的数学关系进行解释即可。
【解答】(1)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始终处于漂浮状态,那么它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是平衡力,即:,因此浮力不变;根据可知,当浮力不变时,和成反比例关系,因为水的密度大,因所以密度计排开水的体积就小,那么装水的容器是乙。
(2)①根据可知,浮力不变时,和成反比例关系;因为0.9小于1,所以密度计在植物油中的肯定大于在水中的,那么刻度0.9应该在1.0g/cm3的上面,也就是p点;
②在实验步骤 c 中,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不正确的原因是:液体密度与排开液体体积成反比,所以密度与浸没深度也不成正比,刻度不均匀。
故答案为:(1)不变,乙;(2)①p;②液体密度与排开液体体积成反比,所以密度与浸没深度也不成正比,刻度不均匀
16.【答案】(1)42.5
(2)A、B
(3)偏低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及读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溶液质量与氯化钠质量差即为溶液中水的质量;
(2)根据药品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方法判断;
(3)根据溶质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
【解答】(1)50g 15%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该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50g-7.5g=42.5g;
(2) A中没有按照左物右码的规定称量药品,B中没有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3)配制溶液过程中,不小心有一部分氯化钠固体撒出使得溶质变小,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故答案为:(1)42.5;(2)A、B;(3)偏低
1 / 1浙教版 科学 八上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3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鄞州期末)有甲、乙两个溢水杯,甲溢水杯盛满酒精,乙溢水杯盛满某种液体。将一不吸水的小球轻轻放入甲溢水杯中,小球下沉到杯底,溢出酒精的质量是40g;将小球从甲溢水杯中取出擦干,轻轻放入乙溢水杯中,小球漂浮且有 的体积露出液面,溢出液体的质量是50g,已知ρ酒精=0.8×103kg/m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①小球的质量是40g
②小球的体积是50cm3
③液体的密度是1.1×103kg/m3
④小球的密度是0.9×103kg/m3.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根据浮力的大小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2)物体浸没时溢出的液体的体积即是物体的体积;(3)由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计算出液体的密度;(4)根据密度公式ρ=m/V求出小球的密度。
【解答】①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小球的浮力为50g液体的重力,所以小球的质量是50g,错误;
②小球的体积与40g酒精的体积相等,V酒==,正确;
③=1.1g/cm3=1.1×103kg/m3,正确;
④ρ=错误。
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B
2.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
B.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5:3
C.甲图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是5:2
D.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条件,利用密度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木块密度;
(2)首先判断甲乙两图中排开水的体积之比,然后根据F浮=ρ水gV排判断浮力之比;
(3)根据F=F浮甲-G计算出木块受到的拉力,然后再计算它和木块浮力的比值;
(4)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上面所有物体的总重力。【解答】A.根据图乙可知,木块漂浮在水面上,
则木块的重力等于浮力,
即:F浮乙=G;
ρ水gV排=ρgV;
;
解得:ρ=0.6×103kg/m3,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甲图中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甲=ρ水gV;
乙图中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乙=ρ水gV;
则木块受到浮力之比:F浮甲:F浮乙=ρ水gV:ρ水gV=5:3,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甲图中,木块受到的拉力:F=F浮甲-G=ρ水gV-ρ水gV=ρ水gV;
那么细线对木块的压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F:F浮甲=ρ水gV:ρ水gV=2:5,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甲、乙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容器、水和木块的总重力,那么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2020八上·苍南期末)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其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t0温度(℃) t0 t1 t2
硝酸钾溶解度/克 31.6 44 60
氯化铵溶解度/克 37.6 40 41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C.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所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关系与溶解度对比确定出M为硝酸钾,再由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定值且大于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A、由图示可知,150克水中 t1℃ 时60克M能全部溶解,蒸发50克水即00克水后 t2℃ 时没有溶质析出,降温后析出溶质,氯化铵 t2℃ 时溶解度为41克,60克时不能全部溶解,硝酸钾 t2℃ 时溶解度为60克,所以M为硝酸钾,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刚好饱和,溶液③为有固体剩余,为饱和溶液,正确,不符合题意;
C、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溶液①②③中,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③的质量分数要比2小,不一定比①大,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19八上·天台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汽油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
D.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解答】A、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无色透明液体;故A错误;
B、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故B错误;
C、汽油能洗去油污是因为汽油和油污两者互溶;故C正确;
D、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甲>m乙>m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甲=F丙<F乙
C.三个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浮沉条件比较小球的密度大小,再根据m=ρV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比较容器底部受到压强的大小;
(4)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烧杯的重力+水的压力+小球的压力,据此比较压力大小,再根据压强公式比较对桌面的压强大小。
【解答】A.甲在水中下沉,那么ρ甲>ρ水;乙在水面漂浮,那么ρ乙<ρ水;丙在水里悬浮,那么ρ丙=ρ水,三者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甲>ρ丙>ρ乙。三个小球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m=ρV可知,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甲>m丙>m乙,故A错误;
B.三个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排=V丙排F乙,故B错误;
C.放入小球后,三个容器中有水排出,但是水面仍然保持相平,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为:p甲=p乙=p丙,故C错误;
D.三个烧杯中,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都相等,根据F=pS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都相等。
乙和丙中,小球都没有与烧杯底部接触,因此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力都由水产生,那么烧杯对桌面的压力F=G容器+F水;甲中,小球沉在底部,肯定会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力,那么烧杯对桌面的压力F=G容器+F水+F球,因此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F甲>F乙=F丙。根据公式可知,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大小为:p′甲>p′乙=p′丙,故D正确。
故选D。
6.(2019八上·温州期中)在不久前的海上阅兵中,中国正式向外界公开了094级战略核潜艇,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潜艇;当潜艇从深海中加速上浮而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它受到的( )
A.浮力大于重力 B.浮力小于重力
C.浮力变大 D.浮力变小
【答案】A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物体漂浮时,浮力应等于重力;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将下沉。
【解答】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故答案为:A
7.(2019八上·义乌月考)一个大物块甲,先后再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用细绳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
B.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
C.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小
D.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大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判断甲受到浮力的变化;
(2)根据浮沉条件对甲进行受力分析,比较绳的拉力和丙的重力的大小;
(3)根据浮沉条件对乙进行受力分析,比较绳的乙和丙的质量大小;
(4)分析细绳剪断后乙的状态,然后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和水的密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两种情况下,甲都完全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甲受到的浮力相等,故A正确不合题意;
左边甲在水中悬浮,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浮力F浮甲=G甲+F拉;右边甲在水中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的浮力F浮甲=G甲+G丙;因此绳的拉力和丙的重力相等,故B正确不合题意;
乙在水中静止,那么它受到的重力G乙=F浮乙+F拉;因为G丙=F拉,所以G乙>G丙;根据公式G=mg可知,m乙>m丙,故C错误符合题意;
剪断细线后,乙肯定下沉,那么它的密度肯定大于水的密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2020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在t1℃
B.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t2℃时,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D.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当它们的溶解度相同时,溶质质量分数才会相同;
(2)当物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明显时,才可以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
(3)将30g与甲的溶解度进行比较,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再根据计算即可;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比较即可。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时,温度在0~t1之间,那么此时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像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因此50g水中最多溶解度甲物质25g。因为30g>25g,所以此时溶液饱和,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t1℃时,甲、乙和丙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甲=丙。升温到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增大,因此没有晶体析出,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即乙>甲。而丙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那么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依次为:乙>甲>丙,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2018八上·绍兴月考)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 t1℃时,a 的溶解度等于 c 的溶解度
B.c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
C.a 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 a 中含有少量 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确定通过降温还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A、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a的饱和溶液从t℃降温至t℃时就会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混有少量b的a,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20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水面低于溢水口;将一块质量为m、体积为V的物块甲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用空的小烧杯接住;物块甲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块甲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mg
B.物块甲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ρ水gV
C.小烧杯中水的重力一定等于mg
D.小烧杯中水的重力一定小于ρ水gV排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即可。
【解答】由于溢水杯没有装满水,因此放入物块甲后,水不会立即流出来,而是先上升。当水面到达水嘴的高度时,才会有水排出,因此流到小烧杯内水的体积肯定小于静止时的V排,
即V水ρ水gV水<ρ水gV排;
G水<ρ水gV排,故D正确;
如果物体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F浮力=G=mg,没有说明状态,故A错误;
物体甲受到的浮力为F浮力=ρ水gV排,而V排不一定等于V,故B错误;
溢水杯装满水时,且甲漂浮或悬浮时,小烧杯中水的重力才等于mg,由于状态未知且没有装满水,故C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1.(2017八上·海宁月考)用所学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可以模拟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从水下的 500 米下潜到 1000 米过程中,所受浮力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向外拉动甲图注射器 的活塞,那么模拟潜水艇的试管将 (填“上浮”、“下沉”或“位置不变”)。
(2)乙图表示水循环模拟图,B 表示水循环中的 环节;水循环的动力来自 。
(3)能够使丙图中的石蜡熔化,塑料片掉落的物质是 。(填“氢氧化钠”、“食 盐”或“硝酸铵”)。
(4)丁图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电极上都有 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号试管产生的气体。
【答案】(1)不变;下沉
(2)水汽输送;太阳辐射
(3)氢氧化钠
(4)气泡;2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潜水艇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只与潜水艇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浮沉条件可知,浮力大于重力时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
(2)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从图中可以看到是哪一个环节。水循环的动力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内部因素是水在三态间的转化。
(3)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比较三种物质在溶解时热量的变化可以判断。
(4)水电解时有氢气和氧气产生,其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在阳极和阴极产生的气体量是1:2的关系,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
【解答】(1)潜水艇从水下的 500 米下潜到 1000 米过程中,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受到的浮力大小将不变。向外拉动甲图注射器 的活塞,试管内气压减小,外面的水会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总重力增加,浮力不变,当重力大于浮力时,试管将下沉。
(2)乙图中的B箭头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可确定表示的是水汽输送。水循环的动力来自水太阳辐射。
(3)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使水温上升,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使温度下降。所以能够使丙图中的石蜡熔化,塑料片掉落的物质是氢氧化钠。
(4)电解水能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由试管中气体的体积1号试管:2号试管=1:2可知,1号试管内的气体是氢气,2号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所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2号试管产生的气体。
故答案为:(1)不变;下沉;(2)水汽输送;太阳辐射;(3)氢氧化钠;(4)气泡;2
12.(2018八上·金华月考)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分散在水中,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
(2)它们都属于 。
【答案】(1)①⑧⑨;②④⑥;③⑤⑦
(2)混合物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解答】(1)①食盐水、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均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②钡餐、④血液、⑥泥水均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③牛奶、⑤肥皂水、⑦色拉油分散在水中均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①⑧⑨;②④⑥;③⑤⑦;(2)混合物。
13.(2019八上·柯桥月考)将一小物块A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A静止后,有72g的水溢出;再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A静止后,有64g的酒精溢出。则A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 N,A的体积是 cm3,A的密度是 g/cm3。(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
【答案】0.72;80;0.9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F浮=G排=m排g计算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首先对物块A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状态进行分析,然后根据V=V排=计算出它的体积,最后根据公式计算A的密度即可。
【解答】(1)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排=m排g=0.072kg×10N/kg=0.72N;
(2)如果物块A在水中和酒精中都是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相等,即排开液体的质量应该相等,因此它不可能全部漂浮;
如果物体A全部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之比应该是:1:0.8=5:4,而实际上浮力之比为:72g:64g=9:8,因此它不可能都是浸没。
那么它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下沉;
那么它的重力为:G=F浮=0.72N;
它的体积为:V=V排=;
那么A的密度为:。
三、实验探究题
14.(2017八上·海宁月考)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 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小刚在学习了该原理后思考: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难道只跟物体 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吗?于是他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还跟物体的密度和 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选取了两块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实心铜块和 铁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刚应该选取图中的 进 行对比。小刚已经知道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那么根据他所选择的几个图中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可以知道铜块所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铁块所受到的浮力。由此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 (选填“有关” 或“无关”)。
(2)小刚根据图中 B、C、D 三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的增加, 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也在变大,于是他就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的结论。你认为小刚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错误”),原因是: 。
【答案】(1)AE和BD;等于;无关
(2)错误;探究过程不完整,没有探究物体浸没后受到的浮力大小和进入液体深度的关系。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如果涉及多个因素我们可以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时,对要研究的变量进行控制使之不同,而使其余的量保持相同,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就与这一控制的因素有关,从而得出结论。
(2)在研究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实验的原则,只能使浸入深度发生变化,而使其它的因素都相同。据此可进行判断。
【解答】(1)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刚选取的实验组要满足物体的密度不同而使其余的因素都相同,所以通过铜块和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进行比较得出结论,铜块浮力通过AE,铁块浮力通过BD,所以应该选取图中的AE和BD进行对比。由AE知铜块受到的浮力为4.4N-3.9N=0.5N,铁块受到的浮力为4.0N-3.5N=0.5N,所以铜块所受到的浮力等于铁块受到的浮力。由此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2)在研究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实验的原则,只能使浸入深度发生变化,而使其它的因素都相同。而题中小刚选取了图中的B、C、D进行对比,由于三者浸入液体的体积没有保持一致,随浸入的深度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在增大,所以通过B、C、D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探究过程不完整,没有探究物体浸没后受到的浮力大小和进入液体深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1)AE和BD;等于;无关;(2)错误;探究过程不完整,没有探究物体浸没后受到的浮力大小和进入液体深度的关系。
15.(2018八上·台州月考)小明在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时,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
(1)如图甲、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装水的容器是 ( 选 填 “ 甲 ” 或“乙”)。
(2)小明将一支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 1.0g/cm3;
b.将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 0.9g/cm3;
c.像标示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方法一样,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 0.1g/cm3 将整个
铅笔均匀标上刻度;
d.他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 0.8g/cm3 刻度处。
①如丙图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你认为刻度 0.9 应该在 点(选填“p”或“q”)。
②在实验步骤 c 中,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不正确的原因是 ;
【答案】(1)不变;乙
(2)P;液体密度与排开液体体积成反比,所以密度与浸没深度也不成正比,刻度不均匀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判断它浮力的大小关系;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利用和的反比关系判断即可;
(2)①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液体密度越小越大,液面就越靠上;
②利用液体密度和的数学关系进行解释即可。
【解答】(1)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始终处于漂浮状态,那么它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是平衡力,即:,因此浮力不变;根据可知,当浮力不变时,和成反比例关系,因为水的密度大,因所以密度计排开水的体积就小,那么装水的容器是乙。
(2)①根据可知,浮力不变时,和成反比例关系;因为0.9小于1,所以密度计在植物油中的肯定大于在水中的,那么刻度0.9应该在1.0g/cm3的上面,也就是p点;
②在实验步骤 c 中,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不正确的原因是:液体密度与排开液体体积成反比,所以密度与浸没深度也不成正比,刻度不均匀。
故答案为:(1)不变,乙;(2)①p;②液体密度与排开液体体积成反比,所以密度与浸没深度也不成正比,刻度不均匀
16.在实验课上,老师要同学们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水的体积为 mL;
(2)甲同学按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错误的操作步骤有 (填字母序号)。
(3)乙同学在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时,不小心有一部分氯化钠固体撒出,则其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15%相比 (答“偏低”、“偏高”、或“相等”)。
【答案】(1)42.5
(2)A、B
(3)偏低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及读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溶液质量与氯化钠质量差即为溶液中水的质量;
(2)根据药品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方法判断;
(3)根据溶质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
【解答】(1)50g 15%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该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50g-7.5g=42.5g;
(2) A中没有按照左物右码的规定称量药品,B中没有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3)配制溶液过程中,不小心有一部分氯化钠固体撒出使得溶质变小,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故答案为:(1)42.5;(2)A、B;(3)偏低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