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上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4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八上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7 17:43:56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 八上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4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海宁月考)如图所示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A B.B C.C D.D
2.(2017八上·海宁月考)人在齐胸的深水中走路时会感到轻飘飘的,这是因为(  )
A.人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变小了,但不为零
B.人在水中受到的重力为零
C.人在水中受到了水对他向上的浮力
D.人在水中不受浮力
3.(2018八上·丽水月考)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相等
B.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
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最终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最终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
4.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取g=10N/kg。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54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0N
C.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D.该金属块的密度是2.7×103Kg/m3
5.(2018八上·天台月考)下列配制氯化钠溶液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e B.bdcea C.ebdca D.bcdea
6.(2018八上·杭州期中)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Z分别表示水循环的某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7.(2018八上·衢州月考)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正在完成的电解水实验,当正极产生了 10mL 气体时,他发现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22mL,于是他对该现象的产生作出了如下解释,其中不可能的是(  )
A.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B.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化学反应
C.①管漏气了 D.②管漏气了
8.圆柱体先后放人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圆柱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  )。
A.ρ1>ρ2 ;F1>F2 B.ρ1<ρ2 ;F1C.ρ1<ρ2 ;F1=F2 D.ρ1>ρ2 ;F1=F2
9.(2020八上·杭州期中)有一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如下变化(  )
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质量一定大于3g
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10.某兴趣小组同学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掉少量气体,烧瓶将会(  )。
A.稍上浮,但最终悬浮在液体中 B.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C.稍下沉,但最终悬浮在液体中 D.下沉,最终沉到水底
二、解答题
11.(2017八上·海宁月考)如图甲所示,石块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g取10N/kg,ρ水=1.0×103kg/m3),求:
(1)石块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12.如图所示,体积为V=200cm3的木块在绳子拉力F=0.8N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绳子重力不计)。求:
①木块此时受到浮力。
②木块的重力。
③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
13.小金学了浮力的知识后,想制造一台浮力秤,他将一段密度为0.5×103千克/米3,粗细均匀的木料,先进行不吸水处理,再将其竖立水中,如图所示,这段木料长为40厘米,横截面积为0.1米2,其上表面可以作为秤盘(g=10牛/千克),问:
(1)质量为0的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
(2)距离上表面10厘米处的刻度对应的质量为多少?
14.有一个足够大的水池,在其水平池底竖直放置一段圆木。圆木可近似看作一个圆柱体,底面积0.8米2,高5米,密度0.7×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
(1)未向池内注水,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多大?
(2)向水池内注水,在水位到达1米时圆木受到水的浮力和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分别为多大?
(3)当向水池内注水深度达到4米时,圆木受到的浮力又为多大?
15.(2019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用细线将正方体A和物体B相连放入水中,两物体静止后恰好悬浮,此时A上表面到水面的高度差为0.12m。已知A的体积为1.0×10﹣3m3,所受重力为8N;B的体积为0.5×10﹣3m3,g取10N/kg,求:
(1)A的密度;
(2)细线对B的拉力大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实验室中是不能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的;(2)左右放纸时,应该先放纸再调平天平;(3)根据水的密度是1g/cm3,可用量筒量取水的量操作上更加简便;(4)玻璃棒的搅拌只能增加溶解的速度,不影响溶解能力。
【解答】A.不能将用剩的食盐放加原试剂瓶,因为放回试剂瓶会污染整瓶试剂,A错误;
B.应在调平前放上纸片,再调平天平,B错误;
C.因为水的密度是1g/cm3,所以水的质量与体积存在等量的关系,50g水根据密度可以换算成体积是50mL,所以用量筒量取水操作更简单,C正确;
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主要是加快溶解的速度,D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2)人在水中走路时人受到的力有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有受力和底部对人的支持力,三个力的关系是:重力=浮力+支持力。
【解答】A.人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变小了,但不为零,人的质量不变,地球上人的重力不会变,A错误;
B.人在水中受到的重力为零,由A分析知,重力不变,B错误;
C.人在水中受到了水对他向上的浮力,人感觉轻飘飘是因为人在水中排开液体体积较大,受到了一个较大的浮力,抵消了重力,C正确;
D.人在水中不受浮力,人在水中排开液体体积要受到浮力,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知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漂浮,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二是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
(1)根据p=ρ水gh判断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否相等;
(2)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其对容器底的压强,再利用F=pS比较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再根据比较压强的大小;
(3)物体漂浮或悬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重;
(4)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漂浮);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解答】
A、水的密度一定,由题意知,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根据p=ρ水gh可知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相等,故A错误;
B、在乙容器中,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容器(包括水和玻璃杯)施加给木块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木块会反过来施加给容器(包括水和玻璃杯)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压,而且F压=F浮.这个压力会通过容器传导给桌面,木块因为漂浮,所以F浮=G木=G排;所以,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G水+G杯,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G'水+G排+G杯=G'水+G木+G杯,因为G水=G'水+G排,因此,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同理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等于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根据公式可知,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故B错误;
C、木块漂浮在乙容器中,所以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液体密度增大,木块仍然漂浮在液面上,那么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木块的重力没变,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正确。
D、小球悬浮在丙容器中,所以ρ球=ρ水,所以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则液体密度减小,所以小球将下沉,即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分析绳子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当金属块从水中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未露出液面,此时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的浮力不变,绳子的拉力也不变,即为图中的AB段.
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没有浸入水中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据此求出金属块重.来判断A是否符合题意.
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拉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据此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知道金属块的重,利用重力公式求金属块的质量,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金属块的密度.来判断B、D是否符合题意.
首先判断拉力的在t1至t2时间段内的变化,再利用公式F浮=G-F拉判断浮力的变化.来判断C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解:A、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没有浸入水中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从图可知,该金属块重力为:G=F拉=54N,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即为图中的AB段,从图可知,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4N,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G-F拉=54N-34N=20N.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图可知,绳子的拉力在t1至t2时间段内逐渐的变大,则由公式F浮=G-F拉可知,金属块的重力不变,而拉力逐渐的变大,所以浮力逐渐变小.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F浮=ρ水v排g,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V金=V排=F浮ρ水g=20N1.0×103kg/m3×10N=0.002m3,
∵G=mg,
∴金属块的质量为:m=Gg=54N10N=5.4kg,金属块的密度为:ρ金=mV=5.4kg0.002m2=2.7×103kg/m3.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浮力、质量、密度的计算,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关键是公式和公式变形的应用,难点是通过图乙确定金属块的重力及绳子受到的拉力、会用称重法计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5.【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步骤分析。
【解答】配制氯化钠溶液应先计算,再取用固体称量所需氯化钠,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倒放烧杯中,再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中,最后搅拌溶解;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物态变化进行解答,知道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遇冷变成小水珠的过程叫液化,是凝结过程,很多的小水珠便成了雨下落到地面。
【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和氢气,其体积比约为:1:2。
【解答】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正极生成了10mL氧气,负极产生了22mL氢气,
A、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可能会导致生成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化学反应可能会导致生成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B不符合题意;
C、①管漏气可能会导致生成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C不符合题意;
D、②管漏气会导致生成氢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而不是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解答】圆柱体在两种液体中都是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则浮力F1=F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相等时,液体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反比。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V1ρ2,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3克甲,则溶液丙为饱和溶液,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若第一次蒸发10g水恰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第二次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3克甲,说明10g水恰好溶解甲晶体等于3g,此时溶解度为30g;若第一次蒸发10g水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第二次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3克甲,需要先蒸发一部分水形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才能析出晶体,说明10g水中溶解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g,此时溶解度大于30g,故A错误;
B.溶液丙肯定是饱和溶液,再蒸发10g 水,第三次恒温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3g,故B错误;
C.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若溶液乙是饱和溶液,溶液丙为饱和溶液,则液乙和溶液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原来烧瓶处于悬浮状态,则烧瓶与水的总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
若从A管吸气,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瓶内,水进入烧瓶内后,瓶的自身重力增大,但体积不变、浮力不变,自重大于浮力,将下沉。
那么烧瓶会下沉,最终沉到水底。
故选D。
11.【答案】(1)由图乙可知,当石块没有浸入水中时,拉力等于重力,即:F=G=1400N,
石块的质量:当石块全浸入水中后,F浮=G-F′=1400N-900N=500N
(2)根据F浮=ρ水gV排,得:

因为石块完全浸没,石块的体积:
V石=V排=5×10-2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如图甲将石块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对应图乙中拉力的变化,AB段表示石块接近水面但未进入水面,此时的拉力与重力相等,BC表示石块逐渐浸入水中至恰好完全浸没,此时浮力逐渐增加拉力逐渐减小,CD表示全部浸入水面后继续下降,此时由此排开液体体积不变石块所受浮力不变拉力也不变。求石块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可用“弹簧称法”用重力减去完全浸没后的拉力;(2)石块的体积可通过完全浸没后V石=V排,利用公式V排= 计算得到V排的大小,再得出石块的体积。
12.【答案】解:①木块体积V=200cm3=2×10-4m3,
所以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V排=V=2×10-4m3,
则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4m3=2N.
②木块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静止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
所以G木+F=F浮,则G木=F浮-F=2N-0.8N=1.2N.
③剪断绳子,因为F浮>G木,
所以木块上浮,静止时会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G木,即:ρ水V排′g=G木
所以排开水的体积.
答:①木块此时受到浮力为2N.②木块的重力为1.2N.③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1.2×10-4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①木块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直接计算得出;②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根据受力平衡时合力为零即可求出木块的重力;③木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因此,求出重力即可得到浮力的大小,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排开水的体积.本题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注意木块在水中的浮力要利用浮力的公式来计算,木块漂浮时的浮力要利用漂浮的条件来求.
13.【答案】(1)解:木料的体积V=Sh=0.1米2×0.4米=0.04米3
由ρ= 得木料的质量m0=ρV=0.5×103千克/米3×0.04米3=20千克
木料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木=m0g=20千克×10牛/千克=200牛
排开水的体积V排= = =0.02米3,
没入水中的高度h0= = =0.2米
因为物体上没有放物体,故浮力秤的0刻度线为0.2米
(2)解:距离上表面10厘米处时,浮力秤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0.4米-0.1米)×0.1米2=300牛
物体的重力G物=F′浮-G木=300牛-200牛=100牛
物体的质量m物= = =10千克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m=ρV算出物体的质量;根据木料处于漂浮状态求出浮力大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利用V排=Sh0,求出木料没入水中的高度h0即质量为0的刻度线的位置;
(2)计算算出距离上表面10厘米处时,求出浮力秤受到的浮力,对浮力秤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此时浮力秤受到竖直向下的G木、G物和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根据平衡力的条件求出物体的重力G物,根据G=mg求出对应的质量。
14.【答案】(1)解:F压=G=mg=ρVg=ρShg=0.7×103千克/米3×0.8米2×5米×10牛/千克=2.8×104牛
p= = =3.5×104帕
(2)解:V排=Sh′=0.8米2×1米=0.8米3
F浮=ρ水gV排=1×103千克/米3×10牛/千克×0.8米3=8×103牛F′压=G-F浮=2.8×104牛-8×103牛=2×104牛
(3)解:V′排=Sh=0.8米2×4米=3.2米3
F″浮=ρ水gV′排=1×103千克/米2×10牛/千克×3.2米3=3.2×104牛
因为F″浮>G,所以圆木上浮直至漂浮
根据漂浮条件,此时圆木受到浮力等于其重力2.8×104牛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F=G=mg计算出圆木对池底的压力,由p=计算出压强值;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由公式F浮=G排=ρ液gV排计算出圆木所受的浮力,则压力F=G-F浮;
(3)当深度为4m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此时圆木受到的浮力,比较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可知圆木的浮沉情况,根据浮沉条件得出浮力的大小。
15.【答案】(1)解: mA=GA/g=8N/10N/kg=0.8kg
ρA=mA/VA=0.8kg/1.0×10﹣3m3=0.8×103kg/m3
答:A的密度为0.8×103kg/m3
(2)解:A受到的浮力F浮=ρgV排=1×103kg/m3×10N/kg×1.0×10﹣3m3=10N;因为A恰好悬浮,所以F浮=GA+F拉A
细线对A的拉力F拉A=F浮﹣GA=10N﹣8N=2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细线对B的拉力F拉B=F拉A=2N。答:细线对B的拉力2N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计算物体A的质量,然后再根据计算物体A的密度;
(2)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物体A的受力情况:计算细绳对A的拉力,最后根据相互作用力的规律求出细线对B的拉力。
1 / 1浙教版科学 八上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4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海宁月考)如图所示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实验室中是不能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的;(2)左右放纸时,应该先放纸再调平天平;(3)根据水的密度是1g/cm3,可用量筒量取水的量操作上更加简便;(4)玻璃棒的搅拌只能增加溶解的速度,不影响溶解能力。
【解答】A.不能将用剩的食盐放加原试剂瓶,因为放回试剂瓶会污染整瓶试剂,A错误;
B.应在调平前放上纸片,再调平天平,B错误;
C.因为水的密度是1g/cm3,所以水的质量与体积存在等量的关系,50g水根据密度可以换算成体积是50mL,所以用量筒量取水操作更简单,C正确;
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主要是加快溶解的速度,D错误。
故答案为:C
2.(2017八上·海宁月考)人在齐胸的深水中走路时会感到轻飘飘的,这是因为(  )
A.人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变小了,但不为零
B.人在水中受到的重力为零
C.人在水中受到了水对他向上的浮力
D.人在水中不受浮力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2)人在水中走路时人受到的力有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有受力和底部对人的支持力,三个力的关系是:重力=浮力+支持力。
【解答】A.人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变小了,但不为零,人的质量不变,地球上人的重力不会变,A错误;
B.人在水中受到的重力为零,由A分析知,重力不变,B错误;
C.人在水中受到了水对他向上的浮力,人感觉轻飘飘是因为人在水中排开液体体积较大,受到了一个较大的浮力,抵消了重力,C正确;
D.人在水中不受浮力,人在水中排开液体体积要受到浮力,D错误。
故答案为:C
3.(2018八上·丽水月考)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相等
B.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
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最终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最终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知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漂浮,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二是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
(1)根据p=ρ水gh判断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否相等;
(2)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其对容器底的压强,再利用F=pS比较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再根据比较压强的大小;
(3)物体漂浮或悬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重;
(4)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漂浮);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解答】
A、水的密度一定,由题意知,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根据p=ρ水gh可知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相等,故A错误;
B、在乙容器中,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容器(包括水和玻璃杯)施加给木块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木块会反过来施加给容器(包括水和玻璃杯)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压,而且F压=F浮.这个压力会通过容器传导给桌面,木块因为漂浮,所以F浮=G木=G排;所以,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G水+G杯,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G'水+G排+G杯=G'水+G木+G杯,因为G水=G'水+G排,因此,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同理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等于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根据公式可知,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故B错误;
C、木块漂浮在乙容器中,所以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液体密度增大,木块仍然漂浮在液面上,那么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木块的重力没变,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正确。
D、小球悬浮在丙容器中,所以ρ球=ρ水,所以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则液体密度减小,所以小球将下沉,即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取g=10N/kg。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54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0N
C.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D.该金属块的密度是2.7×103Kg/m3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分析绳子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当金属块从水中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未露出液面,此时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的浮力不变,绳子的拉力也不变,即为图中的AB段.
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没有浸入水中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据此求出金属块重.来判断A是否符合题意.
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拉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据此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知道金属块的重,利用重力公式求金属块的质量,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金属块的密度.来判断B、D是否符合题意.
首先判断拉力的在t1至t2时间段内的变化,再利用公式F浮=G-F拉判断浮力的变化.来判断C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解:A、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没有浸入水中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从图可知,该金属块重力为:G=F拉=54N,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即为图中的AB段,从图可知,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4N,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G-F拉=54N-34N=20N.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图可知,绳子的拉力在t1至t2时间段内逐渐的变大,则由公式F浮=G-F拉可知,金属块的重力不变,而拉力逐渐的变大,所以浮力逐渐变小.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F浮=ρ水v排g,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V金=V排=F浮ρ水g=20N1.0×103kg/m3×10N=0.002m3,
∵G=mg,
∴金属块的质量为:m=Gg=54N10N=5.4kg,金属块的密度为:ρ金=mV=5.4kg0.002m2=2.7×103kg/m3.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浮力、质量、密度的计算,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关键是公式和公式变形的应用,难点是通过图乙确定金属块的重力及绳子受到的拉力、会用称重法计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5.(2018八上·天台月考)下列配制氯化钠溶液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e B.bdcea C.ebdca D.bcdea
【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步骤分析。
【解答】配制氯化钠溶液应先计算,再取用固体称量所需氯化钠,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倒放烧杯中,再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中,最后搅拌溶解;
故答案为:B。
6.(2018八上·杭州期中)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Z分别表示水循环的某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物态变化进行解答,知道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遇冷变成小水珠的过程叫液化,是凝结过程,很多的小水珠便成了雨下落到地面。
【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
故选A
7.(2018八上·衢州月考)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正在完成的电解水实验,当正极产生了 10mL 气体时,他发现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22mL,于是他对该现象的产生作出了如下解释,其中不可能的是(  )
A.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B.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化学反应
C.①管漏气了 D.②管漏气了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和氢气,其体积比约为:1:2。
【解答】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正极生成了10mL氧气,负极产生了22mL氢气,
A、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可能会导致生成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化学反应可能会导致生成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B不符合题意;
C、①管漏气可能会导致生成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C不符合题意;
D、②管漏气会导致生成氢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而不是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圆柱体先后放人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圆柱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  )。
A.ρ1>ρ2 ;F1>F2 B.ρ1<ρ2 ;F1C.ρ1<ρ2 ;F1=F2 D.ρ1>ρ2 ;F1=F2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解答】圆柱体在两种液体中都是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则浮力F1=F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相等时,液体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反比。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V1ρ2,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2020八上·杭州期中)有一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如下变化(  )
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质量一定大于3g
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3克甲,则溶液丙为饱和溶液,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若第一次蒸发10g水恰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第二次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3克甲,说明10g水恰好溶解甲晶体等于3g,此时溶解度为30g;若第一次蒸发10g水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第二次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3克甲,需要先蒸发一部分水形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才能析出晶体,说明10g水中溶解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g,此时溶解度大于30g,故A错误;
B.溶液丙肯定是饱和溶液,再蒸发10g 水,第三次恒温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3g,故B错误;
C.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若溶液乙是饱和溶液,溶液丙为饱和溶液,则液乙和溶液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0.某兴趣小组同学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掉少量气体,烧瓶将会(  )。
A.稍上浮,但最终悬浮在液体中 B.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C.稍下沉,但最终悬浮在液体中 D.下沉,最终沉到水底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原来烧瓶处于悬浮状态,则烧瓶与水的总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
若从A管吸气,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瓶内,水进入烧瓶内后,瓶的自身重力增大,但体积不变、浮力不变,自重大于浮力,将下沉。
那么烧瓶会下沉,最终沉到水底。
故选D。
二、解答题
11.(2017八上·海宁月考)如图甲所示,石块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g取10N/kg,ρ水=1.0×103kg/m3),求:
(1)石块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1)由图乙可知,当石块没有浸入水中时,拉力等于重力,即:F=G=1400N,
石块的质量:当石块全浸入水中后,F浮=G-F′=1400N-900N=500N
(2)根据F浮=ρ水gV排,得:

因为石块完全浸没,石块的体积:
V石=V排=5×10-2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如图甲将石块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对应图乙中拉力的变化,AB段表示石块接近水面但未进入水面,此时的拉力与重力相等,BC表示石块逐渐浸入水中至恰好完全浸没,此时浮力逐渐增加拉力逐渐减小,CD表示全部浸入水面后继续下降,此时由此排开液体体积不变石块所受浮力不变拉力也不变。求石块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可用“弹簧称法”用重力减去完全浸没后的拉力;(2)石块的体积可通过完全浸没后V石=V排,利用公式V排= 计算得到V排的大小,再得出石块的体积。
12.如图所示,体积为V=200cm3的木块在绳子拉力F=0.8N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绳子重力不计)。求:
①木块此时受到浮力。
②木块的重力。
③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
【答案】解:①木块体积V=200cm3=2×10-4m3,
所以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V排=V=2×10-4m3,
则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4m3=2N.
②木块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静止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
所以G木+F=F浮,则G木=F浮-F=2N-0.8N=1.2N.
③剪断绳子,因为F浮>G木,
所以木块上浮,静止时会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G木,即:ρ水V排′g=G木
所以排开水的体积.
答:①木块此时受到浮力为2N.②木块的重力为1.2N.③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1.2×10-4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①木块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直接计算得出;②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根据受力平衡时合力为零即可求出木块的重力;③木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因此,求出重力即可得到浮力的大小,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排开水的体积.本题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注意木块在水中的浮力要利用浮力的公式来计算,木块漂浮时的浮力要利用漂浮的条件来求.
13.小金学了浮力的知识后,想制造一台浮力秤,他将一段密度为0.5×103千克/米3,粗细均匀的木料,先进行不吸水处理,再将其竖立水中,如图所示,这段木料长为40厘米,横截面积为0.1米2,其上表面可以作为秤盘(g=10牛/千克),问:
(1)质量为0的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
(2)距离上表面10厘米处的刻度对应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解:木料的体积V=Sh=0.1米2×0.4米=0.04米3
由ρ= 得木料的质量m0=ρV=0.5×103千克/米3×0.04米3=20千克
木料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木=m0g=20千克×10牛/千克=200牛
排开水的体积V排= = =0.02米3,
没入水中的高度h0= = =0.2米
因为物体上没有放物体,故浮力秤的0刻度线为0.2米
(2)解:距离上表面10厘米处时,浮力秤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0.4米-0.1米)×0.1米2=300牛
物体的重力G物=F′浮-G木=300牛-200牛=100牛
物体的质量m物= = =10千克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m=ρV算出物体的质量;根据木料处于漂浮状态求出浮力大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利用V排=Sh0,求出木料没入水中的高度h0即质量为0的刻度线的位置;
(2)计算算出距离上表面10厘米处时,求出浮力秤受到的浮力,对浮力秤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此时浮力秤受到竖直向下的G木、G物和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根据平衡力的条件求出物体的重力G物,根据G=mg求出对应的质量。
14.有一个足够大的水池,在其水平池底竖直放置一段圆木。圆木可近似看作一个圆柱体,底面积0.8米2,高5米,密度0.7×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
(1)未向池内注水,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多大?
(2)向水池内注水,在水位到达1米时圆木受到水的浮力和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分别为多大?
(3)当向水池内注水深度达到4米时,圆木受到的浮力又为多大?
【答案】(1)解:F压=G=mg=ρVg=ρShg=0.7×103千克/米3×0.8米2×5米×10牛/千克=2.8×104牛
p= = =3.5×104帕
(2)解:V排=Sh′=0.8米2×1米=0.8米3
F浮=ρ水gV排=1×103千克/米3×10牛/千克×0.8米3=8×103牛F′压=G-F浮=2.8×104牛-8×103牛=2×104牛
(3)解:V′排=Sh=0.8米2×4米=3.2米3
F″浮=ρ水gV′排=1×103千克/米2×10牛/千克×3.2米3=3.2×104牛
因为F″浮>G,所以圆木上浮直至漂浮
根据漂浮条件,此时圆木受到浮力等于其重力2.8×104牛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F=G=mg计算出圆木对池底的压力,由p=计算出压强值;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由公式F浮=G排=ρ液gV排计算出圆木所受的浮力,则压力F=G-F浮;
(3)当深度为4m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此时圆木受到的浮力,比较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可知圆木的浮沉情况,根据浮沉条件得出浮力的大小。
15.(2019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用细线将正方体A和物体B相连放入水中,两物体静止后恰好悬浮,此时A上表面到水面的高度差为0.12m。已知A的体积为1.0×10﹣3m3,所受重力为8N;B的体积为0.5×10﹣3m3,g取10N/kg,求:
(1)A的密度;
(2)细线对B的拉力大小。
【答案】(1)解: mA=GA/g=8N/10N/kg=0.8kg
ρA=mA/VA=0.8kg/1.0×10﹣3m3=0.8×103kg/m3
答:A的密度为0.8×103kg/m3
(2)解:A受到的浮力F浮=ρgV排=1×103kg/m3×10N/kg×1.0×10﹣3m3=10N;因为A恰好悬浮,所以F浮=GA+F拉A
细线对A的拉力F拉A=F浮﹣GA=10N﹣8N=2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细线对B的拉力F拉B=F拉A=2N。答:细线对B的拉力2N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计算物体A的质量,然后再根据计算物体A的密度;
(2)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物体A的受力情况:计算细绳对A的拉力,最后根据相互作用力的规律求出细线对B的拉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