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必修(上)历史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高二上·高县开学考)洋务运动时期,地方督抚主导创办了42家军工厂,并耗用巨资外购和仿制了众多西洋船炮,但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投资仅占其同期财政总收入的4.2%,财政总支出的4.0%。这表明( )
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晚清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C.早期工业化受制于政府的政策 D.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由材料“地方督抚主导创办了42家军工厂”可知洋务企业提高了中国的军事实力,“但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投资仅占其同期财政总收入的4.2%,财政总支出的4.0%”表明政府并未大力支持洋务运动的发展,且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因此材料表明早期工业化受制于政府政策,C项正确;
材料强调清政府对洋务运动的态度,排除A项;
仅从清政府对洋务企业投资少不能判定其财政困难,也可能是没有投资意向,排除B项;
材料不涉及自然经济且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就开始逐步解体,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投资仅占其同期财政总收入的4.2%,财政总支出的4.0%”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2021高一上·牡丹江期末)“官督商办”是洋务派兴办近代囗囗囗囗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官督”指政府委派代表对企业进行监督;“商办”指商务由商人经理和盈亏均由商人承担。“囗囗囗囗”应是( )
A.军用企业 B.民用企业 C.外资企业 D.民营企业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采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运行,因此B符合题意;
A错误,军用企业并没有官督商办形式;
CD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学生需要正确区分军事工业企业和民用企业,难度较低。
3.(2022高二下·北海期末)某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前期进行纵断面的剖析,可以分为如下几个侧面.一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史……二是下层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三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下列选项中能够代表“下层人民的革命斗争史”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下层人民的革命斗争史”,A项正确:
B项《海国图志》是魏源代表作,是地主阶级的教亡探索,排除;
C项《青年杂志》是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数亡探索,排除;
D项《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资产阶级的数亡探索,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下层人民的革命斗争史”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阶级和抗争对象等史实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4.(2022高一下·云南月考)中国近代爱国人士谢瓒泰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诗反映了( )
A.鸦片战争失败的现实 B.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
C.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答案】D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可分析出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项正确;
选项A,鸦片战争后没有出现瓜分狂潮,排除A项;
选项B,沙俄侵占大片领土体现不出材料土分裂似瓜,排除B项;
选项C,“土分裂似瓜”指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结合,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注意扣住材料的信息“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等,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2021高一下·渭滨期末)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中现象表明( )
A.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 B.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
C.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 D.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轮船、铁路、公路等晚清中国交通不是独立自主发展的,即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故C正确;
材料是强调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而非西方控制中国近代运输,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是强调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文通发展而非阻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轮船、铁路、公路等的出现说明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并非缓慢,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材料“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是解题的关键。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6.(2021高三上·嫩江期末)下面所示为洋务企业数目分布图。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在南方的优势较明显 B.军事工业推动民用工业发展.
C.洋务企业发展受地理因素影响 D.湖北省近代化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由柱形图所对应的省份和企业数量可知,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不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均有一定的分布,但是直隶、江苏、山东、湖北、福建、广东发展相对较好,这是因为这些地区要么分布在政治中心,要么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开放口岸较多,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C项正确;
根据柱形图不能直接得出洋务企业在南方优势明显,A项错误;
图示无法体现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之间的关系,B项错误;
图示虽能体现湖北的军事工业数最多,但这并非说明其近代化水平最高,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图示内容及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7.(2021高二下·青铜峡月考)历史学者马勇认为此战“让之前的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丧失殆尽。此后,孙中山、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一大批政治新秀相继出场,由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大剧,近代中国的政治激进主义渐渐成为思想主流,一浪高过一浪。”这场战争应该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此后。孙中山、严复、康有为、粱启超等一大批政治新秀相继出场,由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人剧。”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基本上是“和平发展”,甲午早日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前仆后继,故“孙中山、严复、康有为、粱启超等一大批政治新秀相继出场,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人剧。”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了,也警醒了中国人。
8.(2020高三上·沈阳期末)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 )
A.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B.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C.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定 D.民族资产阶级救国诉求强烈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商的名词非常多,说明大家都非常关注近代工业,体现了中国现代化问题受到社会社会的广泛关注;
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实业救国的思想应该是19世纪后期才出现,主要是甲午战争以后;
C.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D.材料反映的主要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要求,而不是政治诉求。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商+”思维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9.(2021高二下·宁波期中)近代中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列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府。”文中的空缺处应填( )
A.沙市 B.宁波 C.杭州 D.福州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中开放“重庆、苏州”关键信息可知,该条约是《马关条约》,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开放湖北沙市、四川重庆、江苏苏州、浙江杭州为商埠,因此文中的空缺处应填杭州,故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马关条约》内容的掌握。
10.(2021高一下·成都期中)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体现了( )
A.中国近代国家民族意识萌发
B.东西方文明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
C.时人“天朝上国”观念瓦解
D.洋务运动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的观点是“中体"为“西用"能进入中国奠定了基础,即认为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是东西方文明结合的种特殊形式,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中国近代国家民族意识萌发的信息,故排除A;
C项说法错误,国人还保留有“天朝上国观念,故排除;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故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考查了考生阅读史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021高二上·常熟月考)下图为张謇大事年表(节选),最能直接证明( )
1895年列名发起上海强学会,在通州筹办大生纱厂。 1906年创建吴淞商船学校,任江苏省铁路公司协理,发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1913年出任民国政府农商部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 1915年辞去农商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职,回乡致力地方建设。 1919年创办通遂火柴厂,任运河督办,创建更俗剧场、伶工学社。
A.近代中国工业体系不健全 B.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C.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 D.资产阶级实践实业救国理念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张謇的经历可以看出,其始终在践行创办实业的路径,结合其生活的时代可知,张謇的做法实则是在实践实业救国理念,D正确;
通过张謇的经历无法断定当时工业体系的状况,排除A;
民主政治在张謇的经历中无法体现,排除B;
张謇的经历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并不凸显,因此无法直接证明,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实业救国,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实业救国论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甲午战争 (1894年-1895年) 后,陈炽宣称:今后中国的存亡兴废,"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续富国策·劝工强国说》),这可说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论的滥觞。
12.(2021高一下·普宁期中)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这里的“时务”是指( )
A.创办军事工业 B.兴办民用工业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时务”是指洋务派在“求富”口号的指导下兴办的民用企业,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创办军事工业属于洋务运动第一阶段;
C选项错误,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洋务运动自身并未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选项错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洋务运动提出“求富”口号,兴办民用企业,客观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13.(2022·延庆一模)清代的京仓用于储存从南方运来的漕粮。但据晚清官员奏折:“‘逆匪’窜扰江省,今岁南粮恐输不易,京仓之米亟应计及。”这是因为( )
A.太平天国运动阻断了南粮北运的通道
B.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航运业的发展
C.维新变法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
D.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了高潮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逆匪’窜扰江省,今岁南粮恐输不易,京仓之米亟应计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逆匪”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当时他们的活动区域主要在是江浙地区,A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没有体现航运的发展,B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与维新运动、义和团无关,C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逆匪’窜扰江省,今岁南粮恐输不易,京仓之米亟应计及。”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14.(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魏源十分欣赏英国“国中宗室大臣皆坐而议政”之风,在《圣武记》中多次赞誉清朝兴起初期八大王坐而议政之事,将两者等同视为传统“王道”政治的体现。据此可知,魏源( )
A.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B.广泛关注外部世界的变化
C.推崇英国君主立宪制 D.从中国视角解读西方文化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源将英国议会和清朝“八大王坐而议政”等同,都是传统“王道”政治的体现,这体现魏源以中国视角解读西方文化,所以D正确;
材料内容不能反映魏源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所以A错误;
仅凭材料内容,不足以证明魏源“广泛关注外部世界的变化”,所以B错误;
根据材料“将两者等同视为传统‘王道’政治的体现”可知,“推崇英国君主立宪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思想的萌发,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魏源著《海国图志》,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指导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15.(2021高三上·洛阳期中)据有关统计,汉口的洋行数 1892 年为 45 个,1905 年增至 114 个,进出口额 1903年达 1200 万两.1905 年突破3500 万两,由此可知( )
A.区位优势决定着经济发展
B.外国洋行对华资本输出急剧扩大
C.列强的侵略开始深入内地
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步增强
【答案】D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行是外国商人在中国设立的商行商号,洋行数量的增多及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表明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D正确;
A错误,“决定”说法过于绝对化;
B错误,洋行反映的是商品输出;
C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势力深入内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两次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侵华加剧,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16.(2021高三上·福建模拟)18世纪,清政府以“夷”称呼西方国家,如“英夷”、“法夷”等,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以“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称呼西方国家,“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清政府 “天朝上国 ”梦醒
B.西方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C.清政府被迫适应时局巨变
D.清政府决定开展洋务运动以自救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将原来对西方称呼由“夷”改为“洋”或者“泰西”,这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为了适应时局的变化被迫做出的改变,故选C项;
清政府“天朝上国”梦醒应该是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而不是19世纪60年代,排除A项;
当时西方与中国是不平等关系,排除B项;
是清政府做出了开展洋务运动的决策后,才不得不改变对西方国家的称呼,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的影响,解答本题根据“ 60年代起,清政府以“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称呼西方国家,“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7.(2021高一下·金台期中)据统计,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这表明当时( )
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
C.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D.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从材料“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的描述中可以分析出,1865-1894年中国新式企业大多分布自上海、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其他地区比较少,这反映出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故C正确;
选项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战后,故A错误;
选项B,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故B错误;
选项D,材料没提供可比较的参照物,无法体现出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结合,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注意扣住材料的信息“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等,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8.(2022高二下·台州期中)下表反映了晚清近代化的一些成果,由此得出的结论有( )
时间 事件 主办者或推动者
1868年 中国第一家近代博物馆——上海徐家汇博物院建立 法国传教士
1871年 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上海安装 丹麦公司
1876年 中国第一条铁路一—淞沪铁路开通 英国商人
1877年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架设 丁日昌(福建巡抚)
1881年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开通 李鸿章
1905年 中国自建的第一家近代博物馆一—南通博物苑建立 张謇
①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化先驱
②先进事物多在沿海地区率先出现
③学习和效仿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方式
④西方势力将中国作为近代化的试验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上海”“台湾”“唐胥铁路”“南通”等信息判断,中国的新鲜事物在沿海地区出现较早,②正确;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近代中国的博物馆及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建立在学习西方基础上,因此学习和效仿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方式,③正确;
①错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因此地主阶级洋务派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④错误,西方当时意在侵略中国,打开中国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将西方技术文化等传入中国, 因此促进中国的近代化并不是西方势力的主观意图;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9.(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称太平天国运动为“发逆”、“贼匪”,孙中山却认为太平天国发动了“民族大革命”,洪秀全等是“民族英雄”。其原因是( )
A.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目标一致 B.革命派夸大了太平天国的意义
C.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D.太平天国反帝反封的功绩巨大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孙中山却认为太平天国发动了‘民族大革命’,洪秀全等是‘民族英雄’”是由于太平天国革命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C正确;
太平天国的目标是建立“天朝上国”,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建立民主共和国,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革命派夸大了太平天国的意义,排除B;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告终,没有体现反帝反封的功绩巨大,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沉重打击了封建腐朽统治和外来侵略势力。
20.(2022高一下·揭西期末)甲午战败后不久,曾任两广总督的张树生在《遗折》中提出疑问:“中国(学习西方文明)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会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作者意在( )
A.中国要免受列强欺侮,应学习西方制度
B.中国应该坚持“中体西用”
C.强调中国学习西方坚船利炮的必要性
D.强调洋务运动的重要性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国(学习西方文明)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会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得出作者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的批判,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A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对中体西用的批判,排除B;
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制度,排除C;
材料是在批判洋务运动,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战争,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2高二下·玉环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
——摘编自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 ① ,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 ②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演变,并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机构的具体名称,并对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1)发展演变: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全国性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兴盛;专业性市镇的出现;白银货币化。
主要因素:政府的经济政策;国家的政治环境;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
(2)变化:汇丰银行;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评价:给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进程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1)发展演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全国性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兴盛、专业性市镇的出现、白银货币化。主要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国家的经济政策、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及农业手工业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三个角度分析。
(2)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给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会推动思想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进程。
故答案为:(1)发展演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全国性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兴盛;专业性市镇的出现;白银货币化。
主要因素:政府的经济政策;国家的政治环境;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
(2)变化:汇丰银行上海平准股票公司。评价:给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进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一问,需根据题干中“元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演变”及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第二问,需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22.(2022·四川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县以下为基层社会,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作为上层统治伸向基层统治触角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尽管绅商阶层同传统的绅士和旧式商人阶层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下表是苏州几名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
姓名 田产及收入 商业资本及收入 近代企业投资
尤先甲 祖传田产6、7千亩,年收租约5万元。 同仁和绸缎庄资本2万元,年销售额约6万元。 投资苏经苏纶丝、纱两厂,新老股各占20股以上,最低资本额2600两
张履谦 祖传田产4、5千亩,年收租约3万元。 保裕典资本2万元,年营业额9万元,年收典息约1.5万元。 同上,但在任该两厂经理期间垫款甚多。
杭祖良 购置田产约数百亩。 杭禄富记纱缎庄,资本约2万元 苏省铁路股东,苏经、苏纶厂少量股本。
——摘编自《苏州商会档案》
材料三:在2014年9月召开的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绅商阶层带有“过渡特征”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绅商阶层兴起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育当代新乡贤的条件。
【答案】(1)主要特点:以民间力量为主;接受官方的指导;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组织形式多样。作用:弥补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足;对基层社会实施了有效管理;保证了国家赋税、兵役和劳役的征发;维持了基层社会的统治秩序;推动了基层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乡绅势力的膨胀。
(2)表现:仍然从事封建性土地经营;经营传统的商业;投资创办近代工业;参与近代企业的管理。历史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利润的刺激等。
(3)乡土性宗法关系依然存在;乡绅自治的传统;浓厚的家国情怀;基层自治的政策支持;乡村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1)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可归纳出以民间力量为主;根据材料“一是官方出面组织、作为上层统治伸向基层统治触角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可归纳出接受官方的指导;根据材料“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可归纳出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从材料中的组织形式来看,组织形式多样。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弥补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足、对基层社会实施有效管理、保证了国家赋税的征发、维持基层社会的统治秩序、推动基层社会的发展及导致乡绅势力的膨胀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表现:根据材料“祖传田产6、7千亩,年收租约5万元”可归纳出仍然从事封建性土地经营;根据材料“保裕典资本2万元,年营业额9万元,年收典息约1.5万元”可归纳出经营传统的商业;根据材料“投资苏经苏纶丝、纱两厂”可归纳出投资创办近代工业;根据材料“但在任该两厂经理期间垫款甚多。”可归纳出参与近代企业的管理。历史背景: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及利润的刺激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条件:纵观整个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乡土性宗法关系依然存在、乡绅自治的传统、浓厚的家国情怀、基层自治的政策支持及乡村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主要特点:以民间力量为主;接受官方的指导;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组织形式多样。
作用:弥补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足;对基层社会实施了有效管理;保证了国家赋税、兵役和劳役的征发;维持了基层社会的统治秩序;推动了基层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乡绅势力的膨胀。
(2)表现:仍然从事封建性土地经营;经营传统的商业;投资创办近代工业;参与近代企业的管理。历史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利润的刺激等。
(3)乡土性宗法关系依然存在;乡绅自治的传统;浓厚的家国情怀;基层自治的政策支持;乡村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和当代的基层管理,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 “答案”的能力。例如,本题的第一问的特点,就可以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直接找到答案;第二问的历史背景,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不同的角度分别作答。
23.(2022·广东)[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建寅(1845-1901),科学家徐寿之子,从小研习“格致之学”,怀抱科学救国理想。早年效力于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1874年,研制成功硝酸,产品广泛应用于火药制造。1875年,被任命为山东机器局总办,营建兵工厂,“躬自创造,未尝延用西人”。1879年,受命负责到欧洲考察造舰、兵工,“留心访询”,订购舰只。在德国订造的两艘铁甲船后来成为北洋舰队的主力“镇远”舰和“定远”舰。在欧洲期间,还悉心考察近代工业技术和管理制度,所撰《欧游杂录》详细记录了多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并绘制了许多草图。这部书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份珍贵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外国停止供应火药,他创办火药厂,亲自试制无烟火药,“日手杵臼,亲自研炼”,很快获得成功。后试验室不幸发生爆炸,他献出了宝贵生命。
——摘编自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
(1)概括徐建寅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贡献。
(2)简述詹天佑、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科学家的共同精神品质。
【答案】(1)翻译西书,传播西方科学知识,有利于社会启蒙,推动科技教育近代化;研制硝酸,研究和制造现代火药,推动科技研究近代化;营建兵工厂,创办火药厂,推动产业近代化;考察近代工业技术和管理制度,记录先进制造工艺和设备,推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近代化。
(2)家国情怀(或爱国主义);勇于实践;奋斗献身;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1)综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根据“早年效力于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可以得出翻译西书,传播西方科学知识,有利于社会启蒙,推动科技教育近代化;根据“研制成功硝酸,产品广泛应用于火药制造”可以得出研制硝酸,研究和制造现代火药,推动科技研究近代化;根据“被任命为山东机器局总办,营建兵工厂”、“他创办火药厂,亲自试制无烟火药”可以得出营建兵工厂,创办火药厂,推动产业近代化;根据“还悉心考察近代工业技术和管理制度,所撰《欧游杂录》详细记录了多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可以得出考察近代工业技术和管理制度,记录先进制造工艺和设备,推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近代化。
(2)根据“怀抱科学救国理想”“躬自创造,未尝延用西人”、“创办火药厂,亲自试制无烟火药”、“试验室不行发生爆炸,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等信息可知共同的精神品质包括家国情怀、勇于实践、奋斗献身、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结合,准确作答的能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并把握解题思路,同时注意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 “答案”的能力。例如,本题的第一问的历史贡献,就可以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直接找到答案;第二问的精神品质,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作答。作答时特别需要注意语言表述的规范性。
24.(2021高二下·民乐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解决当时的“积贫”问题,王安石的指导原则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中小工商业者发展,从根本上巩固并扩大税源;强迫逃避税负成性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特权阶层多交税费,强迫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市民、未成丁、单丁、女户、佛寺道观和官员家庭交纳免役钱。
——摘编自姜锡东《“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内外交困的清朝政府对其经济政策作了调整。核心是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清政府在采取措施维持、改造和扩张国家资本的同时,也放宽了对私人资本的限制,鼓励和允许他们在一些领域中的发展,个别的还给予一定的资助与扶持。
——摘编自徐卫国《论甲午战后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1)指出材料一中王安石变法是如何解决“积贫”问题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经济政策调整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
【答案】(1)措施:发展农业和中小工商业以扩大税源;强迫地主、富商和特权阶层交税;征收免役钱以扩大征税对象。
(2)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的严重困难;都采取了放宽私人工商业的政策;都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王安石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中小工商业者发展,从根本上巩固并扩大税源”可得出发展农业和中小工商业以扩大税源;根据材料一“强迫逃避税负成性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特权阶层多交税费,强迫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市民、未成丁、单丁、女户、佛寺道观和官员家庭交纳免役钱”可得出强迫地主、富商和特权阶层交税;征收免役钱以扩大征税对象。
(2)根据材料一“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中小工商业者发展,从根本上巩固并扩大税源”和材料二“核心是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可得出都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的严重困难;根据材料一“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中小工商业者发展”和材料二“清政府在采取措施维持、改造和扩张国家资本的同时,也放宽了对私人资本的限制,鼓励和允许他们在一些领域中的发展,个别的还给予一定的资助与扶持”可得出都采取了放宽私人工商业的政策;根据材料一“强迫逃避税负成性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特权阶层多交税费,强迫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市民、未成丁、单丁、女户、佛寺道观和官员家庭交纳免役钱”和材料二“个别的还给予一定的资助与扶持”可得出都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1)措施:发展农业和中小工商业以扩大税源;强迫地主、富商和特权阶层交税;征收免役钱以扩大征税对象。
(2)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的严重困难;都采取了放宽私人工商业的政策;都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清末新政,第一问,需根据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及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归纳。第二问,需根据材料一、二中的有效信息及王安石变法、清末新政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25.(2021高一下·深圳开学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从未间断。(20分)
材料一 辉煌的过去和衰败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首先觉察到了这种危机。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
——摘编自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材料二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
在不同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中国各利益集团争权夺利,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族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1937年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而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
——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举例说明1840—1912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要求:选择两个阶级各举一例即可,所举事例应体现不同斗争形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条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
【答案】(1)示例: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资政新编》提岀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出的问题。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帝制,建立共和政体,传播民主共和理念,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2)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指导;根据地建立各级行政机构;进行土地革命,红军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3)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收回了宝岛台湾,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原有工业布局,扩大了现代工业区域;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及表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1840-- 1912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根据材料中“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林则徐或洋务派活动、太平天国或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等史实说明1840-- 1912年中国社会地主、农民和资产阶级为挽救危亡、振兴中华进行的探索;注意题目中强调的要求,即选择其中的两个阶级,每个阶级各举-例, 所举事例应体现不同斗争形式等。
(2)依据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道路的正确、根据地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的作用和民心所向等方面分析回答。
(3)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结合抗日战争:的性质以及收回台湾等角度分析;依据材料“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结合抗日战争对民族觉醒和增强民族凝聚力角度分析;依据材料“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结合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等角度分析;依据材料“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结合所学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意义分析;依据材料“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所学从抗日战争对民主革命胜利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分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努力探索,第一问结合1840~1912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作答;第二问结合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条件分析;第三问结合抗战和民族复兴的关系分析。
1 / 1统编版2022-2023学年必修(上)历史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高二上·高县开学考)洋务运动时期,地方督抚主导创办了42家军工厂,并耗用巨资外购和仿制了众多西洋船炮,但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投资仅占其同期财政总收入的4.2%,财政总支出的4.0%。这表明( )
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晚清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C.早期工业化受制于政府的政策 D.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2.(2021高一上·牡丹江期末)“官督商办”是洋务派兴办近代囗囗囗囗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官督”指政府委派代表对企业进行监督;“商办”指商务由商人经理和盈亏均由商人承担。“囗囗囗囗”应是( )
A.军用企业 B.民用企业 C.外资企业 D.民营企业
3.(2022高二下·北海期末)某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前期进行纵断面的剖析,可以分为如下几个侧面.一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史……二是下层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三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下列选项中能够代表“下层人民的革命斗争史”的是( )
A. B. C. D.
4.(2022高一下·云南月考)中国近代爱国人士谢瓒泰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诗反映了( )
A.鸦片战争失败的现实 B.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
C.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5.(2021高一下·渭滨期末)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中现象表明( )
A.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 B.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
C.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 D.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
6.(2021高三上·嫩江期末)下面所示为洋务企业数目分布图。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在南方的优势较明显 B.军事工业推动民用工业发展.
C.洋务企业发展受地理因素影响 D.湖北省近代化发展水平最高
7.(2021高二下·青铜峡月考)历史学者马勇认为此战“让之前的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丧失殆尽。此后,孙中山、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一大批政治新秀相继出场,由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大剧,近代中国的政治激进主义渐渐成为思想主流,一浪高过一浪。”这场战争应该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2020高三上·沈阳期末)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 )
A.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B.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C.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定 D.民族资产阶级救国诉求强烈
9.(2021高二下·宁波期中)近代中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列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府。”文中的空缺处应填( )
A.沙市 B.宁波 C.杭州 D.福州
10.(2021高一下·成都期中)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体现了( )
A.中国近代国家民族意识萌发
B.东西方文明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
C.时人“天朝上国”观念瓦解
D.洋务运动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11.(2021高二上·常熟月考)下图为张謇大事年表(节选),最能直接证明( )
1895年列名发起上海强学会,在通州筹办大生纱厂。 1906年创建吴淞商船学校,任江苏省铁路公司协理,发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1913年出任民国政府农商部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 1915年辞去农商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职,回乡致力地方建设。 1919年创办通遂火柴厂,任运河督办,创建更俗剧场、伶工学社。
A.近代中国工业体系不健全 B.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C.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 D.资产阶级实践实业救国理念
12.(2021高一下·普宁期中)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这里的“时务”是指( )
A.创办军事工业 B.兴办民用工业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3.(2022·延庆一模)清代的京仓用于储存从南方运来的漕粮。但据晚清官员奏折:“‘逆匪’窜扰江省,今岁南粮恐输不易,京仓之米亟应计及。”这是因为( )
A.太平天国运动阻断了南粮北运的通道
B.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航运业的发展
C.维新变法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
D.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了高潮
14.(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魏源十分欣赏英国“国中宗室大臣皆坐而议政”之风,在《圣武记》中多次赞誉清朝兴起初期八大王坐而议政之事,将两者等同视为传统“王道”政治的体现。据此可知,魏源( )
A.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B.广泛关注外部世界的变化
C.推崇英国君主立宪制 D.从中国视角解读西方文化
15.(2021高三上·洛阳期中)据有关统计,汉口的洋行数 1892 年为 45 个,1905 年增至 114 个,进出口额 1903年达 1200 万两.1905 年突破3500 万两,由此可知( )
A.区位优势决定着经济发展
B.外国洋行对华资本输出急剧扩大
C.列强的侵略开始深入内地
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步增强
16.(2021高三上·福建模拟)18世纪,清政府以“夷”称呼西方国家,如“英夷”、“法夷”等,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以“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称呼西方国家,“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清政府 “天朝上国 ”梦醒
B.西方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C.清政府被迫适应时局巨变
D.清政府决定开展洋务运动以自救
17.(2021高一下·金台期中)据统计,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这表明当时( )
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
C.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D.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
18.(2022高二下·台州期中)下表反映了晚清近代化的一些成果,由此得出的结论有( )
时间 事件 主办者或推动者
1868年 中国第一家近代博物馆——上海徐家汇博物院建立 法国传教士
1871年 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上海安装 丹麦公司
1876年 中国第一条铁路一—淞沪铁路开通 英国商人
1877年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架设 丁日昌(福建巡抚)
1881年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开通 李鸿章
1905年 中国自建的第一家近代博物馆一—南通博物苑建立 张謇
①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化先驱
②先进事物多在沿海地区率先出现
③学习和效仿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方式
④西方势力将中国作为近代化的试验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称太平天国运动为“发逆”、“贼匪”,孙中山却认为太平天国发动了“民族大革命”,洪秀全等是“民族英雄”。其原因是( )
A.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目标一致 B.革命派夸大了太平天国的意义
C.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D.太平天国反帝反封的功绩巨大
20.(2022高一下·揭西期末)甲午战败后不久,曾任两广总督的张树生在《遗折》中提出疑问:“中国(学习西方文明)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会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作者意在( )
A.中国要免受列强欺侮,应学习西方制度
B.中国应该坚持“中体西用”
C.强调中国学习西方坚船利炮的必要性
D.强调洋务运动的重要性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2高二下·玉环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
——摘编自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 ① ,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 ②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演变,并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机构的具体名称,并对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进行简要评价。
22.(2022·四川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县以下为基层社会,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作为上层统治伸向基层统治触角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尽管绅商阶层同传统的绅士和旧式商人阶层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下表是苏州几名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
姓名 田产及收入 商业资本及收入 近代企业投资
尤先甲 祖传田产6、7千亩,年收租约5万元。 同仁和绸缎庄资本2万元,年销售额约6万元。 投资苏经苏纶丝、纱两厂,新老股各占20股以上,最低资本额2600两
张履谦 祖传田产4、5千亩,年收租约3万元。 保裕典资本2万元,年营业额9万元,年收典息约1.5万元。 同上,但在任该两厂经理期间垫款甚多。
杭祖良 购置田产约数百亩。 杭禄富记纱缎庄,资本约2万元 苏省铁路股东,苏经、苏纶厂少量股本。
——摘编自《苏州商会档案》
材料三:在2014年9月召开的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绅商阶层带有“过渡特征”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绅商阶层兴起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育当代新乡贤的条件。
23.(2022·广东)[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建寅(1845-1901),科学家徐寿之子,从小研习“格致之学”,怀抱科学救国理想。早年效力于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1874年,研制成功硝酸,产品广泛应用于火药制造。1875年,被任命为山东机器局总办,营建兵工厂,“躬自创造,未尝延用西人”。1879年,受命负责到欧洲考察造舰、兵工,“留心访询”,订购舰只。在德国订造的两艘铁甲船后来成为北洋舰队的主力“镇远”舰和“定远”舰。在欧洲期间,还悉心考察近代工业技术和管理制度,所撰《欧游杂录》详细记录了多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并绘制了许多草图。这部书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份珍贵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外国停止供应火药,他创办火药厂,亲自试制无烟火药,“日手杵臼,亲自研炼”,很快获得成功。后试验室不幸发生爆炸,他献出了宝贵生命。
——摘编自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
(1)概括徐建寅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贡献。
(2)简述詹天佑、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科学家的共同精神品质。
24.(2021高二下·民乐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解决当时的“积贫”问题,王安石的指导原则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中小工商业者发展,从根本上巩固并扩大税源;强迫逃避税负成性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特权阶层多交税费,强迫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市民、未成丁、单丁、女户、佛寺道观和官员家庭交纳免役钱。
——摘编自姜锡东《“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内外交困的清朝政府对其经济政策作了调整。核心是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清政府在采取措施维持、改造和扩张国家资本的同时,也放宽了对私人资本的限制,鼓励和允许他们在一些领域中的发展,个别的还给予一定的资助与扶持。
——摘编自徐卫国《论甲午战后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1)指出材料一中王安石变法是如何解决“积贫”问题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经济政策调整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
25.(2021高一下·深圳开学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从未间断。(20分)
材料一 辉煌的过去和衰败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首先觉察到了这种危机。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
——摘编自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材料二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
在不同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中国各利益集团争权夺利,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族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1937年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而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
——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举例说明1840—1912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要求:选择两个阶级各举一例即可,所举事例应体现不同斗争形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条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由材料“地方督抚主导创办了42家军工厂”可知洋务企业提高了中国的军事实力,“但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投资仅占其同期财政总收入的4.2%,财政总支出的4.0%”表明政府并未大力支持洋务运动的发展,且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因此材料表明早期工业化受制于政府政策,C项正确;
材料强调清政府对洋务运动的态度,排除A项;
仅从清政府对洋务企业投资少不能判定其财政困难,也可能是没有投资意向,排除B项;
材料不涉及自然经济且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就开始逐步解体,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投资仅占其同期财政总收入的4.2%,财政总支出的4.0%”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采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运行,因此B符合题意;
A错误,军用企业并没有官督商办形式;
CD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学生需要正确区分军事工业企业和民用企业,难度较低。
3.【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下层人民的革命斗争史”,A项正确:
B项《海国图志》是魏源代表作,是地主阶级的教亡探索,排除;
C项《青年杂志》是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数亡探索,排除;
D项《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资产阶级的数亡探索,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下层人民的革命斗争史”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阶级和抗争对象等史实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可分析出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项正确;
选项A,鸦片战争后没有出现瓜分狂潮,排除A项;
选项B,沙俄侵占大片领土体现不出材料土分裂似瓜,排除B项;
选项C,“土分裂似瓜”指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结合,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注意扣住材料的信息“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等,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轮船、铁路、公路等晚清中国交通不是独立自主发展的,即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故C正确;
材料是强调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而非西方控制中国近代运输,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是强调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文通发展而非阻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轮船、铁路、公路等的出现说明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并非缓慢,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材料“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是解题的关键。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由柱形图所对应的省份和企业数量可知,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不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均有一定的分布,但是直隶、江苏、山东、湖北、福建、广东发展相对较好,这是因为这些地区要么分布在政治中心,要么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开放口岸较多,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C项正确;
根据柱形图不能直接得出洋务企业在南方优势明显,A项错误;
图示无法体现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之间的关系,B项错误;
图示虽能体现湖北的军事工业数最多,但这并非说明其近代化水平最高,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图示内容及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此后。孙中山、严复、康有为、粱启超等一大批政治新秀相继出场,由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人剧。”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基本上是“和平发展”,甲午早日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前仆后继,故“孙中山、严复、康有为、粱启超等一大批政治新秀相继出场,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人剧。”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了,也警醒了中国人。
8.【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商的名词非常多,说明大家都非常关注近代工业,体现了中国现代化问题受到社会社会的广泛关注;
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实业救国的思想应该是19世纪后期才出现,主要是甲午战争以后;
C.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D.材料反映的主要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要求,而不是政治诉求。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商+”思维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9.【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中开放“重庆、苏州”关键信息可知,该条约是《马关条约》,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开放湖北沙市、四川重庆、江苏苏州、浙江杭州为商埠,因此文中的空缺处应填杭州,故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马关条约》内容的掌握。
10.【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的观点是“中体"为“西用"能进入中国奠定了基础,即认为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是东西方文明结合的种特殊形式,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中国近代国家民族意识萌发的信息,故排除A;
C项说法错误,国人还保留有“天朝上国观念,故排除;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故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考查了考生阅读史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张謇的经历可以看出,其始终在践行创办实业的路径,结合其生活的时代可知,张謇的做法实则是在实践实业救国理念,D正确;
通过张謇的经历无法断定当时工业体系的状况,排除A;
民主政治在张謇的经历中无法体现,排除B;
张謇的经历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并不凸显,因此无法直接证明,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实业救国,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实业救国论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甲午战争 (1894年-1895年) 后,陈炽宣称:今后中国的存亡兴废,"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续富国策·劝工强国说》),这可说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论的滥觞。
12.【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时务”是指洋务派在“求富”口号的指导下兴办的民用企业,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创办军事工业属于洋务运动第一阶段;
C选项错误,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洋务运动自身并未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选项错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洋务运动提出“求富”口号,兴办民用企业,客观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13.【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逆匪’窜扰江省,今岁南粮恐输不易,京仓之米亟应计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逆匪”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当时他们的活动区域主要在是江浙地区,A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没有体现航运的发展,B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与维新运动、义和团无关,C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逆匪’窜扰江省,今岁南粮恐输不易,京仓之米亟应计及。”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14.【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源将英国议会和清朝“八大王坐而议政”等同,都是传统“王道”政治的体现,这体现魏源以中国视角解读西方文化,所以D正确;
材料内容不能反映魏源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所以A错误;
仅凭材料内容,不足以证明魏源“广泛关注外部世界的变化”,所以B错误;
根据材料“将两者等同视为传统‘王道’政治的体现”可知,“推崇英国君主立宪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思想的萌发,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魏源著《海国图志》,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指导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15.【答案】D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行是外国商人在中国设立的商行商号,洋行数量的增多及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表明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D正确;
A错误,“决定”说法过于绝对化;
B错误,洋行反映的是商品输出;
C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势力深入内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两次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侵华加剧,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16.【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将原来对西方称呼由“夷”改为“洋”或者“泰西”,这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为了适应时局的变化被迫做出的改变,故选C项;
清政府“天朝上国”梦醒应该是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而不是19世纪60年代,排除A项;
当时西方与中国是不平等关系,排除B项;
是清政府做出了开展洋务运动的决策后,才不得不改变对西方国家的称呼,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的影响,解答本题根据“ 60年代起,清政府以“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称呼西方国家,“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7.【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从材料“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的描述中可以分析出,1865-1894年中国新式企业大多分布自上海、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其他地区比较少,这反映出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故C正确;
选项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战后,故A错误;
选项B,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故B错误;
选项D,材料没提供可比较的参照物,无法体现出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结合,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注意扣住材料的信息“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等,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8.【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上海”“台湾”“唐胥铁路”“南通”等信息判断,中国的新鲜事物在沿海地区出现较早,②正确;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近代中国的博物馆及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建立在学习西方基础上,因此学习和效仿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方式,③正确;
①错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因此地主阶级洋务派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④错误,西方当时意在侵略中国,打开中国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将西方技术文化等传入中国, 因此促进中国的近代化并不是西方势力的主观意图;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9.【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孙中山却认为太平天国发动了‘民族大革命’,洪秀全等是‘民族英雄’”是由于太平天国革命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C正确;
太平天国的目标是建立“天朝上国”,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建立民主共和国,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革命派夸大了太平天国的意义,排除B;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告终,没有体现反帝反封的功绩巨大,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沉重打击了封建腐朽统治和外来侵略势力。
20.【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国(学习西方文明)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会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得出作者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的批判,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A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对中体西用的批判,排除B;
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制度,排除C;
材料是在批判洋务运动,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战争,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21.【答案】(1)发展演变: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全国性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兴盛;专业性市镇的出现;白银货币化。
主要因素:政府的经济政策;国家的政治环境;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
(2)变化:汇丰银行;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评价:给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进程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1)发展演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全国性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兴盛、专业性市镇的出现、白银货币化。主要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国家的经济政策、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及农业手工业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三个角度分析。
(2)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给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会推动思想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进程。
故答案为:(1)发展演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全国性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兴盛;专业性市镇的出现;白银货币化。
主要因素:政府的经济政策;国家的政治环境;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
(2)变化:汇丰银行上海平准股票公司。评价:给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进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一问,需根据题干中“元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演变”及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第二问,需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22.【答案】(1)主要特点:以民间力量为主;接受官方的指导;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组织形式多样。作用:弥补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足;对基层社会实施了有效管理;保证了国家赋税、兵役和劳役的征发;维持了基层社会的统治秩序;推动了基层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乡绅势力的膨胀。
(2)表现:仍然从事封建性土地经营;经营传统的商业;投资创办近代工业;参与近代企业的管理。历史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利润的刺激等。
(3)乡土性宗法关系依然存在;乡绅自治的传统;浓厚的家国情怀;基层自治的政策支持;乡村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1)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可归纳出以民间力量为主;根据材料“一是官方出面组织、作为上层统治伸向基层统治触角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可归纳出接受官方的指导;根据材料“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可归纳出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从材料中的组织形式来看,组织形式多样。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弥补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足、对基层社会实施有效管理、保证了国家赋税的征发、维持基层社会的统治秩序、推动基层社会的发展及导致乡绅势力的膨胀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表现:根据材料“祖传田产6、7千亩,年收租约5万元”可归纳出仍然从事封建性土地经营;根据材料“保裕典资本2万元,年营业额9万元,年收典息约1.5万元”可归纳出经营传统的商业;根据材料“投资苏经苏纶丝、纱两厂”可归纳出投资创办近代工业;根据材料“但在任该两厂经理期间垫款甚多。”可归纳出参与近代企业的管理。历史背景: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及利润的刺激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条件:纵观整个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乡土性宗法关系依然存在、乡绅自治的传统、浓厚的家国情怀、基层自治的政策支持及乡村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主要特点:以民间力量为主;接受官方的指导;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组织形式多样。
作用:弥补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足;对基层社会实施了有效管理;保证了国家赋税、兵役和劳役的征发;维持了基层社会的统治秩序;推动了基层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乡绅势力的膨胀。
(2)表现:仍然从事封建性土地经营;经营传统的商业;投资创办近代工业;参与近代企业的管理。历史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利润的刺激等。
(3)乡土性宗法关系依然存在;乡绅自治的传统;浓厚的家国情怀;基层自治的政策支持;乡村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和当代的基层管理,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 “答案”的能力。例如,本题的第一问的特点,就可以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直接找到答案;第二问的历史背景,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不同的角度分别作答。
23.【答案】(1)翻译西书,传播西方科学知识,有利于社会启蒙,推动科技教育近代化;研制硝酸,研究和制造现代火药,推动科技研究近代化;营建兵工厂,创办火药厂,推动产业近代化;考察近代工业技术和管理制度,记录先进制造工艺和设备,推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近代化。
(2)家国情怀(或爱国主义);勇于实践;奋斗献身;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1)综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根据“早年效力于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可以得出翻译西书,传播西方科学知识,有利于社会启蒙,推动科技教育近代化;根据“研制成功硝酸,产品广泛应用于火药制造”可以得出研制硝酸,研究和制造现代火药,推动科技研究近代化;根据“被任命为山东机器局总办,营建兵工厂”、“他创办火药厂,亲自试制无烟火药”可以得出营建兵工厂,创办火药厂,推动产业近代化;根据“还悉心考察近代工业技术和管理制度,所撰《欧游杂录》详细记录了多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可以得出考察近代工业技术和管理制度,记录先进制造工艺和设备,推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近代化。
(2)根据“怀抱科学救国理想”“躬自创造,未尝延用西人”、“创办火药厂,亲自试制无烟火药”、“试验室不行发生爆炸,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等信息可知共同的精神品质包括家国情怀、勇于实践、奋斗献身、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结合,准确作答的能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并把握解题思路,同时注意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 “答案”的能力。例如,本题的第一问的历史贡献,就可以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直接找到答案;第二问的精神品质,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作答。作答时特别需要注意语言表述的规范性。
24.【答案】(1)措施:发展农业和中小工商业以扩大税源;强迫地主、富商和特权阶层交税;征收免役钱以扩大征税对象。
(2)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的严重困难;都采取了放宽私人工商业的政策;都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王安石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中小工商业者发展,从根本上巩固并扩大税源”可得出发展农业和中小工商业以扩大税源;根据材料一“强迫逃避税负成性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特权阶层多交税费,强迫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市民、未成丁、单丁、女户、佛寺道观和官员家庭交纳免役钱”可得出强迫地主、富商和特权阶层交税;征收免役钱以扩大征税对象。
(2)根据材料一“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中小工商业者发展,从根本上巩固并扩大税源”和材料二“核心是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可得出都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的严重困难;根据材料一“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中小工商业者发展”和材料二“清政府在采取措施维持、改造和扩张国家资本的同时,也放宽了对私人资本的限制,鼓励和允许他们在一些领域中的发展,个别的还给予一定的资助与扶持”可得出都采取了放宽私人工商业的政策;根据材料一“强迫逃避税负成性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特权阶层多交税费,强迫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市民、未成丁、单丁、女户、佛寺道观和官员家庭交纳免役钱”和材料二“个别的还给予一定的资助与扶持”可得出都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1)措施:发展农业和中小工商业以扩大税源;强迫地主、富商和特权阶层交税;征收免役钱以扩大征税对象。
(2)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的严重困难;都采取了放宽私人工商业的政策;都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清末新政,第一问,需根据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及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归纳。第二问,需根据材料一、二中的有效信息及王安石变法、清末新政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25.【答案】(1)示例: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资政新编》提岀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出的问题。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帝制,建立共和政体,传播民主共和理念,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2)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指导;根据地建立各级行政机构;进行土地革命,红军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3)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收回了宝岛台湾,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原有工业布局,扩大了现代工业区域;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及表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1840-- 1912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根据材料中“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林则徐或洋务派活动、太平天国或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等史实说明1840-- 1912年中国社会地主、农民和资产阶级为挽救危亡、振兴中华进行的探索;注意题目中强调的要求,即选择其中的两个阶级,每个阶级各举-例, 所举事例应体现不同斗争形式等。
(2)依据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道路的正确、根据地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的作用和民心所向等方面分析回答。
(3)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结合抗日战争:的性质以及收回台湾等角度分析;依据材料“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结合抗日战争对民族觉醒和增强民族凝聚力角度分析;依据材料“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结合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等角度分析;依据材料“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结合所学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意义分析;依据材料“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所学从抗日战争对民主革命胜利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分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努力探索,第一问结合1840~1912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作答;第二问结合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条件分析;第三问结合抗战和民族复兴的关系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