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1课时 溶液的酸碱性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常温下纯水中c(H+)=________________,c(OH-)=__________mol·L-1。
水的离子积可表达为KW=______________,KW与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其变化只受______影响,随_____升高而增大。1.2.1×10-7 mol·L-1c(H+)·c(OH-)温度1×10-7 温度掌握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
掌握溶液中pH的计算方法。1.2.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溶液中c(H+)与c(OH-)相对大小决定的。
(1)c(H+)>c(OH-),溶液呈___性;
(2)c(H+)=c(OH-),溶液呈___性;
(3)c(H+)pH
(1)计算公式:pH=__________。
(2)适用范围:0~14。
(3)表示意义: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1.2.酸中碱-lg c(H+)pH的测定方法
(1)酸碱指示剂法
该法只能测溶液pH的大致范围,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甲基橙、______、_____。
(2)pH试纸法
常用的pH试纸有_____试纸和_____试纸。前者的pH差值为___,后者的pH差值约为________。
(3)pH计测定法3.石蕊酚酞广范精密10.2或0.3 某溶液的pH=7,该溶液一定呈中性吗?
提示 不一定。在25 ℃时,水的离子积KW=1×10-14,c(H+)=1×10-7mol·L-1,pH=7,但KW受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KW增大,c(H+)和c(OH-)都增大,pH减小,同理当温度降低时,pH会增大。但无论pH大小,纯水都一定呈中性。【慎思1】 如何根据溶液的pH计算溶液中的c(H+)和c(OH-)?试推导其计算关系式。【慎思2】1.溶液在25 ℃时,c(H+)、pH与酸碱性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2.溶液中c(H+)越小,c(OH-)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弱,碱性越强,pH越大,反之亦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H=7的溶液一定显中性
B.pH=6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C.c(H+)D.c(OH-)=1×10-6 mol·L-1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解析 只有在25 ℃时,pH=7或c(H+)=10-7 mol·L-1的溶液才显中性,pH<7或c(H+)>10-7 mol·L-1的溶液才显酸性,pH>7或c(OH-)>10-7 mol·L-1的溶液才显碱性。因此A、B、D选项中的叙述均不正确。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根本标准是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如C项中c(H+)答案 C【例1】?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时,必须是在常温下进行,因为温度会影响水的电离,使溶液的pH改变。 在313 K时,水的Kw=3.8×10-14。则在313 K时,c(H+)=10-7 mol·L-1的溶液 ( )。
A.呈酸性 B.呈中性
C.呈碱性 D.无法判断【体验1】?答案 C单一溶液pH的计算
(1)酸溶液:pH=-lg c(H+);
或直接求pOH=-lg c(OH-),据pH+pOH=14(25 ℃时)再求pH。1.酸碱混合pH的计算2.强酸与强碱混合
(1)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pH=7。
(2)酸过量:3.酸与碱等体积混合
当酸与碱pH之和为14(即pH酸+pH碱=14)时
(1)若为强酸与强碱,则pH=7
(2)若为强酸与弱碱,则pH>7
(3)若为弱酸与强碱,则pH<74. 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 )。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例2】?答案 CpH=a的强酸和pH=b的强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
(1)若a+b=14,则c(H+)=c(OH-),溶液pH=7;
(2)若a+b>14,则c(H+)<c(OH-),溶液pH>7;
(3)若a+b<14,则c(H+)>c(OH-),溶液pH<7。 25 ℃时,pH=5的盐酸和pH=9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体积比11∶9混合,混合液的pH为 ( )。
A.7.2 B.8 C.6 D.无法计算【体验2】?答案 C 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小明和小亮两同学开展了题为“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研究”的探究活动。他们的方案如下:
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1 mol·L-1的溶液100 mL;
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pH,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 mL;
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 mL,加水稀释为100 mL;
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支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实验探究十五 测定酸HA是弱电解质【案例】(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______(填“<”、“>”或“=”)1;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________。
A.装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C.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速率一样快
(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
(5)写出HA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实验题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道很好的题目。它不但考查了一些有关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的重要知识,同时还考查了一些综合实验能力。100 mL 0.1 mol·L-1HA溶液,若HA为弱强,c(H+)<0.1 mol·L-1,pH>1。100 mL pH=1的HA和盐酸比较,c(盐酸)=0.1 mol·L-1,若HA为弱酸,则c(HA)>0.1 mol·L-1。分别取10 mL pH=1的盐酸和HA溶液,同时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盐酸溶液中c(H+)=0.01 mol·L-1,HA溶液中c(H+)>0.01 mol·L-1,因为加水稀释时,HA的电离度增大,即有一部分HA分子会电离出H+,因此在稀释后100 mL盐酸和100 mL HA溶液中分别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时,HA溶液产生氢气速率快。(4)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方法还有一些,比如①测定物质的量相同的HA和一元强酸溶液的导电能力;②取相同条件下pH相同的HA与一元强酸溶液分别稀释100倍后测其导电能力;③取相同条件下pH相同的HA与一元强酸溶液,分别稀释到相同的pH,测加水量的多少;④取相同条件下,pH相同的HA与一元强酸溶液分别加相应的钠盐固体,测pH变化值的大小。答案 (1)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 B
(3)配制pH=1的HA溶液难以实现,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
(4)取相同条件下,pH相同的HA与一元强酸溶液分别加相应的钠盐固体,测pH变化大小,HA溶液中,pH有较明显变化,证明为弱电解质(合理即可)课件28张PPT。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写出盐酸与NH3·H2O、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 H++NH3·H2O===NH4++H2O H++OH-===H2O。
100 mL 0.1 mol·L-1的盐酸与相同浓度的Ba(OH)2恰好反应,消耗Ba(OH)2溶液的体积为多少?
提示 50 mL。1.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了解指示剂的选择及滴定误差分析。
1.2.3.概念
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_________来测定未知浓度的_________的实验方法叫做中和滴定。
原理
利用酸和碱反应时,c(H+)·V酸=___________(适用于强酸和强碱)
酸碱滴定曲线是酸碱混合过程中以滴加酸(或碱)的量为横坐标,以___________为纵坐标绘出的一条曲线。酸碱反应终点附近的pH突变范围,是选择合适的酸碱指示剂的依据。1.2.3.酸(或碱)碱(或酸)c(OH-)·V碱溶液的pH滴定管的使用
(1)滴定管分为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两种,构造如图。两者构造不同,不能混用,酸式滴定管只能盛装____性(HF除外)或_____性溶液,碱式滴定管只能盛装___性溶液。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4.酸氧化碱(2)检查仪器: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活塞__________。
(3)润洗仪器:在加入反应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
装的溶液润洗_______遍。
(4)加入反应液:分别将试剂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位
于滴定管___刻度以上2~3 mL处。
(5)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_________,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_____________
,准确读取数值并记录。
5.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1)开始时:酸或碱浓度较大,加少量碱或酸对pH影响_____。
(2)接近终点时,一滴(0.04 mL)碱或酸即可引起___________。是否漏水2~30充满液体不大溶液pH突变处于某一刻度 结合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分析,酸碱恰好反应时就是滴定终点吗?
提示 不是。酸碱恰好反应是指酸所提供的H+与碱所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理论上讲,强酸强碱完全反应时的pH应为7;而滴定终点是指指示剂颜色恰好变化的点,二者不相同,选择指示剂时,应使酸碱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落在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之内。【慎思1】 在滴定操作时,通常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 使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更易观察,便于滴定终点判断,减小实验误差。【慎思2】 pH在医疗、环保、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有哪些应用?
提示 (1)医疗上
①测试血液的pH,诊断疾病。
②调控体液的pH,辅助治疗疾病。
(2)生活中:人们洗发时使用的护发素,其主要功能就是调节头发的pH使之达到适宜的酸碱度。
(3)在环保领域中:酸性或碱性废水的处理常常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结合pH自动测定仪进行监测和控制。
(4)在农业生产中:因土壤的pH影响植物对不同形态养分的吸收及养分的有效性,各种作物的生长都对土壤的pH范围有一定的要求。
(5)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溶液pH的控制常常是影响实验结果或产品质量、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慎思3】滴定管分酸式和碱式两种,使用时不能混用。酸式滴定管下端是玻璃活塞,可用于盛装酸性或强氧化性物质的溶液,但不能盛装碱性溶液和氢氟酸;碱式滴定管下端是橡胶管和玻璃球,可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但不能盛装酸性、强氧化性物质的溶液和氢氟酸。
注意滴定管的刻度:所有滴定管的“0”刻度都在上方,往下刻度值越来越大,上、下端各有一部分没有刻度,因此当液面位于“0”刻度时,所装溶液的体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量筒刻度大小顺序与滴定管相反,小刻度在下,大刻度在上。
滴定管外壁标有规格(容量)、使用温度和刻度。滴定管的刻度值可估读到0.01 mL。
使用方法:检漏、洗涤、润洗、注液、排气、调零、放液、读数、记录。2.3.4.1. 在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 mol·L-1的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 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用0.1 mol·L-1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 ( )。【例1】?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等于20 mL D.等于5 mL
解析 若要正确解答本题,必须准确了解滴定管的刻度特征。如右图所示,滴定管下部无刻度线部分直至尖嘴底部均充满溶液,因而把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其体积大于20 mL,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应大于20 mL。
答案 A
抓住滴定管的结构特点,“0”刻度在上方,从上至下依次增大;尖嘴部分无刻度。 (1)下图是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
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体验1】?(2)右图1表示10 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 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mL;
图2表示25 mL酸式滴定管中某酸的体积,D与E之间的刻度差为1 mL,图1 图2如果刻度D为4,则该酸式滴定管中液体体积的读数为________mL。
答案 (1)量筒 容量瓶 滴定管 温度计 (2)3.2 4.60
中和滴定操作
(1)滴定前的准备
滴定管:检漏→水洗→润洗→注液→赶气泡→调液面→记录初始读数。
锥形瓶:水洗→装液→滴加指示剂。
(2)滴定
滴定时,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或挤压碱式滴定管玻璃球),右手不断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滴定终点判断
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时即为滴定终点。读出并记录终点读数。
(4)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求出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浓度。1.常见的误差分析(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2. 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测定盐酸的浓度。请完成下列填空:
(1)配制100 mL 0.10 mol·L-1 NaOH标准溶液。
①主要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________(冷却后)→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________→________→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②称量________g氢氧化钠固体所需仪器有:天平(带砝码、镊子)、________、________。
(2)排除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________(填图编号),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例2】?(3)取20.00 mL待测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配制的标准液NaOH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①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解析 (1)题目要求配制100 mL 0.10 mol·L-1 NaOH标准液,应用天平称取0.1 L×0.10 mol·L-1×40 g·mol-1=0.4 g氢氧化钠固体。由于NaOH属于腐蚀性药品,不能放在天平上直接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一般用烧杯或表面皿)中进行称量。
(3)①根据指示剂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②计算盐酸的浓度时,应计算三次的平均值,因NaOH标准液浓度以及待测液的体积都一样,故只算NaOH溶液体积的平均值即可。③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相当于把数值看小,造成测定结果偏小;酸式滴定管的作用在本题中是移取溶液,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导致待测液浓度偏小,测定结果偏低;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对结果无影响。
答案 (1)①转移 定容 摇匀 ②0.4 烧杯(或表面皿)
药匙 (2)丙 (3)①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时,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粉红色并且在半分钟内颜色不褪去 ②0.11 mol·L-1
③D(1)在回答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时,要强调出在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褪去(或不复色)。
(2)在进行相关计算时,要注意取出样品溶液与原样品所配制溶液量之间的关系。 某烧碱样品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操作。
A.在250 mL的容量瓶中定量配成250 mL烧碱溶液;
B.用移液管量取25.00 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2~3滴
指示剂甲基橙;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ω g,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
解;
D.将浓度为m mol·L-1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节液面,开始读数为V1;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橙色为止,记下读数
V2。【体验2】?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滴定管里液面的高度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步骤的操作中,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步骤的操作中液面应调节到__________,尖嘴部分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学生实验时把锥形瓶用烧碱样品洗涤,使测得的浓度偏高还是偏低?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烧碱样品纯度的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中和滴定操作的步骤要以实验为基础,并注意各步操作的注意事项及原因。注意滴定管与量筒刻度的区别,了解滴定管的构造。滴定误差分析时,应将错误操作归结为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是偏多还是偏少。操作中先配制250 mL NaOH溶液,取25.00 mL于锥形瓶中,用硫酸进行滴定,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过程中需注意:滴定管应用所盛液体润洗,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切,尖嘴部分应充满液体等。
答案 (1)C A D B E(或CABDE) (2)读数时,不能俯视或仰视,视线应与凹液面底部相平,读数时应精确到
0.01 mL (3)使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更为明显,易于判断滴定终点 (4)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某一刻度 充满液体,无气泡 (5)偏高 碱液样品沾在锥形瓶内壁使锥形瓶里烧碱的物质的量增加,需耗用标准硫酸溶液的体积增大,故使测出的烧碱溶液浓度偏高 (6)0.8(V2-V1)m/ω×100%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定未知。如果不是酸碱之间的反应,而是其他类型的反应,若原理相同,也可以用该实验手段进行已知测定未知的操作。
如氧化还原滴定:
(1)原理:利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滴定原理,可求氧化剂(或还原剂)溶液的浓度。实验探究十六 氧化还原滴定【探究原理】(2)指示剂的选择
①酸性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
原理:2MnO4-+6H++5H2C2O4===10CO2↑+2Mn2++H2O
指示剂:酸性KMnO4溶液本身呈紫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当滴入一滴酸性KMnO4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②Na2S2O3滴定碘液
原理:2Na2S2O3+I2===Na2S4O6+2NaI
指示剂:用淀粉作指示剂,当滴入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并且半分钟内不变蓝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现有0.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和未知浓度的无色Na2SO3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MnO4-+5SO32-+6H+===2Mn2++5SO42-+3H2O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滴定实验所需仪器有下列中的________。
A.酸式滴定管(50 mL) B.碱式滴定管(50 mL) C.量筒(10 mL) D.锥形瓶 E.铁架台 F.滴定管夹 G.烧杯 H.白纸 I.胶头滴管 J.漏斗
(2)不用________(酸、碱)式滴定管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何种指示剂,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前平视酸性KMnO4溶液液面,刻度为a mL,滴定后俯视液面刻度为b mL,则(b-a) mL比实际消耗酸性KMnO4溶液体积________(多、少)。根据(b-a) mL计算得到的待测浓度,比实际浓度________(大、小)。【案例】 解析 (1)因为氧化还原滴定实验类似于中和滴定,由中和滴定实验所需仪器的选用进行迁移可得出正确答案。
(2)由于KMnO4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管,故不能用碱式滴定管盛放酸性KMnO4溶液。
(3)MnO4-为紫色,Mn2+为无色,可用这一明显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
(4)滴定后俯视液面,所读数值偏小,所测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
答案 (1)ABDEFH
(2)碱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腐蚀橡胶管
(3)不用指示剂,因为MnO4-转变为Mn2+时紫色褪去
(4)少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