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河流
第1课时 以外流河为主
知识与能力:
认识我国主要河流;概括内流区和外流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对比我国东部四条代表性河流的流量变化,掌握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学习精神;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我国的主要河流,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及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河流,它们如同血脉一样分布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著名河流呢?
学生(讨论):长江、黄河、珠江等。
教师(运用多媒体快速闪过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黑龙江等):除了同学们说的河流以外,我国还有很多大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的河流,了解我国河流的基本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河流概况
1.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2~43内容,2分钟内找出外流河、内流河、流域、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定义。
提示: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流域:汇集河水的地域。
外流区:外流河的流域。
内流区:内流河的流域。
2.读教材P42图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找出流入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主要河流。
提示:太平洋水系: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印度洋水系:雅鲁藏布江、怒江。
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
3.读教材P42图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找出主要的内流河。思考:为什么部分河段是虚线?
提示:内流河:塔里木河、弱水。内流河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中途河流渗漏、蒸发和用水,中、下游就会出现断流。
4.结合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和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我国河流分布特征。
提示: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5.读教材P42图2.30,观察图中外流区、内流区界线,对照前面所讲的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及山脉的分布图,说说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或以什么山脉为界。
提示: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6.教师提问:对照图中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提示:我国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教师进一步提问:联系前面所学的降水的知识,分析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影响因素。
提示:东部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水量大;西部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7.拓展延伸:我们前面认识的河流都是天然河,在我国还有很多人工河,最著名的就是京杭运河,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P44“阅读材料”,了解京杭运河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现在起到的作用。
教师过渡:由于我国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的差异,因此我国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速等方面差异显著。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我国河流在这些方面的特征。
(二)河流水文特征
1.教师讲述:河流在水位、水量、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2.学生阅读教材P43图2.31,结合图2.2、图2.13、图2.18比较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完成表格:
河流 流量 汛期(时间) 结冰期 含沙量
秦岭—淮河以北 松花江 不大 短(夏季) 最长 小
黄河 不大 短(夏季) 长 最大
秦岭—淮河以南 长江 最大 长(夏季) 无 小
西江 大 最长(夏季) 无 小
3.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1)为什么河流汛期都集中在夏季,但汛期长短不一样?
(2)为什么西江汛期长,但流量比长江小?
(3)为什么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有结冰期?
(4)为什么黄河含沙量最大?
(5)松花江在5月份有一个较小的流量高值,为什么?
(6)我国西部塔里木河夏季河流也会上涨,出现汛期,成因是否和东部河流一样?
提示:(1)夏季降水集中,秦岭—淮河以北,雨季短,年降水量小;秦岭—淮河以南,雨季长,年降水量大。
(2)西江流域面积小,河流短;长江流域面积大,河流长,支流多。
(3)秦岭—淮河是一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4)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5)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较多,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6)虽然汛期都在夏季,但成因不一样。塔里木河流经干旱区,夏季降水仍然少,但附近山区冰雪融水增多,补充了水源,流量增大。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读图和探究活动学习了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总结了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通过读图学习归纳了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分布特征,从河流分布地区的气候、地形等特征,分析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见课件
本节课地理信息丰富,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生在教师展示不同图片的过程中从图上找到相关河流,并且了解相关河流的基本情况,教师在讲解不同河流的时候,穿插展示相关河流的趣闻或视频资料,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任务较好地完成。但是在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时候,有的同学不能及时联系前面学习的地形和气候知识来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这说明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比较欠缺,以后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