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
第三节 水资源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有限的水资源,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知识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教学难点:读图分析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一、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短片《我是水》让学生感受,并由老师总结出水是有限的,如果让它回到最原始的形态要经过一万年,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从而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时空分布不均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5第一自然段内容,向学生说明水资源的概念,中国水资源的构成。
提示: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国主要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2.学生阅读教材P75图3.13,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观察图中的红线即水资源南、北界线,说说该界线大致以什么为界。
(2)从图中南方与北方河流的径流量判断,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有什么特征?
提示:(1)大致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
(2)水资源南丰北缺。
教师补充: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足20%,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3.学生阅读教材P76文字内容,分析图3.14,完成以下任务:
(1)归纳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2)思考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提示:(1)夏秋多,冬春少。
(2)我国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是形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而我国季风气候,降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是造成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4.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成三个小组,阅读教材P76~77“活动”中的三则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示:(1)资料一,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资料二,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布不均;资料三,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分布不均。
(2)华北平原水资源总量少,会导致这里干旱缺水,出现旱灾;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多的月份会出现涝灾,持续晴天时会出现旱灾;云南省降水少的年份也会出现干旱缺水的状况。总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会导致旱涝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教师过渡:我们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呢?
(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1.学生阅读教材P77文字内容,读图3.15,合作讨论,完成以下任务。
(1)说说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
(2)说一说兴修水库的功能。
(3)说出黄河、长江上的主要水利枢纽。
提示:(1)兴建水库。
(2)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变化。
(3)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长江:三峡工程。
教师过渡:解决了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那么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应怎样解决呢?
提示:跨流域调水。
教师讲述: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把水资源从丰富的地区调到缺乏的地区。
2.读图探究:阅读图3.16“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同桌互相交流合作,讨论探究并完成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什么地方的水调到哪里?
(2)南水北调工程分几条调水路线?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工程各自经过哪里?
师生共同归纳:(1)南水北调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
(2)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3)东线工程沿京杭运河调水,调至山东与天津。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调到北京与天津。西线方案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3.结合图3.17、图3.18,说说除南水北调工程外,还有什么调水工程。
提示:还有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将河北境内的滦河水跨流域调入天津,缓解了当地的用水困难。引黄入晋工程从黄河干流的万家寨水库引水,分别调入山西的太原、大同、朔州三个能源基地。
教师过渡: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水利工程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水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缺水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另外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4.展示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图片。
教师提问: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同学们想想都有哪些呢?
提示:水龙头不关,洗菜、洗衣用水多等。
教师讲述:据统计,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但有效利用的水只占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1/3左右;工业万元产值的耗水量也比发达国家多一倍。另外,还有被污染的水资源。
5.学生阅读图3.19“就地取‘材’”,该漫画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
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在利用水资源时,水污染也比较严重。化肥、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等污染了河流,造成水污染。
教师讲述:严重的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大量的生产、生活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湖,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水环境恶化,使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紧张。这就需要我们做出一些行动来,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提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师总结: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6.阅读图3.20,举例说明如何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提示:农业方面: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浸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方面: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家庭方面: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解决措施,还有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其中,南水北调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要知道其三条线路分别经过哪些地区和其重要意义。节约用水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最重要的措施,要知道不同部门的节水措施,并且能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地进行节约用水。
见课件
本节课设计以我国水资源现状→特点→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为主线,层层递进,重难点各个击破,落实了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