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
第二节 农业
第1课时 农业及其重要性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知识与能力:
知道我国农业的重要性;能运用资料、地图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东西差异及成因;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牧区的名称及重要农业区、林区、渔业分布区的名称;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我国农业南北生产的差异及成因;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据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通过分析我国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分析造成我国农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下列图片:
教师:图中的这些食物分别来自哪些部门?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他们都来自农业部门,且不同的食物来自不同的农业部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农业。
二、探究新知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教师提问: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出例子。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服装、报刊、木制家具等)。
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可以理解农业为各行各业提供原材料,认识农业的重要性。
2.多媒体出示下列图文材料,请学生完成连线题,认识农业的不同部门。
3.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最基本的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农业,农业还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观察图4.7“一位农村中学生和一位大学生的对话”,两个人代表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方框中的文字是他们对农业的不同看法。结合教材P92“阅读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在讨论和争辩中合作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提示:生产:农业可为工业提供的原料有:棉花(为纺织工业提供)、木材(为造纸工业、家具制造业提供)、甜菜和甘蔗(为制糖工业提供)、各种鱼类和各种水果(为食品工业提供)、各种肉类(为食品加工工业提供)。
生活:吃→稻米、面食(小麦);肉、蛋、奶等各种食品;苹果、梨、香蕉等各种水果;穿→纯棉衣服;羊毛衫、牛毛衫等;用→皮带、皮鞋、皮包等;各种木制家具。
教师总结:从以上事例可以说明,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教师过渡: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东部、西部,南方、北方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的地区分布也存在很大差异。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我国是一个大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长期以来,各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农业部门和农业生产对象。阅读图4.10和图4.11,请同学们对比我国东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的农业有何差异。学生分两小组完成。
第一小组:对比我国东部与西部农业差异。
第二小组:对比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农业差异。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评议。最后将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提示:第一小组:我国东部与西部农业差异。
区域 产业 主要分布地区 原因
东部 种植业 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 主要由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决定
林业 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和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渔业 东南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渔业最发达)
分界线: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西部 畜牧业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第二小组: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农业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差异原因分析
北方 东北 旱地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华北 旱地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冬小麦、玉米、花生 水热条件较好
分界线: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
南方 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 水田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棉花、油菜 降水充沛,热量充足
2.探究活动:完成教材P95“活动”。
学生自主活动,讨论、交流、展示。
提示:(1)从我国地形图得出:我国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我国西部农产品主要产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或山地的山麓地带。因为这里有充足的水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3)我国东部地区的南方主要农产品以水稻、油菜、甘蔗等为主,北方主要农产品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如小麦属于耐旱的作物,北方地区降水少,热量少,适合种植小麦。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作物,南方地区降水多,热量充足,适合种植水稻。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农业的含义和分类,知道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全面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保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农业存在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不同的地形区。在东部种植业区,由于秦岭—淮河南北气候的差异,因此在农作物种类和作物熟制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见课件
本节课的重点是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并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本节课教学中,采用读图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的问题是虽然将农业的分布在图上明确展示,但学生还是很陌生,究其原因是没有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看图,初中地理图形很多,也很重要,学生要多看,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保障。另外,农业和气候、地形、经济活动、传统习惯等都有关系,其分布原因在简短的时间是很难讨论完成的。这个就需要学生平时的积累和对已学知识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