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汇”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考
文科综合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
24.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 -样”;亚里斯多德也声称,“我们不应假想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身,我们毋宁认为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公有。”这.表明古代雅典
A.人文主义兴起B.强调集体观念C.民主政治完善D.阶级矛盾缓和
25.公元前287年,罗马平民在法律上取得了罗马公民在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全部权力。恩格斯评价道:“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了国家,而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斗争的胜利
A.实现了社会平等B.为民主制奠定坚实基础
C.有利于帝国的扩张D.推动罗马社会的发展
26.黄邦和在《通向现代500年》中说:“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应该有基督教...15世纪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沿西非的海岸线南下,教皇任命他为骑土团长,并拔给他巨额的资金供他在西非传.....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世俗的要求罩上了神圣的光环。”作者意在说明
A.宗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B.宗教神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葡萄牙的殖民重心是在西非D.新航路开辟得到了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7.1613 年,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伊拉斯谟的《论男孩的礼貌教育》在被译为法文《孩子的道德文明》,与文明相关的一系列词汇如“文雅”、“审慎”、“礼貌”、“礼节”、“谦恭”等关键词在17世纪初的文献中频繁出现。而且在这些文献中,作者往往把礼仪及优雅的举止视为贵族阶层.血统的特有体现,以此作为高贵出身与其他阶层之间的重要区别。这表明文艺复兴
A.推动了世俗生活的文明化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D.巩固了贵族阶层的利益
28.20 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W. C丹皮尔说:“当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的高傲地位上推下来,牛顿把天体现象收服到日常习见的机械定律管制之下的时候,许多构成整个神意启示理论基础的默认假设,恰好也遭到了破坏。”这段话表明
A.科技的进步了否定了宗教的作用B.科技的进步彰显了理性的力量
C.科技的进步逐渐显示其是一把“双刃剑”D.宗教神学阻止了科技的进步
29.下表为18世纪中后期欧洲思想界部分情况简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B.启蒙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启蒙运动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D.不同国家间的发展的差异性
30.1762 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发文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国王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于是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并授意政府将其逮捕。这说明当时英国
A.革命的紧迫性B.制度的落后性C.矛盾的尖锐性D.改革的必要性
31.主日学校,名星期日学校,是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1780 年由英国出版业者、慈善家雷克斯在英格兰的格洛斯特首创,得到了各教派和工厂主的普遍支持和捐资,后来得到迅速推广盛行于19世纪上半期。材料表明主日学校
A.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B.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C.适应了工厂生产的需要D.强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32.1921年在新经济政策实施前,苏维埃政府把粮食税的税额标准确定为“根据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确定”,改变了之前的“根据农户收获量、人口和牲口数量,从农户产品中按百分比扣除”的预定方案。此举旨在
A.推动工业发展B.增加财政收入C.缓解社会矛盾D.平均社会财富
33.达达主义是兴起于“-战”期间的艺术运动。在达达主义者眼里,战争是一-场疯狂的集体屠杀。他们认为,这场巨大的灾难与崇尚强权的理性主义思维逻辑有关,只有通过反理性的、无政府的策略和唤醒人们内心直觉的方式才能拯救社会。这体现了达达主义者
A.认为战争是非理性的行为B.对传统意识形态的反思
C.对理想社会的追求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34.陈兼教授指出:冷战的逻辑重点显然在欧洲,美国的主要冷战对手是苏联,但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实际军事配置的重点却在东亚一尤 其是在越南的军事冲突。美国这一部署
A.巩固了中苏的同盟关系B.推动了冷战重心的转移
C.改变了美国的国际形象D.加剧了亚洲局势的紧张
35.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该政策
A.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思想的体现B.有利于德国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C.反映了德国当时严峻的财政现状D.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25 分)
材料一 11 ~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 -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
材料二 19 世纪前期,美国经济中心一直在东北部一带,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西部地区逐步发展起来,一批中小城镇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有联系而完整的城市经济体系,这一体系对周围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大多是大规模企业,能够更多地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如,到1870年时芝加哥钢铁业平均雇佣人数是纽约的6倍。“卡耐基钢铁公司”在匹兹堡获得迅速发展,后与摩根的联邦钢铁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垄断企业。在公司规模化的基础上又使其向着专业化生产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又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专业城镇。由于此时企业规模的增大,使企业面临着对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应地产生了公司制和经理制,在科学的管理下企业将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摘编自赵明杰《浅析美国的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
(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并概述城市化的发展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1 分)
42.阅读下列,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证明了 生命力如此强大,并在其活动中发挥了多方面作用,从最初起它就自觉地担任了一个指挥的角色。可以说,它已经开始控制了其他因素- -正如中世纪基督教在渗透到生活和思想的各个角落后开始支配其他事物一样。因此,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 -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提炼材料中的一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二)选考题: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改革后, 村社有权对所掌握的共有土地进行重新分配,但重分的周期被延长,有的一直没有重分过。村社在行政管理上被赋予更大的权力,更加正规化,在农民与国家的天平上,出现了偏向国家的倾斜....农民在改革后,困境并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在暴力夺取地主土地的斗争中,村社逐渐成为了农民天然的组织形式。村社非但没有成为国家理想中维护专制制度的支柱,反倒成了农民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团体和武器。1904- 1905年,俄国与日本爆发了“日俄战争”,俄国战败,进一步暴露了沙皇政权的腐败和俄国经济的落后,随后爆发了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1905 年革命。1906年斯托雷平进行改革,企图通过摧毁村社、培植富农,使富农成为农村决定性的经济力量,从而维持沙皇的专制统治。1911 年6月11目,又公布《土地规划条侧》,规定农民的份地自动变为私产。斯托雷平改革使200多万农户退出村社,建立“单独的农庄经济”,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手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
——摘编自王文娟《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村社职能嬗变的分析》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斯托雷平改革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斯托雷平改革。(8 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 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这一呼吁得到了普遍的赞成,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不希望卷入这场战争。然而到了1917年时,威尔逊本人却在将这个国家引向战争。从中立走向干预的一个原因是备战运动,1916 年6月3日威尔逊政府通过了《国防法》,这一法案标志着备战运动达到高潮。运动期间的军事宣传使美国有了参战的心理准备。另一个因素则是美国因潘乔●维拉袭击新墨西哥州而武装干预墨西哥。虽然这次干涉并没有带来什么,但是没有多少痛苦和牺牲的军事行动却让美国体验到了乐趣。美国介入战争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是美国的金融和工业一直在向协约国赊卖军用物质,如果他们的主顾失败了,这些金融业和工业也将被毁掉。而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导致美国人员和舰只的损失也加速了美国的参战。最后,1917年3月沙皇政权被推翻使美国有可能加入一个民主国家的联盟来反对中欧的专制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加一战的影响。 (7分)
47. [历史-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514 年,维萨里出生于佛兰德。曾先后在巴黎大学和卢万大学学医。巴黎大学当时是古希腊解剖学盖伦的著作重新流行的中心....1537年,维萨里来到帕多瓦大学,这所大学在医学和科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3岁时,维萨里始任帕多瓦大学的外科学和解剖学讲师,他是第一批亲自进行公开人体解剖的大学解剖学讲师中的一个。维萨里是使用视觉教具进行解剖学教学的开创者之一。1538 年,他出版了一套由六幅详尽的解剖图组成的图集,这些图基本上遵循盖伦的解剖学理论,出版后非常受欢迎。1543 年,维萨里出版了他的杰作- -配有丰富插图的《人体构造》。《人体构造》对人体做了前所未有的详尽描绘。它是第一部按照逻辑顺序展示人体的著作,即从骨骼开始,由内向外展示,这跟中世纪的解剖学教材相反。在盖伦所处的时代,人体解剖是被禁止的,盖伦的解剖学知识来自动物解剖。与此不同,维萨里进行的是人体解剖。他指出传统理论即盖伦在人体解剖学方面的许多错误。《人体构造》一书频繁重印,成为一本解剖学标准教材。书中的插图特别有影响力。在出版《人体构造》的同一年,维萨里离开帕多瓦,成为查理五世的皇室医生。这使他结束了他的大部分原创性科学工作,1564年,维萨里去世。由维萨里建立的帕多瓦解剖学传统最终随着帕多瓦培养出来的英国医生威廉哈维发现血液循环而达到高潮。
——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571 - 1689》
(1)根据材料,概括维萨里对医学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萨里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7 分)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B D A A B B D C C B D C
24.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个人属于城邦,强调的是集体观念,因此选 B。材料并没有强调个人的
价值和作用,排除 A,C和 D材料没有涉及。
25.D
解析:平民地位的提高,“炸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可以看出这有利于罗马社会的发展,因此
D正确。A的表述不符合奴隶社会时期;B和材料无关;C当时还是共和国时期,排除。
26.A
解析:“凡有人类的地方就应该有基督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可以看出总结是总
结传播是新航李开辟的精神动力。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葡萄牙的殖民扩张重心是在亚非。
D不是作者的主要意图。
27.A
解析:“文雅”“审慎”“礼貌”“礼节”“谦恭”频繁出现,可以看出文艺复兴强调个人的文明,并把
个人的文明作为高贵的表现。B和 C材料没有体现。文艺复兴推动了资本主义,打击了传
统贵族。
28.B
解析:科技进步没有否定宗教的作用排除 A。科技的进步,发现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是
理性的表现。C材料没有体现。D“阻止了”表述错误。
29.B
解析:18世纪时像德意志和意大利并没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通过多
种途径广泛传播,这说明启蒙思想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因此选 B。C和 D材料没有体现。
30.D
解析:材料表明英国革命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是资本主义代议制还不完善,因此有
改革的必要性。
31.C
解析:根据材料中“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工厂主的普遍支持和捐资”可以看出主日学校适应
了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生产的需要。A“颠覆了”表述不当,B“全面发展”材料没有体现,D在材
料中也没有体现。
32.C
解析:“根据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确定”可以得出粮食税明确了下来,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的余粮收集制,有利于工农联盟内部的矛盾。ABD都不是这个政策的主要目的。
33.B
解析:根据材料“巨大的灾难与理性思维逻辑有关”排除 A,C是浪漫主义,D是批判现实主
义。根据材料“通过反理性”可以看出其对传统主流思想的怀疑和反思。
34.D
解析:50年代末到 60年代,中苏关系日趋紧张,排除 A。美国冷战的重心一直都在欧洲,
排除 B。这仍然表明了美国的霸权,其形象没有改变。美国在亚洲加强了军事配置,不利于
亚洲地区的和平局面,加剧了动荡。
35.C
解析:70年代的滞胀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陷入了困境,新自由主义思想兴起,排除 A。
德国在这之前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排除 B。材料表明工人的负担加重,不利于
积极性的提高,排除 D。材料表明了当时德国的财政陷入严重困难,因此进行政策调整,减
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二、非选择题
41.(1)表现:商品经济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加强;出现了新的阶级和阶层;反封建斗争取
得了成果;城市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影响: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人
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2)原因:两次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垄断组织的发展;西进运动。作用:带到了全国经济
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
解析:根据材料一中“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主
要从事国际贸易”、“市民阶级形成了”、“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
主发起挑战”可以看出当时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对外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阶级关系
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都推动了当时欧洲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
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条件,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提高了经济基础,推
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封建势力的衰落。
根据材料二中“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西部地区逐步发展”、“城市大多是大规模企业”
可以看出当时美国的城市化受到工业革命,西进运动和垄断组织形成的影响。根据材料中“使
企业面临着对管理体制的改革”、“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可以看出城市化推动了美国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管理体制的改变。
42.观点:科学发展深刻改变了世界
17世纪,牛顿创立了经典理学体系,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标志了近
代自然科学形成。自然科学的发展,增强了人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彰显了理性的力量,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民主和
科学的新时代。19世纪早期,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发电机和
电动机,使人类文明从“蒸汽时代”发展到了“电气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解析:材料主要的观点是在阐述科学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因此必须围绕这个主题提炼
观点和进行阐述
45(1)背景: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1861年改革不彻底;社会矛盾尖锐;日俄战争暴
露了内部的腐败和落后;1905年革命。
(2)评价:破坏了传统的村社制度,加速了农民的分化,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改革实
质是为了巩固沙皇的专制统治,并且不彻底,使得俄国矛盾更加激化。
解析:根据材料中“改革后”、“一直没有重分过”、“困境并没有得到任何缓解”、“暴力夺取地
主土地”、“日俄战争”等,可以看出当时的改革,是因为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非常不彻底,
并且改革的进程缓慢,导致了当时的矛盾的尖锐,同时外部战争的失败和内部的革命也说明
改革的紧迫性。根据材料中“从而维持沙皇的专制统治”、“摧毁村社、培植富农”、“不把土地
以低价出卖给富农”可以看出斯托雷平改革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改革自身的保守性和强大
的阻力,使得改革并没有实现既定的目标。
46.(1)原因:美国的备战运动;对战争态度的变化;维护自身经济利益;俄国革命的刺激;
美国的利益受到了德国的威胁。
(2)推动了更多的国家参加一战;加快了战争的进程;推动了协约国的胜利;提高了美国
的国际影响;进一步增强了美国的实力。
解析:根据材料中“备战运动”“有了参战的心理准备”“美国体验到了乐趣”“金融业和工业也将
被毁掉”“导致美国人员和舰只的损失”“1917年 3月沙皇政权被推翻”可以看出美国参加一战
的背景是逐渐告别了和平主义孤立主义,逐渐改变了对于战争的看法,同时为了维护自身的
利益。美国的参加,使得战争的天平向协约国一方倾斜,加速了协约国的胜利,同时战争使
美国成为战胜国,参加了一战后的分赃会议,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47.(1)传播医学知识;革新医学教学手段;丰富医学典籍;纠正医学谬误。
(2)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资本主义发展;良好系统的教育;自身对医学的探索;丰富的医
学历史传承。
解析:材料中“任帕多瓦大学的外科学和解剖学讲师”说明传播了医学知识;“使用视觉教具
进行解剖学教学的开创者”说明革新了医学教育的手段;“出版了他的杰作——配有丰富插图
的《人体构造》”说明丰富了医学典籍;“指出传统理论即盖伦在人体解剖学方面的许多错误”
说明纠正了医学的谬误。
根据维萨里生活的时代,可以得出文艺复兴的进行,人文主义的传播,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的结果。同时,他的成就,也同自身的努力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