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23.水蒸气凝结 课 时 1
备课教师 单 位
教学目标 1.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2.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凝结现象的探究兴趣并提出问题。 3.设计并一起动手操作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形成的条件及原因。 4.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水蒸气凝结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形成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带盖的水杯、2个烧杯、2个培养皿(有编号)、冷水和热水;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如露珠、锅盖上的水珠等,思考水珠怎么形成的。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趣味导入,引出课题 1.利用PPT展示露珠、锅盖上的水珠等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热水实验,让学生观察小水珠的形成。 (1)教师:桌上有一杯热水,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杯热水正在发生什么现象呢? 学生:杯子中的热水蒸发形成了水蒸气。 (2)教师:大家有什么办法捉住这些调皮的水蒸气吗? 学生:盖上杯盖。 (3)教师:大家积极思考,大胆猜测水珠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讨论: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盖形成了水珠。 教师:我们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测呢? 【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及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设计实验,科学探究 1.展示实验材料,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2.进行实验并记录(多媒体中展示相关注意事项) (1)在两个玻璃烧杯中倒入等量的热水; (2)其中编号为1的培养皿中倒入冷水,编号为2的培养皿中倒入等量的热水; (3)将两个培养皿分别盖在两个烧杯口,观察培养皿底部的现象。 多媒体展示实验记录表格: 培养皿编号培养皿中水的冷热培养皿底部现象12实验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水珠成因的理解。】 探索活动 1.小组讨论: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在两个烧杯中倒入等量的热水? (2)两个培养皿中为什么分别倒入冷水和热水? 2.交流总结,得出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是一种凝结现象。 【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列举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凝结现象,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原因? 学生:洗澡时,热水形成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墙壁会凝结形成小水珠; 对着镜子哈气时,镜面上会产生小水珠; 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时,眼镜片上会有一层小水珠; …… 2.通过多媒体展示提前准备的实例及图片,并向学生提问。 (1)冬天时,车内经常开空调,但车窗内经常会出现一层白雾,影响司机的视线。你能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帮他们提出解决方案从而避免白雾的出现吗? 露珠经常发生在夏秋季节晴朗的早上,无论在多冷的环境中,水蒸气都会凝结形成小水珠吗?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认识生活中更多的凝结现象,灵活地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什么是凝结现象: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 小水珠是如何形成的; 生活中常见的凝结现象; ……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想假设、对比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的方式,探究了小水珠形成的奥秘,理解了什么是凝结现象,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探究还有哪些方面体现了凝结现象?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建立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板 书 设 计 23.水蒸气凝结 (
蒸发
)1.原理: (
受热
)水(液态) 水蒸气(气态) (
凝结
) (
遇冷
)水蒸气(气态) 水(液态) 2.生活中的表现:露珠,镜片上的水珠等。
教 学 反 思
当堂达标训练题
23.水蒸气凝结 一、判断题 1.水蒸气的凝结与空气的湿度和温度都有关系。( ) 2.烧水时从壶嘴处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极小的小水滴。( ) 3.太阳出来后,空气中才有水蒸气。( ) 4.露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 5.对着镜子或门窗上的玻璃哈气时,会出现凝结现象。( ) 6.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水珠,因为杯子里的冰融化出来了。( ) 7.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常可以看到“白气”,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 二、实验题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相同条件是 ,不同条件是 。 上出现许多小水珠, 上没有小水珠。 小水珠形成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