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培养学生通过提取主要信息以及联系生活经验来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初步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积累“日出东方”“夕阳西下”“稠密”“稀少”等补充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由“观”到“察”,引发“察”“观”之疑
1.引“察”:上节课,刘老师讲了一个“观”字,总结了“观”的意思——“全面看,仔细看”。这节课,我带大家学习“察”字。
2.写“察”:揭示“察”字是下学期三年级《金色的草地》中的生字。指导学生写“察”字,主笔在横撇。出示“察”的意思,讲解《说文》的解释“复审也”,意思是一遍又一遍地审视、查看。在“察”字下小字体板书“复审”。
3.激疑:由“观”的“看”意和“察”的“看”意,可见“观”与“察”是一对近义词,这一对近义词共同组成了“观察”这个词。激疑:“察”与“观”意思虽为相近,但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结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的学习来比较比较。
二、反复“察”读,辨别“察”“观”之异
(一)一次“察”读,体会“察”之深
1.逐梳:逐节指名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再次梳理归纳课文提出的解决迷路的方法:白天——树影,夜晚——北极星,阴雨天——大树,雪后天——融雪。
2.游戏:上节课,刘老师带大家表演读了爸爸妈妈曾经学过的课文《东南西北》,现在我们再来玩一次。学生起立,面向东面,跟着老师一起游戏。
3.研究:游戏结束后,问:“课文的第二小节也告诉我们,如果迷路了,太阳可以给我们指明方向。这个办法和我们刚才的游戏,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研究不同(游戏中的方法简单,课文中的深奥,如果不细致观察,深入研究,不容易发现方向)。教师用手势演绎中午时候的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探究“树影指北”的奥秘,总结“游戏”和“课文”利用太阳的不一样之处,从而体会“察”的细致和深入。
4.迁联:刚才的学习,一是进行了比较,二是进行了深入研究,三是演绎了指向的原理。分小组探究学习课文中的其它三种方法,一组负责一种。派出代表上台演示讲解,教师利用找来的视频或课件辅助讲解。重点指导“稠稀”和“沟渠的融雪”。
5.小结:同学们,游戏中的方向辨认非常简单,只要对太阳做到了“观”即可,但课文中的四种方法就不简单了,还需要深入地“察”。这就是“察”与“观”不一样的地方,“察”除了有“观”的“全面看,仔细看”的意思之外,还有“反复看,深入看”及深入思考的意思。(板书:反复看,深入看)
6.分享: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办法?(学生逐一讲解、演示分享课前查找的方法,如指南针、蚂蚁穴口、大树墩的年轮、手表、手机等)
(二)二次“察”读,体会古人“察”之细
1.演绎:出示《鹖冠子·回流》的文段,借用自制教具,指导学生体会在四季中借用北斗星来辨别方向,体会古人“察”之细,“察”之久。
《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2.借用:出示成语“明察秋毫”,进一步体会“察”之细。
3.拓展:指导学生区别北极星和北斗星,介绍中国当前使用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体会中国人的智慧和自强。
1993年7月至9月期间,美国军方怀疑中国货轮“银河号”装载有可以制造化学武器的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准备运往伊朗的阿巴斯港,强行要求登船检查,美国一度关闭GPS导航,导致“银河号”在大海上找不到方向。
1996年军事演习时,美国突然关闭GPS导航定位服务,导致中国试射的两枚导弹误差很大,试射失败。
(三)三次“察读”,体会语言表达之妙
1.质疑:为什么拥有了先进的科技手段,还要掌握原始的辨别方向的本领?出示海龟、大雁等动物辨认方向的材料,指出人类依赖高科技后逐步丧失了大自然的生存本领,掌握一点原始的、简单的方法,有益于我们自己的生存。
2.解题:引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学习。“要是”是什么意思?(假如,如果)
3.训练:总结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假如……就……,要是……可……。
体会:“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文出现了几次?学习第一、第六小节,比较朗读,体会点题、反复等表达手法之妙。
4.再“察”:“察”读课本的第二题,发现了什么?(近义词)指出光只是“观”,可能很多同学没有发现其中的秘密,只有细致深入地“察”,你才可能发现上下两个词的联系。补充“天然、帮助、指点、观察”,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近义词。
三、照应“察”始,提升“观”“察”之用
1.探究:课文通过一首通俗亲切的小诗,告诉了我们,要是在野外迷路了,可观察树影、北极星、大树、融雪,它们能帮我们很快辨别方向。(指着黑板)问,请再次观察一下这四种方法,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太阳的作用)
2.质疑:出示画有南北回归线的地图,质疑:同学们,我们国家大多数地区都处于回归线以北,在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课文中说的四种办法都有用。在回归线以南,比如我们深圳,比如东南亚国家,是否有效呢?再比如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澳大利亚,又需要怎样观察呢?请大家课后去观察、思考、研究、总结。
3.照应:回到开课,让学生总结“察”与“观”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察”看的程度更深入,更细致,更全面,更长久,并且伴有深入思考、深入研究、大胆质疑的意思。
4.师:在师生的引读、接读中结束课堂学习。课件出示:
教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
学生: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教师:学习中也是一样,肯定也会遇到不少困难——
总结:要是你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可千万别着急。方法不是唯一,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