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准确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获得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2.依据故事情节发展推测曹冲的思维过程,感受其聪慧机智的人物形象。
3.联系生活经验及现代科学,开拓思路提出更多的称象办法,构建灵动的思维型课堂。
【教学重难点】
搭设台阶,开展多层练习,指导学生借助动词及顺序词准确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生活中离不开聪明的智慧,古时候也是如此。
2、听曹冲智救库吏的故事。
二、质疑课题
1、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曹冲的另一个智慧故事,出示课题,学习“曹”。学习“称”。读准平翘舌音。
2、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称大象?怎么称的?结果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这三个问题分别有个固定的名字:起因、经过、结果。
带着问题,快速找到相应的段落。
学习用两条斜线画在末尾,书写起因、经过、结果。
三、为什么称象?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2、讨论交流,学习概括:别人送曹操一头大象,他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官员想知道大象多重。
“到底”换个词,究竟。去掉后读读,感觉有什么不同?体会出官员的好奇,称象的难度高。
3、大象长什么样?读读课文中的描述。
你能照这样说说其它小动物吗?
四、如何称象?
1、大象这么大,怎么称呢?不用急,曹冲可是聪明的孩子。
快速找到曹冲称象的小节。
2、自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二题。
3、交流,说说称象的步骤。用上“先……再……然后……”
4、出示古文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跟着老师一起读,你能猜出这句话的意思吗?
合作读:老师读古文,学生读现代文。
5、我有一匹骆驼,你能用曹冲的办法称出重量吗?同桌互说,个别交流。
五、对比称象方法
1、文中提到两种方法,还有一种是什么?
朗读第三自然段,简单概括。
区别“称”与“秤”,补充古时候的秤,要保持平衡才算准。
“做”与“作”,第一个是表示动作的,人做事都有原因的。
分角色朗读。
出示:妈妈问你的作业做完了吗我说做完了
标点躲猫猫了,怎么读?你会加上去吗?
2、你对比两种称象方法,读一读三四自然段,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同桌交流:你说一点,我说一点。
3、交流讨论。
4、总结提升:如果按照原来称东西的方法,肯定不能又快有准地完成任务,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就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5、其实曹操和你们一样,也是这样认为的,读曹操反应的两句话。
理解“直摇头”,做动作朗读。
“果然”,体会到了什么?
六、书写汉字
1、读词语
2、指导书写:底、船、然。
3、学生书写。
4、完成习字册和补充习题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课后请给家人讲讲曹冲称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