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八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八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8:12:13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语文园地八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交流平台
读了五个小朋友说的话,你收获了什么?
教材呈现了五个小朋友的发言,第一个小朋友问大家平时是怎样找书读的,喜欢读什么书。其他小朋友谈了自己找书读的方法:沿着课文找书读;读同一类的书;读同一作者写的不同的书;读各种各样的书。第一个小朋友从中受到启发:找书应该遵循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的规律。
交流指导:
(1)想一想:自己在课余生活中都读过哪些课外书,这些课外书你是根据什么来选择的。
(2)写一写:把自己选择这样的课外书的理由写下来,向同学推荐。
(3)说一说:把自己选择课外书的方法跟同学们交流,同时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交流平台
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去寻找课外书去阅读,说出来分享给大家。
我喜欢沿着课文找书读,如我读了《我的“长生果”》以后,我便找来了文中提到的《七色花》与《卓雅和舒拉》的故事来读。
读了冰心的《忆读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冰心奶奶是我们的知心朋友,所以我又读了她写的《小橘灯》,让我认识了一位在艰难的生活,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善良,坚强的农家少女。
交流范例:
交流平台
读了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让我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开始对我国的民间故事产生极大兴趣,所以我就找来了《中国民间故事》,看了里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仓颉造字》等文章,这些都是十分精彩的故事。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说一说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议方法
本题是运用比喻句来表达自己对书的理解。三个例句,借助形象的比喻,分别把书比作“长生果、营养品、朋友和故地”,表达了不同的人对书的看法。仿写的时候,要注意比喻贴切、形象。
词句段运用
演练台
想一想,我们还能把书比作什么?
1.书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聚宝盆,给我们提供无尽的财富
登山靴,帮我们一步步登上人生的高峰
词句段运用
素材库
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3.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
4.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清]王豫
词句段运用
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朱熹
6.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会糟粕。 ——[清]袁牧
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词句段运用
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1
4
2
词句段运用
(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5
3
词句段运用
议方法
1.先自由读一读这五句话,思考哪些句子是在讲同一个意思,哪些句子是在总述,提示主要意思。2.梳理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义,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排出先后顺序。如,第一句和第三句都是在讲“吸收”,
词句段运用
第一句是总述,第三句是具体说明;第四句中“阅读和写作”这句话,提示要先排列阅读的句子,再排列写作的句子。3.把排列好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了解阅读和写作的关系。4.在抄写的时候,注意行款整齐,要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词句段运用
演练台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书应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
②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以偏废,还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
③如果对可以泛读的,采用精读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
④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只能得到一点儿收获。
⑤可能会对必须精读的东西囫囵吞枣。
⑥如果对应该精读的,采用泛读的方法。
⑦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
A.①③④⑦⑥⑤② B.①②⑥⑤③④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⑥⑤⑦③④②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我国书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各种书体中,我们现在最常用的是楷书。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书号为“欧体”。代表性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
书写提示
欧阳询七十五岁时的得意之作,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
书写提示
用笔方正
笔力刚劲
一丝不苟
字形竖长
穿插巧妙
结构严谨
平正端庄
险劲生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①朗读古诗,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字音,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
日积月累
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日积月累
jiàn
镜子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因为
wéi
日积月累
比喻大量阅读。
用行船来比喻学习。
古代的一种战舰,这里指大船。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蒙冲
日积月累
理解诗歌大意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宋]朱熹
日积月累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行进。
观书有感
[宋]朱熹
日积月累
题目是“观书有感”,但是诗中为什么没有提到读书?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书”有什么关系?
半亩方塘一鉴开
为有源头活水来
比喻自己的知识储备。
比喻新的知识。
日积月累
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观书有感
其一
观书有感
其二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读书的道理。
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那样,才能使内心澄明。
日积月累
结合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读书的时候,要不断接触到新知识,才能使我感觉到自己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思路越来越清晰。
我发现读的书越多,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就越顺畅,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觉得很自如。
日积月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