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老
人
与
海
作者简介
海明威是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通常称他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
海明威出生于美国芝加哥附近的橡树园镇。父亲是当地的一名著名医生,业余时间喜欢带孩子外出狩猎、运动、垂钓,以培养他们的“男子汉”兴趣和性格;而母亲则喜爱音乐和绘画,希望把海明威培养成循规蹈矩、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中的一分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报名入伍,因眼疾未被接受。海明威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后,去当见习记者。战争始终吸引着海明威。
1918年5月被授予中尉衔到了意大利前线担任救护车队司机。在战争中为抢救伤员负过伤,前后动过12次手术,取出了237块弹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活跃在欧、亚战场。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
墓志铭:恕我不能站起来。
1954年凭《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除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外,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又名《战地钟声》)等。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肯尼迪总统的唁电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酷爱打猎,钓鱼.他参加过2次世界大场,身上中过237块弹片,他的头上缝过57针,他曾在非洲2度飞机失事,严重的脑震荡使他的视觉、健康每况愈下。这些经历无不孕育出了他那硬汉的性格,因此他的小说里反复出现拳击、斗牛、狩猎、捕鱼、战争这些关于力量象征的题材。
作为“迷惘一代”的文学代表,海明威仿佛已经被神化,他挣脱了阶级、时代的束缚,是人性理想的代表,是正义的化身,是反对战争的斗士,是勇猛的男人。
1953年5月,《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1954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委员会的评价是:他忠实、勇敢地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艰辛和危难,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1926年,海明威将美国女作家斯泰恩的一句话作为《太阳照常升起》一书的题词:“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就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专门名词,用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它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彷徨、失望的集中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产生过很大影响。海明威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迷惘的一代”
有人用“现代英雄神话”来概括海明威传奇的一生。
他痴迷拳击而永久伤害了一只眼睛;
他两次参加世界大战,获过银质奖章、勇敢奖章和铜星奖章等荣誉;
他因膝盖被打碎而开过12次刀,取出237块碎弹片;
他擅长钓鱼,曾钓过7米多长的大鱼;
他喜欢冒险,斗牛、打猎样样在行,去非洲打猎时飞机失事,成为生前能读到自己讣告的极少数作家之一;
因为后来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他毅然决然地用心爱的双管猎枪对准了自己的下巴。
这就是海明威的人生和个性。他用自己的一生及作品诠释着“硬汉”的含义。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遇难,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海明威在《老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通讯《在蓝色的海洋上》报道这件事。
背景探源
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内容简介
本文的主角人物是一位叫桑提亚哥(又译为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
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终于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小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
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把握课文内容
梳理情节结构
《老人与海》课文节选的情节是:
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这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
1.快速浏览全文,完成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的五个回合的表格。(20分)
2.思考两个小问题:
(1)联系全文,简述圣地亚哥是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搏斗的?(3分)来袭的鲨鱼又有何特征?(3分)
(2)小说花大量笔墨描写鲨鱼凶猛,有什么作用?(3分)
任务一:梳理情节 搏斗历程
1.快速浏览全文,完成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的五个回合的表格。
回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工具
身体状况
结局
搏斗后的心理活动
一条
灰鲭鲨
渔叉、绳子
杀死鲨鱼
希望没有钓上这条鱼
加拉诺鲨
两条
绑了刀子的船桨
杀死两条
希望没有钓上这条鱼
铲鼻鲨
一条
绑了刀子的船桨
杀死鲨鱼
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
加拉诺鲨
两条
短棍
重伤溜走
不能指望干掉他们
鲨鱼
成群结队
短棍、舵柄
游走
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
鲜血模糊的双手
双手疼得不听使唤了
手淌血
感受到活生生的疼痛
感受到活生生的疼痛
灰鲭鲨
铲鼻鲨
(1)联系全文,简述圣地亚哥是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搏斗的?来袭的鲨鱼又有何特征?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体格庞大 凶残强悍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VS
2.梳理小说中的重复性或矛盾性语言,写下你的发现,完成表格。
重复/矛盾的语言 我的疑问(若无可不填) 我的发现(可从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的角度分析)
示例:第 21 段:“我把这当成了一桩罪过。”第 22 段:“也许杀了这条鱼是一桩罪过。……别再想什么罪过了。”第 23 段“……他就想得很多,尤其是不住地想罪过。……它活着的时候你敬爱它,它死了之后你还是敬爱它。如果你敬爱它,那么杀死它就算不是罪过。要么是更大的罪过?” 老人出海就是为了捕鱼,为什么又把杀死大马林鱼当成是罪过? 老人为了自尊出海捕鱼,又充满罪恶感,这是一个脆弱的、真实的人。
示例:第 12 段:“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第 51 段:“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第 88 段:“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无法挽回,……”第 91 段:“是什么把你给打垮了呢?”第 92 段:“‘没有什么把我打垮,’他大声说,‘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 老人究竟有没有被打垮? 从信心十足地要胜利,到勇敢地接受被打败的现实,并分析被打败的原因,这可能才是真正的“硬汉”。
1. 抱歉 第 40 段:“鱼啊,我本来就不该出海到这么远的地方,”他说,“对你对我都不好。鱼啊,真抱歉”第 68 段:“你原来是一整条。很抱歉,我出海太远了。我把咱们俩都毁了。”第 74 段:“你出海太远了,你的好运气都给毁了。”第 92 段:“都是以为我出海太远了。”
在桑地亚哥自问自答的心里对话中多次出现“出海太远”,可以看出,对于到深海捕杀巨大的马林鱼招来鲨鱼的追赶,他内心充满悔意;也可以看出,鲨鱼数量越来越多,自己体力越来越弱,他一点点接受了失败的事实,最终马林鱼只剩一副骨架的时候,高昂着头勇敢地面对,这也是一种英雄行为,这也是硬汉的特质。
2.“他想”和“他说”。文中出现了 27 个“他想”,24 个“他说”。
在辽阔无边深不可测的大海上,桑地亚哥无人说话,无人分享,无人分担,寂寞无助,只能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我激励,自我开解,才能驱散巨大的孤独感。
3.手
第 1 段:“老人把双手浸在海水里,尽量保持头脑清醒。”第 33 段:“尽量轻地举起来,因为双手疼得不听使唤了。……他又紧紧地攥起手,让它们忍着疼痛不畏惧……”第 36 段:“这下子震得他的双手和肩膀生疼。”第 72 段:“这双手没有死,只要一张一合,就能感到活生生的疼痛。”第 79 段:“知道自己没有死,因为身上还在疼。”
忍受着巨大的疼痛,与不断袭来的鲨鱼战斗,这是勇于迎接挑战的“硬汉”。
4.渔夫
第 22 段:“你天生是个渔夫,就跟鱼生来是鱼一样。”第 23 段:“你杀死它还是为了自尊,因为你是个渔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职业,应该做自己分内的事,应该维护职业的尊严,哪怕是一个打鱼的,为了自尊,也要倾尽全力。这才是真正的“硬汉”。
5.杀鱼的目的。
第 22 段:“也许杀了这条鱼是一桩是罪过。我看是的,尽管是为了养活自己,让好多人有鱼吃。”第 23 段:“你杀死这条鱼不光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卖给别人吃。你杀死它还是为了自尊,因为你是个渔夫。”第 26 段:“‘我杀了它是出于自卫。’老头儿大声说,‘而且我干得很干净利落。’”第 27 段:“再说,他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物降一物。捕鱼能让我以此为生,也能要我的命。那男孩能让我活下去,他想。我可千万不能过于自欺欺人。”
杀死马林鱼,也许是为了谋生,也许是为了自卫,也许是为了自尊,但都无法否认一个残酷的现实: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这一个总是要杀死那一个”,老人捕鱼是为了自尊,这不是一个只知自己目的的老人。
6.赞美。
第3段:“它的一切都显得无比美丽……鱼皮光滑漂亮。”第12段:“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第25段:“它美丽而崇高,无所畏惧。”
赞美对手也是尊重对手,这是男儿英雄本色,也是“硬汉”精神的元素。
7.轻松
第15段“丢掉四十磅鱼肉,你的船走起来能更轻快。”第88段“他知道自己终于被打垮了,…他很轻松地驾着船,没有任何想法和感觉。此时,他已经超脱了一切,只是尽心尽力地把小船驶回家去。”第91段“你给打垮了,反倒轻松了,他想。我从来不知道竟会这么轻松”
那条巨大的马林鱼是桑地亚哥用三天时间奋尽全力获得的战利品,那是一个打鱼人荣耀的象征,但马林鱼一点点被鲨鱼咬食掉,桑地亚哥却愈加感到“轻松”。这“轻松”既是实指沉重的马林鱼肉体被鲨鱼吃掉后船身减少了拖累,船轻了;也指放弃对自尊的追逐,减轻因杀死马林鱼、鲨鱼而产生的罪恶感,心轻松了。这也说明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2)小说花大量笔墨描写鲨鱼凶猛,有什么作用?
为了和老人力量形成对比,(1分)
描写鲨鱼强大、凶猛、残忍是为了侧面衬托(1分)圣地亚哥的刚毅、勇敢、顽强和坚韧等品质。(1分)
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如果我能将他们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实,他们将意味着很多东西
——海明威《谈创作》
任务二:“硬汉”桑地亚哥
桑地亚哥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代表,结合文本分析“硬汉形象”的特点。
内心独白在文中有何作用?
1.桑地亚哥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代表,结合文本分析“硬汉形象”的特点。(6分)
①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1分)如作品中写到的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困境中,毫不气馁,再度出海;与鲨鱼进行了五次搏斗,搏斗中渔叉丢了用刀,刀子折了用船桨,桨柄断了再用舵柄……始终没有放弃。(1分)
②豪迈的人格力量。(1分)圣地亚哥与鲨鱼的较量是一曲人类与自然、与命运相抗争的颂歌,他的失败从实质上说却是精神上的胜利。“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其豪迈人格的具体体现。(1分)
③乐观精神。(1分)圣地亚哥并没有带着悲壮的神色走向必然的失败,相反,在遭受多次磨难后,他仍然满怀信心,如“我还有半条鱼,他想。也许我走运,能把半条带回去呢。我总该有点儿运气吧”。(1分)
总结:
小说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个坚强、刚毅、勇敢,善良、果断、幽默、乐观、面临厄运甚至绝境自强自信、永不屈服、永不言弃的硬汉子形象!
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都不失掉斗争的勇气和决心,勇于向人类生命的极限挑战。体现了人自尊、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
人物形象
2.内心独白在文中有何作用?
独白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独白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言为心声”,因而在面对挑战时,老人不断说 “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你想得太多啦,老头儿。”“但是,只要我有浆,有短棍,有舵把,我就一定要想办法去揍死它们。”“我要跟它们斗到死。”这写都写出老人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展现出他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人物独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在第一次和鲭鲨搏斗之后, “‘它咬去了大约四十磅。’老头儿高声说。他想,它把我的鱼叉连绳子也带去啦,现在我的鱼又淌了血,恐怕还有别的鲨鱼会窜来呢。”这就意味着,老人失去了有杀伤力的反击武器,更预示着,他将面对更多的搏斗。第二次搏斗后,老人说:“然后把你的手弄好,因为还有麻烦的事儿还没有来到呢。”第四次搏斗后,“没有一件武器,怎么去对付它们呢?”这些独白,反映出老人对现状的理智分析,也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暗示老人将面临一个接一个的挑战。
小说中的独白还能突出中心,表达主题。如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如何理解“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下来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本文中的形象显然具有象征意义,请根据背景思考,这篇文章塑造的形象都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结局?成功还是失败了?谈谈你的理解。
从桑地亚哥和海明威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任务三:深入探究 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了解“冰山理论”(文学创作理论)
冰山理论
八分之一
八分之七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和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具体可见
蕴含在前者之中
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四大要素:①简洁的文字;②鲜明的形象;③丰富的情感;④深刻的思想。
老人形象极具概括性,他已经超越了一个人的存在,而成为了人生的一种象征。老人桑地亚哥就是“硬汉”的代表,有一种英雄气概,象征了完美的人格。一切有信仰的人们都将经受多灾多难的坎坷命运,最终在精神上获得胜利和永生。
大海则是人生舞台的象征。它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和人生的战场,它变幻莫测、时刻充满挑战,带给我们种种可能,让人充满期待。
1.本文中的形象显然具有象征意义,请根据背景思考,这篇文章塑造的形象都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鲨鱼:代表着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阻止人们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各种破坏力的集合,是各种邪恶势力的象征。是我们人生中的挫折、厄运和劫难的象征。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走在人生路途中,不可避免我们都要遇到挫折,被厄运种种劫难所阻挠和困扰,只有经历与“鲨鱼”的较量,人才能成为强者,唱出最美的歌。
大马林鱼:象征了人的理想,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反差,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必将遭受种种艰难险阻,但只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经过千百次的锤炼,我们必将收获的百折不挠地意志、永不服输的精神。
马林鱼——人生理想
老 人——硬汉精神(即完美人格)
大 海——人生舞台
鲨 鱼——悲剧命运
象征意义的理解
象征:敢于挑战,永不屈服、永不言败
2. 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结局?成功还是失败了?谈谈你的理解。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所以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一个“硬汉”形象。
人生的道路是艰难的、充满坎坷的,不向困难和厄运屈服,需要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做到这一点才称得上“成功”。
当我们遇到前所未有的苦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那在大海上孤独地与强敌战斗的“硬汉”。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有很多困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可战胜。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
3.从桑地亚哥和海明威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你,只是深海中一位普通的渔夫;你,只是时代年轮下一位平凡的老者。海浪翻滚,你从不退缩;鲨鱼袭来,你从不畏惧,只因为你守着“人,可以被摧毁,不可以被打败”的信念。
当困难来临时,你毫不畏惧——与鲨鱼斗争;当失败降临时,你漠然视之——保持乐观。没有什么可击垮你,没有什么能伤害你,一个成功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海洋上的愚公,手提鱼叉的战士,灾难与坎坷磨炼了你的性格,坚韧和执着造就了你的不屈。桑地亚哥,你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勇敢,你用行动捍卫了人类灵魂的尊严。
你用行动证明了一位老人的自信自尊;你用敢勇诠释了强者的不屈和坚韧;你用坚定的信念给予了我们生活的勇气。最美的赞歌献给你,生的强者——桑地亚哥。
为桑地亚哥写一则颁奖词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无畏,能证明它的人是桑地亚哥;如果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执著,拥有它的人是桑地亚哥;如果世界上有一种人叫英雄,他的名字叫桑地亚哥。美利坚民族不朽的丰碑,全人类精神不朽的丰碑。
黑夜的孤独摧不垮你的意志;寒冷的海风扳不倒你的身躯;凶猛的鲨鱼打不败你的傲骨。你的信念,你的毅力,你的勇敢,你的智慧,让你站着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死,死后永世不朽。
1.《老人与海》的写作特色:
(1)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侧面衬托圣地亚哥的刚毅、勇敢、顽强。
(2)独白式的心理刻画,使人物丰满。
(3)电报式的写法,使文章简洁明了。
任务四:分析艺术特色
2.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的风格,在本文中,这种风格有哪些体现?
(1)结构单纯,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蔓不枝,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人圣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主人公捕获大马林鱼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2)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从视觉、触觉等着手刻画形象,将作者、想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含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
(3)叙述直截了当,对话生动鲜明,。本文句子简短,用词准确生动。在塑造圣地亚哥形象时,作者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的搏斗场面上。鲨鱼来势凶猛,老人沉着应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简洁明快,生动逼真。
(4)追求含蓄、凝练的意境。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应该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隐藏在水下。露出来是形象,隐藏在下面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感情越深沉含蓄。
精彩语句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绝望是一种罪过。
在某种意义上,所有事物都在互相残杀。捕鱼就是要了我的老命,可是它同时也养活我。
他确信,只要他很想击败谁,就能击败谁。
他身上一切都老了,只有一双眼睛还像海水一般碧蓝, 总那么愉快,从不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