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黄河天险,壶口最惊人。
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
Copyright 2004-2009
壶
口
瀑
布
梁
衡
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泊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
——梁衡
天下黄河一壶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作者简介
梁 衡(1946—)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
先后有《壶口瀑布》《晋祠》《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文章入选大、中、小学教材。
1.
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
体会文章布局的妙处。
(重点)
2.
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
的表达技巧。
(难点)
3.
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重点)
学习目标
积累字词
霎
时
驰
骋
寒
噤
雾
霭
出
轧
汩汩
如泉
潺潺
成溪
怒不可
遏
挟
而不服
一
刹
那
shà
chěng
jì
n
ǎi
zhá
gǔ
chá
n
è
xié
chà
大量运用短语是这篇课文的语言特色。
写瀑布声、形的短语:
涛声如雷 雾气弥漫 浪沫横溢 水浸沟岸 雾罩乱石
排排黄浪 堆堆白雪 一川黄浪 汩汩如泉 潺潺成溪
哀哀打旋 如丝如缕
写态势的:
千军万马 扑面而来 震耳欲聋 深不可测 轰然而下
夺路而走 乘隙而进 折返迂回 钻石觅缝
写精神的:
博大宽厚 柔中有刚 挟而不服 压而不弯 不平则呼
遇强则抗 死地必生 勇往直前
整体感知 理清结构
速读课文,圈画文中关键词句,回答:壶口瀑布在哪儿?作者去过几次?
第一段
简洁入题
总领全文
第二段:雨季
略写
详略有致 巧做铺垫
第三至五段 枯水季
详写
3—4写水
5写石
视点变化
侧面映衬
议论抒情
篇末点题
第六段
整体感知 理清结构
认识游记
1.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2:游记的三要素:
所至:指作者的游踪。
所见:指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
所感:指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感想。
骨骼 无骨不立
血肉 无肉不丰
灵魂 无魂不活
跳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分别找出作者两次到壶口的游踪和观察角度,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
认识游记 赏读文本
雨季的壶口瀑布
第一次是雨季……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的跳……
游记——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
认识游记 赏读文本
(一)雨季中的壶口瀑布
明确:运用比喻修辞,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略写雨季瀑布,特点是水势浩大,涛声如雷,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壮美
(一)雨季中的壶口瀑布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突然脚下出现……深沟……跌了进去……我……打了一个寒噤。
俯视
仰视
从上而下
游记——定点特写
定点特写:指的是在一个立足点将某一处景物描绘出来。
认识游记 赏读文本
(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段,找到你认为描写生动的句子,品一品,赏一赏,进而概括枯水季壶口瀑布的特点。
提示:可以从修辞、感官、遣词、句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赏读文本 品析语言
(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例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只有这水的存在。
抓住事物特征,恰当运用叠词(遣词):从听觉、视觉(感官)的角度写出来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震撼。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2比喻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法):课文在描写壶口瀑布的同时,寄寓了惊叹之情,赞美之情。表现了黄河催人奋进、勇往直前的精神。
赏读文本 品析语言
(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明确:运用“吸”“拢”“冲”“跌”“碎”“升”“跨”“穿”一连串的动词(遣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碎成点,碎成雾的情态。
龙槽壶口:“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朦胧凝重,如雾)
(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这个“跌”字(遣词)把黄河瀑布拟人化了(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雄伟壮阔,气势磅礴,并与下文的“柔”相对比,体现出她的形态丰富,刚柔相济,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歌颂赞美。
第四段的第二行的“跌”字
(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汹涌澎湃的洪流比作了飞毯和钢板,形象地体现了洪流的浑厚庄重、凝重猛烈,表现了它形态的宽广,体现了作者对凶猛又不失端庄,内敛又有点粗鲁的黄河的敬佩和赞叹。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详写枯水季瀑布,其特点之一是雄浑壮阔。
赏读文本 品析语言
(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例2: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这里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生动地描写出黄河河水如“泉、溪、旋涡”等柔和、纤细、优美的形态;同时短句和“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精准贴切,与前文宏大的“钢板出轧”似的水相映成趣,语言灵动多姿。
赏读文本 品析语言
(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详写枯水季瀑布,其特点之二是刚柔相济。
赏读文本 品析语言
(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请同学们阅读第5段,思考: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是石”?
赏读文本 品析语言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眼前的河水:
“
-----
脚下的石
------
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
-----
-
切出一道深沟。”
动词的运用
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
的特点。
凿 旋 切 剁
侧面反映出黄河水柔中带刚、坚忍不拔的品质。进而作者借水
喻人,赋予水以“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等人的感情。
借助黄河水,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有耐力,有钢铁般的意志。
梁衡散文审美观:
第一层次:叙述之美
第二层次:意境之美
第三层次:哲理之美
赏读文本 探究主旨
比如《白杨礼赞》《岳阳楼记》《紫藤萝瀑布》特别是写景咏物的散文,可以这样欣赏分析
写景咏物散文,最后一段往往生发出哲理,往往富有深意,这是表达规律。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三)感悟主旨
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
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
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写作意图:
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写
一种人
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一种精神:
一种百折不
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
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
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壶口瀑布的品质
黄河的品质
中华民族自强不
息的伟大精神
感悟主旨
水在壶口表现出来的的刚柔并济其实也是人在“像壶口这样的磨难”中表现出来的刚柔并济,更是整个中华民族艰难险阻进程中的所表现出来的坚强的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呜呼,蕴伟力而静持,遇强则阴而必摧,绕山岳而顺柔,坦荡荡而存天地。美哉,壮哉,我的黄河! ——梁衡
游记写作借鉴。
(1)理清游览路线(游踪)。
(2)注意描写重点(详略)。
(3)准确刻画景物(特征)。
(4)抒发独特感受(情思)
认识游记
1.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2:游记的三要素:
所至:指作者的游踪。
所见:指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
所感:指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感想。
拓展延伸
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
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
请大家谈谈我们
中华民族面临哪些
灾难时体现出
百折
不挠、自强不息
的
精神?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1.
独树临关门
,
黄河向天外。
——王维
2.
古来黄河流
,
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
,
沧海化为尘。
---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
3.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
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
君不见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6.
黄河落天走东海
,
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7.
黄河远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
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8.
欲渡黄河冰塞川
,
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9.
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10.
派出昆仑五色流
,
一支黄浊贯中川。
——王安石《黄河》
11.
白花垣上望京师
,
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
,
马首东
来知是谁。
12.
黄河渡头归问津
,
离家几日茱萸新。
——王昌龄
13.
黄河北岸海西军
,
椎鼓鸣钟天下闻
.
黄河南岸是吾蜀
,
欲须供
给家无粟。
---
杜甫《黄河二首》
(1)
文中写了两次看壶口瀑布的情景。第一次是
______
季,略写,突出壶口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
点;第二次是
________
季节,详写,突出壶口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2)
作者第二次看壶口瀑布,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
细致描写?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考考你的记忆
雨
汹涌奔腾、惊心动魄
枯水
博大宽厚、刚柔并济
河床、水流、石头。
练习
(1)
从全文来看,作者重点写第二次看壶口瀑布,第
一次是否多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多余。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
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
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给读者心中留
下深刻印象。
2
.说说你的理解
(2)“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
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
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
抗争。”这两句话仅仅是写水吗?有什么特殊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水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生动地写出中华民
族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毅力。
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
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不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还赋
予它一种无坚不摧、坚忍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正
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文章在表达作者对
大自然热爱的同时,还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
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3
.谈谈你的感悟
请你仿照示例,以“《壶口瀑布》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
个角度
(
如用词、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
赏评课文。
示例:《壶口瀑布》妙就妙在用词准确生动,如“其时,正是雨季,
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中的“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水势之大、
流速之急,写出壶口瀑布汹涌奔腾、声震天地的磅礴气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
.练练你的表达
示例:《壶口瀑布》妙就妙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那河就像
一锅正沸着的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壶口瀑布落差之大,波涛翻滚的奔腾情景,给人以身临其
境之感。
一、
第一次在雨季观看壶口瀑布,课文初步勾勒了壶口瀑布壮阔的
气势和令人惊心动魄的形象。第二次在枯水季节观看壶口瀑布,
课文详细描写了壶口瀑布的雄伟、壮阔的气势和水的多样形态。
作者在第
2
、
3
、
4
段主要写壶口瀑布的水,在第
5
段主要写“脚
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被黄河水冲击、塑造,从
侧面反映出黄河水柔中带刚、坚忍不拔的品质。进而作者借水
喻人,赋予水以“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等人的感情。
借助黄河水,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有耐力,有钢铁般的意志。
作者写枯水期的壶口瀑布,从三个角度进行观察,写出了壶
口瀑布不同的特征:
第
3
段主要写河水在上游的特点。先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
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 这便是‘壶口’”写壶口瀑布得
名的原因。然后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
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
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等语句,从上游瀑布
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等方面,表现壶口瀑布令人震撼
的气势,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最后从当地人对壶口
瀑布的描述从侧面烘托水流之急,水力之大。
二、
第
4
段从水流角度观察,主要写河水在龙槽壶口的“凝重、猛
烈”的特点。如“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突出水势
变化之大,表现了黄河壮阔的气势。“不,简直如一卷钢
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表现了壶口瀑布的凝
重、猛烈。
第
5
段从石头角度观察眼前河水。“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
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
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
出一道深沟”,作者用“凿”“旋”“切”等动词和生动的
比喻,逼真地表现出黄河水愤怒时的水流之大和力量之大,
以此突出河水“坚忍不拔”的特点。
第
2
段作者第一次在雨季观看壶口瀑布后,写道“什么也
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感到“可怕”“惊慌”,结
果“匆匆逃离”。写这种感受的目的是为后文详写第二
次观看壶口瀑布作铺垫,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悬念。
第
3
段从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及听当地人说黑
猪掉进深沟的事,作者的感受是“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写这种感受的目的是为了完整和丰富枯水季节壶口瀑布
水势浩大凶险的形象,突出壶口瀑布水流的迅猛。
第
4
段写壶口瀑布“凝重、猛烈”的特点,作者感到壶口
三、
瀑布“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写这种感受的目的是
为了突出壶口瀑布水的声音之美,以及颜色、态势之美,表
达出作者的喜悦欣赏之情。
第
6
段作者在段首直抒“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
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的感受,目的是借黄河水宽厚的雄壮之美,前赴后继、勇
往直前的精神来抒发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
赞美之情。
课文第
3
、
4
段运用了许多准确传神的动词,写出了壶口
瀑布令人震撼及汹涌奔腾的气势。
第
3
段:“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
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
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中,“涌”“挤
”“撞”“推推搡搡”“撞”等动词的运用,使壶口瀑
布令人震撼的气势呼之欲出。“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
地驰骋着时”句中的“驰骋”一词,既呼应了前文“其
势如千军万马”的比喻,又生动地描绘出壶口瀑布处的
黄河水汹涌奔腾的雄壮气势。“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
四、
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中,动词“跌”“闹
”“挤”等把壶口瀑布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写活了。
第
4
段:“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
翻个身再跌下去”“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中,“
冲”“跌”“抖落”等动词的运用,写出了洪流向两边涌去
,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的画面,突出水势变化之大,表
现了黄河壮阔的气势。“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
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中,“觅”“淌
”“夹”“打旋”等动词,写出了黄河水流在龙槽两边滩壁
上散开的画面,赋予了黄河水流以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