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3.2常见的自然灾害的避防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如图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统计图,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③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 ④出行建议乘坐飞机 ⑤农田夜间防御霜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当地时间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随后引发1.5米至2米高的海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图1为本次地震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次海啸示意图。此次地震造成重大损失主要原因是( )
①震级大、震源深 ②熟睡时间,防范意识薄弱
③建筑物抗震性能差 ④道路崎岖,救援不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自然灾害频次多、范围广、强度大,为防御自然灾害,我们要采取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两种措施,抓好落实和相互配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灾害防御措施中,属于非工程性措施的是( )
A.颁布《洪水灾害防御法》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加固防洪大堤 D.修建水库,蓄水防旱
4.在干旱地区修建水库可以起到减灾的作用是( )
A.改变地表环境,提高灾害强度
B.控制灾害与人口的直接相遇
C.改变水循环,提高抗灾能力
D.消除旱灾灾情
5.下列措施中,能起到改善地表环境,减轻灾害强度的作用的是( )
A.加固房屋 B.修建防洪大堤
C.植树造林 D.挖掘机井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9年春节期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多次大范围降雪,截至2月19日8时,全州1市5县28个乡镇12 931户58 289人受灾并需救助,直接经济损失6 547.899万元。2月18日15时应急管理部启动了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救灾物资到达灾区的主要因素是( )
①救灾物资与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强度
③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对玉树雪灾进行救援与救助的目标包括( )
①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恢复灾区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 ③安置灾民,维护社会稳定 ④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震是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方法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不停地祷告
D.用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尘
9.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采取的最佳逃生方式是( )
A.沿楼梯快速跑下楼 B.原地待命,听从指挥
C.通过电梯快速下楼 D.双手抱头,就近避震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 )
①训练爬高能力②预备钢制家具③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⑤学会游泳⑥学会自救与互救的知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④⑤⑥
11.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12.下列应对洪水灾害的办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地避水时,可将家中物品放在楼上,并储备一些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B.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
C.洪水冲刷了垃圾粪便等污染物和病原体,洪水过后可放心饮用地下水
D.被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鲜艳的衣服发出求救信号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次数②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
③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④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下列属于防灾减灾措施的是( )
①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②加固堤坝
③营造防护林体系④提高城市化水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某学校进行了一次防灾演习(如下图),此次演习针对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火灾 C.台风 D.洪涝
二、综合题
16.(2022·河北保定·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拦沙坝(如下图)是重要的泥石流防治工程,以拦截泥石流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兼有调节洪峰流量、调控泥石流规模与泥沙等功能。拦沙坝建成后,对泥石流沟道的冲淤形态影响显著,主要表现为拦沙坝上游淤积、下游侵蚀。当坝库淤积体淤满坝后的空间后,拦沙坝不再具备拦截泥石流的功能,并存在环境风险。
(1)说明满库的拦沙坝对下游地区的威胁。
(2)请针对拦沙坝满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7.(2022·云南云南·高一阶段练习)读“地震的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H分别是____、____、____。
(2)汶川地震中成都和宜宾遭受的破坏程度不同,与图中的(填字母)____密切相关。
(3)世界大多数地震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
A.火山地震 B.陷落地震 C.构造地震 D.人工诱发地震
(4)针对地震的监测,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数字地球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8.(2020·浙江·天台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2019年2月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hPa)。
(1)按气流运动状况,甲处属于 (天气系统),并简析该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
(2)未来几日,受锋面系统影响乙地气温 (上升/下降),气压 (上升/下降),出现_________天气。试从防灾角度提出乙地农业防御措施。
19.(2019·陕西·无高三阶段练习)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20.(2014·福建龙岩·高三阶段练习)读我图东部季风区局部图,图中所示河段位于中游平原,是洪涝多发之地。据此回答下题。
(1)分析图中所示河段洪涝多发的自然原因。
(2)简述治理该河段洪涝灾害的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3.2常见的自然灾害的避防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如图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统计图,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③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 ④出行建议乘坐飞机 ⑤农田夜间防御霜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详解】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加强监测和预报,以降低损失,①正确;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等,利于减轻灾害,②③正确;台风天气不宜乘飞机,乘飞机也不能预防台风灾害,农田夜间防御霜冻与寒潮有关,与台风无关,④⑤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A。
【点睛】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当地时间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随后引发1.5米至2米高的海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图1为本次地震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次海啸示意图。此次地震造成重大损失主要原因是( )
①震级大、震源深 ②熟睡时间,防范意识薄弱
③建筑物抗震性能差 ④道路崎岖,救援不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项,此次地震7.7级,震源深度11千米,震级高,震源浅。①错误。②项,地震发生时间为白天,并非熟睡时间。②错误。③项,由图可知,7.7级地震和海啸过后,房屋大部分坍塌,说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差。③正确。④项,印度尼西亚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道路崎岖,救援不及时,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自然灾害频次多、范围广、强度大,为防御自然灾害,我们要采取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两种措施,抓好落实和相互配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灾害防御措施中,属于非工程性措施的是( )
A.颁布《洪水灾害防御法》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加固防洪大堤 D.修建水库,蓄水防旱
4.在干旱地区修建水库可以起到减灾的作用是( )
A.改变地表环境,提高灾害强度
B.控制灾害与人口的直接相遇
C.改变水循环,提高抗灾能力
D.消除旱灾灾情
5.下列措施中,能起到改善地表环境,减轻灾害强度的作用的是( )
A.加固房屋 B.修建防洪大堤
C.植树造林 D.挖掘机井
【答案】3.A 4.C 5.C
【分析】3.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属于非工程性措施的范畴,A正确;植树造林属于生物措施,B错误;加固防洪大堤属于工程措施,C错误;修建水库属于工程措施,D错误。故选A。
4.修建水库可以截留地表用水,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饮水、用水,提高抗灾能力,C正确;修建水库不能改变地表环境,A错误;修建水库可以阻隔但不能控制灾害与人口的直接相遇,B错误;修建水库不能消除旱灾灾情,D错误。故选C。
5.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抗灾能力,从而减轻灾害强度,C正确;加固房屋、挖掘机井属于改变财物特性,可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强度,但不能起到改善地表环境的作用,AD错误;修建防洪大堤一定程度上阻隔灾害与人口、财产的直接相遇,减轻灾害强度,但对改善地表环境的作用不大,B错误。故选C。
【点睛】工程措施是指兴建水利工程(如建水库,大堤,涵闸等措施)以达到调节洪量,削减洪峰或分洪、滞洪等,改变洪水其自然运动状况,最终控制洪水,减少损失。非工程措施是指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以及直接运用防洪工程以外的其他手段减少洪灾损失的措施。例如颁布和大力宣传关于水利的法律法规(规范从事水利工程的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建设现代化的防汛指挥系统(做到及时有效地处理水利危机以减少损失);开展洪水保险等等,是个软件措施。其两者的目的都是为民造福,减少经济损失。两者相依相存,缺一不可。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9年春节期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多次大范围降雪,截至2月19日8时,全州1市5县28个乡镇12 931户58 289人受灾并需救助,直接经济损失6 547.899万元。2月18日15时应急管理部启动了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救灾物资到达灾区的主要因素是( )
①救灾物资与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强度
③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对玉树雪灾进行救援与救助的目标包括( )
①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恢复灾区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 ③安置灾民,维护社会稳定 ④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6.C 7.B
【分析】6.影响救灾物资到达灾区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和交通,①③符合,C正确;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强度、救灾人员的数量都不能影响救灾物资到达灾区,②④不符合,ABD错误。故选C。
7.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属于灾后恢复,不属于灾中救援与救助,④不符合,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震是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方法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不停地祷告
D.用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尘
9.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采取的最佳逃生方式是( )
A.沿楼梯快速跑下楼 B.原地待命,听从指挥
C.通过电梯快速下楼 D.双手抱头,就近避震
【答案】8.D 9.D
【分析】8.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导致体力的大量消耗,A错误;睡觉可能错过营救机会,B错误;不停地祷告无助于自救,C错误;用毛巾捂住口鼻,可减少烟尘的危害,D正确。故选D。
9.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迅速双手抱头,就近在课桌旁躲避,D正确;等到稳定后,再快速从楼梯下楼,走到开阔的地方,A错误;原地待命可能会错过逃生机会,B错误;地震后,电梯容易出现故障,C错误。故选D。
【点睛】地震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人员: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行驶的车辆
楼房内人员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 )
①训练爬高能力②预备钢制家具③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⑤学会游泳⑥学会自救与互救的知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④⑤⑥
11.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12.下列应对洪水灾害的办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地避水时,可将家中物品放在楼上,并储备一些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B.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
C.洪水冲刷了垃圾粪便等污染物和病原体,洪水过后可放心饮用地下水
D.被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鲜艳的衣服发出求救信号
【答案】10.B 11.C 12.C
【分析】10.钢制家具易沉入水中,不适宜防洪,②错误,A错误;训练爬高能力,洪水来时迅速爬到高处,①正确;关注汛期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准备抵御洪水,③正确;暴雨季节,山区易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不去山区郊游,④正确;学会游泳、学会自救与互救的知识,均可以减轻洪水的危害,⑤⑥正确。CD不全面,故选B。
11.抱紧电杆易被电击,A错误;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遭岩石倾压及砸伤,B错误;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D错误;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易被救援人员发现,C正确。故选C。
12.洪水过后,污染物较多,地下水水质遭到破坏,为防止疫情发生,必须饮用经过净化的地下水,C错误,符合题意;原地避水时,可将家中物品放在楼上,并储备一些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可以顺利度过洪水期,A正确,不符合题意;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被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鲜艳的衣服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人员,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城市中的避水:许多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地方都可以作为避洪场所。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次数②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
③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④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下列属于防灾减灾措施的是( )
①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②加固堤坝
③营造防护林体系④提高城市化水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某学校进行了一次防灾演习(如下图),此次演习针对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火灾 C.台风 D.洪涝
【答案】13.B 14.C 15.A
【分析】13.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普及避灾自救技能,有利于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②③正确;自然灾害是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防灾减灾不会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①错;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④错。故本题B项正确。
14.自然灾害“以防为主”,需要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加固堤坝是防洪的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还可以减少河流含沙量,减轻洪涝的发生。①②③正确;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过程中,有可能对地理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诱发灾害,④错。故本题排除ABD三项,C项正确。故选C。
15.从图片看出学生躲到课桌下面,是地震自救的应急方式。当地震发生时,来不及撤离的时候应该就近选择安全的地方避震,下蹲,用手或其他物品护住头部,用毛巾或者衣服捂住口鼻,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或内墙角处,待地震过后有序撤离。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图示信息不符。故选A。
【点睛】地震发生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情况应采取的不同的应对方法。保障安全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二是要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三是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如:在教室中可躲到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或内墙角处,待地震过后有序撤离。
二、综合题
16.(2022·河北保定·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拦沙坝(如下图)是重要的泥石流防治工程,以拦截泥石流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兼有调节洪峰流量、调控泥石流规模与泥沙等功能。拦沙坝建成后,对泥石流沟道的冲淤形态影响显著,主要表现为拦沙坝上游淤积、下游侵蚀。当坝库淤积体淤满坝后的空间后,拦沙坝不再具备拦截泥石流的功能,并存在环境风险。
(1)说明满库的拦沙坝对下游地区的威胁。
(2)请针对拦沙坝满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1)沟道抬高,缺乏蓄水空间,洪峰容易漫溢,淹没周围农业用地、村庄;再次发生泥石流时,(新老)固体物质(同时)越过拦沙坝,水沙俱下,对下游沟道形成强烈冲刷,破坏河床形态。
(2)采取工程措施,锚固坝体,加筑边坝;人工清除部分淤积体,恢复坝库空间;拆除部分失去功能的拦沙坝等。
【分析】本题以拦沙坝为材料;涉及拦沙坝对下游地区的威胁、拦沙坝满库问题的解决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对拦沙坝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1)
由材料中的图示可得,拦砂坝蓄满之后,沟道抬高,缺乏蓄水空间,洪峰容易漫溢,淹没周围农业用地、村庄,危害居民财产,生命安全,不再具有拦截泥石流的功能。当再次发生泥石流时,还可能导致巨石等固体物质越过拦砂坝下移,新老固体物质同时越过拦沙坝,沙石量大,水沙俱下对下游沟道造成强烈的破坏。
(2)
为了解决拦沙坝满库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工程,及时修补,锚固坝体,增强拦截能力;适度清淤,恢复坝库空间,腾出库容;拆除失去功能的坝体,防止风险发生等措施。
17.(2022·云南云南·高一阶段练习)读“地震的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H分别是____、____、____。
(2)汶川地震中成都和宜宾遭受的破坏程度不同,与图中的(填字母)____密切相关。
(3)世界大多数地震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
A.火山地震 B.陷落地震 C.构造地震 D.人工诱发地震
(4)针对地震的监测,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数字地球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答案】(1) 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
(2)L
(3)C
(4)B
【分析】本题以地震构造示意图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地震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通过阅读地震构造图可知,A处在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为震源;B为是震源在地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为震中;H表示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H为震源深度。
(2)成都和宜宾距离震中的远近不同,与图中的L(震中距)密切相关。
(3)火山地震,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A错误;陷落地震,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称陷落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B错误;构造地震,由地壳发生断层而引起,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C正确;人工诱发地震由于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占比几乎忽略不计,D错误。所以选择C。
(4)地理信息系统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能够利用监测的数据,A错误;遥感(RS)可以进行灾害监测,监测旱情、洪灾、滑坡等,B正确;数字地球重点是将地理信息数字化,无法进行检测,C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测量高程等,D错误。所以选择B
18.(2020·浙江·天台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2019年2月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hPa)。
(1)按气流运动状况,甲处属于 (天气系统),并简析该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
(2)未来几日,受锋面系统影响乙地气温 (上升/下降),气压 (上升/下降),出现_________天气。试从防灾角度提出乙地农业防御措施。
【答案】(1)反气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降温快,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四周呈顺时针方向辐散。
(2)下降;上升;雨雪;加强监测预报;覆盖地膜等保温材料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2019年2月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天气系统判断、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过程、锋面气旋、冷锋与天气、防寒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甲处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应为高气压中心,按气流运动状况,甲处属于反气旋天气系统。根据图文信息判断,甲处的高压系统出现在冬季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应为亚洲高压。亚洲高压形成过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降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大气收缩下沉,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近地面形成冷高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四周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形成反气旋。
(2)图中显示,乙地北部形成锋面,该锋面位于气旋向西延伸的气压槽内,该锋面应为冷锋,由北向南移动,因此未来几日,乙地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出现雨雪天气。该冷锋天气系统可能会给乙地带来低温冻害,为了减灾防灾,乙地应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应急预案,对当地经济林木和庄稼进行覆盖地膜、挂草、熏烟等等农业保温防御措施。
19.(2019·陕西·无高三阶段练习)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答案】(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
(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分析】考查风暴潮的天气系统、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详解】(1)风暴潮作为沿海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主要由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等引起。
(2)海南岛处南部沿海受台风影响最严重,故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为热带气旋风暴潮;空间分布主要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应对台风灾害主要是加强监测预报等措施。
20.(2014·福建龙岩·高三阶段练习)读我图东部季风区局部图,图中所示河段位于中游平原,是洪涝多发之地。据此回答下题。
(1)分析图中所示河段洪涝多发的自然原因。
(2)简述治理该河段洪涝灾害的措施。
【答案】(1)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水量大;地势低平,多洼地,不利于排水;支流多,河道弯曲(多曲流),水流不畅,不利于洪水下泄。
(2)裁弯取直;加固大堤;上游修建水库,建分洪区;疏通河道;退田还湖;中上游植树造林。
【分析】本题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材料,涉及洪涝灾害的发生与防治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
(1)
洪涝多发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支流数量等)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由图可知,图中所示为平原,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图为我国地区,在(30°N,112°E)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来水量大;图中显示支流众多且多曲流,不利于泄洪。
(2)
治理该河段洪涝灾害的措施需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材料分河段阐述:中上游以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为主﹔中下游则进行退田还湖、裁弯取直、疏浚河道。也可以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行政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作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