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运用不等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正确地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培养推理能力.
3.初步学会在排队问题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4.培养探索精神以及互相协作的态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排队问题的数量,表示这些数量,构造不等式模型,设计解决方案.
难点:对实际问题背景的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大家谈谈】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排队等待的现象,如医院挂号付费、银行办理业务、车站购票等. 有时由于排队的人很多,人们将花费很多的时间在等,给他们带来很大影响;如果开设太多窗口又会造成浪费。如何使投入资源较少,而顾客对服务又比较满意,这就需要研究排队问题,下面我们一块来研究最简单的排队问题. 问题1:某服务机构开设了一个窗口办理业务,并按“先到达,先服务 ”的方式服务,该窗口每2min服务一名顾客,已知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有6名顾客在等待,在窗口开始工作1min后,又有一位"新顾客”到达,且预计以后每5min都有一位“新顾客”到达. 学生交流讨论.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又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环节二 探究新知 【一起探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分析数据. 思考问题: 设e1,e2,…, e6 表示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在等待的6位顾客,c1,c2,…, cn 表示在窗口开始工作后,按先后顺序到达的“新顾客 ”,请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这里假设e1,e2,…, e6 的到达时间为0). 解: 猜想并追问:每一位顾客的服务开始时间都等于其到达时间吗? 分析:c5的到达时间是21min,而c4的服务结束时间是20分钟,故c5的服务开始时间是21min;同理可得c6的服务开始时间是26min. (2)下面表格表示每一位顾客得到服务之前所需等待的时间,试将该表格补充完整. 分析:等待时间=服务开始时间到达时间 解: (3)根据上述两个表格, 能否知道在“新顾客”中 , 哪一位是第一位到达服务机构而不需要排队的?求出他的到达时间. 追问:“不需要排队”是什么意思? 分析:不需要排队的意思是等待时间为0,由表格中可以得到表格中新顾客c5、c6的等待时间为0,又因为要求是第一位到达,所以c5是第一位到达而不需要排队的,到达时间为21min. (4)在第一位不需要排队的顾客到达之前, 该窗口已经服务了多少位顾客?为这些顾客服务共花费了多长时间? 解:由表格可知,在c5之前一共服务了6+4=10(位)顾客,共花费了10×2=20(min). 平均等待现象是一个重要的服务质量指标,为考察服务质量,问排队现象消失之前,所有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是多少? 解:(0+2+4+6+8+10+11+8+5+2)÷10=56÷10=5.6(min) 教师活动:在上述问题中,如果问题的条件变复杂(例如,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在等待的顾客非常多),使用列表方法就很不方便,你能否用代数式表示出上面的数量,总结上面表格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个关系来解决问题. 问题2:在问题1的条件中,当服务机构的窗口开始工作时,如果已经有10位顾客在等待(其他条件不变),且当“新顾客”cn离去时,排队现象就此消失了,即cn+1为第一位到达后不需要排队的“新顾客”. 用关于n的代数式来表示,在第一位不需要排队的“新顾客”cn+1到达之前,该窗口已经服务了多少位顾客?为这些顾客服务共花费了多长时间? 解:已经服务了(10+n)位;为这些顾客服务共花费2(10+n)min. 用关于n的代数式表示cn+1的到达时间. 分析:开始工作1min后,又有一位"新顾客”到达,且预计以后每5min都有一位“新顾客”到达. 解: cn+1的到达时间为(1+5n)min. (3)根据(1)和(2)得到的代数式以及它们的数量关系,求n+1的值. 解:在cn+1到达服务机构之前,该窗口为顾客服务所花费的时间小于等于cn+1的到达时间. 即 2(10+n)≤1+5n 解得:n≥ ,n+1=7+1=8. 【归纳】 应用不等式解决排队问题的一般过程: 选出几位学生代表,给出答案,出现不同的结果,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根据问题1的解决过程类比思考、前后桌4人一组交流讨论思路和解 一连串的问题引发学生阵阵思考,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合作交流意识. 让学生自己交流讨论,既可渗透类比思想,又能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学会举一反三,巩固已学知识.
环节三 应用新知 【典型例题】 1:2018年国内航空公司规定:旅客乘机时,免费携带行李箱的长、宽、高三者之和不超过115 cm.某厂家生产符合该规定的行李箱.已知行李箱的宽为20 cm,长与高的比为8∶11,则符合此规定的行李箱的高的最大值为________cm. 解析:设长为8xcm,则高为11xcm. 由题意,得19x+20≤115,解得x≤5,故行李箱的高的最大值为:11x=55 通过该例题的讲解,强化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构造不等式模型的能力,同时巩固不等式的相关知识.
环节四 巩固新知 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 【做一做】 练习1 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或不答扣5分,小华得分要超过120分,他至少要答对的题数为________. 解:小华要答对x道. 10x5(20x)>120 解得:x> ∵x为正整数,∴x的最小值是15. 即小华至少要答对的题的题数为15. 练习2 把一些书分给几名同学,如果每人分3本,那么余8本;如果前面的每名同学分5本,那么最后一人就分不到3本,求这些书本数和人数. 解:设有x名学生,那么共有图书(3x+8)本,则 (3x+8)5(x1)≥0 (3x+8)5(x1)<3 解得5<x≤6.5,∴x=6, (3x+8)=26 答:这些书共有26本,一共有6名同学. 自主完成练习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五 课堂小结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概括整理,进一步体会模型化思想,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学会表达、学会学习.
环节六 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42页A组复习题第5题. 课后完成练习 通过课后作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共20张PPT)
7.3 综合与实践
排队问题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不等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正确地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培养推理能力.
3.初步学会在排队问题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4.培养探索精神以及互相协作的态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综合与实践
-排队问题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排队等待的现象,如医院挂号付费、银行办理业务、车站购票等.
大家谈谈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大家谈谈
有时由于排队的人很多,人们将花费很多的时间在等,给他们带来很大影响;如果开设太多窗口又会造成浪费。如何使投入资源较少,而顾客对服务又比较满意,这就需要研究排队问题,下面我们一块来研究最简单的排队问题.
问题1:某服务机构开设了一个窗口办理业务,并按“先到达,先服务 ”的方式服务,该窗口每2min服务一名顾客,已知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有6名顾客在等待,在窗口开始工作1min后,又有一位“新顾客”到达,且预计以后每5min都有一位“新顾客”到达。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顾客 e1 e2 e3 e4 e5 e6 c1 c2 c3 c4 c5 c6 …
到达时间/min 0 0 0 0 0 0 1 …
服务开始时间/min 0 2 4 6 …
服务结束时间/min 2 4 6 …
一起探究
(1)设e1,e2,…, e6 表示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在等待的6位顾客, c1,c2,…, cn 表示在窗口开始工作后,按先后顺序到达的“新顾客”,请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这里假设e1,e2,…, e6 的到达时间为0).
8
每2min服务一名顾客
8
10
10
12
12
14
?
第一位新顾客到达以后,每5min都会有一位“新顾客”到达.
6
14
16
11
16
21
26
16
18
18
20
每一位顾客的服务开始时间都等于其到达时间吗?
21
23
26
28
到达时间/min 0 0 0 0 0 0 1 …
服务开始时间/min 0 2 4 6 …
8
10
12
6
14
11
16
21
26
16
18
21
26
创设情境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新知
一起探究
(2)下面表格表示每一位顾客得到服务之前所需等待的时间,试将该表格补充完整.
顾客 e1 e2 e3 e4 e5 e6 c1 c2 c3 c4 c5 c6 …
等待时间/min 0 2 4 6 8 8 5 …
10
11
2
0
0
等待时间 = 服务开始时间 到达时间
等待时间/min 0 2 4 6 8 8 5 …
10
11
2
0
0
(3)根据上述两个表格, 能否知道在“新顾客”中 , 哪一位是第一位到达服务机构而不需要排队的?求出他的到达时间.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一起探究
顾客 e1 e2 e3 e4 e5 e6 c1 c2 c3 c4 c5 c6 …
到达时间/min 0 0 0 0 0 0 1 …
服务开始时间/min 0 2 4 6 …
服务结束时间/min 2 4 6 …
8
8
10
10
12
12
14
6
14
16
11
16
21
26
16
18
18
20
21
23
26
28
等待时间为0
答: c5是第一位到达而不需要排队的,到达时间为21min.
(4)在第一位不需要排队的顾客到达之前, 该窗口已经服务了多少位顾客?为这些顾客服务共花费了多长时间?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一起探究
等待时间/min 0 2 4 6 8 8 5 …
10
11
2
0
0
顾客 e1 e2 e3 e4 e5 e6 c1 c2 c3 c4 c5 c6 …
到达时间/min 0 0 0 0 0 0 1 …
服务开始时间/min 0 2 4 6 …
服务结束时间/min 2 4 6 …
8
8
10
10
12
12
14
6
14
16
11
16
21
26
16
18
18
20
21
23
26
28
解:已经服务了6+4=10(位);
共花费10×2=20(min).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一起探究
等待时间/min 0 2 4 6 8 8 5 …
10
11
2
0
0
顾客 e1 e2 e3 e4 e5 e6 c1 c2 c3 c4 c5 c6 …
到达时间/min 0 0 0 0 0 0 1 …
服务开始时间/min 0 2 4 6 …
服务结束时间/min 2 4 6 …
8
8
10
10
12
12
14
6
14
16
11
16
21
26
16
18
18
20
21
23
26
28
解:(0+2+4+6+8+10+11+8+5+2)÷10=56÷10=5.6(min)
(5)平均等待现象是一个重要的服务质量指标,为考察服务质量,问排队现象消失之前,所有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是多少?
创设情境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新知
一起探究
在上述问题中,如果问题的条件变复杂(例如,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在等待的顾客非常多),使用列表方法就很不方便,你能否用代数式表示出上面的数量,总结上面表格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个关系来解决问题.
问题2:在问题1的条件中,当服务机构的窗口开始工作时,
如果已经有10位顾客在等待(其他条件不变),且当“新顾客”cn
离去时,排队现象就此消失了,即cn+1为第一位到达后不需要排队的“新顾客”.
创设情境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新知
试着做做
问题2:在问题1的条件中,当服务机构的窗口开始工作时,
如果已经有10位顾客在等待(其他条件不变),且当“新顾客”cn
离去时,排队现象就此消失了,即cn+1为第一位到达后不需要排队的“新顾客”.
(1)用关于n的代数式来表示,在第一位不需要排队的“新顾客”cn+1到达之前,该窗口已经服务了多少位顾客?为这些顾客服务共花费了多长时间?
解:已经服务了(10+n)位;
为这些顾客服务共花费2(10+n)min.
创设情境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新知
试着做做
问题2:在问题1的条件中,当服务机构的窗口开始工作时,
如果已经有10位顾客在等待(其他条件不变),且当“新顾客”cn
离去时,排队现象就此消失了,即cn+1为第一位到达后不需要排队的“新顾客”.
(2)用关于n的代数式表示cn+1的到达时间.
解: cn+1的到达时间为(1+5n)min.
分析:开始工作1min后,又有一位"新顾客”到达,且预计以后每5min都有一位“新顾客”到达.
创设情境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新知
试着做做
问题2:在问题1的条件中,当服务机构的窗口开始工作时,
如果已经有10位顾客在等待(其他条件不变),且当“新顾客”cn
离去时,排队现象就此消失了,即cn+1为第一位到达后不需要排队的“新顾客”.
(3)根据(1)和(2)得到的代数式以及它们的数量关系,求n+1的值.
分析:在cn+1到达服务机构之前,该窗口为顾客服务所花费的时间小于等于cn+1的到达时间.
解:2(10+n)≤1+5n
解得n≥ ,n+1=7+1=8.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归 纳
应用不等式解决排队问题的一般过程:
排队问题
数学化
列不等式
数学问题
(不等式模型)
解不等式
检验
实际问题的
解答
典型例题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1.2018年国内航空公司规定:旅客乘机时,免费携带行李箱的长、宽、高三者之和不超过115 cm.某厂家生产符合该规定的行李箱.已知行李箱的宽为20 cm,长与高的比为8∶11,则符合此规定的行李箱的高的最大值为________cm.
解析:
设长为8xcm,则高为11xcm.
由题意,得19x+20≤115,
解得x≤5,
故行李箱的高的最大值为:11x=55
55
1. 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或不答扣5分,小华得分要超过120分,他至少要答对的题数为________.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做一做
解:
设小华要答对x道.
10x 5(20 x)>120
10x 100+5x>120
15x>220
x>
∵x为正整数,
∴x的最小值是15.
即小华至少要答对的题的题数为15.
15
2.把一些书分给几名同学,如果每人分3本,那么余8本;如果前面的每名同学分5本,那么最后一人就分不到3本,求这些书本数和人数.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做一做
解:
设有x名学生,那么共有图书
(3x+8)本,则
(3x+8) 5(x 1)≥0
(3x+8) 5(x 1)<3
解得5<x≤6.5,
∴x 6, (3x+8)=26
答:这些书共有26本,一共有6名同学.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布置作业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创设情境
解决方法
综合与实践
-
排队问题
一般步骤
列表法和列代数式法
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42页A组复习题
第5题.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课堂小结
巩固新知
创设情境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