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世纪英华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检测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熔化形成的是( )
A.厨房蒸笼旁的“白气”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松香、蜂蜡都是非晶体
C.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D.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图中燃料的质量相同,烧杯内液体的质量也相同。要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下列选择正确的是( )
A.比较热值,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比较比热容,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
B.比较热值,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比较比热容,应选择乙丙两图进行实验
C.比较热值,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比较比热容,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
D.比较热值,应选择乙丙两图进行实验;比较比热容,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
4.下列事例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搓手取暖 B.玩滑梯,臀部发热 C.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 D.压缩空气
5.如图,下列热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的早晨,玻璃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的清晨,叶子的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6.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防冻剂的凝固点低,沸点高 B.防冻剂的凝固点高,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高,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低,沸点低
7.物质的密度、熔点、比热容如下表,某同学根据表格总结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烈日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热得烫脚而池水不热,这是因为混凝土吸热多
B.祖国的最北端漠河,气温最低约零下50℃,水银、酒精温度计都能用
C.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D.﹣39摄氏度的水银一定是固态的,﹣117摄氏度的酒精一定是固态的
8.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右图所示。则金属的比热容大小相比( )
A.c甲最大 B.c丙最大 C.c乙最大 D.c甲=c乙=c丙
(第8题图) (第9题图)
9.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后,在壶嘴处没有“白气”,在距离壶嘴5厘米处反而有大量白气,如图所示,请你就此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物理问题:( )
A.水蒸气液化多少与环境温差有什么关系? B.“白气”多少与离壶口的距离是否有关?
C.水蒸气液化多少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D.“白气”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10.在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发生内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和做功冲程 B.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
C.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 D.排气冲程和吸气冲程
二、多项选择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1.下列各种说法中的有关数据,与实际基本相符的是( )
A.比较舒适的洗澡水的温度为70℃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C.比较舒适的洗澡水的温度为23℃[ D.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5m3
12.生活处处有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在地窖里放几桶水防止菜被冻坏——凝固放热
B.饮料里面放冰块——熔化吸热
C.夏天,给教室里洒水降温——液化放热
D.利用干冰运输食品——熔化吸热
13.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烧开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C.柴油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1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走进千家万户。下列关于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轿车前部的两个大灯总是同时亮同时灭同时闪烁,它们一定是串联的
B.轿车的发动机一个工作循环,经历四个冲程,飞轮转两周,对外做功一次
C.轿车的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
D.轿车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5.小华同学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与能量的转化联系起来,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弯折铁丝——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保温瓶的瓶盖蹦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干电池供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三、填空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6.在打扫教室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7.如图所示是演示汽油机点火爆炸的实验装置,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盒内酒精,盒盖被打出去,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将
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第20题图)
18.如图所示是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先将一块浸有乙醚的棉花放入筒内,然后迅速压下活塞,会发现筒内浸有乙醚的棉花燃烧起来,这个现象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将浸有乙醚的棉花放入筒内时,即使隔着一段距离也能闻到乙醚特殊的气味,这一现象说明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9.湿地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功能。近年来,济南市已建立各地湿地公园17处,有力地保护了我市湿地生态系统,改善了我市的生态环境,这是利用了水的 特性。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湿地能调节空气的湿度,是因为大量水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可以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20. 201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致电祝贺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可燃烧而俗称“可燃冰”,如图所示。它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 (只填一种)等传统能源小很多,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同一辆汽车一次加100 L天然气能跑300 km的话,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就能跑50 000 km。这说明可燃冰与天然气相比具有更大的 。
四、计算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1.完全燃烧0.2Kg焦炭所放出的热量有60%被水吸收[q焦炭=3.0×107J/kg, C水=4.2×103J/(kg ℃)],问:(1)0.2Kg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若水的初始温度是10℃,吸收了这些热量,可以使多少kg水温度从10℃升高到70℃?
22.用炉子烧水时,将10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燃烧了0.5kg的焦炭,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焦炭的热值是3.0×107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0.5kg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五、实验探究题(包括3小题,每题10分,共26分)
23. 小明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冷水均匀加热。
(1)如图甲,他在操作过程中有何不妥之处: 。
(2)重新调整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4)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如图丁中 图。(选填“A”或“B”)
(5)小明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24.为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性质的不同,江涛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
(2)实验通过比较 (选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比较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3)实验中发现煤油温度升高较快,水温度升高较慢,这表明 吸热能力较小。
(4)实验完成后首先要做的是 。
(5)为了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江涛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实验通过比较 (选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确定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
25.如图甲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 。
(2)如图乙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
(3)该固体熔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 min,BC段该物质处于 态。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熔化形成的是( D )
A.厨房蒸笼旁的“白气”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松香、蜂蜡都是非晶体
C.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D.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图中燃料的质量相同,烧杯内液体的质量也相同。要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下列选择正确的是( A )
A.比较热值,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比较比热容,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
B.比较热值,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比较比热容,应选择乙丙两图进行实验
C.比较热值,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比较比热容,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
D.比较热值,应选择乙丙两图进行实验;比较比热容,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
4.下列事例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C )
A.搓手取暖 B.玩滑梯,臀部发热 C.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 D.压缩空气
5.如图,下列热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冬天的早晨,玻璃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的清晨,叶子的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6.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 )
A.防冻剂的凝固点低,沸点高 B.防冻剂的凝固点高,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高,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低,沸点低
7.物质的密度、熔点、比热容如下表,某同学根据表格总结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C )
A.烈日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热得烫脚而池水不热,这是因为混凝土吸热多
B.祖国的最北端漠河,气温最低约零下50℃,水银、酒精温度计都能用
C.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D.﹣39摄氏度的水银一定是固态的,﹣117摄氏度的酒精一定是固态的
8.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右图所示。则金属的比热容大小相比( C )
A.c甲最大 B.c丙最大 C.c乙最大 D.c甲=c乙=c丙
(第8题图) (第9题图)
9.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后,在壶嘴处没有“白气”,在距离壶嘴5厘米处反而有大量白气,如图所示,请你就此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物理问题:( A )
A.水蒸气液化多少与环境温差有什么关系? B.“白气”多少与离壶口的距离是否有关?
C.水蒸气液化多少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D.“白气”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10.在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发生内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冲程是( B )
A.吸气冲程和做功冲程 B.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
C.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 D.排气冲程和吸气冲程
二、多项选择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1.下列各种说法中的有关数据,与实际基本相符的是( BC )
A.比较舒适的洗澡水的温度为70℃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C.比较舒适的洗澡水的温度为23℃[ D.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5m3
12.生活处处有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B )
A.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在地窖里放几桶水防止菜被冻坏——凝固放热
B.饮料里面放冰块——熔化吸热
C.夏天,给教室里洒水降温——液化放热
D.利用干冰运输食品——熔化吸热
13.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烧开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C.柴油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1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走进千家万户。下列关于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轿车前部的两个大灯总是同时亮同时灭同时闪烁,它们一定是串联的
B.轿车的发动机一个工作循环,经历四个冲程,飞轮转两周,对外做功一次
C.轿车的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
D.轿车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5.小华同学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与能量的转化联系起来,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BC )
A.弯折铁丝——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保温瓶的瓶盖蹦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干电池供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三、填空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6.在打扫教室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 汽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
17.如图所示是演示汽油机点火爆炸的实验装置,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盒内酒精,盒盖被打出去,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做功 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将 内 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第20题图)
18.如图所示是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先将一块浸有乙醚的棉花放入筒内,然后迅速压下活塞,会发现筒内浸有乙醚的棉花燃烧起来,这个现象说明 内能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将浸有乙醚的棉花放入筒内时,即使隔着一段距离也能闻到乙醚特殊的气味,这一现象说明 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9.湿地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功能。近年来,济南市已建立各地湿地公园17处,有力地保护了我市湿地生态系统,改善了我市的生态环境,这是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大 特性。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湿地能调节空气的湿度,是因为大量水 汽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可以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20. 201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致电祝贺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可燃烧而俗称“可燃冰”,如图所示。它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 煤 (只填一种)等传统能源小很多,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同一辆汽车一次加100 L天然气能跑300 km的话,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就能跑50 000 km。这说明可燃冰与天然气相比具有更大的 热值 。
四、计算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1.完全燃烧0.2Kg焦炭所放出的热量有60%被水吸收[q焦炭=3.0×107J/kg, C水=4.2×103J/(kg ℃)],问:(1)0.2Kg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若水的初始温度是10℃,吸收了这些热量,可以使多少kg水温度从10℃升高到70℃?
解:已知m=0.2kg,q焦炭=3.0×107J/kg,求
(1)=mq=0.2kg×3.0×107J/kg=0.6×107J
(2)=×60%=0.6×107J×60%=0.36×107J
(3)已知=0.36×107J,△t=(70℃-10℃)=60℃,C水=4.2×103J/(kg ℃,求m。
m==≈14.3kg
22.用炉子烧水时,将10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燃烧了0.5kg的焦炭,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焦炭的热值是3.0×107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0.5kg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解:(1)已知m=10kg,△t=100℃-20℃=80℃,C水=4.2×103J/(kg ℃,求
=c×m×△t=10kg×80℃×4.2×103J/(kg ℃=3.36×106J
(2)已知m=0.5kg,焦炭的热值是3.0×107J/kg,
=m×q=0.5kg×3.0×107J/kg=1.5×107J
五、实验探究题(包括3小题,每题10分,共26分)
23.小明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冷水均匀加热。
(1)如图甲,他在操作过程中有何不妥之处: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 。
(2)重新调整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68 ℃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
(4)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如图丁中 A 图。(选填“A”或“B”)
(5)小明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不可行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24.为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性质的不同,江涛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 质量相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
(2)实验通过比较 加热时间 (选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比较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3)实验中发现煤油温度升高较快,水温度升高较慢,这表明 煤油 吸热能力较小。
(4)实验完成后首先要做的是 熄灭酒精灯 。
(5)为了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江涛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实验通过比较 升高的温度 (选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确定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
25.如图甲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 固体受热均匀 。
(2)如图乙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B (选填“A”“B”或“C”)。
(3)该固体熔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 8 min,BC段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