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洋务运动同步练习
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李鸿章提出“外须和戎,内需变法”主张。这里的“变法”是指( )
A.颁布《资政新篇》 B.洋务运动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在这个过程中虽没有激昂的呐喊呼叫,但新的观念却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改变着人们世代沿袭的成见和信念。这一点,洋务的倡导者是始料不及的。”他意在说明洋务运动( )
A.影响力不如农民起义大 B.有力促进了旧观念传播
C.结果与其预期背道而驰 D.主要传播学习西方知识
3.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指出,中国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奠定了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这种新型的物质文明系统通过“纽带”,并不断向制度文化层面、意识层面推动。这根“纽带”是( )
A.托古改制 B.以夷制夷 C.实业救国 D.中体西用
4.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的纸条粘在墙上。该漫画讽喻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自教运动,但最终失败了。你认为这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
B.洋务派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能自主经营
C.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
D.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生产成本高,管理水平低
6.柏杨先生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于是清政府发起了一场学习西方的运动。请你判断这场“学习西方的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1872年,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说:“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官僚阶级中创建兵工厂的先驱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8.“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成立轮船招商局 B.修筑京张铁路 C.创建福州船政局 D.创办新式学堂
9.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他评价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0.1876年,李鸿章宣称:“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为解决这一问题,洋务派创办了(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大生纱厂
11.下图是描述清政府开展的洋务运动的漫画。下列诗句与之相似的寓意是( )
A.有心栽花花不开 B.千树万树梨花开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百花齐放春满园
12.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为了“自强”而建立了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支是( )
A.南洋海军 B.北洋舰队 C.福州海军 D.广州海军
13.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14.陈恭禄《中国近代史》载:“李鸿章代为两江总督,购机器,设厂于南京,制造军火,江苏遂有机器制造局二所。”对“机器制造局”解读正确的是( )
A.响应政府发展实业的法令 B.和轮船招商局性质相同
C.体现了洋务派自强的主张 D.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5.漫画具有讽刺与幽默的艺术特点以及认识、教育和审美等社会功能。观察下图,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C.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D.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16.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
A.洋务运动客观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C.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7.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措施不包括?( )
A.创办安庆内机械所 B.开办汉阳铁厂
C.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D.兴办京师大学堂
18.据下图的漫画可知洋务运动( )
A.得到西方列强鼎力相助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C.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9.从冯桂芬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到薛福成的“今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所倾向的指导思想都是( )
A.自强求富 B.救亡图存 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
20.某学者写道:“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这里的“他们”指的是(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无产阶级
21.“以为吾中国……无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持这种观点的应是(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2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创办军事工业 B.实现“自强”为目的
C.实现“求富”为目的 D.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23.某同学学习某历史事件后,画的思维导图如下,你认为空白处应该填( )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4.晚清时期,统治集团为实现求强求富而开展的自救运动是( )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5.某同学收集了有关“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的资料,这些资料有利于学习(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6.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历史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粤匪扰乱”是什么历史事件?“曾姓时髦郎中”所开“洋务清火汤”的主药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近代化经过洋务运动的努力,虽然远未成功,但却给中国的近代化,尤其是工业近代化,打下了一个薄薄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现近代化的经验……当然,洋务运动,包括后来中国近代化的缓慢步伐带给中国的近代工业基础毕竟是太薄弱了……应该由近代化过程担负的改造整个社会面貌的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李德征《中外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关系的几点看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洋务运动“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的原因。
材料三 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洋务运动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用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3)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27.中国企业自诞生起,即以国强民富为己任,助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
材料二 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驶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qinqin,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早灾之时,该局承达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数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询于时事大局有裨。”
——朱萌贵《朱萌贵论招商局》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招商局广大员工深明大义在江阴、上海十里铺、马当等六处沉船塞港,招商局共献出船舶18艘……招商局员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兼程,抢运人员物资入川,千方百计开展敌后军事运输与商货运输,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竭尽了全力。”
——张后铨《试论招商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招商局”的诞生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归纳招商局“大义”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大义”之举在当时的历史作用。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诉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曰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太平军),可以勤远略(外国势力)。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堪得溁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南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商轮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事,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基,此为嚆矢(开端)。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五万匹。《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奕沂、曾国藩、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他们的口号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的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洋务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其原因是什么?
29.材料一 宋代,皇帝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971年赵匡胤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宋朝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此后,宋朝又在杭州、明州(现宁波)、泉州、密州(现山东诸城)等地设置市舶司。同时赵匡胤大力推行偃武修文政策,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他还非常关心造船事务,亲自到造船的地方观看……正因如此,宋代虽然始终危机四伏,却书写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灿烂的一页篇章。
——吕文利《丝路记忆》
(1)说一说市舶司的作用并据此概括说明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材料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2)材料二中清政府所实行的对外政策的含义?
材料三: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口号。
材料四:与日本交战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4)材料四中促使李鸿章伤感的说这段话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是什么?
30.“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兴办洋务的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编自《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主要活动一览表
1865年 设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上海
1872年 建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
1878年 筹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0年 在天津创立北洋水师学堂
1888年 筹建的北洋舰队正式成立
(2)根据材料二,列举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并概括材料二中李鸿章在其他方面的强国举措。
材料三 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轮船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3)根据材料三,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参考答案:
1.B2.D3.D4.B5.A6.A7.A8.C9.A10.C11.A12.B13.A14.C15.A16.A17.D18.C19.A20.A21.B22.D23.B24.B25.B
26.(1)太平天国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2)成果: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打下了一定的工业基础;积累了一些实现近代化的经验;原因:封建制度的弊端;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洋务运动目的的制约性。
(3)冲击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近代化;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7.(1)事件:洋务运动。
(2)①开通到西洋的航路:②旱灾时,运粮赈灾:③战争之时,运送兵勇。
(3)主要表现:①捐献船舶:②支援敌后军事运输与商货运输。历史作用:为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28.(1)洋务派;自强求富。
(2)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使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没有触及封建统治基础,主张自强求富的目标未能实现。
29.(1)管理对外贸易。政府重视,加以管理等;
(2)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3)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口号:自强,求富;
(4)直接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原因: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或:未触动封建制度)
30.(1)目睹了西洋武器的先进。
(2)军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民用:轮船招商局(或上海机器织布局)。其他:建立海军、创办新式学校等。
(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