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1 12:1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练习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玲珑(lónɡ nónɡ) 剔透(tì tī) 安澜园(lán lián) 奉命(fènɡ fèn) 灰烬(jìn jìnɡ) 武陵(lín línɡ)
二、让词语走入语境。
英法联军chuǎnɡ jìn( )圆明园后,将园内洗劫一空。为了xiāo huǐ( ) zuì zhènɡ( ),侵略者fèna mìnɡ( )在园内放火。园中那hónɡ wěi( )的jiàn zhù( )、数不尽的艺术瑰宝tǒnɡ tǒnɡ( )化为灰烬。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诗( )画( ) 天( )海( ) 奇( )异( )
众星( ) ( ) 亭( )楼( ) ( )世( )名
1.画“_____”的词语中含有一对_____________,我还能写出两个这样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 ”的词语中含有一对_________,我还能写出两个这样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的苏州拥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城中遍布_____________、
廊桥水榭,真是一个充满________________的城市。(选词填空)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两个“不可估量”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句话中,我能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从加点的词语“上自”和“下至”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圆明园( )(多选)
A.所藏文物时间跨度大,历史悠久。 B.在世界文物史和艺术史上的地位很高。
C.文物数量众多、品种丰富。 D.文物价值很高、收藏不易。
五、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完成下表。(填序号)
内容 损失 辉煌 毁灭
朗读
A.语速稍慢,声调可提高,读出痛惜、愤怒之情。
B.语气自然、从容,语速宜缓,读出欣赏、自豪、赞叹之情。
C.读慢一些,语调低沉,读出沉痛之情。
六、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建筑和景观:园中仿照____________ 建造的园林,有根据古代文人的____________建造的亭台楼阁,除了这些民族建筑,还有许多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表现了圆明园建筑的特点是( )。
A.新、美、贵 B.多、新、美 C.多、美、奇
3.这篇课文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较大篇幅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样写的好处是( )(多选)
A.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B.把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罪行,表现了对侵略者野蛮行为的愤恨。
C.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七、课外阅读。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诵之吟之,如痴如醉。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
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库,有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
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
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我梦中的圆明园哟,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
1.用“________”画出文中雨果赞美圆明园的句子。
2.第1~4自然段,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曾经的圆明园比作__________、玉链,把如今的圆明园比作____________、散落的珠子。
3.短文中画“ ”的句子的含义是( )
A.那些描写圆明园的古书,残破不堪,“我”没有办法为书籍标点。
B.曾经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英法强盗毁于一旦,已经残破不堪,“我”的内心无比痛苦。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