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十五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 知道探寻新航路的热潮,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对世界历史影响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本课主要分了三部分内容: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第二、三部分介绍了探寻新航路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第一部分与第二、三部分之间是因果关系。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望黄金和新的市场,在这一主因的推动下,哥伦布等一批探险家纷纷踏上了艰难的探寻之路。随着一条条新的航路被开辟出来,原本基本上相互隔绝的世界各民族、地区、国家有了接触和联系,人类逐渐进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历史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不是很强。同时由于教材是专题式的编写,进而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有所不便,作为教师则需要在每一单元结束之后,进行总结,并综合理解。同时适时的增加一定的课外知识。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核心素养 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正确认识历史叙述,并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通过地图并构建时间轴,分析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成的影响,锻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通过对重点知识点分析和讲解,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信息。
教学重点 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意义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通过介绍瑞典人克劳斯·马格努斯的《海图》,让学生自己发现《海图》中很多奇奇怪怪的海怪,然后提问学生“是什么让人们如此无畏的驶向大海?而未知海域的尽头又是什么?”,引起学生的思考。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通过展示“欧洲人去往东方的旧航路”和“欧洲人开辟的新航路”两幅地图来对新航路进行介绍,然后提问学生“海洋中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危险,并且已经有了旧航路,那为什么欧洲人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朝向大海通过展示昆丁·马苏斯《银钱兑换商夫妇》的图片,并结合材料让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开辟新航路”,教师讲解“正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所以欧洲各阶层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获取财富”。然后结合人物对话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去哪里寻找黄金呢?”教师结合材料介绍马可·波罗,然后使得学生认识到“《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进一步引申问题“为什么欧洲人不走旧有的航路到达亚洲呢?”然后结合图片中剪刀的形状,让学生认识到“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通商要道”。进一步提问“海上危险重重,欧洲何以敢走新航路?”然后结合迪亚士和哥伦布说的话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是“文艺复兴倡导的开拓冒险精神。”而宗教动力是“对外传播基督教的需要。”结合亨利王子和伊莎贝拉女王的故事并结合材料分析“人民为何能开辟新航路?”从而得出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利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的“由于他们有专门技术,有经济实力,有丰富的思想,还有相对抗的君主国之间的竞争,他们的追求必定成功......总之,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进行过渡。扬帆起航通过故事会的形式,一一介绍四位航海家“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然后对他们进行一一对比。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到新航路开辟中,西班牙向西航行而葡萄牙向东航行。逐浪前行教师结合图片讲解哥伦布的故事,然后结合材料和麦哲伦航海日志,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到航海家的那些品质?”,从而让学生得出结论“航海家拥有勇于开拓、创新进取、不怕牺牲、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并且介绍哥伦布的由来。结合图片和材料,让学生思考“哥伦布为何能受到人们的纪念?”,从而得出新航路开辟的第一个影响“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结合图片和材料进行分析,得出新航路开辟的第二个影响“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分析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中的世界地图和1502年坎迪诺世界地图,并结合材料进而分析出新航路开辟的第三个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然后利用霍华德·津恩《美国人民的历史》的材料“哥伦布与其西班牙船队在入侵了巴哈马群岛后,残酷地虐待和屠杀岛上的印第安人。他们杀死一个印第安人如同踩死一只蚂蚁,把印第安人剁成碎片以试其刀是否锋利”,进而让学生思考难道哥伦布是“残暴血腥的屠夫吗?”教师介绍哥伦布日遭到了部分欧美国家的抵制,并展示图片和材料然学生分析“人们为什么抵制纪念‘哥伦布日’?”,从而得出结论“揭开了殖民掠夺的序幕,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殖民地的长期的贫困”,最后提出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呢?”,教师进行讲解从而得出“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公正、客观,要依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同时要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评价。”勇立潮头教师大概讲解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自明清之后,中国人充满了对海洋的恐惧”,然后展示《伦敦新闻画报》中的图片,老师进行提问“这是一幅中国海怪图,让我们来猜猜‘它’是什么?”,然后在进行介绍指出,这幅图是“十九世纪中国漫画中英国水手形象”,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屈辱史中我们对英国人的恐惧,进而让学生知道正是由于无知,所以我们落后,也正是由于落后,所以我们才被动挨打。最后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中国正在建设海军强国,在全新的征程中,中国必将逐梦深蓝,勇立潮头! 通过丰富的材料和图片进行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的观念。通过学生自我表达,既让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人物,又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得课堂具有趣味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结合对哥伦布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与本课导入相呼应,使学生认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反思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