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牛和鹅(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谓、拳”等12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5个生字,理解“恐怖、无所谓”等词语的意思。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段落,感受“我”对鹅的惧怕心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出示牛和鹅的图片)同学们,图片上的这两种动物想必大家都认识吧?它们分别是——牛、鹅(学生自由回答)。它们在农村非常常见,有谁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吗?也可以说说你对它们的印象和看法。(学生自由表达)很好,看来大家对这两种动物都比较熟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这两种动物有关。(板书课题:牛和鹅)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2.请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4):概述“我们”小时候不怕牛而怕鹅。第二部分(5-12):具体记叙了“我”吓得被鹅追着跑,得到金奎叔帮助的事情。第三部分(13-15):写“我”不再怕鹅,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牛了。4.认读生字新词。(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甚至 拳头 捶打 衣襟 大概 惹怒 扇动 昏乱结实 胳膊 酒瓶 恐怖 欺负 掐住 无所谓 扳牛角 跪下来 无缘无故(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注意读准翘舌音“甚、捶、惹”,前鼻音“襟”,后鼻音“瓶”,鼻音“怒”。另外,注意多音字“扇”,在这里读“shān”,组词为“扇动”,它还有一个读音是“shàn”,组词为“风扇”。多音字“结”,在这里读“jiē”,组词为“结实”,它还有一个读音是“jié”,组词为“结束”。(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5.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摸 甚 跪 捶 绕 顽 脖 脱 概 惹 昏 握 摔凭 掐(1)读准字音。(2)识记生字。形近字比较:摸—漠 脖—勃 昏—婚组词扩展:顽皮 顽强 顽固 负隅 顽抗解脱 推脱 摆脱 洒脱 金蝉脱壳 脱胎换骨招惹 惹事 惹祸 惹怒 惹是生非 惹人怜爱形声字结构特点:比如“捶”,形旁是“扌”,表示与手部动作有关,“垂”是声旁,表示读音。“摸、握、摔、掐”等字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识记。(3)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摸、跪、捶、脖、脱、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甚”,下面是“”,不要写成“匹”。“惹”,上下对正,中间的“口”要写扁,居于横中线与竖中线的交界处。“昏”,上宽下窄,上面的斜钩要稍长,朝右伸展。“凭”,上下对正,上面的“任”,中横长末横短。6.积累特殊词语。◆AABB式:摇摇摆摆匆匆忙忙挨挨挤挤重重叠叠◆ABAC式:一摇一摆无缘无故自由自在活灵活现◆拟声词:吁哩哩哩 嘎嘎 啪嗒啪嗒 啪啪啪7.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顽皮:(儿童、少年等)爱玩爱闹,不听劝导。无所谓:不在乎,没有什么关系。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原因。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5分钟)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5分钟)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3.继续搜集有关牛和鹅的知识。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通过认真读课文,对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掌握较好,在读文中学会了思考,提出了很多不懂的问题,希望在下节课让学生的疑问得到解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重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这句话的含义。2.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3.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难点:品读句子,体会课文的哲理美。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复习旧知巩固字词(9分钟) 1.听写词语,教师随机抽查,并小结指导。抚摸 甚至 跪下 捶打 顽皮 脖子 脱下 大概惹怒 昏乱 握住 摔倒 任凭 掐住 无缘无故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 1.指名读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牛怕人,鹅不怕人)为什么?(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教师进一步提问:那“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对牛: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扳牛角、骑牛背、捶牛背。对鹅: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2.指名读第二部分(第5-12自然段)。(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A.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B.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C.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D.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教师进一步提问:这时的“我”可以用哪一个词来形容?(狼狈不堪)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害怕的心理。(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A.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嘎嘎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B.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嘎嘎,它赶上了我,嘎嘎,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C.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嘎嘎大叫着助威。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鹅的凶狠、神气十足的样子。(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又有什么表现 A.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B.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教师进一步提问:这时的鹅可以用哪一个词来形容?(落荒而逃)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金奎叔的强悍。3.指名读第三部分(第13-015自然段)。(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金奎叔对“我”讲的话使“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怕它干吗?(在鹅的眼里我们比它小,但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比它强!前半句是从鹅的角度看人,后半句是从人的角度看鹅。我们变换了角度,事情的结果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B.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呢?(因为他的话深深地影响了“我”,它改变了“我”对鹅和牛的态度,也改变了“我”认识事物的方式,其中饱含着深刻的道理,引人深思。)
积累方法指导写作(3分钟) 本文对鹅的动作、声音等进行了传神的描写,活灵活现地刻画了鹅神气十足、胆大妄为的形象,使其仿佛就在我们面前。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3分钟)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请同学们去生活中发现这种情况吧。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候的一件事,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与小学生的生活较贴近,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在阅读课文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法,使学生感受到“我”害怕鹅和鹅的威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