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2 16:3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皇帝的新装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快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的故事情节。
2.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的写作方法。
3.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培养真诚、求实、不慕虚荣的品格。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过一些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从1835年起开始写童话。他的作品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情歌颂劳动人民,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愚蠢的统治阶级和剥削者。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代表作品有童话《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等。
作者简介
本文写于1837年。当时的丹麦,劳动人民受着本国封建势力和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和剥削,生活极为贫困,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将西班牙的一则民间故事改编成了《皇帝的新装》,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统治阶级,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阶层的丑恶行径,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写作背景
《皇帝的新装》自“五四”时期开始被译介到中国,后经叶君健先生直接从丹麦文译成中文,其译本得到广泛的接受,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表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天性和反映安徒生对孩子的热爱的杰作。
作品影响
知识链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主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往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整个大自然中的事物以及家具、玩具等以生命,给它们注入思想感情,将它们人格化。
题目解读
“皇帝的新装”,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故事围绕根本不存在的“新装”,展开了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一群丑态百出的官员的形象。
词语释义
炫耀:夸耀。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妥当:稳妥适当。
理智: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呈报:用公文报告上级。
钦差大臣: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情的官员。钦,指皇帝亲自做某事。
圈定:用画圈的方式确定(人选、范围等)。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精致:精巧细致。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勋章:授给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的一种表示荣誉的证章。
御聘:皇帝请的(人)。
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引子——皇帝爱新装成癖。
第二部分(2-4):故事的开端——骗子开始做新装。
第三部分(5-23):故事情节的发展——君臣看新装。
第四部分(24-33):故事的高潮——皇帝“穿”新装游行。
第五部分(34-37):故事的结局——小孩子揭穿新装骗局。
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皇帝爱新装的?
1、治装费用
2、兴趣爱好
3、换衣次数
学习第一部分,赏析语段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
“不惜”“所有的钱”从置装费用上写出了皇帝爱新装的程度。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既不……也不……也不……除非……”,从心思兴趣上写出皇帝酷爱新装的怪癖。“炫耀”一词既表现了皇帝爱慕虚荣的特点,又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
第1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夸张。从多方面把皇帝酷爱新装的癖好描写到极致,突出了皇帝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同时又为下文骗子行骗得逞做铺垫。
学习第二部分,赏析语段
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
“最美丽”与上文的“漂亮”相呼应,骗子投皇帝所好,诱其上钩,表现了骗子的狡诈。
第②段中冒号后面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内容上,骗子揣摩透了包括皇帝、官员在内的人们的虚伪心理,他们正是抓住这些人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新装”这一心理行骗的,体现了骗子的狡猾。
结构上,布的这一特性是贯串故事始终的主线,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这个主线进行的。
第3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心理描写。皇帝想凭借衣服来辨别臣民是聪明还是愚蠢和是否称职,表现了皇帝的愚蠢无知。而正是皇帝这种愚蠢的想法,才导致了下文中骗子的骗术得逞,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学习第三部分,赏析语段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不大自然”,在情节上承上启下,既顺承上文,说明皇帝已经完全听信了骗子们的谎言,又引起下文老大臣的故事。
找出第5段中表现皇帝心理变化的词语,并分析皇帝的性格特点。
“不大自然”“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
“仍然觉得”,表现了皇帝由心虚到强作镇静的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把皇帝骄横、心虚、愚蠢、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现了出来。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一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本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心理描写。两个“决不能”,表现了老大臣的虚伪、自私,与前文的“诚实”表现出老大臣从惊恐到故作镇定的内心变化,体现了他虚伪、自私、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这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老大臣?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老大臣极力称赞根本看不见的布料,揭示了他生怕别人认为他愚蠢或不称职的惶恐心理,生动地展现了老大臣愚蠢、虚伪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
老大臣向皇帝撒谎,实际上扮演了骗子帮凶的角色,对骗局的进一步扩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这些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
老大臣的这种做法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我并不愚蠢啊!”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心理描写。“不配有”,揭示了官员的心虚;“决不能”,体现了官员的虚伪、自私,与“诚实”形成鲜明的对照,加强了讽刺效果。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这段话揭示了皇帝怎样的心理?
“骇人听闻”“最可怕”,写出了皇帝内心的极端恐惧;用两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既写出了皇帝的心虚、恐惧,又写出了他一贯的骄横。
试探究第12段中“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一句中每个人快乐的内涵。
皇帝为能穿上这美丽、精致的新装举行游行大典而快乐,为能辨别出臣民是聪明还是愚蠢、称职与否而快乐;两位“诚实”的官员因为保住了自己的官职而快乐;其他官员为有机会向皇帝献媚而快乐,也为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而快乐;而骗子既赚足了钱,又得到了荣誉,名利双收,当然更快乐。
学习第四部分,赏析语段
“最高贵”是反语,在这里是虚伪、互相欺骗、愚蠢的意思,增强了讽刺效果。
⑤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句解:“最高贵”是反语,在这里是虚伪、互相欺骗、愚蠢的意思,增强了讽
骗子说这话的目的是让皇帝、大臣们相信这美丽的新装穿上去的确像没穿一样,从而使
他们的骗术得逞,表现了骗子的狡猜。
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骗子说这番话有何用意?
学习第五部分,赏析语段
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说假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职务;老百姓中的成年人说假话是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小孩子单纯,心里没有任何顾虑和杂念,所以敢说真话。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为什么那么多大人不敢说出真相而一个小孩子却敢说出来呢
试探究老百姓为什么开始不敢说真话,后来又敢说真话了。
老百姓开始是怕触犯皇帝,又怕被别人认为不称职或愚蠢,所以不敢说真话;但是老百姓的顾虑远没有官员那么严重,他们没有官职,也不怕被罢免,因而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
合作探究
1.骗子为什么能诱使皇帝上当?
皇帝有爱穿新衣的癖好,骗子针对他这个癖好,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即投其所好。另外,骗子说用这种布缝出来的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抓住了皇帝昏庸而又想辨别臣民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切实击中了皇帝的要害。
2.作者为什么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这样写有何用意?
作者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一方面符合孩子的身份特征,因为小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的,也只有孩子能在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喊出“天真的声音”,这样增加了作品的神奇色彩和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用小孩子的话来揭露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使故事情节达到高潮,更深刻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这样写意在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所骗,穿着根本不存在的新装游行的故事,揭露了皇帝和大臣自欺欺人的丑行,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虚伪和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