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一定会很好(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缩、努”等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3.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重点难点 认识8个生字,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1.提示课题,板书:那一定会很好。(学生齐读课题) 2.设置疑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自由发言) 3.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写种子被泥土包裹着,想站起来,后来终于钻出地面,长成了一棵大树。 第二部分(4~7):高大的树变成了一辆手推车,终于会跑了。 第三部分(8、9):手推车跑起来很费力,后来被农夫和儿子拆了,做了把椅子。 第四部分(10~12):椅子被年轻的农夫拆了,拼成了木地板,躺在阳台上,它感到很舒服。 4.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 缩 努 茎 锯 斧 推 吱 拆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 (2)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经—茎 堆—推 折—拆 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 5.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拂动:轻轻抖动。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吃力:辛苦,劳累;费力,费劲。 吱吱嘎嘎:拟声词。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0分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出示句子:“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 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种子被泥土包裹时的难受,及种子想要钻出泥土的决心。 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 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句子:“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2.学习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 出示句子:“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 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出示句子:“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3.学习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 出示句子:“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思考:大树“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 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出示句子:“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4.学习第四部分(10~12自然段)。 出示句子:“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疲劳,及大树想法的改变。 思考:大树“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 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出示句子:“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5分钟) 1.学完课文你有哪些想法和体会? 2.文中的种子在不同的阶段,感受、追求也不同,讨论在现阶段,你追求的目标或感受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展示。)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从“舒服”入手,让学生谈自己感觉舒服的时刻,理解“舒服”的含义。接着又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文中含有“舒服”的句子,理清一粒种子经过的历程,从而更深层地理解“舒服”的含义,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学得轻松、愉快,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