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大卫科波菲尔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大卫科波菲尔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1 18:5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列夫托尔斯泰
《大卫·科波菲尔》
查尔斯·狄更斯
走进作者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
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走进作品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写于1848―1850年。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里,狄更斯借“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某些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表现出他的人生态度、道德理想。作品所展示的绘声绘色、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具有鲜明深刻的时代特点。
本书是狄更斯最重要且耗费心血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是他“最宠爱的孩子”,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欧古典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在狄更斯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更清晰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是作者亲身经历、观察所得和丰富想象的伟大结晶。
写作背景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前情回顾
这里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 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世事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思、特雷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整体感知
一、请简要概述课文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明确:小说节选部分,讲述的是大卫在十岁那年,进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并在此期间结识米考伯一家的故事。节选部分成功塑造了米考伯先生这一经典的文学形象。
梳理情节脉络
序幕——文中的“我”在谋德斯通格林比货行做童工。
开端——米考伯先生邀请“我”去他家当房客。
发展——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靠典当度日。
高潮——米考伯一家入住监狱。
结局——米考伯一家度过最危急的时刻,“我”有了 新住所。
具体探究—情节
一、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情节的
明确:以“我”的所见所闻为主要线索,展开情节。节选部分,米考伯一家的遭遇是“我”搬去他家之后展现出来的,“我”是小说的线索。
温故知新—人称
具体探究—情节
二、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③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腻,情感也更为动人,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
具体探究—人物
三、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米考伯先生的
方法指导:通过对文中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对话、描写等概括。
具体探究—人物
提示:①在外貌上,米考伯衣衫破旧,却戴着显眼的衬衣硬领,外套前襟挂着单片眼镜;手持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生动刻画了他硬要装体面却力不从心的可笑模样。②在语言上,他处处带着文雅的气派,说话中带着屈尊俯就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那种迂腐的味道。③在动作上,米考伯最显著的特点是得乐且乐,梦想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他收入不多却又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所以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不得不四处举债。当陷入困境,债主上门逼债时,他会愁眉苦脸、伤心羞愧,拿着剃刀要往脖子上抹,想一死了之。而债主一走,顷刻之间他又把皮鞋擦得锃亮,摆出高贵的架势,哼着曲子出去了。他多次向大卫传授支出不能大于收入的道理,可自己总是陷于债务之中不能自拔。
具体探究—人物
米考伯先生的形象十分经典,后人将他的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称为“米考伯主义”,请你总结一下“米考伯主义”并谈谈你对“米考伯主义”的看法。
米考伯主义: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但仁慈、开朗乐观,债多不愁、乐天知命。
具体探究—人物
四、请简要概述文中“我”的形象特点
方法指导:通过对文中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对话、描写等概括。
具体探究—人物
文中的“我”
善良正直、宽厚勤奋、富有同情心
自食其力、心有大志、渴望别人关爱
具体探究—环境
五、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示例:文中第二段有一处环境描写,描述了货行脏乱差,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展开提供了特定的场所,渲染了深沉压抑的气氛,也反映了主人公的辛酸,让人同情他的遭遇。
合作研讨—主旨
六、节选部分的主旨
小说通过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人物和环境,既表达了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写作特色
请简要概述本文的写作特点
立足平凡,叙写生活
幽默风趣,温和讽刺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
拓展延伸
文中最后一段:现在,每当我回忆起少年时代那一点点挨过来的痛苦岁月,我也不知道,我替......创造出了自己的想象世界。
阅读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悟?结合大卫的个人经历做答。
课下作业
写一则本课的文学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