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品红是一种常用的染色剂,小雪同学把适量品红分别加到热水和冷水中,发现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从分子角度解释,主要原因是( )
A.品红分子在热水中的运动速率比在冷水中快
B.品红分子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容易分解
C.热水中水分子间有间隔,冷水中水分子间无间隔
D.热水中品红分子变大了,冷水中品红分子变小了
2.“冰七”(iceⅦ)一般是在深海中强压力作用下才可以形成的固态水,水分子会整齐排列成排或排成一列非常整齐有规则的冰晶,像是一个立方体的牢笼裹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个水分子可以形成“冰七”
B.“冰七”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海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冰七”
D.“冰七”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
3.如图所示是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4.电影《流浪地球》中提到了氢气,已知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比如氢的同位素为氘和氚,则下列属于同位素的是( )
A.红磷和白磷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C.碳12和碳13 D.钠原子和钠离子
5.我国已于2007年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含有
A.3个质子,没有中子 B.2个质子,1个中子
C.1个质子,2个中子 D.3个中子,没有质子
6.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α粒子轰击金箔来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该实验说明( )
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方向不变,说明原子所带正电是均匀分布的
B.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说明任何实验都存在一些偶然现象
C.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体积较小的原子核里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7.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三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C.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质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9.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已知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T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8,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i原子核内有22个中子
B.Ti可以表示一个钛元素
C.Ti原子内所含的粒子总数为48
D.钛单质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
10.2019年被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以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
B.X表示N2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g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镁>钠 B.相对原子质量:钙>钪
C.金属活动性:钙>钾 D.镁和钙处于同一周期
12.按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H为生物细胞中含量高的非金属元素,而Al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
C.镁原子和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1,化学性质不稳定
D.Na +、Mg2+、A13+核外电子层数都为2,所以它们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
13.科学家发现某些元素的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该原子的原子核
14.下列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元素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5.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28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
16.如图所示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7.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这些微粒中:
(1)显电中性的微粒有_____。
(2)带正电的微粒有_____。
(3)同位素的氕、氘和氚原子具有不同的_____。
(4)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___。
(5)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有_____。
(6)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_____。
18.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1)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______
(2)装水的杯子长期敞口放置,水不断减少,说明________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①_________;水电解实验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②____________。
19.根据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排列情况。我对它进行探究:
(1)第16号元素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①表示的元素对应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
(3)研究表明: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由此推断:第二周期中得电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填名称)原子;第9号和第12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_____。
20.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例如氧气是由_____(填具体粒子的名称,下同)构成的,氯化镁是由_____构成的。图中B处应填入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21.在下面(1)~(5)事实后的横线内,选择填写有关分子基本特征的序号。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湿衣服经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_______
(2)如图所示,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蓝色)注入水的下面,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________;
(3)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积小于100mL_________;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
(5)25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______。
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请你对元素周期表进行研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研究元素周期表,你会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镁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
(2)X的值为___________;
(3)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周期.
三、实验题
2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如图所示。图中试管A和装置D的试管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浓氨水,试管B和C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酚酞溶液。
(1)实验前,另取少量酚酞溶液,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①和实验②都会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 ,但出现此现象的快慢不同。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快慢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
四、计算题
25.1立方厘米的小容器内可容纳下约个水分子。1立方厘米的水有20滴,全世界60亿人每人每秒钟数4个水分子,每天24小时不停地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需要多少年才能数得完?(要有计算步骤,结果取整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B
6.C
7.A
8.B
9.D
10.A
11.A
12.C
13.C
14.D
15.D
16.D
17. 分子、原子、中子 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中子 电子 分子 质子和电子
18. 分子的体积很小 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水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19. 非金属 Cl2 氟 MgF2
20. 氧分子 镁离子和氯离子 原子
21. C C B D B
22. 氯 非金属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每周期开头都是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最后都是稀有气体元素
23. Mg2+ 12 3
24. 探究浓氨水和酚酞溶液接触是否有变化(变红) 酚酞溶液变红 D中氨水温度比B高,D中氨气分子运动速率比B快,所以C中酚酞溶液先变红。
25.1982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