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如何?
政治:从东汉后期到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其余时间基本上处于战乱中,政权更迭不断。少数民族和汉族混居,学习、交融。
经济: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北方经济相对凋敝。士族门阀的庄园经济发展。
社会生活:多数时候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乱
魏晋南北朝时代,是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却是精神上极度自由、解放,最富于智慧、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
目 录
壹
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
贰
文学、艺术和科技的繁荣
叁
中外文化的交流
一、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
春秋战国
秦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孔子创立儒学
焚书坑儒,儒学受打击
儒学: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
佛教: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道教:东汉末年兴起
儒学:吸收佛、道精神
佛教:佛教盛行
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三教合一
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
武则天时期佛教大发展
唐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问题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为何会盛行?
魏晋南北朝的动乱不已,使人民普遍感到:人生命若朝霜、人生若尘露,强烈的生命忧患意识压迫着人们……从印度东来的佛教则为人们开辟精神解脱的新天地。……在魏晋乱世能够给人带来战胜恐惧、逃避困难的精神力量,加上统治者也以此为精神武器巩固地位。
——王立《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简史·风流与盛世》
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渴求寻找精神安慰
传统儒家伦理受到挑战
传统民族文化影响,人们需要对生老病死做解释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南朝梁武帝四次出家,人称“菩萨皇帝”
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按照武则天的形状塑造
1、背景:
2、代表及主张:
3、影响:
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 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
1)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是最杰出的代表。 他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
2)统治者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先后4次灭佛
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
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问题二:为什么会出现三武一宗灭佛?
三武一宗灭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开展的灭佛行动。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时,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在东汉时期形成。东汉末年,神仙方士之说阴阳五行之说与道家学说的某些部分杂糅起来,形成了道教。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补充:魏晋玄学——儒道佛“圆融三教”
清谈、饮酒、寒食散
狂放、怪异、率真
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残杀非常频繁,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 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代表。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修武县,可能为现今云台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
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
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三教殿”位于悬空寺的最高处,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佛祖右手边(南侧)为老子,左手边(北侧)为孔子。儒释道三教和谐地处于一殿之中。
多元、融合
佛、道发展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1)原因:
(2)表现:
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3)影响:
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问题三:为什么唐中期韩愈提出要复兴儒学?
类型 特点 代表 典型诗句
田园诗 恬淡疏朴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建安文学 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曹氏父子建安七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南朝骈文 讲究对仗工整、声律铿锵 王勃、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南北朝民歌 篇制短小,多抒情,南朝清丽缠绵,北朝粗狂豪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唐诗 浪漫派、现实派、边塞派、山水田园派 李白杜甫、白居易 ……
(一)文学作品
魏晋 隋唐
文 学 建安文学、陶渊明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 诗歌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艺术 书法 “书圣”王羲之 颜(颜真卿)筋柳(柳公权)骨
绘画 出现专职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画圣”吴道子
雕塑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
舞蹈 胡旋舞;隋唐时期的乐舞受西域影响
科技 数学天文 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 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农学印刷 贾思勰,《齐民要术》 雕版印刷
建筑地理 裴秀《禹贡地域图》 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医学 孙思邈《千金方》国家颁行《唐本草》
中外交流 高僧来华与法显去天竺 玄奘去天竺,鉴真东渡;使节来华;长安
成就突出
融合创新
风格多样
频繁双向
艺术、科技
①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功能从实用转向审美,状态从自发转向自觉)
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李斯《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曹全碑》
怀素《自叙帖》
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篆
隶书
草书
行书
王羲之楷书 王羲之行书 王羲之草书
书法
天下第一行书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书法
颜真卿《祭姪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全篇这么多涂改勾画,怎么还会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唐玄宗天宝14年,安禄山起兵,颜真卿堂兄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守常山郡。天宝15年,安禄山围攻常山,执颜季明,藉逼颜杲卿降。但颜杲卿不屈,大骂安禄山,颜季明被杀。不久城为史思明所破,颜杲卿被押至洛阳,见安禄山。颜杲卿怒骂安禄山,被处死。颜氏一门三十余口被害。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命人至河北寻得颜季明头颅,挥泪写下《祭侄文稿》一文,23行,共234字。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唐朝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释、道人物宗教题材画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
题材众多:人物画、宗教画、仕女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
唐玄宗《霓裳羽衣舞》
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
《胡旋舞》节选
白居易
弦鼓一声双袖举,
回雪飘摇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
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
奔车轮缓旋风迟。
舞蹈
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特色,代表胡旋舞
科学技术,达到新的高峰
三、中外交流
类型 代表
佛学交流 ①东晋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②唐朝玄奘在贞观年间前往天竺取经,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由其口述编撰的《大唐西域记》,拓宽了国人的眼界,也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③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④日本高僧空海来到长安求法,将大量佛经和诗文集带回日本。
商业贸易 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了当时的国际大都会。不少西亚的来华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文化学习 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两国文化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
2.其他方面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首都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日本、新罗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
(3)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4)伊斯兰教也开始传入唐朝。
唐朝与域外70多个国家有交往,鸿胪寺即负责接待各国外交使节,长安的国子监前后接纳了大量外国留学生,平时在学的常有数百人,其中,日本、新罗的留学生最多。来自中亚、西亚的商贾在长安广设酒肆,李白、王绩等著名诗人经常光顾胡商的酒肆,李白即留下“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等诗句。
①全面繁荣 ②兼收并蓄 ③世界领先 ④影响深远(泽被东西)
①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政治开明
②经济: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
③文化:实行科举制度,推动教育发达
④民族、对外关系:各民族、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⑤统治者的重视,奉行兼收并蓄、文明开放的政策
⑥印刷术、造纸术的发展,推动了佛道的传播,也继承发扬了历代传统文化
概括隋唐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特点:
原因:
思想——融合与发展
文艺科技——灿烂与辉煌
中外交流——频繁与深远
【课堂小结】
多元共生
全面繁荣
兼收并蓄
领先世界
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政策开明
交通便利
特点
原因
立足时代认识文化发展,
透过文化品味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