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复习课2022_2023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复习课2022_2023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01 16:0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第二章复习课
1.说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
3.列举声音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4.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方法。
知识要点复习
一、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
1.振动停止,发声也 停止 。
2.一切 气体 、 液体 、 固体 物质都能传声;真空不能 传声。
3.声速: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 不同 的。一般而言,v固 > v液 > v气 ;
②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 m/s。
停止 
气体 
液体 
固体 
不能
不同 
> 
> 
340 
4.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 液体(水) 可以传播声音。
振动 
液体(水) 
5*.“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它的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涛声是通过 空气 传到人耳的。
振动 
空气 
二、声音的三个特征
6.音调:
(1)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 越高 。
(2)人的听觉范围: 20 ~ 20000 Hz。
(3)超声:频率高于 20000 Hz 的声音;次声: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音。这两种声音人耳都 听不见 。
(4)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 长短 、弦的 张紧程度 、弦的 粗细 有关。
越高 
20 
20000 
20000 Hz 
20
Hz 
听不见 
长短 
张紧程度 
粗细 
7.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 音调 的声音。
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 响度大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音色 不同。
音调 
响度大 
音色 
乐音和噪声
9.从环保角度上讲 一切干扰人们工作、休息、学习的声音 叫做噪声。
10.车门车窗关闭后,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采取 隔声 措施来减小噪声。
一切干扰人们工作、休息、学习的声音 
隔声 
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来探究。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若其他现象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你知道他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吗?
答 乙和丁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是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丙实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
2.战争年代军队里流传这样的话:“老兵怕机枪,新兵怕大炮。”这是因为老兵有经验,如果他能够听到远处开炮时的炮声,他就知道炮弹不会在他附近爆炸。试用物理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 炮弹飞行的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当人听到炮声时,炮弹早已远离人而去了。
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和同学们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们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横截面积以及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并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了实验计划。他们首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80 1.02
F 铜 100 0.76
G 尼龙 80 1.02
H 尼龙 100 1.02
I 钢 80 1.02
80
1.02
实验1:选用编号为A、D、F三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音调高低与 琴弦长短 的关系;
实验2:选用编号为 A 、 B 、 C 三根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音调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
随着探究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他们随后进行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猜想的正确性。完成实验后,有同学提
琴弦长短 
A 
B 
C 
出要重做前面的实验,你认为有必要吗?(要说明原因)
答 实验说明琴弦的松紧程度影响音调,而在做前面的实验时没有意识到这一关系,实验中在控制这一条件可能存在问题,从而影响前面结论的可信度,所以是有必要的。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了什么声学知识?
答 说明了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且空气能传声。
2.在一次魔术表演中,一名驯兽师问他带来的狗:“2+2等于几?”狗立即叫四声,观众马上为这条聪明的狗所倾倒。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答 这是由于台下驯兽师的助手,吹了四下哨声,由于哨声频率太高,人类的耳朵听不见(人听不见高于20000 Hz的超声波),而狗可以听到高达50000 Hz的声音,它听到四下哨声,故立即叫了四声。
1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 空气 传入耳中的,我们主要是根据 音色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来辨别锣声和鼓声的。
2声音是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的;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音调 。
空气 
音色 
声波 
音调 
3特种兵使用的微声冲锋枪射击时的声音很小,是因为采用了消声器,它是采取 消声 来减弱噪声的;纺织女工工作时戴耳罩是采取 隔声 来减弱噪声的;居民住宅区植树、种草是采取 吸声 来减弱噪声的。(均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
消声 
隔声 
吸声 
4“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B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B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
A.“高声喧哗”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A
7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
8如图所示,这是控制噪声的几种途径,其中属于消声的是
( A )
A
9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得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A )
A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得美观些
10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如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C )
 A   B   C   D 
C
11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的条件的一组是( D )
D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击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到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两次,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