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
3
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秦的统一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二、秦的暴政
目
录
时空坐标
秦朝
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14年
修筑长城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去世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6年
南征越族、北击匈奴,创建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公元前202年
汉朝建立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秦灭六国
楚汉之争
新课导入
思考:你印象中的秦始皇是怎样的?他何以能统一六国?
传说米粉是由秦始皇的军队带来。
话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于公元前221年对岭南的瓯骆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是陕西人为主,惯食面类,而南方只产稻米,不产小麦。秦军粮草运输困难,初来乍到,吃不惯大米白饭,战斗力大受影响,将领命令伙夫设法解决。于是伙夫模仿制面过程,将大米舂成米粉,炊蒸后搓成条,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米粉。
第
一
章
秦的统一
(一)统一条件
材料一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封建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封建割据,关卡林立,这些限制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地主阶级为了保证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荀子·强国》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②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①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③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④数代秦王励精图治;
⑤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下材料思考,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
(一)统一过程
(2)南征越族: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3)北击匈奴:在北方,击退匈奴的进攻,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1)统一东方六国: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制度: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二者关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紧密相关。
君权
VS
相权
中央
VS
地方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皇帝制度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三公九卿制
军事(虚设)
行政
监察
“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行政长管称郡守;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基层社会组织
县以下设乡、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中央
郡
县
乡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③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④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实行俸禄制,官位概不世袭,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四)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2)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3)法律:颁行法律,以法为教
(4)交通: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
(5)社会: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整顿社会风俗
小篆为国家官方文字
(五)统一的意义
(1)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2)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建立基础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
官吏权力 王位世袭,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由皇帝和朝廷任免调动,不能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前期巩固了统治,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实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第
二
章
秦朝暴政
秦的暴政
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兴师动众,求仙访药
征发繁重
严刑峻法
“焚书坑儒”
加重人民负担,导致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
第
三
章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一)秦末农民起义
1、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前207年,刘邦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3、前206年—前202年,刘邦、项羽四年楚汉战争
4、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
楚汉战争示意图
P19【学思之窗】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占领陈后,“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朱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史记·项羽本纪》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分析为什么陈胜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
秦王朝东部地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六国反秦势力比较强。当时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谚,楚人反秦意识最为强烈。因此,陈胜起事时,便以楚的名义相号召,把国号定为“张楚”,意为“张大楚国”,期望得到楚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二)楚汉之争
P19【思考点】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大丈夫生当如是也。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彼可取而代之!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课后总结
(一)开始:
(二)发展:
(三)灭亡:
(四)楚汉之争:
一、秦的统一
(一)军事统一
1、历史背景:时代需要,百姓渴望统一;秦国自身的优势;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
2、统一过程:秦灭六国、南征岭南、北筑长城、修尺道,控制西南。
(二)制度统一
1、地方:废分封,置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2、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加强皇权。
(三)经济文化统一
1、经济:统一货币:秦半两,统一度量衡。
2、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统一思想:焚书坑儒
(四)统一的意义:顺应时代潮流,促进民族融合、民族认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
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秦朝的暴政
1、表现:横征暴敛、赋役沉重,严刑峻法,矛盾激化。
2、影响:加剧了统治危机,导致秦的速亡。
三、秦灭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陈胜吴广起义
项羽、刘邦起义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胜利,建立汉朝。
课后练习
1.秦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把“西南夷”纳入帝国版图。这些举措( )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实现了秦在全国的长治久安
C.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D.违背了人民意愿,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C
2.秦始皇嬴政首创皇帝制度,规定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特殊的名号,独一无二。这种规定主要是为了( )
A.彰显秦始皇功绩 B.维护中央政府尊严
C.体现皇权的至尊 D.显示皇权来之不易
C
课后练习
3.秦朝御史大夫作为御史府的最高长官,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合法”,不仅可以代表皇帝纠劾内外百官,而且可以司察丞相合法,弹劾丞相。秦始皇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迁其位。这说明秦御史大夫( )
A.负责郡县两级官员监察 B.成为皇权专制的工具
C.承担中央日常监察工作 D.位高而且权重于丞相
B
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