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张PPT)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课程标准要求】
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2.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新知自主预习
课堂互动探究
目
录
CONTENTS
///////
///////
课后巩固训练
///////
课堂达标训练
///////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物质的元素组成
(1)物质都是由______组成。________元素组成单质,________元素组成化合物。
(2)同素异形体
①含义:由________元素形成的几种______不同的单质。
②实例
金刚石、石墨和________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______和______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元素
同一种
不同种
同一种
性质
C60
O2
O3
2.分类法
(1)分类法含义
对研究对象根据其共同点和______点,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
(2)根据物质组成对物质分类——树状分类法
差异
(3)从不同角度对物质分类——交叉分类法
在下列不同物质和它所属的类别之间进行连线:
【微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S2和S8互为同素异形体( )
(2)NaHSO4属于酸式盐( )
(3)N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
(4)树状分类法各级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如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
答案 (1)√ (2)√ (3)√ (4)√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概念:把________________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分散系中________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一种(或多种)
另一种(或多种)
被分散
(3)常见分散系及其组成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烟 微小尘埃(固)
雾 空气(气)
碘酒 酒精(液)
食盐水 食盐(固)
有色玻璃 玻璃(固)
空气(气)
微小水滴(液)
碘(固)
水(液)
金属氧化物(固)
2.分散系的分类
1 nm
1~100 nm
100 nm
3.胶体的分类、制备与性质
(1)分类
液体
气体
云、雾
固体
有
色玻璃
(2)Fe(OH)3胶体的制备
在100 mL小烧杯中加入4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逐滴滴入5~6滴____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色,停止加热制得Fe(OH)3胶体。
FeCl3
红褐
(3)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①概念: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______形成的,叫做____________。
②应用:丁达尔效应可被用来区分____________。
一条光亮的“通路”
散射
丁达尔效应
胶体和溶液
【微自测】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云、雾、烟属于胶体( )
(2)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3)氢氧化铁胶体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4)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与胶体( )
答案 (1)× (2)× (3)× (4)√
二、分散系分类和性质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1.物质世界丰富多彩,你已接触过许多含碳元素的物质。
2.含碳元素的物质(如图所示的价—类二维图)
1.图中的金刚石、石墨、C60之间有何关系?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提示 它们之间互为同素异形体。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2.CO、CO2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吗?
提示 CO2是酸性氧化物,CO是不成盐氧化物。
3.用交叉分类法对“价类二维图”中的H2CO3进行分类(从一元酸、二元酸、含氧酸、无氧酸、强酸、弱酸三个角度分析)。
提示 H2CO3属于二元酸、含氧酸、弱酸。
1.依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分类
(1)依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
(2)依据物质的性质对氧化物分类
2.物质分类的几个误区
(1)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而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2)误认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相对应。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1.墨鱼骨粉(主要成分为CaCO3)可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CaCO3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解析 CaCO3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D项正确。
D
2.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
A.K2CO3 B.Na2CO3
C.NaCl D.NaHCO3
解析 按照交叉分类法,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既属于正盐,又属于钠盐、碳酸盐,则符合阴影部分的物质为Na2CO3。
B
3.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组成是( )
D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CaF2 CO2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解析 A.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B.CO为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C.CO2属于酸性氧化物,C错误;D.物质分类均符合其含义,D正确;故选D。
二、分散系分类和性质
1.分散系分类
(1)依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用交叉分类法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分散系可分为9类,如图所示:
(2)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3类
(3)常见的胶体有: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胶体、有色玻璃、墨水等。
2.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1 nm 1~100 nm >100 nm 分散质粒子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单个高分子 大量分子聚成的固体颗粒 大量分子聚成的液滴
外部特点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层
性质 稳定性 稳定 介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是否具有 丁达尔效应 无 有 无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豆浆、牛奶 泥浆水、石灰乳 油水混合物
(1)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并不是颗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物质就是胶体。
(2)纳米材料(是指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不是胶体,只有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才可以形成胶体。
(3)Fe(O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e(OH)3小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为1~100 nm,这样的胶体称为粒子胶体。
(4)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100 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称为分子胶体。
(5)浊液、溶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可通过以下图示加以记忆:A球代表浊液中的分散质微粒;B球代表胶体中的胶粒;C球代表溶液中溶质。
4.根据气象台报道,近年来每到春季,沿海一些城市经常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解析 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液滴构成的,小液滴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所以雾属于胶体。
D
5.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 )
A.石灰乳 B.蛋白质溶液
C.雾 D.硝酸钾溶液
解析 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所以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溶液。石灰乳属于悬浊液,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雾属于胶体,硝酸钾溶液属于溶液,故D正确。
D
6.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其分子直径比氯离子小
B.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解析 分散质“钴酞菁”分子的直径(1.3×10-9 m)介于1~100 nm之间(大于氯离子的直径),为胶体粒子,其分散系为胶体,能透过滤纸。
C
1.据最新报道,现代医学已经可以把放射性物质填入C60中,并置于患者癌细胞处进行放射治疗癌症,下列关于C60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C60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C60是60个碳原子形成的球状化合物
D.C60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解析 C60是碳的一种单质,是纯净物,与石墨、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D
2.下列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豆浆 B.澄清石灰水
C.氢氧化铁胶体 D.淀粉溶液
解析 豆浆、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均属于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澄清石灰水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
3.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B.都是混合物
C.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
D.都呈红褐色
解析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两种分散系,都属于混合物;氯化铁溶液为棕黄色,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B
4.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正盐
解析 Na2CO3是盐,A项错误,B项正确;Na2CO3是钠盐,C项正确;Na2CO3是正盐,D项正确。
A
5.现有下列12种物质:①空气;②H2O;③Mg;④CaO;⑤H2SO4;⑥Ca(OH)2;⑦CuSO4·5H2O;⑧碘酒;⑨酒精;⑩NaHCO3; 淀粉溶液; 盐酸。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3)属于酸的是________;
(4)属于碱的是________;
(5)属于盐的是________;
(6)能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________。
答案 (1)①⑧ (2)②④ (3)⑤ (4)⑥ (5)⑦⑩ (6)
解析 (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故①空气⑧碘酒 淀粉溶液 盐酸是混合物;(2)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故②H2O④CaO是氧化物;(3)⑤H2SO4属于酸;(4)⑥Ca(OH)2属于碱;(5)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故⑦CuSO4·5H2O⑩NaHCO3为盐;(6)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而 淀粉溶液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1.胃药“达喜”中含有碳酸镁(MgCO3),碳酸镁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解析 碳酸镁是由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C
2.“云蒸霞蔚”出自《世说新语·寓言》,表示霞光透过云层的绚丽灿烂。“云”从化学角度分析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解析 “云”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
D
3.(2021·吉林通化高一月考)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P2O5、SO2、SO3、CO2、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它们同属一类的是( )
A.CO B.Na2O C.N2O5 D.CuO
解析 P2O5、SO2、SO3、CO2、Cl2O7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CO是不成盐非金属氧化物,Na2O属于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2O5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CuO属于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C满足。
C
4.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
A.H2SO4 B.HCl C.NaH D.H2O
解析 A.H2SO4是由氢、硫、氧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氢化物,故A符合题意;B.HCl是由氯、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属于氢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C.NaH是由钠、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属于氢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D.H2O是氧、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属于氢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A
5.“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如氯化硝酸钙[Ca(NO3)Cl]就是一种混盐。“复盐”是指多种简单阳离子和一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如: KAl(SO4)2。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 )
A.Cu2(OH)2CO3 B.(NH4)2Fe(SO4)2
C.Ca(ClO)Cl D.K4Fe(CN)6
C
解析 A.Cu2(OH)2CO3虽有两种阴离子,但OH-不是酸根阴离子,所以不是混盐,A不符合题意;B.(NH4)2Fe(SO4)2含有两种简单阳离子和一种酸根阴离子,为复盐,B不符合题意;C.Ca(ClO)Cl含有两种酸根阴离子ClO-和Cl-,属于混盐,C符合题意;D.K4Fe(CN)6含有一种阳离子(K+)和一种酸根阴离子[Fe(CN)6]4-,为正盐,D不符合题意。
6.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
A.一种化合物
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
D.两种单质
D
解析 A.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若为纯净物,可能是化合物CO、CO2中任意一种,A不符合题意;B.由于C单质在室温下为固体,O元素的单质O2或O3呈气态,则若该气体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只能是O2与CO或O2与CO2的混合物;或O3与CO或O3与CO2的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C.只含有C、O两种元素的气体若是两种化合物,则该气体是CO、CO2的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D.若为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由于C元素的单质是固体,O元素的单质可能是O2或O3,O2或O3在常温下呈气态,因此一瓶气体中若只含有C、O两种元素,不可能是两种单质,D符合题意。
7.下列方法最终能制得胶体的是( )
A.把5~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入20 mL冷水中
B.把5~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入20 mL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C.把5~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入20 mL NaOH溶液中
D.把5~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入20 mL酒精中
解析 把5~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入20 mL冷水中,反应缓慢,不能得到胶体,A项错误,B项正确;把5~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入20 mL NaOH溶液中会生成Fe(OH)3沉淀,C项错误;把5~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加入20 mL酒精中不能得到胶体,D项错误。
B
8.(2021·河南南阳高一月考)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烧碱、纯碱、火碱都属于碱
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CuSO4·5H2O、冰水、液氨都属于纯净物
D
解析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Na2CO3是盐,A项错误;B.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B项错误;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也是酸性氧化物,C项错误;D.CuSO4·5H2O、冰水、液氨都属于纯净物,D项正确;答案选D。
9.将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静置,溶液的成分通过半透膜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蛋白质溶液
B.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可能为200 nm
C.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
D.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泥沙和淀粉溶液
C
解析 A.将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静置,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蛋白质分子不能,说明蛋白质溶液是胶体,因此Fe(OH)3胶体和蛋白质溶液都具有丁达尔效应,不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蛋白质溶液,故A错误;B.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不可能为200 nm,故B错误;C.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微粒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故C正确;D.泥沙和淀粉溶液的微粒都大于该半透膜的孔径,因此该半透膜不能用来分离泥沙和淀粉溶液,故D错误。
10.(2021·广东广州高一期中)实验室采用气相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FeCl2·4H2O固体按分类属于混合物
B.FeCl2·4H2O固体加热脱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获得的纳米级Fe粉,属于胶体分散系
D.FeCl2高温反应制备纳米级Fe后的混合物气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酸性
D
11.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请根据此表,结合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物质分类中的树状分类法的有关知识,在①HIO3、②NaIO3、③KOH、④I2O5、⑤NaCl五种________(填“混合物”、“化合物”、“盐”或“氧化物”)中,与碘酸钾(KIO3)属于同类物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化合物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40 mg·kg-1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②⑤
(2)推测出碘酸钾(KIO3)的物理性质:碘酸钾___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化学性质:碘酸钾在受热时________。
解析 (1)五种物质均属于化合物。碘酸钾属于盐,其中属于盐的有②和⑤。(2)碘酸钾属于钾盐,能溶于水,根据“加碘盐”的食用方法“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可知碘酸钾受热易分解。
能
易分解
12.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现有甲、乙两名同学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②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
B
①
解析 (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故B正确;(2)①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这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正确操作,故正确;②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不能继续加热,否则易发生胶体聚沉,故错误;
(3)Fe(OH)3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______。
(5)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填序号)。
A.胶粒直径大小不同
B.颜色不同
C.后者不稳定
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
丁达尔效应
A
13.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在含有FeSO4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得分散系属于胶体
B.用光束照射该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D.分散系为胶体,胶粒直径即Fe(OH)3分子直径
A
解析 根据题意,磁流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 nm,属于胶体的范畴,具备胶体的性质,故所得分散系为胶体,A项正确;该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项不正确;该胶体中分散质是黑色的,而Fe2O3是红棕色的,故分散质不是Fe2O3,C项错误;该胶体分散质是黑色的,而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且胶粒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不是一个分子,D项错误。
14.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各组归类不合理的是( )
C
选项 按某一分类标准分类的物质或变化 归类
A FeSO4、NO2、MnO2、NaClO H2SO3
B CH3COOH、HClO、H2S、H2CO3 H3PO4
C 氢气燃烧、氧化钙变质、食物腐烂 冰雪融化
D (NH4)2SO4、NH4Cl、NH4NO3 NH4HCO3
解析 A项中物质均为含氧化合物;B项中物质均为酸;C项中氢气燃烧、氧化钙变质、食物腐烂均为化学变化,而冰雪融化属于物理变化;D项中物质均为铵盐。
15.据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因室内污染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100万是5岁以下幼儿。室内污染物主要分为甲醛、苯、氨(NH3)和氡(Rn)四种,其中甲醛在中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苯两种物质的分子式分别为CH2O和C6H6。上述材料背景中提及的甲醛、苯、氨和氡四种物质中属于含碳物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含氢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甲醛、苯
甲醛、苯、氨
甲醛、苯、氨
氡
解析 (1)甲醛、苯、氨和氡四种物质的分子式分别为CH2O、C6H6、NH3、Rn。由此可见只有甲醛、苯属于含碳物质,甲醛、苯和氨都是含氢物质,而且都是化合物,氡是稀有气体,属于单原子单质气体。
(2)从甲醛的分子式中可以看出该物质中含有氧元素,那么甲醛属于氧化物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甲醛、苯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都是水和二氧化碳,下列关于水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水和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
B.水和二氧化碳都是纯净物
C.水和二氧化碳都能与NaOH反应
D.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都是化合态
甲醛不属于氧化物,因为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
种元素为氧元素
AC
解析 (2)从甲醛的分子式虽然可以看出其中含有氧元素,但该物质含有三种元素(碳、氢、氧),因此不是氧化物。(3)水和二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但只有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A错、B正确;水不与NaOH反应,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C错误;水中氧原子与氢原子构成了水分子,是化合态,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与碳原子构成了二氧化碳分子,也是化合态,D正确。
Thanks!
本讲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