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单元复习
第七单元复习
目录
01
思维导图
03
重点突破
02
易错点透析
思维导图
易错点透析
易错点1
对可燃物的着火点理解错误
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例1】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竖直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氧气
B. 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
C. 缺乏可燃物
D. 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易错提醒: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无论火柴如何放置接触氧气的量不变。
正解: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竖直向上时,产生的热量主要随着热空气上升,火柴梗的温度上升很慢,不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下方的火柴棍不易继续燃烧。
答案:D
学以致用
1. 一棉花店突发大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C.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 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
C
易错点2
对化石燃料的理解不透彻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是最重要的能源且是不可再生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化石燃料的理解不透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些同学仅凭某些物质的名称去推断其属类或性质,如对于天然气的认识,误认为它不是化石燃料,以为化石燃料都是固体。(2)将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混为一谈。三者虽都是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不同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含有多种碳氢化合物
的混合物,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3)以为煤、石油、天然气主要应用是作为燃料。实际上,把煤、石油、天然气等直接作为燃料燃烧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因为它们经过综合利用,都能转化为具有更大价值的化工产品。(4)认为只有发生燃
烧的反应才能够放出热量。任何化学反应的发生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有些化学反应还会直接转化为电能。
【例2】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纯净物
B. 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煤、石油都是化石燃料,都是可再生能源
D. 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易错提醒: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并且在组成上都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正解:A. 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B. 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 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但都是不可再生能源;D.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造成空气污染。
答案:D
学以致用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 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D.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是新能源
B
易错点3
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不够全面
很多同学认为二氧化碳无毒,就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事实上,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环境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从而容易造成干旱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升高及海平面升高。
【例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个指标。下列做法对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 用氢气作燃料 B. 露天焚烧垃圾
C. 汽车排放尾气 D. 用煤作燃料
易错提醒: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重视,关于空气污染的问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提倡绿色化学,要从源头上杜绝,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正解:A. 用氢气作燃料燃烧产物是水,对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A正确;B. 露天焚烧垃圾能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一些燃烧烟尘即可吸入颗粒物,故B错误;C. 汽车排放的尾气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烟尘,故C错误;D. 由于煤中含有碳、硫元素,所以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故D错误。
答案:A
学以致用
3. (社会热点)“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
A. 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B. 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C. 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D. 循环利用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
B
重点突破
重点1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
A. 大理石 B. 小木条 C. 玻璃 D. 泥沙
B
2. 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 )
C
选项 情景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C 楼房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3. (实验情境)下列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B
重点2 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
4. 下列各组反应均属于剧烈氧化的是( )
A. 火药爆炸和蜡烛燃烧
B. 农家肥料的腐熟和气球爆炸
C. 醋的酿造和食物的变质
D. 动植物的呼吸和硫燃烧
5. 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B. 发生火灾,电梯逃生
C. 煤气泄漏,关阀通风 D. 面粉厂内,禁止吸烟
A
B
6. 合理灭火与预防闪爆十分重要。
(1)火灾是燃烧最常见的危害。“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 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清除可燃物 B. 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 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
(2)预防闪爆,下列哪些物质飘浮在空气中遇见明火不会闪爆 __________(填字母)。
A. 天然气 B. 氮气
C. 酒精蒸气 D. 面粉或煤粉
(3)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__________(填字母,多选)。
A. 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B. 湿毛巾会吸收CO
C. 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
AC
重点3 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影响
7. (化学生活)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
B. 甲烷燃烧的产物可导致酸雨
C. 页岩气、可燃冰不能被大量开采
D. 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但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A
8. 2018年和2019年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如图7-F-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能、风能、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
B. 减少煤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C. 煤燃烧产生的C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
D. 我国电力能源结构的变化体现了“低碳”理念
C
9. 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良好的环境。
(1)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能源,“可燃冰”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属于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PM2.5是我国测定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下列措施中能降低空气中PM2.5含量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多选)。
A. 化工厂加高烟囱 B. 禁止焚烧秸秆 C. 植树造林
不可再生
BC
(3)酸雨也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pH__________(填“>”“<”或“=”)5.6,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含硫煤燃烧所产生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
<
SO2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