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01 21:1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目录
01
课程要求
03
知识点精讲
04
课堂检测
02
课前预习
1.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 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
需要。
课程要求
查阅元素周期表,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
课前预习

H






C
O
Cu
Fe
Mg
Al
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变 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做_____________)
定 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伴随现象 一般是体积或状态的改变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等
联 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________发生物理变化。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________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_______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生成其他物质
同时
物理
化学
【交流】“发光、放热”“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一定。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车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课堂练习
1. 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树根“变”根雕 B. 葡萄“变”美酒
C. 玉石“变”印章 D. 玩具机器人“变”形
2.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颜色变化 B.有气体放出
C.发光、发热 D.有新物质生成 
B
D
思路点拨 物理变化一般是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二者的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不能以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如发光、变色等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灯泡发光等。
知识点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性 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定 义 物质在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 例 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联 系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理性质是物质本来就具有的;而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点拨】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变化 性质,如木条燃烧(化学变化) 木条能燃烧(化学性质);酒精挥发(物理变化) 酒精易挥发(物理性质)。
+能、可、易等
+能
+易
课堂练习
3. 请判断下列描述属于变化还是性质。(填字母)
A. 化学变化 B. 物理变化 C. 化学性质 D. 物理性质
(1)木柴燃烧______;木柴可燃烧______。
(2)酒精挥发______;酒精易挥发______。
(3)铁生锈______;铁易生锈______。
A
C
B
D
A
C
4. 碳铵的化学名称是碳酸氢铵,纯净的碳铵是一种无味、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特点是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是当温度稍高(10 ℃以上)或湿度稍大,碳铵会分解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1)请写出碳铵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碳铵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碳铵的保存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味、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不稳定、易分解
低温、干燥
思路点拨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变化是过程,可通过关键字词区别两者。
知识点3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小组讨论】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物 质 性 质 用 途 联 系
乙醇(俗称酒精) 可燃性 ______ 物质的性质______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______物质的性质
铁 __________ 制作铁锅
燃料
导热性
决定
反映
课堂练习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生铁制铁锅 B. 粮食酿造酒
C. 木炭除异味 D. 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
6. 下列项目属于物理性质的一组是( )
①颜色 ②密度 ③导电性 ④可燃性 ⑤稳定性 ⑥溶解性
⑦状态 ⑧硬度 ⑨光泽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⑤
C. ①②⑦⑧⑨ D. ①②③⑥⑦⑧⑨
B
D
课堂检测
1. (文化自信)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沙里淘金 B. 滴水成冰
C. 立竿见影 D. 火上浇油
2. 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分蒸发 B. 蜡烛燃烧
C. 矿石粉碎 D. 铁铸成锅
D
B
3.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石墨能导电 B. 金刚石硬度大
C. 常温下水是液态 D. 一氧化碳能燃烧
4.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酒精能燃烧可用来做燃料
B.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
D. 氮气不活泼可做保护气
D
C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变化过程中可能同时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现象
B. 化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等
C. 化学变化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
D. 用水彩笔给图案涂上颜色,产生了变色的现象,因此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
6. 1806 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它对新的金属做了以下试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步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本段叙述归纳出该金属的物理性质: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
银白色
熔点低
【实践活动·跨学科融合】
7. (文化自信)庆祝建党100周年,吟诵毛泽东诗词。以下诗词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B.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C.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
D.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
C
8. 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
A. 均为物理变化
B. 均为化学变化
C.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 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A
9. (文化自信)古典文学是国之瑰宝,下列古诗句中哪些涉及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请填入横线上。
(1)《红楼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为__________;“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为____________。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为____________。
(3)《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