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识字2.树之歌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CONTENTS
目录
壹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贰
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伍
教法与学法
教学活动
课后反思
陆
柒
捌
学情分析
叁
《树之歌》是一首多句式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全文共四句话,所选11种树木具代表性,贴近儿童,表现大自然树木种类丰富。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
壹 教材分析
形状颜色习性活+香贰 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一年级之时,学生已经习得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识字方法。立足学生原认知,结合低年段学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实践、合作探究等进一步指导学生归类识字,倡导生本课堂,提升语文素养。叁 学情分析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状”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4.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肆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伍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1.归类识记生字字形,理解字义。写好10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2.品味儿歌中的修辞语言,培养语言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树木特点。陆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森林小导游情境,导入新课。
随文识字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归类识词法:把带有木字旁的词语归为一类进行学习。
学法:
自主学习法: 明确要求,制定计划让学生自由读文。
合作探究法:四人小组合作,为树木挂名牌。
柒 教学活动
二
情境导入 激趣促学
初读文本 识字读词
一
三
精读文本 归类识字
拓展延伸 育人心灵
四
一、情境导入 激趣促学
1.猜名热身,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各种树木的图片,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猜树名,把学生带入树木的世界。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为学生创设了“森林小导游”的情境,谁认识的树木多就能胜任,鼓励学生积极应聘,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入课题。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展示朗读,自主识字。
3.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二、初读文本 识字读词
三、精读文本 归类识字
一听:播放课文朗诵录音,学生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树木?分别是什么?”。学生在听中把握文章内容,达到梳理课文的效果。
三、精读文本 归类识字二读:学生齐读树名,一连串树名中含有木字旁生字,让学生体会到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三、精读文本 归类识字三做:学生仔细朗读课文,获取关键信息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我为树木挂名牌”,文中插图与课文中树木一一对应,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和已有生活经验为树木挂名牌,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种树木的特点,如“梧桐树叶像手掌”,则形象描述了梧桐的特点,引导学生学说比喻句,积累语言。三、精读文本 归类识字四填:先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指导学生根据节奏线、重音符号自由练读,再以树木的特点和习性为指导,尝试填空式背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精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最后,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比如左右结构的字,提醒学生“左右分主次,宽窄有对比”,然后学生书空,老师范写,再理解生字词。三、精读文本 归类识字四、拓展延伸 育人心灵1.播放沙尘暴影片,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从中体会到到树木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2.出示关于树的名言警句,学生读一读,说说心中的感悟,引导学生树立不断学习、勤恳扎根的价值观。捌 课后反思亮点: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比如让学生应聘森林小导游,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如“小组合作挂名牌”的游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捌 课后反思不足:1.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不是很到位。2.在课堂上我还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信息,把握学生细微的情绪变化,不善于观察学情的发展。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