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县衡实中学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 9 月份月考 A.公元前二世纪早期 B.公元前二世纪末期
C.公元前三世纪早期 D.公元前三世纪末期
高三历史 试题 9.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决定派军队反击突厥的入侵,按制度规定的运作流程是
A.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兵部 B.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兵部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C.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吏部 D.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吏部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10.(限时练 汉至元地方制度 第 12 题)公元 1274 年,元世祖正式任命具有中书省宰执衔的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官员赛典赤为“平章政事,行省云南”。赛典赤经元世祖批准,把宣慰司和元帅府归于行省
1.“殷革夏命”后,商族成为“天下共主”。商王朝一方面极力推行神权政治,神化商王的 统属之下,改万户、千户为令长,并改云南郡县,分设路、府、州、县等机构,革除了军管
“天下共主”地位;另一方面实行外服和内服制度,细化中央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商朝 民政的弊端。赛典赤在地方上还任命流官,与世袭土官的统治区域犬牙交错。这说明
卜辞中留下了大量王室征讨方国的记录。上述材料说明商代 A.元朝中书省直接管理云南 B.元朝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可能
A.王室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 B.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 C.行省长官的权力集中专断 D.云南行省加强对边疆的治理
C.王权与神权开始有机结合 D.地方管理方面有所改变 11.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设三公九卿制。西汉时,尚书令是少府的属官;东汉光武帝时,
2.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 尚书令成为尚书台长官,尚书台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出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天下治。……故周王序得其道,千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其观点实质上是 的局面。这说明东汉
A.抨击郡县制,主张分封制 B.主张以道治国,反对以法治国 A.行政中枢权力的转移加强了皇权 B.君权与相权矛盾不可调和
C.认同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D.认为君主制是秦亡的根源 C.皇帝的权力受到尚书台监督节制 D.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3.《左传·襄公十四年》中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 12.明中期以后,三司权力向巡抚转移,巡抚衙门成为实际上的省级权力机构,三司为其下属;
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 但万历重修《大明会典》及清修《明史》,均因巡抚挂衔都察院而将巡抚列在都察院下。这
则救之,失则革之。”这一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客观上反映了
A.内外服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A.巡抚已然完全摆脱临时差遣的性质 B.巡抚职权在法律上与事实上的矛盾
4.(限时练 夏商政治与西周封建 第 2 题)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而宋 C.三司并立不利发挥巡抚应有的效能 D.巡抚设置仅仅是临时性的应急措施
国始终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奉为天下通义。如宋丁公死后,儿子宋湣公即位;宋湣公 13.(限时练 明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第 4 题)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雍正十
死后,弟弟宋炀公即位。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年(1732 年),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帝继位后,罢军机处;乾隆二年(1737 年)重新恢复军
A.传贤优于传子 B.宗法制度瓦解 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其权力。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
C.王室逐渐衰微 D.殷人旧俗影响 A.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 B.军机处成为清廷强化君权的工具
5.人们一般认为家谱起源于宋代,其实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 C.中央权力机构的进一步完善 D.军机处是清朝最高中枢权力机关
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只是大多未留传后世,这表明我国 14.《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
A.分封制影响深远 B.宗法观念长期存在 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因此,他采取了
C.封建家长制盛行 D.家谱文化已经消亡 A.废丞相,裁撤中书省 B.废丞相,设内阁
6.《汉书》提到:“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丧,分天 C.八股取士,选拔贤相 D.设军机处,分割相权
下为郡县。”这反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5.明清省制经历了从明初废行省、设三司,到设置巡抚、总督,以及督抚地方行政化的演进
A.巩固了周王朝的宗法制度 B.基本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基础 过程。从明中叶开始,督抚由不参与地方政府祭祀,转变为参与祈雨、祈晴等活动,进而并
C.适应了大一统确立的需要 D.表明土地私有制的开始出现 主导地方祀典。乾隆年间正式确立了督抚的仪式地位及与布政使、按察使等地方大吏的统属
7.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说,秦朝“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其意 关系。这反映了
在强调,秦朝 A.设置督抚从根本上否定了行省制 B.督抚职能的调整从长远看弊大于利
A.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 B.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C.督抚地位的变化过程理论上改变了元代建立的省、府.县三级建制
C.延续了先秦的历史传统 D.加强了思想文化的控制 D.督抚逐渐成为朝廷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缓冲和所谓的“外官”之首
8.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它以君权 16.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
神授学说为理论基础,用严格的名位等级、封建礼乐和皇位继承等各种制度和措施,集中突 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祇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
出皇帝个人的权威地位,保证皇帝高踞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 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
力。这一制度创立于 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 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
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 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 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全球范围内建立
17.从公元前 8 世纪开始,雅典人在不断进行海外殖民以获得土地和发展商业的过程中,逐渐 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的艰难历程 D.两次工业革命推动国际格局的变动
打破原有的等级、血缘观念,平等意识逐渐形成。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二、材料及论述题:共 52 分。
A.具有深刻的经济根源 B.推动城邦文化的发展 25.(本题满分 12 分)(限时练 秦: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建 第 13 题)
C.导致奴隶制度的废除 D.缓和雅典的阶级矛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雅典由不同公民阶层抽签产生的陪审员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而在罗马,通 材料一 秦代以降,皇权专制越来越走向强化,从汉到宋是皇权逐渐压倒相权的时代。北宋时
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这说明 候,皇权已经高度专制。明代以后则皇帝自兼丞相,合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于是皇权
A.雅典被选举出的陪审员均是职业法官 B.雅典与罗马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相同 专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秦代以后的两千年,中央集权程度也一步一步走向强化。行政
C.雅典司法实践中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二者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法律权益 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
19.希腊人原来是蛮族,他们来到希腊半岛和爱琴海诸岛屿,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后来很快转 制此时也达到巅峰状态,因此元代以后,分裂局面已不再出现。
行为航海和手工业为生。据此可知,对希腊人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周振鹤《地方行政制度志》
A.文化落后 B.地理环境 C.农业技术 D.民主制度 材料二 “百代皆行秦政事”,秦始皇所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行政制度与官僚制度紧密
20..裁判官告示是罗马法庭的裁判官按照自然法的原则作出的裁决,成为万民法中积极而有 结合,三位一体,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辛亥革
生气的内容。该“告示”通常刻于木板之上,置于罗马广场,与《十二铜表法》并立。通过 命一举推翻封建专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但
裁判官告示新的法律意识和交易习惯影响着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这说明 革命果实很快落入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手中。要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
A.裁判官据民意作司法判决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C.自然法是具体的法律条文 D.裁判官告示是万民法的重要渊源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1.罗马法的民事诉讼程序经历了法律诉讼和程式诉讼两个时期,法律诉讼的整个诉讼过程必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代走出周制、确立秦制的主要制度措施,分别指出元
须严格遵守一定的方式,哪怕只犯有很细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败诉;而在程式诉讼中,裁 代“中央集权” 和明代“皇权专制”强化的主要标志。(4 分)
判官可以采用某些简易方式解决或者处理争议,简化诉讼程序,使当事人不必担心因为违背
严格的形式主义而招致败诉。程式诉讼的出现表明当时的罗马法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审判程序不严谨
C.消除了审判的形式主义 D.法律体系较完备
22.1689 年《权利法案》通过以后,英国国王权力受到了极大限制,但此时的英国国王仍然
拥有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走出秦制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国家”和“人民
A.立法权 B.行政权 C.司法权 D.财政权 权利”两个层面归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历史任务。(4分)
23.1713 年,英国外交委员会通过了一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
要求予以通过。枢密院长克蒙德里勋爵告诉女王说,枢密院需要一段时间讨论再决定。结果
安妮女王大发雷霆,并警告克蒙德里说条约必须立即批准。克蒙德里则强调枢密院决策权的
独立性,并顶撞了女王。结果他为自己的轻率举动而受到惩罚,丢了官职。由此可知,这一
时期英国
A.议会至上原则面临极大挑战 B.权力制约平衡机制遭受冲击
C.贵族未能有效限制专制王权 D.君主立宪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4.如图是欧美近代以来部分大事件简表。根据表中信息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百代皆行秦政事”谈谈你的认识。(4 分)
26.(本题满分 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船招商局;
材料一 《人权宣言》一共有十七条,第一条就把重点讲清楚了:人人生而自由,权利平等。 1873 年华侨陈启源在广东创
这份宣言既是法国人的宣言,也第一次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达出了全人类对于自由和平等 办继昌隆缫丝厂;
这些基本人权的渴望。每个纲领性的文件后面,都有一个主要的推动力。《大宪章》的背后 1899 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是英国贵族,《权利法案》的背后是工商阶级,《人权宣言》的背后是平民百姓。本质上,
《人权宣言》是平民阶级的政治呼声。《人权宣言》,既有平民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愿望,又 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崇高色彩。里面很多句子,都是流传已久的名言,比如,“政治结合的目 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
的在于保护自然、不可侵犯的人权”,还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该权 1851 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61 年俄国废除农奴制;
利。”再比如“法律是公共意志中的表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英国人那,主要是代表一 1856 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
政治 1871 年巴黎公社成立;
种国家结构。比如,哪几个阶级执掌政权,哪几个部门组成政府。但是,到了法国这里,主 鸦片战争
1871 年德意志统一。
题就变了:结构不重要了,价值站在了最前面。国家结构再稳定,阶级关系再和谐,不符合 1895 年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
人权理念、不利于平等自由,那也不行。 上书”
——王人博《宪法学三十讲》
材料二 近代民主体制到了 18 世纪中叶,也只是在英国建立起来了,是君主立宪制的形式。 19 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完成组 1842 年《海国图志》成书
法国经过 1848 年革命、1871 年的革命以后,它的共和制度才逐渐巩固起来,影响到比利时 诗《唐璜》; 1862 年京师同文馆开办
等一些小国。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到了 19 世纪末还未进入近代民主国家的行列。比如说德 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94 年郑观应编成《盛世危
思想文
国,俾斯麦统治下的德国有了帝国议会,但并不是真正近代意义的民主。俄罗斯就更不用说 1859 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同年, 言》
化
了,还是一种专制的政体。 英国自由主义大师约翰·穆勒发表《论自 1897 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由》。 报》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人权宣言》与英国《权利法案》的不同点, 上表为 19 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
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
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运用准确)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18 世纪中叶在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并指出 19 世纪末德国帝国议会“并不是真正近代意义的民主”的表现。(5 分)
28.从以下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作答时标明题号(本题满分 15 分)
①【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淝水之战后,东晋政权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南朝宋高祖刘裕在掌握朝政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权一
27.(本题满分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直掌握在王、谢、庾、桓四大家族手中,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选出的官吏多是无才无
材料 识之辈。刘裕掌权后,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
欧洲 中国 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他罢免或处死了许多土族或皇族出身的贪官污
吏。他的亲信、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严厉惩罚,甚至处死。他下令严
1814 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45 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
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他还敦崇学艺,修建庠
1840 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 州创办柯拜船坞;
序(地方学校),选备儒官,弘振国学。刘裕死后,其子刘义隆继续实行他的政策。由于刘
19 世 界工厂”; 1863 年英国人赫德出任清政
经济 裕父子的改革,宋初的政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刘义隆在位的 30 年左右用元
纪 19 世纪 70 年代后电力工业开始出现,电 府海关总税务司;
嘉做年号,因而历史上称之为“元嘉之治”。
灯、电报等相继问世。 1872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
——摘编自《宋书·武帝本纪》等
(1) 根据材料,概括刘裕改革的主要措施。(6 分) ③【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范旭东(1883~1945),湖南长沙人。1898 年,范旭东追随其兄范源濂(梁启超的
弟子),参与维新运动,深受影响。1900 年,随兄赴日留学,因读书刻苦上进,顺利考入京
都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系。1911 年毅然回国,准备一展“工业救国”的宏图大志。同年,在北
洋政府北京铸币厂负责化验分析,不久被派往西欧考察学习。1914 年在天津创办我国第一家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裕改革的意义。(9分) 精盐厂——久大精盐公司。1917 年创建永利碱厂。1920 年 9 月,“永利制碱公司”始获农商
部批准,特许工业用盐免税 30 年。1926 年,永利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斩获第 16 届万国
博览会金质奖.1937 年,范旭东创办酸厂并正式投入运行,不久,日本全面侵华,范旭东继
续在大后方发展实业,推进大西南建设,支援抗战.1945 年当选为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同
年病逝,毛泽东为其题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
②【选修:20 世纪战争与和平】 ——摘编自陈争平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旭东“工业救国”的历史条件。(9 分)
材料一 战后欧洲经济的重建很明显地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并且需要比已经预见到的更大的
努力。而今,它却是濒临崩溃。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欧洲今后三年到四年的对于国外食品
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主要是从美国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以她现今的能力是无法支付的,
而必须获得巨大的额外的帮助,否则她将面临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这种非常可怕的状
况。……美国应该做任何她能做的来帮助世界经济的恢复。若不如此,将不会有政治稳定和
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针对任何国家或是教条,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骚动。
它的目标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以使得自由体制能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得以出现。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1947 年 6 月 5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范旭东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6分)
材料二 在 1951 年财政年度期间,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金额减为 23.1 亿美元,美国拨给西欧
的军援上升到 52.2 亿美元。1950 年 12 月底,马歇尔计划对英国的援助中止了。次年 1月,
对爱尔兰、瑞典和葡萄牙的援助也停止了。给予重新武装中的西德的援助,不但没有中止,
反而有所增加。
——摘编自张勇《从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看杜鲁门时期的对外援助政策》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歇尔演讲的历史背景。(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西欧援助的主要变化及影响。(9 分)高三历史 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48分,每题2分)
1-5 DACDB 6-10 CADBD 11-15 ABBBD 16-20 DACBD
21-24 ABDA
二、材料题:
25.
(1)制度措施:创立皇帝制度;设立三公九卿制;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2分)元代 “中央集权”强化的主要标志:行省制度的设立。(1分)明代“皇权专制”强化的主要标志: 丞相制度被废除。(1分)
(2)贡献: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2分)任务:“民族国家”层面的任务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1分);“人民权利”层面的任务是人民解放、自由幸福。(1分)
(3)认识: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时间很长,对发展古代经济、 维护国家统一、防范分裂和传播中华文明具有正面意义。(2分)但秦制存在弊端,如底层 民众权利缺失、民生多艰等。(2分)
26.
(1)不同点:《人权宣言》明确了对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人权的渴望,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崇高色彩;《权利法案》在内容上主要是规定国家结构,开始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具有理性务实的色彩。《人权宣言》反映的是平民阶级的政治呼声;《权利法案》代表了英国工商阶级的利益。(4分)
原因:法国:法国在近代历史上较早地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君主权力强大,贵族势力较弱;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受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影响(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2分)
英国:英国历史上形成了限制国王权力的传统;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早期启蒙思想的影响。(2分)
(2)特点: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或内阁)的监督控制权(或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或虚君制);选举权扩大。(任答三点即可)(3分)
表现:帝国议会作用很小(或德意志皇帝有创制法律、主宰议会的权力,或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2分)
27.
示例一:工业革命引起了中西方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
论述: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业革命继之而起。工业革命在经济上推动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工业资本主义崛起;政治上以英国议会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掀起高潮,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自然科学突飞猛进。这一切预示资本主义将建立起对整个世界的统治。
另一方面,为了开展工业革命,开辟世界市场,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加紧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通过鸦片战争等用武力迫使中国打开国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而造成东方从属西方的局面。同时,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也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但如何实现近代化,是传统且落后的中国面对的重大课题。
总之,工业革命促进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而封建落后的中国则成为西方侵略对象,落后于世界潮流,中西方差距逐渐拉大。
示例二:西方列强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鸦片战争等侵略战争后,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国门洞开,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民族伤害,造成政治经济主权丧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另一方面,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经济上,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政治上,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新的阶级力量崛起,提出建立民主政治要求并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旧有的封建制度和统治秩序;思想文化上,伴随西方思想涌入,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题。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和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尽管如此,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主观目的,是为了自身的殖民利益,而决不是为了传播近代文明、帮助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因此,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才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言之有理即可,根据实际情况打分)(12分)
28.
①(1)重用出身“寒微”的人;整顿吏治;整顿赋役制度;重视教育。(6分)
(2)政治上,冲击了门阀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政治风气好转,提高行政效率,利于社会稳定。(4分)经济上,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或者江南地区的开发)。(2分)教育上,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2分)总之,奠定了“元嘉之治”南朝政治的基础。(1分)
②(1)历史背景:西欧经济面临崩遗局面;西欧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威胁;美国拥有雄厚经济实力;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国际影响力增强。(6分)
(2)变化:经济援助转变为军事援助;加强对西德援助。(4分)
影响:促进了西欧军事力量发展;推动了西德快速发展;强化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加剧了冷战程度。(5分)
③(1)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国内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和进步思想的影响;历届政府的大力支持;范旭东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9分)
(2)勤奋好学(刻苦上进);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报效国家(家国情怀);百折不挠;责任担当。(任答三点即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