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中国,一个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经过不断叠加与凝固而形成的一个共同体。
……数千年血脉杂糅、族群相融、文化交错而形成的共同体。
——葛兆光《<说中国>·解说》
一轮复习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另一半中国
模块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他的名字叫中国
中国历史纪年表(唐——清)
根据中国历史纪年表,概括本时期的主要阶段特征
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代国家统一
一、民族政权并立与统一
根据教材完成表格
政权 辽 西夏 金 元
时间 916-1125 1038-1227 1115-1234 1206(蒙古)
1271-1368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蒙古族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铁木真(蒙古)
忽必烈(元)
都城 上京 兴庆府 中都 大都
主要制度 南北面官 模仿北宋 民族称谓 沿袭唐宋 猛安谋克 行省制度
四等人制
灭亡于 金 蒙古 蒙古 蒙古
一、民族政权并立与统一
一、民族政权并立与统一
一、民族政权并立与统一
一、民族政权并立与统一
581
618
907
916
1038
1206
1227
1115
1234
1125
960
979
1127
1276
1368
隋
唐
五代
十国
辽
西夏
北宋
南宋
金
蒙古
元
1368
特征:多民族政权并立,从分裂走向统一;
和平局面为主导。
辽: 209年
北宋:167年
西夏:189年
金: 119年
南宋:149年
宋辽战争:25年
宋夏战争:10年
辽金战争:11年
宋金战争:16年
360年
62年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北宋.苏颂《契丹帐》
辽墓壁画 《契丹人引马图》
二、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
材料1:“时太祖问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
——《辽史·耶律倍传》
问题1:材料1反映辽朝准备以何种思想作为安邦立国的意识形态?
材料2: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
问题2:材料2反映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影响: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推动了民族交融。
特点:因俗而治
原因:民族差异
二、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
成功实现中国北疆民族区域社会由混沌无序发展实态、羁縻而治之管理实态,向以设置行政区划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统治实态之转化。
李锡厚:“部族联盟,在辽以前曾是契丹族公共权力的最高形式。辽朝建立及巩固的过程,就是契丹贵族逐渐突破这一形式的局限,以中原的封建统治为榜样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过程。”
二、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
材料3:元昊模仿宋朝制度建立政府机构,行政机关叫中书,军事机关叫枢密,财政机关叫三司,监察机关叫御史台,此外管理首都事务的叫开封府……夏的官制和辽一样,也是藩汉并行,藩汉分治。
——樊树志《国史概要》
二、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
(1)内容:
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将过去领兵打仗的千夫长猛安,百夫长谋克,改革为受封的地方领地、领户之长。
迁入中原,筑寨汉族间,平时耕作,战时丁壮出征。
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游牧逐步农耕化,尚武精神逐渐沦丧……
(2)特点
材料4: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
——《金史·兵志》
兵民合一
(3)评价:
二、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
材料6:世宗问公:“朕读《贞观政要》,见魏征忠谏,恨不能与之同时。”公上言曰:“愿陛下惩艾前弊,开忠谏之路,以同下情,则天下幸甚!”
——《故金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
经济基础:游牧经济转变为农耕经济为主;②
生活习惯:带有定居生活;③
文化发展:女真上层贵族接受儒家思想;
问题:金世宗读《贞观政要》和羡慕魏征能说明什么?右丞耶律公使用“天下”一词意味着什么?两则材料能反映女真族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出现“大定之治”?
材料5:金统治者与辽一样也采取了奴隶制与封建制并存的方针。在女真故地实行女真官制,在原辽及北宋地区实行汉官制度。
——田培斌《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国两制”》
材料7:不数年间,仓库充实,民物般富,四夷宾服,以致大定三十年之太平。
——(金)赵秉文《淦水集》卷20
二、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
(1)驿站制度
二、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
北庭都元帅府、
(2)行省制度
二、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
行动的中书省
(2)行省制度
二、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
材料8:“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材料9: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10:这些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这给西汉王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纲要》上
对比历史,元代行省制有何创新?其意义何在?
军政大权集中;听命于中央
二、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
与唐代相比元代对边疆统治有何成就?
改变了羁縻制度,实行行省制度;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出现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
材料11: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材料12:羁縻政策起源是中原王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或新征服区实行的特殊政策。这些区域一般不征收赋税徭役 ,不派遣行政官员,而由当地部族的首领世袭,治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二、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
2
3
4
1
四等人制
为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给他们排排对: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汉人打死蒙古人需要偿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回回
二、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
元朝在国家治理方面有哪些是继承汉法?有哪些有创新?又有哪些具有民族特色?
二、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
继承汉法:中央集权制度(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
创新:行省制度;宣政院直辖
民族特色:四等人制
政权 辽 西夏 金 元
时间 916-1125 1038-1227 1115-1234 1206(蒙古)
1271-1368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蒙古族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铁木真(蒙古)
忽必烈(元)
都城 上京 兴庆府 中都 大都
主要制度 南北面官 模仿北宋 民族称谓 沿袭唐宋 猛安谋克 行省制度
四等人制
灭亡于 金 蒙古 蒙古 蒙古
多元
一体
三、多元一体格局与地位
材料13:辽国皇帝辽道宗耶律弘基曾铸一银佛,在佛像背后刻字铭文这样写的:“白银千两,铸二佛像。威武庄严,慈心法相。保我辽国,万世永享。开泰寺铸银佛,愿后世生中囯。耶律鸿基,虔心银铸。”
——张次溪《燕京访古录》
材料14:华夏世界多元一体,农耕游牧两个世界,既跌宕互动,又共生共融。中国正是这种对立、互动、互融的产物。
——韦兵:《完整的天下经验:宋辽夏金元之间的互动》
国家认同 多元一体
三、多元一体格局与地位
辽夏金元的统治——他的名字叫中国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习近平
三、多元一体格局与地位
二、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
一、民族政权并立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