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2 06:4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十二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
封君封臣制度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普世的基督教世界掩盖了民族特性
回顾民族国家产生之前,
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割据。
世俗王权和基督教长期并立,教权高于王权。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一)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
1、背景:
⑴政治:
⑵思想:
①英法百年战争结束,法国获胜基本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玫瑰战争(1455—1485年)——英国内部的王位继承战争
英国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这两个王室家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割据势力,为统一铺平了道路。1485,兰开斯特家族取得胜利,并与约克家族联姻,建立都铎王朝。
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日益显现
⑶经济: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城市的发展,需要强大王权的保护
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杨宁一
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简化宗教仪式,王权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生长受到了封建势力的阻碍,它需要得到国王的保护以制止封建贵族对城市的骚扰和镇压发生在城市中的暴乱。……为了保护这种(跨国贸易)经济活动,国王必须强化本国的秩序,负责修筑本国范围内的道路、桥梁……这些都要求国王必须采取措施集中其领土内的资源,以满足国际性物流所需要的条件……随着这种权力的增强,统治者据此把自己定位在了“公共福利”的维护者上。 ——丛日云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根本原因)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一)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
2、过程:
⑴英国王权专制统治建立(16世纪)
⑵法国王权达到顶峰(17-18世纪)
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民族教会——英国国教,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亨利八世颁布《至尊法案》
凡尔赛宫
法国专制王权的象征
法王路易十四(1638年-1715年)
⑶扩展: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3、特点:
朕乃君主,故可以为所欲为。 ——(普鲁士)腓特烈·威廉一世
路易十四(1643—1715)宣称“朕即国家”,一人独揽全部国家大权,并且把王权神圣化,给自己冠以“太阳王”的称号。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①国王即国家
腓特烈三世(1439-1493)1439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是德意志最后一个由教皇加冕的皇帝。1477年,其子马克西米连和与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的女儿玛丽结婚,奥地利由此获取了勃艮第在尼德兰的大片领地,一举成为欧洲强国,哈布斯堡王朝此后通过联姻几乎统一了整个西欧,由此诞生了一句名言:“让其他人去发动战争吧,你只需和奥地利一起,享受婚姻。”
②版图因为国王的婚姻或者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二)民族国家的产生(16-19世纪)
1、背景:
专制王权国家
分裂
割据
新兴资产阶级与王权结盟,寻求统一
拥戴国王
专制王权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抛弃国王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国家
为什么会从拥戴国王到抛弃国王?
以上图示反映了是什么原因推动民族国家产生?
欧洲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阐述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原因?
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唯物
史观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二)民族国家的产生(16-19世纪)
1、背景:
⑴经济:
⑵政治:
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⑶语言:
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②法国: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①英国: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⑷思想: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为国捐躯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如果国家受到灭亡或被占领的威胁,那么为之而死也是心甘情愿的”。“每一种灾难都有可能降临于我和我的家庭,但只求上帝能够拯救法兰西”。 ——陈文海《法国史》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二)民族国家的产生(16-19世纪)
2、表现:
⑴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
⑵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⑶出现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法国的民族英雄:圣女贞德
法国国旗(三种颜色依次象征着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国歌《马赛曲》
法国国庆日(7月14日)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一)国际法的形成
1、原因:
自大航海时代起,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随着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无论是政府间的往来还是民间的跨境贸易往来,以及对跨境流动的自然人的管理,都开始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领域。 ——谢浩然《再论国际法的起源和发展》
国际法:指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
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之初,各国以强调各自之主权、扩大本国利益为务,使得武力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仲裁者,由此而使整个欧洲成为一个你争我斗的决斗场,国对国正如狼对狼的自然状态……呼唤最基本的、普遍的道德戒律与普遍适用的处理主权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显得尤为迫切。
——高建《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
⑶地理大发现使得各国的联系与交往增加。
⑴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⑵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2、过程:
⑴奠定基础:
荷兰人格劳秀斯1625年出版《战争与和平法》
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的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荷]格劳秀斯 《战争与和平法》(1625年)
核心思想: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条约的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一)国际法的形成
2、过程:
⑵形成标志: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①背景:
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三十年战争),欧洲各国为了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而纷纷卷入其中并展开激烈争斗
德意志
新教诸侯和瑞典、丹麦、法国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
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
②标志:
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③影响:
a.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b.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c.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准则。
d.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患、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10月24日)
注意:此时国际法只适用于欧洲地区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一)国际法的形成
2、过程:
⑶范围扩大:
1815年维也纳体系
①含义:
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会议上,在塔列朗的斡旋之下,各大国保证遵守巴黎和约,法国保住了1792年的领土完整;英、俄、奥、普4国反法同盟瓦解,而有利于法国的法、英、奥反俄、普的同盟秘密成立了,使法国战后重新成为强国。
法国近代外交家塔列朗
维也纳会议
②影响:
a.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b.推动各国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二)外交制度的建立
1、含义:
指主权国家通过对话与谈判来解决国家间分歧。
2、过程:
⑴建立:
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⑵进一步发展:
1815年,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人员衔级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第一等级
大使和教皇使节
或教廷大使
第二等级
特使
第三等级
常驻公使
第四等级
代办
(三)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建立的影响
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开辟了新途径。
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一战。
1、积极:
2、消极: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一)一战后国际法发展
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2、过程:
⑴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⑵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纲要下P85-86)
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⑶国际联盟成立(纲要下P87)
⑷《非战公约》
①签订:
②内容:
③局限:
1928年8月,美、法等国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
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公约并未真正得到实行
《非战公约》存在严重缺陷,它既没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规定任何明确的责任,也未要求各国为此而作出任何实际的牺牲;它既没涉及世人关注的裁军问题,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因而《非战公约》只是一纸原则声明。连公约的发起人之一凯洛格本人在私下也承认,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况且,列强对公约还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即各国都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利。历史已证明,正是这种所谓的“自卫权”成了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借口。 ——曹胜强《二十世纪国际关系史论》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二)二战后国际法发展
1、背景:
⑴二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2、过程:
⑴《联合国宪章》
①签署:
②内容:
③评价: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在旧金山会议上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
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纲要下P104),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⑵二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
⑵国际法院:
1946年,在荷兰海牙成立国际法院,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⑶国际法领域:
大大扩展,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
3、评价:
⑴积极:
⑵消极:
国际法发展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些大国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对国际法发展作用的异同
1、异:
①国联强调“全体一致”原则,不利于国际法的实施;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有助于国际法的实施。
②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有普遍性,联合国对国际法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具有更大作用。
③联合国较之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上作用突出,更能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2、同:
①两者都宣称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法的发展。
②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有助于国际法实施范围的扩大。
③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干扰了国际法的实施。
特朗普上台后,鼓吹和奉行美国第一、美国优先—事事处处必须让美国利益最大化,否则“退群”。比如,特朗普认为,加入巴黎协定美国吃亏了,所以必须要退出;特朗普认为伊朗没有全面履行伊核协议,哪怕最权威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多次表态,伊朗全面履行了伊核协议,但特朗普就要一意孤行,认为美国在伊核协议中没有得到最大利益,所以要“退群”。
特朗普“退群”
面对强权政治、霸凌行径、双重标准、单边主义,各国应凝聚共识、携手合作,坚守国际法,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平发展的核心价值,建立以联合国为中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面对国际法遭遇的挑战,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1982年,日本大阪高等法院在中日已建交的情况下,称台湾当局为"被承认的事实上的政府"。
1987年,美国参议院通过“西藏问题”修正案。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
2001年,美国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2015年,菲律宾无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发起南海仲裁案。
2017年——至今,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卫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
16世纪
《战争与和平法》
维也纳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国联
《联合国宪章》
非战公约
二战后国际法发展
国际法院
1625
1648
1815
1920
1928
1945
1946
17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近代外交制度建立
16-19世纪,西方
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应用范围扩大。
1917
十月革命开辟国际法新阶段
二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独立,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小结
时空坐标: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