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3 07:4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
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体系
【历史解释】概念补充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在资产阶级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指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社会政治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特征:主要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并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
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第一部分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
1、历史传统:13世纪初,《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有限王权的基本原则(限制王权的传统);后逐渐形成议会制度和法制传统。
《大宪章》第39条 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英国议会制度起源于13世纪。1343年,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和主教组成,称为贵族院,下院由骑士和市镇平民组成,称为平民院,上院的权力高于下院。
一、确立背景:
3、文化基础: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及科技进步的推动。
2、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海盗劫掠、黑奴贸易、发展工商、殖民扩张等)
4.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①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国王詹姆士一世和其继承者查理一世都信奉“君权神授”,认为“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他们厉行专制,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展开斗争
(1)原因
③思想基础:清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动力;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组成联盟共同领导革命;
【概念解析】17世纪以来,英国有些贵族虽然保留了贵族头衔,却也从事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圈地运动后的农场或者是进行海外贸易),他们被称为新贵族。
(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宗教派别)
清教运动
1534年英国宗教改革后,英国国教成了维护国王统治的工具,教会内部仍然腐朽不堪。受到加尔文教思想影响下,英国部分教徒要求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存因素,被称为清教徒。实际上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要求,从而为英国资产阶级提供思想动力。
清教徒因反对王室的宗教专制屡遭镇压迫害,于是一部分逃往北美避难。其中第一批从英国出发前往美洲的清教徒乘坐的就是五月花号。并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这是第一份明确表示集体权利来自每一个个体的公约。
(2)过程:
①开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②议会斗争:资产阶级议会进行合法斗争。
③内战时期:1642—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打败王军,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④“护国政体”时期:1653—1660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⑤复辟时期: 1660—1688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日益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
⑥结束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邀请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和玛丽共主英国。
(实质: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
【重点探究】英国革命过程中对不同政体选择的内在联系
革命后否定君权,建立共和国
2.统治政局混乱,资产阶级利益受损
接受王朝复辟
3.复辟王朝专制统治导致资产阶级不满,于是寻求妥协与稳定
光荣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1.君主专制引发革命
【启示】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来完成,从此后,英国政体演变具有:和平、渐进,并逐渐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4.结果:1688年光荣革命,革命结束(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确立标志:1689《权利法案》的颁布
目的:
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意义:
①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原则②统治方式从人治向法治转变
1689《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颁布,君主立宪制在此基础上建立。
2、发展: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沃波尔
①立法权:国王无权废止法律;
②财政权: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
③军事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
④司法权: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
⑤言论自由权: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⑥其他: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议 会
上院(贵族院)
下院(平民院)
国王
内阁(首相)
任 命
多 数 党 组 阁
负 责
选民
选举
形式上任命
法律制约
两党制
两院制
3.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1.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权力中心)。
英国君主立宪制
监督
首相:政府首脑,拥有行政、立法等国家大权,有权提名内阁成员
国王:国家元首,英联邦首脑,但“统而不治”,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内阁:是国家政府,阁员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对议会负责
议会:国家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两者互相制衡。
1.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行政权转移到内阁手中;
2.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指内阁】的监督控制权(议会是为权力的中心);
3.内阁行使最高行政权,并受议会监督控制。
【重点拓展】权力的三次转移
《权利法案》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权力中心由国王转向议会(立法、财政、军事),但国王依旧有行政权,君主立宪制还不够完善。
【第二次转移】
【第一次转移】
【第三次转移】
1832年议会改革
【重点探究】1832年议会改革:权利的第三次转移
1.背景:
2.内容:
降低财产资格限制;取消衰败选区;重新分配议席
3.作用:
与局限:
①光荣革命后,议员存在高额财产资格限制与身份限制;
②工业革命展开后,工业资产阶级壮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然受到种种限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1832年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928年
妇女的年龄限制降至21岁
1969年
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都有权参加下院选举
1867年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
1884年
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获得普选权
1918年
议会改革的不断完善
对象:不断扩大
财产:不断降低;直至取消
地区:日趋合理
年龄:不断降低
性别:逐渐取消
趋势:少数人的民主逐渐变为多数人的民主;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灵活性
第二部分
美国独立战争与北美大陆新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一、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一) 历史背景
1.政治: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形成自治传统;
2.思想:①启蒙思想的传播;②北美民族意识增强;
3.经济: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主流
根本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爆发: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 建国:1776《独立宣言》发表
转折:1777萨拉托加大捷 胜利:1781英军约克镇投降
签约:1783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为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对法国大革命和亚洲、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积极影响。
(二)过程
(三)意义
背景 ①1783年美国实现独立,确立邦联制(1781年《邦联条例》)
②邦联制的弊端:中央政府无权,各邦各自为政;
有必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巩固新生政权;
③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的召开;
④思想基础: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制宪会议目的 建立强有力中央政府;
确保共和,防止独裁。
二、1787年宪法:北美大陆新体制
(一)1787年宪法出台背景
【概念阐释】邦联制
一种松散的联盟,各成员拥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力,没有全国统一的宪法、军队与财政,政府集中行使的权力极为有限。
1787年宪法内容 ①联邦制原则:
A 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一系列主权权力);
B 各州保留较大的自主权(其余未列明的都属于各州及人民);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A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B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C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宪法拥有最高解释权。
③民主制原则:
总统和议员都由民选产生,有限任期制;
特点 ①总统制、联邦制和共和制三者一体的混合物。
②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二、1787年宪法:北美大陆新体制
(二)1787年宪法内容、特点
①体现原则: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②意义:
A.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利于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
B.地方分权: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性
C.从松散的邦联制国家到统一的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国家
D.美国开创了人类政治体制的新模式。
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 ——英美的两党制
自由党、保守党
(1832议会改革后)
工党、保守党
(20世纪初)
辉格党、托利党
(1679)
工党标志——红玫瑰
英国保守党
Conservative Party,Great Britain
共和党
(象)
民主党
(驴)
两党制的特点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两党制的本质
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1、进步性:①维护统一:中央主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既树立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又有利于发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独立和统一 ,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②保护民主: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有利于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奠定法律:是近代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为欧美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巩固与完善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④调和矛盾:通过妥协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各种矛盾,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简要评价1787年宪法
2、局限性:①种族歧视:承认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②人权不平等: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无选举权;(1791年有关基本人权的10条宪法修正案生效,称为《人权法案》)③没有反映一些人民的基本权利。
1.背景:美国内战1861-1865
2.作用:
材料:美国宪法修正案
1865年第13条宪法修正案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奴隶制度。
1868年第14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凡出生在美国的美国人都享有公民权。
1870年第15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各州不得以种族、肤色和曾经是奴隶身份为理由限制公民的投票权。
三、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发展与完善)
(一)19C中叶后的扩展
1861年美国
内战爆发
1862年《宅地法》
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内战结束
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材料:美国的部分宪法修正案
1964年的民权法,规定黑人可以和白人一样享用旅馆、饭店、娱乐休息等公共场所,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
1965年的民权法也称《选民登记法》,禁止在选民登记时采取文化考察和其他歧视性措施;
1968年的民权法又称《开放住房法》,禁止在出售、出租住房时实行种族歧视。
1.背景:民权运动
(20世纪60年代)
2.价值:不断排除民主宪政的法律障碍。
三、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二)20世纪60年代的扩展
【总结与启示】黑人民权运动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通向平等权利道路上的法律障碍已经排除,但多数黑人的社会经济状况依然低下,就业、教育和住房方面的不平等依然在延续,司法领域依然渗透着种族歧视的观念。
第三部分
法国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一、法国大革命历程(规模大、激进)
(1)背景: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小农经济束缚
②政治:封建专制、等级森严
③思想:启蒙运动传播影响
④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与封建势力矛盾尖锐
⑤外因:美国独立战争鼓励
1799
1789
1804
1815
1875
法国大革命爆发,颁布《人权宣言》
颁布1791年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拿破仑建立帝国
拿破仑帝国灭亡
最终确立共和制
(2)历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
1791
探究一:分析法国代议制政体曲折性的的背景
政治上,法国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明显软弱。经济上,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长期发展缓慢。思想上,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虽然,法国启蒙思想影响广泛。外部原因上,欧洲大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及英国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人权宣言》
1.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2.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3.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6.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17.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91年9月,制宪议会还通过了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人权宣言》成为1791年宪法的序言。
《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哪些理念
回答:《宣言》的核心是人权、民主和法治。针对法国的等级制度, 《宣言》尤其强调了平等。
二、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政体内容:
权力 行使 职责
立法权 (议会:权力中心)
行政权 (对议会负责)
参议院
①地方参议会代表间接选举产生
②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参议院组成最高法院。
众议院
①由成年男子普选产生,任期4年。
②可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③可同意总统解散众议院。
总统
①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
②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③有权创制法律,任命政府官员,实行特赦
④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⑤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⑥总统的命令须经一名部长副署。
内阁
①议会多数党组阁
特点:①总统是国家元首、三军统帅,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②议会拥有立法权,是权力中心;③总统和内阁拥有行政权
【概念辨析】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的典型是法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是美国。两种政体的差别是在政府的产生方式上: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政府官员是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对总统负责;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
三、民主政体发展
1、共和派和人民群众的努力斗争、共和思想影响的扩大和皇权思想的逐渐消退 ,使共和派赢得议会选举 。
2、法国宪法修正案规定《马赛曲》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法国国庆日。
3、把“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庭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写入了宪法,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出现政党联合执政的局面(多党制),政治民主扩大。
民主共和制确立的意义:推动了法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法国社会稳定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的扩展
俄、意、德、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产主义的扩展
阅读P53-54,归纳19世纪其他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并分类。
国家 背景 主要内容/经过 人物 特点 成果/局限
俄国
日本
资本主义改革
统治危机
废除农奴制改革
地方自治、地方选举、统一司法制度、教育改革、义务兵役制;刺激工业发展
亚历山大二世
自上而下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未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农奴制残余
民族危机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制定宪法
经济:“殖产兴业”
军事:“富国强兵”
文化:“文明开化”
明治天皇政府
确立君主立宪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保留大量封建势力、军国主义浓厚,对外侵略扩张
国家 背景 主要内容/经过 人物 成果/局限 确立制度
意大利
德国 威廉一世、铁血首相俾斯麦
对外战争
资产主义的扩展
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
①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制度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1.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2.内容: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由皇帝任命的宰相主持内阁工作,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②规定了联邦制,联邦权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王国占统治地位;
③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成年男子选出,作用很小,通过的法案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组成。
3.性质:
4.评价:
德意志帝国的民主制度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①进步性:维护了国家统一,确立了民主制度,使德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强国(19世纪末,德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②局限性: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19世纪晚期,政治民主化滞后。(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一)内涵: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指由公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通常是议会)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形式。
(二)确立条件: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或新贵族发展壮大,要求获得政治权力。
③思想基础: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特别是启蒙运动的推动。
④政治前提: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掌握政权,并立法保障。
深化认识:认识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三)主要影响: ①积极:
A.政治上: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促进世界民主政治发展。
B.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C.思想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局限: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实现途径是实行和完善普选权
统一性
多样性
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以限制专制或王权为目的
四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分权制衡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君主虚位,责任内阁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三权分立,制约平衡
德国:帝国君主立宪制。皇帝是国家权力中心,专制主义、军国主义特征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权力中心
基本认识
①西方近代的政治民主化道路以近代的思想解放为先导,同时又助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西方近代的政治民主化道路的确立方式多样,但殊途同归,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性。
③西方近代的政治民主化道路确立后逐渐向全球扩展,推进了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④西方近代的政治民主化道路虽然不断扩大,但始终代表资产阶级的民主。
深化认识:认识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深化认识:英、美、法、德政治斗争中的妥协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也是国王与议会、贵族与资产阶级不断斗争、不断妥协的过程,英国政治势力的相互妥协有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2.美国1787年宪法实际上是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部与北部相互妥协的产物,1787年宪法奠定了美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
3.法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过程充满了腥风血雨,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充满了暴力,是政治斗争“妥协”的反面教材,给法国带来了长期的动荡,最终共和派和君主派被迫走上妥协之路。
4.德国政治体制确立过程中,容克贵族掌握着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做出了一定的妥协,资产阶级也放弃了暴力斗争的手段,最终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德国的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
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哪些方面初步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
法治理念
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英国1689《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法国1791年宪法及拿破仑法典、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国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民主理念
以代议制形式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实行代议制的国家如英美法德,后来的日本等。代议制一般有三个特征:选举;分权;政党制衡;
人权理念
以法律形式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
如法国的《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美国1787年宪法后来补充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时间轴
世界近代史主题: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