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习题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习题课件(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2 09:2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时间轴
目标导航
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
历史图片
解题技巧
课堂探究
过关训练
课程 标准 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学习 目标 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知道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国人暴动”等史实。(史料实证)
3.理解分封制的含义和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掌握夏桀、商纣王、周厉王的暴政,分析国家衰亡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一、夏朝
1.起止时间: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
2.建立者:   ;都城:阳城。
3.家天下:指   制代替了   制。
4.意义: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是中国历史上第   个王朝,标志着中国王朝(早期国家)的产生。
 一 
 禅让 
 世袭 
 禹 
5.亡国之君:夏王   。
6.遗址: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
   遗址,反映了夏朝的阶级分化、等级界限和文明进程。
 二里头 
 桀 
二、商朝
1.起止时间: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
2.建立者:   ;都城:亳。
3.盘庚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   迁都   ,后代把商朝称为殷。
4.巩固统治的措施: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 _
和平民的控制。
5.亡国之君:   。
 商纣王 
奴隶
 殷 
 盘庚 
 汤 
三、周朝
1.西周:
(1)起止时间:公元前1046—前771年。
(2)建立者:   ;都城:镐京。
 周武王 
(3)分封制:
①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扩大统治范围。
②分封依据: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③主要内容:
周王:授予某个诸侯管理_ _和_ _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进献_ _ 、朝觐、拱卫王室。
诸侯可将自己的封地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_ _
制度“_ _”。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
_ _ 、   。
 士 
卿大夫
分封制
等级
贡物
人民
土地
④作用:
积极作用:初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密切了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消极作用:后期诸侯拥兵自重,不听周天子号令。
(4)亡国之君:周幽王。
2.东周:
(1)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前221年。
(2)建立者:   。
(3)都城:   。
 洛邑 
 周平王 
★(2021苏州)自汉代以来周天子出游所乘马车是如《逸礼》所言“天子驾六”,还是如《毛诗》所写“天子驾四”,一直是史家争论的焦点。2002年发现的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车马坑(见右图),验证了古之天子驾六的乘舆制度。这说明传统典籍(  )
A.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
B.需与考古发现相印证
C.不能成为研究的依据
D.其价值源于学者考证
B
【解析】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据材料“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车马坑(见右图),验证了古之天子驾六的乘舆制度”可知,这说明传统典籍需与考古发现相印证。故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
1.【教材材料研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中的“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分别反映了远古时期的什么制度?
制度:禅让制;世袭制。
研读:由材料“天下为公,选贤任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有关知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答案:
2.【史料研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周这种开国实行大规模的层层分封制度,不是一般的政策,实际上是在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国家政体,可称为“国王大统诸侯分治制”,简称“分封制”。这种分封制政体,能够使一个力量弱小的国王得以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去统治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这是中国政治史的一个创举……但分封制最终导致了“王室衰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摘自李绍连《试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因后果》
研读:
根据材料“这种分封制政体,能够使一个力量弱小的国王得以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去统治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这是中国政治史的一个创举”可知,分封是为了“统治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结合分封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即可。
根据材料,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作者认为分封制会导致“王室衰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不同意。原因: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不是独立的国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就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或同意。因为分封制的实行,在后期容易出现诸侯坐大的局面,导致弱干强枝,诸侯势力崛起,使周王室地位下降,王室衰微。)
一、单项选择题
课堂过关(难度★)
(一)知识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 )1.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黄帝在位时  B.尧传位于舜 
C.禹建立夏朝  D.启继承父位
D
( )2.2021年10月在河南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结果揭晓,其中的二里头遗址,它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它可以佐证哪个朝代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A
(二)知识点:商汤灭夏
( )3.史书中记载,商汤伐夏时,各地人民欢迎商军“若大旱之望云霓(雨的征兆)”。这表明
A.商军伐夏时天气不好
B.夏国的奴隶制远比商国残酷 
C.商国的制度比夏国民主 
D.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D
( )4.在商王太甲以后,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们大批逃亡。在王室贵族当中,争夺王位越演越剧烈,各种内部矛盾削弱了商朝,生产荒废了,一些小国和少数民族不再受商朝的节制,加上水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使得商朝这个奴隶制国家快要维持不下去了。到盘庚统治时做了一件事,此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这件事是
A.进行经济改革  B.赐给贵族土地
C.把都城迁到殷  D.废除奴隶制
C
(三)知识点:武王伐纣与西周的分封制
( )5.明朝的许仲琳在其所著的《封神演义》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这部作品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大禹治水 D.涿鹿之战
B
( )6.《左传》记载:“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表明西周实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推恩令”
B
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B.原始农耕的生活
C.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D.分封制度的建立
素养提升(难度★★)
( )7.下表是一位同学关于夏朝和商朝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该表格主要反映了
朝代 都城 国家机构
夏 阳城等 确立世袭制、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商 亳、殷等 设置各级官吏、制定《汤刑》等刑法并设置监狱、设立常备军并建立军队编制、完善赋税制度
C
( )8.据史籍载,“殷人屡迁,前八后五。”传统观点认为,频繁迁都是为躲避黄河泛滥;后来有研究表明,政治改革的需要才是关键因素;又有学者提出,继承血案的发生,导致新的商王不愿在旧都当政,遂迁徙。对商代频繁迁都的认识,正确的是(历史解释)
A.宗法制度瓦解是迁都的诱因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经济重心改变是迁徙的关键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B
( )9.(教材母题:教材P23改编)右面是西周分封的部分情况示意图。叔虞、康
叔受封,因为他们的
身份是(历史解释)
(跨学科·地理)
A.宗亲
B.殷商贵族后代
C.功臣
D.周王母系亲戚
A
A.为西周实行分封制提供了充分佐证
B.说明受封贵族必须在都城辅助天子
C.是目前所发现周代文物中最重的作品
D.右图文物所记载的内容出自《史记》
( )10.克盉和克罍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出土的两件青铜器。据《史记》记载,最初周王是将燕国封给太保召公的,但召公位高权重,还要继续留在镐京辅佐王室。于是,太保的长子“克”就代替他,成为第一代燕侯。两件青铜器的铭文中记载了这件事,克盉与克罍也由此得名。对克盉、克罍两件历史文物认识正确的是(史料实证)
A
二、非选择题
11.分封制与西周王朝的兴衰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周初分封略表(见下表)
主要封国 受封对象 分封目的
晋 姬姓贵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卫 姬姓贵族
鲁 姬姓贵族
燕 姬姓贵族
齐 功臣
宋 先代贵族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材料二 “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材料三 西周分封制地图
材料四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译文:周幽王设置了烽火狼烟和大鼓,有敌人来侵犯就点燃烽火,诸侯见到烽火,全都带兵赶来了。)
——摘自《史记·周本纪》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为诸侯?(4分)(历史解释)
对象:周王室宗亲、功臣、先代贵族的后裔。(2分)
原因: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加强西周的统治;②安抚前朝遗民,赢得民众支持。(一点1分,共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信息,说明诸侯国对西周统治的巩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作用:①将同姓贵族分封在地理位置重要的地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②巩固西周对边远地区的统治,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一点1分,共2分)
(3)“烽火戏诸侯”与周幽王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诸侯会被周幽王“戏”的原因以及“戏诸侯”后的最大恶果。(4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原因:这是受分封制影响的结果。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有服从周王调兵的义务。(2分)
恶果: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