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雪(课件+音频)(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沁园春·雪(课件+音频)(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2 20:25:43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1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大雪,大家能背几句吗?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李颀《古从军行》“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毛泽东(1893—1976),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其诗词气魄雄浑,意境开阔,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等。
作者简介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开展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战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他面对茫茫雪野,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创作背景
文体常识
词,古代一种韵文形式,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历史上宋代是词的创作繁荣时期,涌现了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和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
词按照字数一般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沁园春”,这个词牌属于双调,由上下两片组成,共114个字,一般上片13句,下片12句。
“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沁园本是东汉时期明帝刘庄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词牌后面可以有题目,也可以没有题目。这首词,“雪”是题目。
学习目标
1.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感知词中意象,品味词的意境。(重点)
2.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难点)
3.感受伟人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重点)
滔滔 妖娆 折腰
风骚 天骄 沁园春 莽莽
红装素裹 分外 稍逊 成吉思汗
蜡象
tāo
zhé
sāo
jiāo
qìn
mǎnɡ
ɡuǒ
fèn
xùn
hán
字形易错,不要写成“腊八粥”的“腊”。

ráo
字音易混,不要误读成“折本”的“shé”,“折腾”的“zhē”。
字词疏通
词语解释
红装素裹:
惟余莽莽:
妖娆:
风骚: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娇艳美好。
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折腰:
风流人物:
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动手标记
1.标记停顿节奏,体会感情基调。
2.熟读课文,把握内容,读出感情。
课文朗读
.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自读课文(读准停顿节奏)
女领 沁园春 雪
男领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  千里冰封——,(拉长)
   万 里 雪 飘。↗(高昂)
女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女  山 舞银蛇,
   原 驰蜡象,
男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 妖 娆。(慢)
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 俱 往矣——,(慢,拉长)
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看 今 朝!(一字一顿)
感情基调:慷慨豪迈
精读文本
1.朗读课文,完成下列连线题,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前三句 具体描写:用几个典型景物展现北国雪景
中七句 想 象:红日映雪的景象
后三句 概括描写:冰天雪地的北国景色
前两句 承上启下,实现由景及人的过渡
中七句 论风流人物
末三句 评古代帝王
上 阕
下 阕
2.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3.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描写北国雪景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议论历史人物。
歌颂当今英雄,蕴含词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分析上阕
1.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的壮丽雪景的?
思路:
总写——具体描写——想象
标志性词语:
望、须
2.哪些句子总写北方的雪景?你能用成语来概括北方的雪景吗?写景时,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分别用了哪两个字?
前三句总写北方的壮丽雪景。
壮阔雄奇、玉砌银妆 、冰天雪地
封、飘。静中有动,由下至上,由地面到空中,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3.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字引起?它统摄的句子是哪几句?
由“望”字领起。
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词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望”字所领起的长城、黄河、群山、高原是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词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a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一“舞”一“驰”,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群山和高原连绵起伏的美丽形象,还化静为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想象丰富,生动传神。
b 欲与天公试比高。
“欲”和“比”,把群山和高原人格化了,不仅突出了它们的高,更显示了其无畏的气概和斗争精神。言近意远,富有强烈的感彩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4.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末尾三句是虚景。从“须”这个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借助想象来写雪后景象的。
5.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他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千里 万里
冰封 雪飘
上阕
描写北国壮丽雪景
降雪冰冻地区之广
寒冷程度之烈


长城--惟余
大河--顿失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对偶
夸张
静态
对偶比喻
动态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比喻
拟人
对革命光明前途的形象预见,表现了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精神
(描写)
(抒情)
赞美祖国壮丽河山
分析下阕
1.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前句总括写景,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后句总领下文抒情,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
2.文中提到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 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
3.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呢?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这五个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有雄才大略,赫赫战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惜”字总领,引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惜”含义有以下几点:A.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B.委婉批评了他们的不足,短于“文治”。C.表现了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
4.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评论古代帝王,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实则采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以古代帝王来衬托当今的英雄人物,为下文抒发豪情壮志和赞美当今英雄做铺垫。
5.如何理解“俱往矣”三个字,究竟谁是真正的英雄?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文治、武功两方面有杰出才能和远大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诗人自己。这是全诗的主旨。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短于“文治”

今朝风流人物
文韬武略
下阕
江山多娇
英雄折腰
过渡
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
评史

略输
稍逊
只识


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陪衬)
颂今
评论历史人物,赞美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议论、抒情)
1.品析诗词的语言,探究准确精练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句中“千”“万”写出了雪景的广阔,意境的开阔,气魄的宏大;“封”有冰冻、封闭之意,写出了雪景的凝然安静;“飘”写出了雪轻盈的特点。
品读的方法指导:
(1)品重点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2)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又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是立刻失去的意思,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2.探究文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1)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勾画出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表现雪后晴日当空,江山娇艳动人的妩媚图画,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品读的方法指导:
①判断所用的修辞方法。
②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将披雪的群山比作“银蛇”飞舞,将白雪覆盖的丘陵比作“蜡象”奔驰,化静为动,动静相衬。“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山”“原”与天相连,具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3.探究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作用。
思考:上阕以写景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上阕用大手笔写北方雪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
下阕纵横议论,评古今帝王,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词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上下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空阔的时空境界,构建了一个颇具匠心的完美形象,也表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寄托。
写作特色
1.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2.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3.语言形象、精警、优美,用词准确、精练(飘、封、舞、驰、惟、稍、略)。
4.巧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主旨归纳
这首词大气磅礴,气壮山河,借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抒发诗人主宰世界的雄伟气魄,同时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赞美与歌颂。
文章结构
沁园春·雪
上阕
写景
总写雪景
意境壮阔
具体实景
动静结合
想象虚景
艳丽多姿
江山多娇
下阕
论史
评古
过渡
短于文治
论今
风流人物
英雄折腰
热歌
爱颂
祖当
国代
河英
山雄
拓展延伸
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联想到了21世纪的当代中国创造了哪些举世瞩目的业绩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成功开幕。
你还想到哪些?
2021年10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