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015 课题:§3.1.1 椭圆的标准方程
目标要求
1、理解并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
2、理解并掌握椭圆定义及其应用.
3、理解并掌握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4、理解并掌握轨迹方程的求法.
学科素养目标
本章内容的处理方式与“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一样,都以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为教学目标,以“展示背景,建立曲线概念;建立方程,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为主线,从特殊到一般,在学生具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一般曲线方程的概念.这种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本章以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为载体,首先从生活实际和数学实验中抽象出曲线的定义,进而类比直线、圆的研究方法,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得到圆锥曲线的方程,并利用方程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在对三种曲线的研究过程中,虽然这三种曲线各有特点,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通过“链接”,从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三种圆锥曲线的内在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难点:轨迹方程的求法.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点
1. 椭圆的定义
(1)文字语言: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 ____ (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作 _____ ,两个定点F1,F2叫作椭圆的 __ ,两个焦点间的距离叫作椭圆的 __ .
(2)集合语言:
P={M|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F1F2}.
【课前预习思考】
定义中的常数不满足2a>F1F2时点的轨迹是什么?
2.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
焦点位置 标准方程 焦点 焦距
焦点在x轴上 ______________(a>b>0) F1(-c,0),F2(c,0) 2c(c>0)
焦点在y轴上 ____________(a>b>0) F1(0,-c),F2(0,c) 2c(c>0)
【课前预习思考】
(1)从椭圆的标准方程如何判断椭圆焦点的位置?
(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a>b>c一定成立吗?
【课前基础演练】
题1.以和为焦点,2a=8的椭圆方程为( )
A.+=1 B.+=1
C.+=1 D.+=1
题2.已知a=,c=2,则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A.+=1
B.+=1或+=1
C.+y2=1
D.+y2=1或x2+=1
题3.已知椭圆C:+=1(a>b>0)两焦点间的距离为2,且过点A,则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
A.+=1 B.+=1
C.+=1 D.+=1
题4.若椭圆+=1上一点P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4,则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
A.3 B.4 C.5 D.6
题5.已知定点F1,F2,且F1F2=8,动点P满足PF1+PF2=8,则动点P的轨迹是( )
A.椭圆 B.圆 C.直线 D.线段
题6.椭圆+=1的两个焦点为F1,F2,点P是椭圆上任意一点(非长轴的顶点),则△PF1F2的周长为( )
A.14 B.16
C.18 D.10+2
题7.若△ABC的两个顶点B,C,周长为16,则第三个顶点A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当堂巩固训练】
题8.已知F1(-1,0),F2(1,0)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点F1的直线l交椭圆于M,N两点,若△MF2N的周长为8,则椭圆方程为( )
A.+=1 B.+=1
C.+=1 D.+=1
题9.已知圆心为,半径为2的圆经过椭圆C:+=1(a>b>0)的三个顶点,则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
A.+=1 B.+=1
C.+=1 D.+=1
题10.已知椭圆C:+=1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点P在椭圆C上,且∠PF1F2=60°,则
△PF1F2的面积是( )
A.5 B. C.5 D.
题11.已知F1,F2是椭圆C:+=1的两个焦点,点M在C上,则|MF1|·|MF2|的最大值为( )
A.13 B.12 C.9 D.6
题12.已知F1,F2为椭圆+=1的两个焦点,过F1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F2A+F2B=12,则AB=( )
A.6 B.7 C.5 D.8
题13.椭圆+=1的左、右焦点为F1,F2,P为椭圆上第一象限内任意一点,F1关于P的对称点为M,关于F2的对称点为N,则△MF1N的周长为( )
A.8 B.10 C.16 D.22
题14(多选题).若椭圆+=1的焦距是2,则m=( )
A.1 B.3 C.5 D.7
题15(多选题).已知P是椭圆+=1上一动点,M,N分别是圆(x+2)2+y2=与圆(x-2)2+y2=上一动点,则( )
A.|PM|+|PN|的最小值为
B.|PM|+|PN|的最小值为
C.|PM|+|PN|的最大值为
D.|PM|+|PN|的最大值为
题16.椭圆+=1的焦点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4,则∠F1PF2的大小为________.
题17.已知P是椭圆+=1上一动点,O为坐标原点,则线段OP的中点Q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
题18.一个动圆与圆Q1:(x+3)2+y2=1外切,与圆Q2:(x-3)2+y2=81内切,试求这个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课堂跟踪拔高】
题19.已知椭圆C的焦点为F1(-1,0),F2(1,0),过F2的直线与C交于A,B两点.若AF2=2F2B,AB=BF1,则C的方程为( )
A.+y2=1 B.+=1
C.+=1 D.+=1
题20.已知△ABC的周长为20,且顶点B(0,-4),C(0,4),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是( )
A.+=1(x≠0) B. +=1(x≠0)
C.+=1(x≠0) D.+=1(x≠0)
题21.设定点F1、F2,动点P满足PF1+PF2=a+,则点P的轨迹可能是( )
A.椭圆 B.线段
C.不存在 D.椭圆或线段
题22.(多选题)已知曲线C:y2=m(x2-4),其中m为非零常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当m=-1时,则曲线C是一个圆
B.当m<0时,则曲线C是一个椭圆
C.若m=-3时,则曲线C是焦点为的椭圆
D.若曲线C是离心率为的椭圆,则m=-2
题23.设F1,F2是椭圆+=1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的点,且PF1∶PF2=2∶1,则△F1PF2的面积=______.
题24.已知F1,F2分别为椭圆+=1(0(1)PF1+PF2的值为________;
(2)若∠F1PF2=60°,且△F1PF2的面积为,则b的值为________.
题25.设定点A(6,2),P是椭圆+=1上的动点,求线段AP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题26.已知圆C的方程为x2+y2=4,过圆C上的一动点M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m,设m与y轴的交点为N,若向量=+,求动点Q的轨迹方程.
编号:015 课题:§3.1.1 椭圆的标准方程
目标要求
1、理解并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
2、理解并掌握椭圆定义及其应用.
3、理解并掌握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4、理解并掌握轨迹方程的求法.
学科素养目标
本章内容的处理方式与“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一样,都以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为教学目标,以“展示背景,建立曲线概念;建立方程,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为主线,从特殊到一般,在学生具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一般曲线方程的概念.这种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本章以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为载体,首先从生活实际和数学实验中抽象出曲线的定义,进而类比直线、圆的研究方法,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得到圆锥曲线的方程,并利用方程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在对三种曲线的研究过程中,虽然这三种曲线各有特点,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通过“链接”,从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三种圆锥曲线的内在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难点:轨迹方程的求法.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点
1. 椭圆的定义
(1)文字语言: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 常数 (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作 椭圆 ,两个定点F1,F2叫作椭圆的 焦点 ,两个焦点间的距离叫作椭圆的 焦距 .
(2)集合语言:
P={M| MF1+MF2=2a ,2a>F1F2}.
【课前预习思考】
定义中的常数不满足2a>F1F2时点的轨迹是什么?
提示:(1)当PF1+PF2=2a(2)当PF1+PF2=2a=F1F2时,P的轨迹为以F1,F2为端点的线段.
2.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
焦点位置 标准方程 焦点 焦距
焦点在x轴上 +=1 (a>b>0) F1(-c,0), F2(c,0) 2c(c>0)
焦点在y轴上 +=1 (a>b>0) F1(0,-c), F2(0,c) 2c(c>0)
【课前预习思考】
(1)从椭圆的标准方程如何判断椭圆焦点的位置?
提示:判断椭圆焦点在哪个轴上就要判断椭圆标准方程中x2项和y2项的分母哪个更大一些,即“谁大在谁上”.
(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a>b>c一定成立吗?
提示:不一定,只需a>b,a>c即可,b,c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课前基础演练】
题1.以和为焦点,2a=8的椭圆方程为( )
A.+=1 B.+=1
C.+=1 D.+=1
【解析】选B.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1,因为焦点为和,2a=8,知a=4,c=3,则b2=a2-c2=16-9=7,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题2.已知a=,c=2,则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A.+=1
B.+=1或+=1
C.+y2=1
D.+y2=1或x2+=1
【解析】选D.由题可知b2=a2-c2=1,当焦点在x轴上时,椭圆方程为+y2=1;当焦点在y轴上时,椭圆方程为+x2=1.
题3.已知椭圆C:+=1(a>b>0)两焦点间的距离为2,且过点A,则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
A.+=1 B.+=1
C.+=1 D.+=1
【解析】选B.由题意知椭圆C的焦点坐标为(±,0),由椭圆的定义得2a=+=+=(+1)+=2,
所以a=,b==2.因此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题4.若椭圆+=1上一点P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4,则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
A.3 B.4 C.5 D.6
【解析】选D.设点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d,
由椭圆方程知a2=25,2a=10,则4+d=10,所以d=6.
题5.已知定点F1,F2,且F1F2=8,动点P满足PF1+PF2=8,则动点P的轨迹是( )
A.椭圆 B.圆 C.直线 D.线段
【解析】选D.因为PF1+PF2=F1F2,所以动点P的轨迹是线段F1F2.
题6.椭圆+=1的两个焦点为F1,F2,点P是椭圆上任意一点(非长轴的顶点),则△PF1F2的周长为( )
A.14 B.16
C.18 D.10+2
【解析】选B.根据椭圆方程得a2=25,c2=a2-b2=9,解得a=5,c=3,根据椭圆的定义得PF1+PF2=2a=10,F1F2=2c=6,所以△PF1F2的周长为PF1+PF2+F1F2=16.
题7.若△ABC的两个顶点B,C,周长为16,则第三个顶点A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解析】因为△ABC的两个顶点B,
C,所以=6,因为三角形周长为16,即AB+AC+BC=16,所以AB+AC=10>BC=6,
由椭圆的定义,动点A到定点B,C(0,3)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10,且距离之和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所以点A的轨迹是以B,
C(0,3)为焦点,2a=10的椭圆,所以c=3,a=5,b===4,得椭圆的方程为+=1,又因为A,B,C三点不共线,所以点A不能在y轴上,所以顶点A的轨迹方程是+=1.
答案:+=1
【当堂巩固训练】
题8.已知F1(-1,0),F2(1,0)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点F1的直线l交椭圆于M,N两点,若△MF2N的周长为8,则椭圆方程为( )
A.+=1 B.+=1
C.+=1 D.+=1
【解析】选A.因为F1(-1,0),F2(1,0)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所以c=1,又根据椭圆的定义,△MF2N的周长=4a=8,得a=2,进而得b=,所以椭圆方程为+=1.
题9.已知圆心为,半径为2的圆经过椭圆C:+=1(a>b>0)的三个顶点,则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
A.+=1 B.+=1
C.+=1 D.+=1
【解析】选B.由题意可得圆的方程为(x-1)2+y2=4,令x=0,可得y=±,令y=0,可得x=-1或3,由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及椭圆的对称性可得a=3,b=,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题10.已知椭圆C:+=1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点P在椭圆C上,且∠PF1F2=60°,则
△PF1F2的面积是( )
A.5 B. C.5 D.
【解析】选D.由题意可得a=3,c==2.
设PF1=m,PF2=n,则m+n=6①,
由余弦定理得,cos ∠PF1F2==,即m2-n2-4m+16=0②,由①②解得m=,n=,故△PF1F2的面积是m·F1F2·sin 60°=××4×=.
题11.已知F1,F2是椭圆C:+=1的两个焦点,点M在C上,则|MF1|·|MF2|的最大值为( )
A.13 B.12 C.9 D.6
【解析】选C.设M(x,y),则|MF1|·|MF2|=
(3+x)(3-x)=9-x2≤9,当x=0时取等号,故所求最大值为9.
【光速解题】由均值不等式及椭圆定义知
|MF1|·|MF2|≤(|MF1|+|MF2|)2=×62=9,当M为(0,±2)时取等号,故所求最大值为9.
题12.已知F1,F2为椭圆+=1的两个焦点,过F1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F2A+F2B=12,则AB=( )
A.6 B.7 C.5 D.8
【解析】选D.椭圆+=1对应的a=5,
由题意可得,AF1+AF2=BF1+BF2=2a,
则三角形ABF2的周长为4a=20,若F2A+F2B=12,则AB=20-12=8.
题13.椭圆+=1的左、右焦点为F1,F2,P为椭圆上第一象限内任意一点,F1关于P的对称点为M,关于F2的对称点为N,则△MF1N的周长为( )
A.8 B.10 C.16 D.22
【解析】选C.因为F1关于P的对称点为M,关于F2的对称点为N,所以PF2为△F1MN的中位线,
所以MF1+MN=2PF1+2PF2=2(PF1+PF2)=2×2a=12,F1N=2F1F2=4c=4=4,
所以△MF1N的周长为12+4=16.
题14(多选题).若椭圆+=1的焦距是2,则m=( )
A.1 B.3 C.5 D.7
【解析】选BC.当焦点在x轴上时,a2=m,b2=4,c2=m-4.又2c=2,所以c=1,所以m-4=1,所以m=5.当焦点在y轴上时,a2=4,b2=m,所以c2=4-m=1,所以m=3.
题15(多选题).已知P是椭圆+=1上一动点,M,N分别是圆(x+2)2+y2=与圆(x-2)2+y2=上一动点,则( )
A.|PM|+|PN|的最小值为
B.|PM|+|PN|的最小值为
C.|PM|+|PN|的最大值为
D.|PM|+|PN|的最大值为
【解析】选AD.圆(x+2)2+y2=与圆(x-2)2+y2=的圆心分别为:A(-2,0);B(2,0),则A,B是椭圆+=1的两个焦点,两个圆的半径都为,所以PM+PN的最大值为PA+PB+2×=2a+=2×+=;
PM+PN的最小值为PA+PB-2×=2a-=2×-=.
题16.椭圆+=1的焦点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4,则∠F1PF2的大小为________.
【解析】由+=1,知a=3,b=,
所以c=,所以PF2=2a-PF1=2,
所以cos ∠F1PF2==-,
所以∠F1PF2=120°.
答案:120°
题17.已知P是椭圆+=1上一动点,O为坐标原点,则线段OP的中点Q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
【解析】设Q(x,y),P(x0,y0),由点Q是线段OP的中点知x0=2x,y0=2y,又+=1.
所以+=1,
即x2+=1.
答案:x2+=1
题18.一个动圆与圆Q1:(x+3)2+y2=1外切,与圆Q2:(x-3)2+y2=81内切,试求这个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解析】由已知,得两定圆的圆心和半径分别为Q1(-3,0),R1=1;Q2(3,0),R2=9.设动圆圆心为M(x,y),半径为R,如图.
由题设有MQ1=1+R,MQ2=9-R,
所以MQ1+MQ2=10>Q1Q2=6.
由椭圆的定义,知点M在以Q1,Q2为焦点的椭圆上,且a=5,c=3.
所以b2=a2-c2=25-9=16,
故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1.
【课堂跟踪拔高】
题19.已知椭圆C的焦点为F1(-1,0),F2(1,0),过F2的直线与C交于A,B两点.若AF2=2F2B,AB=BF1,则C的方程为( )
A.+y2=1 B.+=1
C.+=1 D.+=1
【解析】选B.如图,由已知可设F2B=n,
则AF2=2n,BF1=AB=3n,由椭圆的定义有2a=BF1+BF2=4n,所以AF1=2a-AF2=2n.在△AF1B中,由余弦定理推论得cos ∠F1AB==.
在△AF1F2中,由余弦定理得4n2+4n2-2·2n·2n·=4,解得n=.所以2a=4n=2,所以a=,所以b2=a2-c2=3-1=2,所以所求椭圆C的方程为+=1.
题20.已知△ABC的周长为20,且顶点B(0,-4),C(0,4),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是( )
A.+=1(x≠0) B. +=1(x≠0)
C.+=1(x≠0) D.+=1(x≠0)
【解析】选B.因为△ABC的周长为20,顶点B(0,-4),C(0,4),所以BC=8,AB+AC=20-8=12,因为12>8,所以点A到两个顶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所以点A的轨迹是椭圆.因为a=6,c=4,所以b2=20,所以椭圆的方程是+=1(x≠0).
题21.设定点F1、F2,动点P满足PF1+PF2=a+,则点P的轨迹可能是( )
A.椭圆 B.线段
C.不存在 D.椭圆或线段
【解析】选D.当a>0时,由均值不等式的结论有:a+≥2=6,当且仅当a=3时等号成立.
当a+=6时,点P的轨迹表示线段F1F2,
当a+>6=F1F2时,点P的轨迹表示以F1,F2为焦点的椭圆.
题22.(多选题)已知曲线C:y2=m(x2-4),其中m为非零常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当m=-1时,则曲线C是一个圆
B.当m<0时,则曲线C是一个椭圆
C.若m=-3时,则曲线C是焦点为的椭圆
D.若曲线C是离心率为的椭圆,则m=-2
【解析】选AC.将曲线C:y2=m化为x2-=4,
对于A,当m=-1时,曲线C的方程为x2+y2=4,所以曲线C是以原点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故A正确;对于B,当m=-1时,曲线C是一个圆,故B错误;对于C,若m=-3时,曲线C的方程为+=1,则曲线C是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且焦点坐标为,故C正确;对于D,曲线C是离心率为的椭圆,由x2-=4,即+=1,得m<0且m≠-1,当焦点在x轴上时,-1题23.设F1,F2是椭圆+=1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的点,且PF1∶PF2=2∶1,则△F1PF2的面积=______.
【解析】由椭圆方程,得a=3,b=2,c=.
因为PF1+PF2=2a=6且PF1∶PF2=2∶1,
所以PF1=4,PF2=2,所以PF+PF=F1F,
所以△PF1F2是直角三角形,
故△F1PF2的面积为PF1·PF2=×4×2=4.
答案:4
题24.已知F1,F2分别为椭圆+=1(0(1)PF1+PF2的值为________;
(2)若∠F1PF2=60°,且△F1PF2的面积为,则b的值为________.
【解析】(1)由+=1(0(2)设PF1=m,PF2=n,F1F22=m2+n2-2mn·cos ∠F1PF2,得4c2=(m+n)2-3mn=4a2-3mn,所以mn=,所以=mn·sin ∠F1PF2=mn=b2=.
所以b=8.
答案:20 8
题25.设定点A(6,2),P是椭圆+=1上的动点,求线段AP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M(x,y),P(x1,y1).因为M为线段AP的中点,
所以因为+=1,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
题26.已知圆C的方程为x2+y2=4,过圆C上的一动点M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m,设m与y轴的交点为N,若向量=+,求动点Q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点Q的坐标为(x,y),点M的坐标为(x0,y0),则点N的坐标为(0,y0).
因为=+,即(x,y)=(x0,y0)+(0,y0)=(x0,2y0),则x0=x,y0=.
又点M在圆C上,所以x+y=4,即x2+=4.
所以动点Q的轨迹方程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