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气温的变化与差异同步练习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8分)
1.(本题2分)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地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是: ( )
A.8时 B.12时 C.14时 D.16时
(本题6分)2020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红树林生长在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下图为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分)图中( )
A.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增加
B.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高
C.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D.南纬30°-60°之间海洋面积最小
3.(2分)红树林( )
A.分布区域北界的纬度高于南界
B.集中分布于等温线密集的海岸地区
C.多分布在年均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
D.广泛分布于大陆东岸的海岸地区
4.(2分)红树林被称为“消浪先锋”,其作用是( )
A.保护海岸 B.吸烟滞尘 C.淡化海水 D.涵养水源
5.(本题2分)下列世界气温分布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6.(本题2分)图为某区域7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陆地
B.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陆地
C.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
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
(本题4分)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7.(2分)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2分)由图可知,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从两极向赤道递减 B.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C.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D.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9.(本题2分)一年中,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 )
A.七月的陆地 B.七月的海洋 C.一月的陆地 D.一月的海洋
10.(本题2分)赤道与两极地区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为因素
(本题6分)朝鲜半岛与我国陆地相连,两国关系紧密。图1为朝鲜半岛地形图、图2为朝鲜半岛1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2分)朝鲜首都平壤1月气温为( )
A.0~4℃ B.-4~-2℃ C.-8~-4℃ D.-8~-6°C
12.(2分)甲地与平壤相比( )
A.甲地等温线密集,温差小 B.平壤等温线稀疏,温差大
C.甲地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D.平壤与甲地温差相差不大
13.(2分)朝鲜半岛中东部等温线向南弯曲的主要是( )造成的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14.(本题2分)有关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
A.非洲大陆最寒冷 B.气温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C.大陆气温比海洋气温低 D.气温大致从两级地区向赤道递减
二、填空题(共20分)
15.(本题2分)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气温________,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________。
16.(本题2分)一天中陆地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_,最低值出现在_________。
17.(本题2分)通常用____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18.(本题2分)通常,用气____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19.(本题2分)某地某年7月平均气温是23.3℃,1月平均气温是–20.1℃,那么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_________℃。
20.(本题2分)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 _______海洋,冬季陆地气温_______海洋;海拔越高气温越________。
21.(本题2分)请读取出以下时间的气温:
(1)8时气温:____。
(2)14时气温:____。
(3)20时气温:____。
(4)2时气温:____。
(5)当日平均气温:____。
22.(本题2分)实验探究法是初中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为进一步了解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下图),结合实验完成以下各题。
【实验过程】
步骤1:用量杯测量出相同体积的沙子和水,分别倒入两个烧杯,并将装着沙子和水的烧杯放置在相同高度的铁架台上。
步骤2:用酒精灯给两烧杯加热5分钟,移除酒精灯测量此时沙子与水的温度并记录。
步骤3:静置10分钟后,再次测量沙子与水的温度并记录。
【实验记录】
初始温度(℃) 加热5分钟温度(℃) 静置10分钟温度(℃)
水 16 47 30
沙子 16 73 44
【实验结论】加热相同时间,________(沙子/水)升温更快。静置相同时间,________(沙子/水)降温较慢。
【实验应用】沙子和水可代表陆地和海洋,其中水代表________(陆地/海洋)。用酒精灯给沙子和水加热,相当于陆地和海洋处于________(白天/黑夜),气温逐渐________(上升/下降)。海洋的地区受海洋影响大,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气温日较差________(大/小)。
23.(本题2分)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
24.(本题2分)完成填空
(1)人们经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描述天气。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________,高纬度气温________。
(3)我们已经学习过________位置、________位置,________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们因此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量________,大陆西岸降水量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2分)
25.(本题15分)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仔细观察并根据提示写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
①低纬度气温________,高纬度气温________;
②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比较:夏季________的气温高;
③亚欧大陆中部青藏高原气温低,原因是________;
④从图上看出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的________(平直或弯曲),原因是南半球的________分布广。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上最为炎热的洲是________,最为寒冷的洲是________。
26.(本题17分)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部分)”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部分)”,回答问题。
(1)由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
(2)图中A地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__℃以上,B地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__℃以下。
(3)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洲。
(4)图中B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________,联系世界地形图,该地主要地形区为__________。
(5)图中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月,D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月。
(6)E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7)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
27.(本题20分)分析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可以得知此图表示A区域应是在_______________(南、北)半球,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表示的是1月份的等温线,那么A、B两地处在陆地上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A、B两地同处在陆地上,那么两者所处_______________不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地是太平洋,那么B地的陆地就是_______________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C 4.A
5.B
6.B
7.A 8.C
9.A
10.B
11.D 12.C 13.B
14.B
15. 日变化 年变化
16. 14时左右 日出前后
17.等温线图
18.气温曲线
19.43.4℃
20. 高于 低于 低
21.(1)8℃
(2)16℃
(3))12℃
(4)4℃
(5)(8+16+12+4)÷4=10℃
22. 沙子 水 海洋 白天 上升 小
23. 午后2时左右 日出前后
24.(1)阴晴、风雨、冷热
(2)高低
(3)纬度 海陆 地形
(4)多少
25.(1)①高 低 ② 陆地 ③ 地势高
④平直 海洋面积
(2)非洲 南极洲
26.(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 30 0
(3)非
(4) 海拔高(地势高) 高原
(5) 7 1
(6)热带雨林气候
(7)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7. 南 等温线的数值由北向南递减 B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地形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大洋 位于南半球且在太平洋西岸的只有大洋洲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