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4 08:5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三国鼎立
1、镇压黄巾军起义和刺史的权重:
改称州牧(监察——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2、军阀割据
林俊杰《曹操》
3、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公元200年
(曹操唯才是举,袁绍局限于门第)
4、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决定性战役
周瑜
琴有误,周郎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
5、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势力均衡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220年 洛阳 曹丕
蜀 221年 成都 刘备
吴 222/229年 建业 孙权
三国人口分布图
刘备:占领荆州与益州,外结好孙权,内休政理: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隆中对
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6、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
263年,魏灭蜀
二、西晋的短暂统一
1、司马氏篡魏与西晋建立:公元266年
司马懿
(狼顾之相)
司马昭
晋武帝司马炎
2、西晋灭吴:公元280年
《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东吴末代君主孙皓
3、西晋的统治:
晋武帝司马炎驾羊车选妃
白痴皇帝晋惠帝
皇后贾南风
(1)内部危机:八王之乱
(2)外部危机:北方少数民族(五胡)内迁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原因:北方气候严寒
4、西晋灭亡与晋室东渡
公元316年,晋愍帝被匈奴贵族所俘
三、东晋与南朝
(一)政权更迭
1、东晋:
317—420年,司马睿,定都建康
2、南朝:
420—589年,宋、齐、梁、陈
南北朝
北朝
南朝
(二)社会特征
1、政治:
士族专权
九品中正制
“王与马,共天下”。
士族——就是士人官僚的家族,通过雄厚的文化而世代居官,由此建立了崇高的门望。
东晋“酒仙”周伯仁
此后,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
2、江南经济的发展
(1)原因:
①北民南迁,带来充足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②南方地理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③南方战乱少,社会秩序较安定。
(2)表现:
①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有了明显进步。
(3)影响: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四、十六国与北朝
(一)十六国
1、十六国的建立:
北方15个割据政权和西南地区的成汉
慕容复
2、前秦的短暂统一
(2)淝水之战:383年
(1)时间:公元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
(3)失败原因:
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薄弱
1、北魏的统一:
公元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二)北朝(439-581年)
2、形势:北强南弱
北方不能很快统一的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
(2)要先处理好民族融合问题
人口、经济、军事三方面,北均胜于南
3、民族融合
典型案例: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
冯太后
①首都:迁都洛阳;
(1)内容
拓跋氏,改为元氏。
丘穆陵氏,改为穆氏。 步六孤氏,改为陆氏。 贺赖氏,改为贺氏。 独孤氏,改为刘氏。 贺楼氏,改为楼氏。 勿忸于氏,改为于氏。
②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胡汉通婚。
(2)意义
如:胡饼、奶酪、烧烤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融合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增进了民族团结;
胡人的汉化与汉人的胡化
贡院烧饼
席地而坐
交椅
胡床
胡服
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③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
4、北魏的分裂(6世纪初)与北朝的更替(439年-581年)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周
北齐
南北朝
北朝
南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