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9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第一流的编剧、导演和演员
陈桥驿遗址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封丘县陈桥镇)
思考:有关陈桥兵变的疑点
①辽人进兵的情形,旧史全无记载。当时周内部有事,后来辽人何以不战而退?
②赵匡胤出兵前,开封已谣传“点检作天子”。可知京中人士对这次事变,已先有风闻。
黄袍不是寻常物,
谁信军中偶得之。
——明 · 敖英
③兵变之时,秩序井然;仓促之间,黄袍从何得来?
2、北宋的统一:不完全的统一,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赵普
《雪夜访普图》
1、背景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思考:宋朝面临的“弊”是什么?统治者怎样改变弊政局面的?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收其精兵
稍夺其权
制其钱粮
天下自安
杯酒释兵权
2、措施
(1)加强控制地方
①行政:派文官任“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夺实权
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②财政: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制钱谷
(宋太祖)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将不识兵,兵不识将”
收精兵
(1)加强控制地方
③军事:
内重外轻,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
更戍法
(2)分散机构权力
①中央:二府三司制
分割宰相的军权(枢密院)、财权(三司)和行政权(参知政事)
②中央:
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调兵,后者统兵。
③地方:设立“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路
府州军监
县
转运使司(漕司)
提点刑狱司(宪司)
提举常平司(仓司)
知州(或知府等)
知县(或县令)
北宋地方行政制度图
④地方: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安抚使司(帅司)
通判
中央
(3)崇文抑武方针
①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北宋童谣
赵匡胤暴卒之谜
烛影斧声,千古之谜!
嫌疑犯:宋太宗赵光义
增设官僚
机构臃肿
内重外轻
更戍法
崇文抑武
冗官
冗兵
军队战斗力弱
集政权
收军权
夺财权
养兵养官
军费开支
积贫
积弱
国家财政负担重
行政效率低
政府开支大
冗费
(2)弊:
(1)利:
减少内乱,有利安定;巩固统一,强化中央集权
3、影响
三、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积弱之表现:边防压力
(1)宋辽关系
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
①辽对北宋的战略优势:占领燕云十六州
(1)宋辽关系
②宋太宗的两次北伐
杨继业
公元1004年,萧太后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直抵黄河边的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
宰相寇准
宋真宗赵恒
“床子弩”模型
萧挞凛
宋每年向辽提供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岁币”,双方维持旧疆,并约为兄弟之国。
③澶渊之盟(1005年)
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2)宋夏关系
①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
②宋仁宗时,双方最终达成“庆历和议”,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赐”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续资治通鉴长编》
2、积贫之表现:财政危机
原因
①募兵过滥,连吃败仗
②官僚队伍膨胀
“招安”
四、王安石变法
1、“三冗”“两积”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一)背景
(1)宗旨:整顿官僚机构
(2)结局:遭到官僚集团抵制而失败
范
仲
淹
2、“庆历新政” 提供了经验教训
3、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王
安
石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参知政事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平章事
(二)内容
1、基本原则:加强国家管控,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①农业:青苗法
内容:地方官府于每年青黄不接之际,分两次贷款给农民,收成后加利息20%。
影响: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金问题,防止民间高利贷盘剥。
2、措施:
(1)富国之法:
②商业:市易法
内容:在东京等大城市设立“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待机出售。
影响:使政府利用国家财力经商获利,与民间商人争夺市场。
保甲法
内容: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农闲时军训,平时负责夜间轮差巡逻,维持治安。
影响:未能完成恢复征兵制、取代募兵制的任务,反而明显增加了基层农民的负担。
保甲之事……徒足以困百姓,而实无益于军实。
——马端临:《文献通考》
(2)强兵之法: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
以策论为主,增加法科
(三)评价
1、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今介甫为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2、不足:
①强兵效果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
③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党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五、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
1127年,“靖康之变”,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同年,赵构称帝,就是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宋徽宗
宋钦宗
宋高宗
徽宗的瘦金体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2、宋金和战
(1)南宋初年,岳飞抗金。
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主动求和,催令班师。
“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宋高宗
立储大忌
①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
②南宋对金称臣
③向金朝缴纳“岁贡”
(2)绍兴和议:1141年
3、偏安南方
宋孝宗北伐后,南宋地位稍有上升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陆游、辛弃疾
宋与辽、西夏、金地位之对比
澶渊之盟
庆历和议
绍兴和议
(北宋——辽)
“岁币”
(北宋——西夏)
(南宋——金)
“岁赐”
“岁贡”
银10万两,绢20万匹
银7万两,绢15万匹
,茶叶3万斤
银25万两,绢25万匹
“兄弟”
“君臣”
“臣君”→“侄叔”
地位:
金>宋=辽>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