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实证宋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盛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时空坐标
农业
(1)粮食作物: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北宋时将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2)经济作物: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边疆地区农业: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三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
1、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1)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2)唐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
(3)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4)统治者的重视;
(5)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6)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
经济作物的发展
北宋至南宋初,棉花种植地区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普遍。
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
(1)阅读教材第60页“历史纵横”,北宋人口过亿,是中国古代人口史上划时代的标志,但相较于汉唐,北宋直接控制的疆域已大大缩小,且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战争频繁,为什么北宋人口反而逆势增长呢?
参考答案:农业发展,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加强中央集权,政局相对稳定。
问题探究1:从“北宋人口增长”的视角看社会的变迁。
手工业
(1)制瓷业: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瓷器质地坚硬不吸水,敲击响声清脆,比陶器更加美观、耐用。瓷器与陶器在制造方法上的主要区别,一是黏土含铁量低,二是烧制温度高,三是施釉一次烧成,技术含量超过陶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瓷器,逐渐形成青瓷、白瓷等不同类型,宋朝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
一、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
(2)矿冶业: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1275年来到中国,看见中国人烧煤炼铁,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煤做燃料。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记载了这件新鲜事。书中写道,中国有一种黑石头,能够燃烧,着起火来象木柴一样,而且终夜不灭。当时,欧洲人读了马可·波罗的游记,都觉得十分新奇,他们哪里知道,中国人用煤做燃料,都已经有一千二三百年了,我们的祖先在世界上最早发现了煤这种燃料
手工业
(3)印刷业: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宋代印刷品
(1)日用品与艺术品的结合。古代中国手工业产品集内质美、造型美、色泽美于一体,享誉海外,广受欢迎。
(2)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产品流向海外市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产品的方式,加强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如瓷器赠品成为和平、友好、吉祥的化身。
拓展
中国手工业产品广受海外欢迎的原因
原因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交通便利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自北宋开始,南方战乱少,相对统一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3)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政策放松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活动
(1)基层市场: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活动
(2)货币流通: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元朝在发行中统钞的最初阶段是较为成功的。这是因为官方建立并认真维护了准备金制度,控制了发行数量。元朝的纸币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详细、最完备的。它是宋、金发行纸币数百年经验教训的总结。
思考?纸币出现原因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②金属货币携带不便③印刷技术进步
活动
(3)海外贸易: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城市
(1)两宋: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元朝:临安到元朝改称杭州,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拓展
拓展
特点(商业革命)
(1)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也就是交子。
(2)城市商品经济兴盛,与唐代相比,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坊不分;不受时间限制;官府对商业活动也不再严格监控,这使得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3)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4)中唐以来,传统的商业政策——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
(5)海外贸易发达,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即是对外贸易税收。
原因
(1)唐朝中晚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北方多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3)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推动南方经济较快发展。
(4)宋王朝统治者执行了比较开明的经济政策。
(5)宋代科技、思想、文化高度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
(6)若干民族政权的并立,整个中国的不统一给各国贸易创造了空间。
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原因
原因
三、经济重心南移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牛耕在南方地区得到推广。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东晋),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过程
过程:
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
北宋进一步南移;
南宋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影响
(1)交通方面:
①河运:为了将南方财赋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 ,大大缩短了航程。
②海运: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2)文化方面:
北宋时,朝廷采取南北分卷 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南宋,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四、社会的变化
1、门第观念衰落:
(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门第观念十分流行。
(2)宋朝,门第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
门第
观念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所以人尚谱牒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 ——郑樵《通志》
《宋史》卷317《冯京传》载,冯京“登进士”,外戚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派人将他拖至家中,当即“束之以金带”,声称:“此上意也。”并“出奁具目示之”,冯京无动于衷,“笑不视,力辞”
榜下捉婿,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
2、社会关系变化:
(1)宋朝以前,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贱民阶层受到歧视。
(2)宋朝,贱民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多用世袭 奴婢承担,更多地来自雇佣。
(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社会
关系
领域 隋唐 宋元
(科举制)教育 世族政治依然存在 平民进入政坛
等级 贱民阶层世袭 雇佣奴仆
土地 限制土地买卖 不抑制土地买卖
迁移更换职业 严格控制 更为松弛
宋元时期整体社会风气更为宽松自由 四、社会的变化
3、国家控制松懈:
(1)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2)国家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国家
控制
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拓展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商业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城市繁荣
南移过程、影响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大运河与海运
社会的变化
科举制完善
人身与社会控制的松弛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