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世界史
世界历史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
民族独立运动
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
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
新变化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
主要趋势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古代史
近代史
现代史
资本主义社会
教材结构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本单元时间轴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标要求: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1.1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前提)
(1)表现
农业
畜牧业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西亚地区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
南亚培育出芋头、中国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玉米和南瓜等作物
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
1.1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前提)
(2)影响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①生产方式: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②社会分工: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
一些人从社会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③贸易发展: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④居住方式: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1)阶级对立
①阶级分化: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②阶级对立:为争夺土地和资源,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成为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斗争。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2 文明的产生标志
(2)国家的出现
①原因: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②形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③影响: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3)文字的产生:
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古埃及象形文字
◎苏美尔楔形文字
◎玛雅文字
◎古印度印章文字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2 文明的产生标志
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剩余产品
私有制和剥削产生
阶级
产生
生产力的发展
阶级矛盾部落战争
政府、军队等强制机关产生
国家形成
文字出现
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人类文明产生
根本原因
前提
重要标志
总结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古埃及文明
约BC3500年左右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BC3500年左右
古印度文明
约BC3千纪
中国文明
约BC2070年
古希腊文明
约BC2千纪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自然条件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两河流域被古希腊称之“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圣经》称为“伊甸园”。
恰恰是在这个气候湿润的关键时期,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
历史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那时的两河平原上,曾经是一片林木繁茂,垄亩青青的绿野;也曾经沟渠纵横、河网密布、人烟稠密。犹太人和希腊人把这里称为“天堂”并非虚言。
——陈晓红、毛锐《失落的文明:巴比伦》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两河流域地理条件示意图
(2)发展过程
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②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③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A.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B.法律: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问题: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汉谟拉比法典》条文,概括出该法典的主要特点。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现存法国卢浮宫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结语 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
施行严格的、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颁行保护平民利益的规定
施行同态复仇法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宣扬君权神授
(3)文化成就
①文字: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②文学:《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③传说: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④数学: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⑤军事:最早使用战车作战的文明。
《吉尔伽美什》
史诗楔形文字泥板
2.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自然条件
①水源: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交通: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尼罗河流域示意图
◎古埃及疆域示意图
2.2 古代埃及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2 古代埃及文明
(2)发展历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
(3)主要成果:
①政治文明: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法老作为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权威。
2.2 古代埃及文明
(3)主要成果:
②文化成果:
A.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和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的象形文字。(对字母文字产生重要影响)
B.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
C.金字塔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还体现了埃及人在建 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D.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以莎草作为书写介质,并非当今概念的纸)
《亡灵书》残片
Ra me ses
拉美西斯二世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3 古代印度文明
②自然:恒河流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1)条件
①历史: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铁器时代来临,生产工具进步。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3 古代印度文明
(3)主要成果
①种姓制度
等级 名称
职业
一 婆罗门 主掌宗教祭祀
二 刹帝利 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三 吠舍 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
四 首陀罗 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种姓之外,贱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C.影响: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形成: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雅利安人国家。
A.基础: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
B.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种姓制度的影响
1、积极:
A.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护统治,维持社会安定。
B.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消极:
C.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限制社会的阶层流动。
D.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延缓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E.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印度的统一与团结。
2.3 古代印度文明
(3)主要成果
②文化成果
A.佛教: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B.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C.科技: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乔达摩·悉达多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4 古代希腊文明
(1)自然条件: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这里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地理环境 造就优势
三面环水,港湾众多
古希腊半岛80%是山地,适宜农耕的土地少
地中海气候
海洋阻隔,陆地分离
航海贸易发达
粮食供给不足,发展海外贸易与对外扩张
盛产橄榄葡萄等
难以统一,城邦众多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4 古代希腊文明
(2)主要成果
①政治成果:城邦制度
产生和发展
特征
代表
评价
公元前2千纪,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诞生;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
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4 古代希腊文明
(2)主要成果:
②文化成果
A.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B.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
C.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古希腊神话:
神人同形同性——人文色彩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4 古代希腊文明
(2)主要成果:
②文化成果
D.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苏格 拉底 “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
要求人们追求真理和智慧, 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柏拉图 “理想国”,追求智慧、正义、理性;
理念是万物本原。
亚里士多德 真理高于一切;
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归纳和演绎的两种思维方式;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探究——文明多元的原因
地理环境
决定因素
思考探究:影响人类早期文明多元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人类早期各个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所孕育的。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就越大。此外,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也会从各方面或多或少地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影响。
课堂总结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人类文明的产生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基本独立发展,明显的多元特征。
前提:从采集狩猎到农耕畜牧
标志: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
文字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