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新课标测试卷B——2022_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新课标测试卷B——2022_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02 17:1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新课标测试卷B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根据我国环保部颁发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
A.氮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PM2.5
2、如图是空气成分体积含量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生产炼钢是利用气体b的化学性质 B.气体b约占空气总质量的21%
C.气体a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空气属于混合物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氧气验满 C.液体加热 D.量9.5mL液体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利用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
C.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D.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是能保持洁净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6、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收集
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D.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拆洗仪器清理实验台。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③①④⑤⑥⑦ B.①③②⑤④⑥⑦ C.⑤③②①④⑥⑦ D.③①②④⑥⑤⑦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9、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先装满水
B.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刚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10、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A 分类法 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B 观察法 物质的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C 类比法 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推测烧杯也可以直接加热
D 归纳法 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及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归纳出二氧化锰可以做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A.A B.B C.C D.D
11、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选用的方法或试剂
A 氧气和氮气 伸入点燃的木条
B 氯酸钾和食盐 观看颜色
C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闻气味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12、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的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黄色烟雾
B.实验装置乙比装置甲更环保、得到的数据更准确
C.乙装置中活塞在整个过程中的移动是先向右后向左
D.两个实验装置中,若药品用量过少,均会导致所得结果偏小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根据下列事实填写空气中含有的成分:
(1)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 ;
(2)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到空气中出现“白气” ;
(3)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 ;
(4)从空气中分离出作为制造硝酸、氮肥等的重要原料 。
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
(1)写出图中字母所标示的仪器名称② 。
(2)小红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应选择如图中的仪器除①、④、⑤、⑧外还需要(填序号,下同) 。其化学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时该装置的试管口要向下倾斜目的是 ,还需增加 才可连接胶塞。
(3)小龙同学用(2)中收集好的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发现铁丝并未燃烧,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前集气瓶未装满水 B、铁丝表面有锈
C、铁丝上未系火柴 D、没有在瓶底铺一层沙或放少量的水
E、导气管口一出现气泡就开始收集
15、如图是在实验室完成的硫粉、铁丝、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实验①中集气瓶内预先加少量水的目的是 。
(2)写出上述实验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
(3)实验③中,木炭分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产生不同的现象,其原因是 ;向木炭燃烧后的集气瓶M中倾倒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16、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氧化铁也能加速氯酸钾的分解。为了探究氧化铁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他们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测量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过氧化氢溶液温度/℃ 氧化铁的用量/g 收集40mL氧气所需时间/s
① 5 10 20 0 128.5
② 5 10 20 1.2 16.8
③ 15 10 20 1.2 10.5
④ 5 10 70 0 32.7
(1)完成上述实验及数据的测定需要用到下图中的部分装置,请按组装顺序写出所用到的装置代号 。
(2)通过实验①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通过实验②和③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通过实验 和 对比可知,氧化铁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放氧的速率。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量
(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4)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它在该反应前后的 和 未发生改变。
【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
(5)写出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文字表达式 。
(6)同学们还想探究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
17、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1)。
【原理应用】兴趣小组同学用家用制氧机(如图2)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研究。该方法制得的氧气浓度如何?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来测定氧气含量。
实验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至露出白磷,关闭止水夹a和b。此时,A中水进入到B中,测得B中水的体积为V1mL。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b,B中水倒吸进入A中,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V2mL。⑥计算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与图1比,图3装置的优点是 。
(2)经测定V1=220mL,V2=50mL,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精确到0.1%)。
【拓展延伸】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4)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3)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表示 的变化趋势。
(4)结合Y、Z两条曲线,解释图5中AB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5)造成CD段变化的操作是 。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D B D A B C A
11 12
B A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1)二氧化碳;
(2)水蒸气;
(3)氧气;
(4)氮气。
14、(1)锥形瓶;
(2)⑦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棉花;
(3)ABCE。
15、(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剧烈反应,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3)氧气浓度不同;检验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16、(1)ABE;
(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浓度;①;②;
(3)不变;
(4)质量;化学性质;
(5)过氧化氢水+氧气
(6)将等体积、等浓度且温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与颗粒大小不同但质量相同的氧化铁混合,测定生成40mL氧气所需时间即可。
17、(1)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
(2)77.3。
(3)温度。
(4)磷燃烧放热导致的气压增大幅度大于氧气消耗导致的气压减小的幅度。
(5)打开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