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固体药品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C.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
2.如果没有规定试剂的用量,在试管中加入的液体一般是
A.1~2滴 B.0.1~0.2mL C.1~2mL D.5~10mL
3.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 B.钢铁生锈 C.光合作用 D.粮食酿酒
4.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炬成灰 D.滴水成冰
5.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6.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织布 B.耕田
C.生火 D.灌溉
7.下列变化,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面包发霉 B.金桂飘香 C.光合作用 D.食醋除水垢
8.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贾不贾,白玉为床,金作马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9.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试管 B.蒸发皿 C.燃烧匙 D.量筒
10.下列成语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11.下列各项研究属于化学学科的是
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
B.设计新程序,发展计算机技术
C.综合利用煤、石油,开发新能源
D.研究先进交通网络,开发更多的地方
12.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
B.升华
C.爆炸
D.燃烧
1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造成了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
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②试管壁有水;
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④试管内的液体体积超过了试管容积的;
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
⑥加热后立即用冷水清洗;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①③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
1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5.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观察不到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①空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蜡烛燃烧后的气体;④氧气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瓶内均装有澄清石灰水,某同学规范操作先从左侧的玻璃管口吸气,看到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的变化,再从右侧的玻璃管口吹气,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装置符合题意的是
A. B.
C. D.
17.下列关于氢气的用途中,只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充填探空气球 B.作氢能源
C.作火箭燃料 D.冶炼金属
18.研究发现,“脚臭盐”出现臭味是其中溶有硫化氢所致。下列属于硫化氢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有臭鸡蛋气味
B.密度比空气大
C.能溶于水
D.能在空气中燃烧
19.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 mL
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没有量筒时可用胶头滴管代替
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
④滴管吸满药液后,管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
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
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⑥ C.②③⑥ D.只有①⑥
20.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 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
21.量筒中盛有一定量的蒸馏水,某同学仰视读数,你认为读数比实际体积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与人身高有关
二、填空题
22.下列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______,细口瓶的瓶塞要_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中B 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中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
23.如图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1)写出仪器名称:a ______;f______。
(2)可用作热源的是______(填序号),若往仪器 d 中加入块状固体,则应先将该仪器______(填“平”、“立”或“斜”)放。
24.选择相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将木炭粉碎;④木炭可制黑火药;⑤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
属于用途的是__________。
25.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药品的特点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仪器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用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要给30 mL水加热,需要上图中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图中的仪器,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2)托盘天平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计量仪器。小王要称量2.5 g高锰酸钾药品进行实验,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3)遇到安全事故要及时、正确处理。如不小心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子上燃烧了起来,不要惊慌,正确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6.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本学期我们开启了对于化学这一学科的学习,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给我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惊吓”,比如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有:物理变化引起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等。据此应将下列事实中的C与_____(填字母)归为一类,依据是_____。
A 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烟尘
B 建筑施工导致尘土飞扬
C 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
D 生物腐烂放出一氧化碳
27.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28.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_____,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_____,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_____,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_____。
三、实验题
29.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30.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1)实验1中,取一副眼镜,对着一块镜片哈气,此镜片上出现白雾,另一块镜片无明显变化,证明人呼出气体中____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2)实验2中,欲证明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可将燃着的木条同时伸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人呼出气体中的木条比空气中的木条先熄灭
B.空气中的木条比人呼出气体中的木条先熄灭
C.该实验证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C
6.C
7.B
8.D
9.D
10.B
11.C
12.D
13.B
14.C
15.D
16.C
17.A
18.D
19.D
20.B
21.B
22.(1) 向着手心 倒放
(2)C
(3)
23.(1) 铁架台 烧杯
(2) h 平
24. ③ ⑤ ① ② ④
25.(1) 试管 量筒 量筒、烧杯、酒精灯 带铁圈的铁架台和石棉网
(2)减少药品
(3)用湿抹布盖灭或是盖上细沙
26. AD 有新物质生成
27. 氮气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28.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29. 光合 左移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发生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内压强减小
30.(1)水蒸气(或H2O)
(2)A